(主題:與復活的主相遇)
讀經一
|
宗5:12-16
|
答唱詠
|
詠118:2-4, 22-24, 25-27
|
讀經二
|
默1:9-13, 17-19
|
福 音
|
若20:19-31
|
A 福 音:若20:19-31
1. 本主日福音的內容分為兩部份,若20:19-23是第一部份,故事發生在「那一週的第一天晚上」,即復活天的晚上,耶穌顯現給門徒們,當時門徒們因害怕猶太人而躲起來,且關着門戶。但若20:20卻說他們見到耶穌而「喜歡起來」,作者這樣說是以神學角度來表述事件,目的為了強調「復活的喜訊」。主耶穌兩度祝福宗徒們平安後,便派給他們一個使命,一如父「派遣」了祂,祂也派遣了他們,「宗徒」一詞的希臘語就是「派遣」。耶穌派遣門徒甚麼呢?若20:23說要他們「赦免」人的罪。
2. 我們每次參與感恩聖祭也會被派遣,即彌撒結束時,神父祝福教友後的一句話:「彌撒禮成」,但中文翻譯不出其原意來,英語卻清晰得多:「Go
in peace to love and serve the Lord」,這就是一個派遣。如果我們是個復活的人,便懂得去寬恕,這是架上七言的主題:「父啊,寬赦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23:34)
3. 福音的第二部份是若20:24-29,這裏的主角多默在復活的主耶穌首次顯現時並不在場,他堅持要親眼看見主才肯相信,若20:26說耶穌「八天以後」再顯現,也是為了無信德的多默。試想,整整八天,多默和其他門徒們的關係多麼緊張,猶如一個教友與其餘非教友的家人,後者會批判前者每星期日都要參與彌撒是太過沉迷和浪費時間。
4. 耶穌再度顯現給多默時的說話中,「不要作無信的人」(若20:27)一句喚醒了他,且一生地在耳旁提醒他。的確,持續的信仰殊不簡單,例如:教會教導:「我信肉身的復活」,很多教友覺得沒有可能,甚至恥笑說:「一個人在森林裏被老虎吃掉了,在末日時,老虎也會復活起來嗎?」或說:「復活後還有男女性別之分嗎?」只要看看宗徒圈子裏也有人不信,耶穌在若20:29的話是向以後世世代代的人說的:「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
5. 若20:30很重要:「耶穌在門徒前還行了許多其他的神跡,沒有記在這部書上。」「沒有記在這部書上」不等於沒有發生過,一些基督教的朋友喜歡質問:「聖經內那裡記載聖母升了天呢?」對這質疑,我們也可回答:「天主聖神不可以把當信的道理默感給教會嗎?」若20:31同樣重要:「這些所記錄的,是為叫你們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研讀聖經主要目的不是為增加知識,而是要加強我們的信德和靈修。
6. 本主日的福音給我們三項結論,是一個「阿肋路亞」的民族所應有的:
(a) 耶穌是復活的主;
(b) 祂給我們平安;
(c) 祂派遣我們去寬恕別人。
B 讀經二:默1:9-13, 17-19
1. 默示錄記載若望「神魂超拔(in ecstasy)」,在宇宙和星座區域中見到了復活的主耶穌,他同時亦堅稱自己屬以色列家,而他所見的神視維持了數載。默示錄主要以書信寫成,內容包括了多次神視,當時若望身處土耳其西岸的厄弗所海岸外名「帕特摩的海島上」,他見到了宇宙的「人子」(默1:13),祂勒令他將一些訊息傳送給小亞細亞的「七個教會」(默1:11),本主日讀經二的內容乃寫給「眾僕先知」(默10:7),他們都因忠於基督而受了很多痛苦。
2. 默1:10說「在一個主日上」,若望進入「神魂超拔」境界,為很多人聽來,這是不可思議的經驗,其實並非如此,即使時至今天,世界上九成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而古代的人「神魂超拔」的比率更高,從中直接與天主相遇,也有別的方法和機會,包括夢中得到啟示(如瑪2所載瑪利亞的淨配若瑟),或撒上3:1說「小撒慕爾」在「異象」中聽見上主的話,其它的情況主要來自天空,包括彗星、閃電、雷聲、地震等。讀經二指明事件發生「在一個主日上」,更能顯示其價值和可信性,的確,在一世紀時的地中海文化看來,「某日、某月、某時、某年」(迦4:10)均受着太空的支配。
3. 默1:10說若望聽見「一個大聲音」,是要他「將你所聽見的寫在書上」,是天主要啟示給「厄弗所、斯米納、培爾加摩、提雅提辣、撒爾德、非拉德非雅和勞狄刻雅七個教會」的,四個在內陸而三個在海岸,默1:12所說的「七盞金燈臺」象徵行星的太空,使人想起耶路撒冷的聖殿,讀者可參閱出25:31-40的記載。「七盞金燈臺」當中出現「似人子的一位」,若望憑他所認識的達尼爾、厄則克耳、匝加利亞等先知書的根據,從以色列傳統的詮釋來理解。「人子」的衣冠:「身穿長衣」顯示祂的司祭職,「佩有金帶」是君王的裝扮。
4. 默1:17這樣形容復活的主:「我是元始,我是終末」,祂會「活著,一直到萬世萬代(the
Living One alive forever)」,「死亡和陰府(Hades)」都在祂的操控下。復活的主這樣地顯現是要展示祂的權威,為的是要強調祂的指令,即默1:19的話:「你應把你看見的事,現今的,以及這些事以後要發生的事,都寫下來。」值得活在今天的我們深思,當我們有幸進入「神魂超拔」境界時,要將天主給我們的啟示「都寫下來。」
5. 默1:14-16是讀經二沒有使用的。默1:14的「頭髮皓白」表示其永恆,「他的眼睛有如火燄」指天主的智慧,祂能看透人心,洞察一切;默1:15說「他的腳相似在烈窯中燒煉的光銅」,表示祂的力量和穩健;默1:16的「七顆星」即默1:20指的「七個教會的天使」,也即「七個教會」由「七盞金燈臺」象徵(默1:12)。這「七顆星」是在「他的右手持有」,顯示人子的權能和對人的眷顧。默1:16說「從他的口中發出一把雙刃的利劍」,意指天主聖言的高超性,勿忘記「萬有是藉著衪(聖言)而造成的」(若1:3);「他的面容有如發光正烈的太陽」表示天主的顯現。
6. 讀經二選文範圍裏,默1:17說作者一看見人子,便「跌倒在他腳前,有如死人」,表示人在神前深感不配,人只能向神「俯服在地。」(瑪17:6)但即使人的身份與天主無與倫比,「他(人子)遂把右手按在我身上」,祂要保護作者。默1:18的話表示人子戰勝了死亡,「我持有死亡和陰府的鑰匙」一句意即「連死人住的「陰府」也由祂統御。」在默1:19,人子吩咐作者寫下「你看見的事」,好給後來的信友作為見證。
7. 看看默1:20的一點下文,「七盞臺」與禮儀相關,很多聖堂的祭台旁都放有爉燭台,好讓教友燃點,這是十分有意義的,就是「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教友有義務去福傳,為主作證,但代價不簡單,甚至要付出自己的性命,燃點爉燭是要表達這一份心,是值得的。「七盞臺」在舊約中多次提及(出27:20、肋24:2),天主叫以色列用橄欖油點燈而放在約櫃前,這燈是長明不熄的,教會也是世界的光。
C 讀經一:宗5:12-16
1. 先看上文,宗4:1-7反映出執政者慣常的手法對付異己,他們會逮捕反對者的領袖們,宗4:1說「司祭、聖殿警官和撒杜塞人」捉拿了伯多祿和若望,執政者反對的不是宗徒們宣講,而是以「納匝肋人耶穌基督」來宣講。最後,權威們只能「恐嚇一番,予以釋放」,伯多祿和若望沒有害怕而躲藏起來,宗4:23說他們「來到自己的人那裏」(宗徒圈子),宗4:24說團體便進行了集體祈禱,效果可見於宗4:31 - 聖神降臨他們當中,賜與他們「大膽地宣講天主的真道」之恩寵。
2. 讀經一立即見到宗徒們的行動,宗5:12說「宗徒們在百姓中行了許多徵兆,顯了許多奇蹟。」宗徒們間接治病,這正是耶穌在世時所行的(谷6:55-56、路8:43),包括宗5:15所載:伯多祿的「影子能遮在一些人身上」,治好病人。
3. 讀經一的訊息是甚麼呢?透過聖神,復活的主的德能臨於宗徒身上,後者的行為正好見證耶穌復活了,信友不但心裏相信,且付諸行為。這英勇的行為要付出代價,反對耶穌的人會加害於福傳者。
D 答唱詠:詠118:2-4, 22-24, 25-27
1. 詠118是以民在感恩時誦唱的,在逾越節灌注了第四杯酒後也會誦唱。詠118:1-4呼籲以民感謝上主,因為祂慈愛寬仁,所呼籲的對象是「以色列」(詠118:2)和「敬畏主者」(詠118:4);詠118:5-18是在急難時獲救的情況,這是因為遇難者全心信賴上主的助佑,詠118:15a彷彿是出谷後的歡唱,詠118:16-17指出其原因,因為得到了上主的拯救,故作者在詠118:19要到「正義的門」(即聖殿)去感謝天主。詠118:19-25是進入聖殿時唱的,詠118:22-23描述君王勝利,詠118:24中「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祂在那一天會審判和賞善罰惡。
2. 答句是詠118:1,是要讚美上主,領經的第一段(詠118:2-4)說讚美上主者乃「以色列家」(猶太人)、「亞郎的家」(司祭們)和「敬畏主者」(非猶太人)。至於領經的第二段(詠118:22-24),談的是聖詠的作者,「匠人」指一位建築師,是一個專業人士,但他所選擇「棄而不用的廢石,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的確,天主的思念不同人的思念(依55:8),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在人看來是失敗的標誌,但天主揀選了祂作為基石,是一項奧蹟。就如中國諺語雖說「有仇不報非君子」,但在聖方濟看來,「在那仇恨的地方,讓我播種仁愛」,也許我們不可忘記,耶穌的架上七言把焦點均放在寬恕上,主耶穌所留下的遺言,宗徒們便坐而起行,把耶穌的話生活出來:「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
3. 領經第三段(詠118:25-27)回應了答句,答句讚美上主「美善寬仁」,詠118:27說祂的「寬仁」就是要給我們「光明」,意即帳棚節夜間所用火把的光,把載歌載舞的婦女們照亮,「光明」象徵天主的臨現,帶領信友邁向永生。
4.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福音強調耶穌真的復活了,若20:27說我們可以「把你的指頭伸到這裏來,看看我的手罷!並伸過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信友們的回應是若20:28:「我主!我天主!」讀經二的作者在默1:9說他要「為給耶穌作證」,因為在禮儀中,他見證了主的復活:「我是生活的;我曾死過,可是,看,我如今卻活著,一直到萬世萬代。」(默1:18)讀經一說復活的主派遣了聖神,把耶穌的德能賜給了門徒們,答唱詠立即叫人讚美上主:「請你們向上主讚頌,因為他是美善寬仁,衪的仁慈永遠常存。」
5. 值得反省的是,復活的主既顯現了給門徒們時,他們均進入「神魂超拔」境界,讀經二中的若望也多次進入這神聖境界中,這種境界沒有隨着時代的過去而消逝,可惜自十八世紀以來的啟蒙時代,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出現後,人開始故意疏忽和否認「神魂超拔」的存在,感謝天主,祂賜給了我們若望福音,若20:31說:「這些所記錄的(指若望福音),是為叫你們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並使你們信的人,賴他的名獲得生命。」值得我們善用和默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