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8, 2015

馬爾谷福音第十六章


1.      16:2有個重大矛盾:「大清早」和「太陽剛升起」,原來馬爾谷團體出現了一個謠言,說婦女們因天太黑而走錯了路,她們去錯了一個空墓。這樣的謠言下,重大的問題就出現了:耶穌的復活是真的嗎?這樣的說法十分荒謬,可惜今天在聖地裏的猶太裔導遊們,仍告訴朝聖者說耶穌的門徒偷走了祂的屍體(28:13-15),一些無知的天主教教友也如此地信了!馬爾谷就是要打破這樣的謠言,「大清早」是未有陽光,但事實上「太陽剛升起」,意即清楚看見。還有兩項證據證明婦女們沒有去錯墳墓

         (a)     15:40-41記載:「還有些婦女從遠處觀望,其中有瑪利亞瑪達肋納,次雅各伯若瑟的母親瑪利亞撒羅默。她們當耶穌加里肋亞時,就跟隨了他,服事他;還有許多別的與耶穌同上耶路撒冷來的婦女。」表示她們非常熟悉耶穌的行蹤;

         (b)     15:47記載:「那時,瑪利亞瑪達肋納若瑟的母親瑪利亞留心觀看安放耶穌的地方。」「留心觀看」就是要確定墳墓位置,希臘原文用了兩個動詞來形容:「小心看」+「小心查」,強調沒有去錯,15:47也用了三個動詞:「留心」、「觀看」、「安放」來確定。

2.      反省:信了教的我們,有時也會因環境影響而走錯路,對於神職人員有時所立的不良榜樣、善會會員間的糾紛,會產生微言。然而,你的想法不同,也不等於對方是錯的,馬爾谷告訴我們處身黑暗者並非別人,而是我自己。婦女們見了「少年人」的出現後,由於「非常驚恐」,便「從墳墓那裏逃跑了」,雖然當時「她們什麼也沒有給人說」,但後來必定有向人說了,否則我們今天也無機會成為基督徒。婦女們的經驗是厄里亞沒有的,因為耶穌的復活很獨特,沒有人親眼見到祂復活,那「少年人」象徵著人類的希望,即使犯了錯,仍可悔改,一悔改便能得到天主的寬恕。這亦即彌撒中的互祝平安,5:23-24說:「你們若在祭壇前,要獻你們的禮物時,在那裏想起你們的弟兄有什麼怨你的事,就把你們的禮物留在那裏,留在祭壇前,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然後再來獻你的禮物。」復活最大的恩寵就是寬恕。

3.      3:23-24說:「看,在上主偉大及可怕的日子來臨以前,我必派遣先知厄里亞到你們這裏來;他將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子,使兒子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臨時,以毀滅律打擊這地。」訊息是要修和(互祝平安),瑪拉基亞告訴我們,如果厄里亞仍在世上,他會教人去寬恕,尤其是家人彼此間的修和。

4.      16:9-20談「復活後的顯現、在加里肋亞山上派     遣宗徒往訓萬民耶穌升天」。馬爾谷福音本來於16:8完結,但結局不太開心,無人福傳,故此編輯加入了16:9-20(當然也是聖神的默感)。16:9-20的各故事來自不同的聖經:

 
16
原  文
資料來源
(a)
9-11
9一週的第一天,清早,耶穌復活後,首先顯現給瑪利亞瑪達肋納耶穌曾從她身上逐出過七個魔鬼。10她去報告那些一向同耶穌在一起的人,那時,他們正在哀號哭涕。11他們聽說耶穌活了,並顯現於她,他們卻不相信。
20:11-18
(b)
12-13
12此後,他們中有兩個人往鄉下去;走路的時候,耶穌藉了另一個形狀顯現給他們,13他們就去報告其餘的人,但那些人對他們也不相信。
24:13-35厄瑪烏故事)
(c)
14
14最後,當他們十一人坐席的時候,耶穌顯現給他們,責斥他們的無信和心硬,因為他們不信那些在他由死者中復活後,見了他的人。
24:36-43
(d)
15
15然後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
28:19-20
(e)
16
16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
3:16-21
(f)
17-18
17信的人必有這些奇蹟隨著他們:因我的名驅逐魔鬼,說新語言,18手拿毒蛇,甚或喝了什麼致死的毒物,也決不受害;按手在病人身上,可使人痊癒。
28

 
5.      由上可見,說「馬爾谷福音是早於其它福音和宗徒大事錄寫成」不一定完全正確,起碼這裏的16:9-20是後來加入的。20:11-18似乎發生於耶路撒冷,但在16:7的「少年人」明明叫婦女們告訴門徒們和伯多祿要到加里肋亞去,這樣看來,門徒們並沒有遵照「少年人」的勸告,果真如此,他們為何不遵從呢?16:19耶穌升了天,「被接升天」是被動式,指天主把耶穌提上了天堂,到16:20時,「主與他們合作」一句好像說耶穌並沒有升天,氣氛與瑪竇福音相同。

Monday, December 21, 2015

馬爾谷福音第十五至十六章


1.      15:37-41談「斷氣而死」。      耶穌死時,「大地震動,岩石崩裂」(27:51),列上19:11-12也有「暴風大作,裂山碎石」、「風以後有地震」、「地震以後有烈火」、「烈火以後,有輕微細弱的風聲」,天主顯現了。15:37記載:「耶穌大喊一聲,就斷了氣」,希臘原文說祂呼出了最後的「微風」。耶穌離世那刻,站著的百夫長說:「這人真是天主子!」一個真正的見證。厄里亞西乃山時,一個見證人都沒有,但他照天主所吩咐,到了大馬士革替自己的繼承人厄里叟敷油(列上19:16)。十字架下有沒有繼承人呢?只有婦女,宗徒們全都逃去了。

2.      15:42-47談「卸下遺體安葬」。有個阿黎瑪特雅若瑟來求比拉多耶穌的遺體,15:44說「比拉多驚異耶穌已經死了。」這位羅馬特派總督的反應令讀者們莫名其妙比拉多知道猶太人要奪耶穌的性命(15:13)、是他「耶穌鞭打後,交給他們,釘在十字架上。」(15:15)現在耶穌死了,厚顏無恥的總督竟然假裝「驚異」!15:46若瑟用殮布裹好」聖屍,然後「把他安放在巖石中鑿成的墳墓裏厄里亞沒有死亡,故也不會被傅抹或埋葬,但有兩處地方相關:

         (a)     厄里亞西乃山一聽見「輕微細弱的風聲」,列上19:13說他便「外衣蒙住臉出來,站在洞口」,先知蒙著頭是因為怕死(33:20)。現在,耶穌被一塊「殮布裹好」,表示真神來到了。

         (b)     列下2:12記載厄里亞升了天後,厄里叟拾起厄里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回去站在約但河邊擊打河水。

                   兩則事件都顯示,「外衣」(經袍)是接觸雅威的工具,又是權力的象徵,來自天主的德能。

3.      15:47很重要,「瑪利亞瑪達肋納若瑟的母親瑪利亞,留心觀看安放耶穌的地方」,因為馬爾谷的團體面對一個挑戰,就是有人指控婦女們去錯了墳墓。反省:面對社會對宗教信仰的迫害,公眾圖書館不准擺放宗教書籍,又對維護生命的活動製造很多障礙,我們基督徒應懷著甚麼心態呢?我們會像「阿黎瑪特雅若瑟」要待耶穌死後,才敢出面嗎?或者像十字架下的婦女,自覺人微力弱,「從遠處觀望。」(15:40)雖然如此,三天後,她們也帶了香料「要去傅抹耶穌」(16:1),聖奧斯定解釋「香料」比喻人的善工,每次前往主的墳墓時(彌撒),教友都應帶些「香料」,如果沒有,就要多加反省。婦女們有香料,「阿黎瑪特雅若瑟」卻沒有,他有的是「在巖石中鑿成的墳墓」(15:46)。我究竟屬於那一種人呢?

4.      16的簡介:厄里亞渡過約但河升天之前,列下2:3-8記載,「貝特耳的先知弟子們」共五十人遠望厄里亞厄里叟的行動,當兩先知過了東岸後,五十人在西岸遠望事態的發展,情況彷彿如「婦女從遠處觀望」(15:40),又似15:47所載:「瑪利亞瑪達肋納若瑟的母親瑪利亞,留心觀看安放耶穌的地方」所不同的是厄里亞沒有先死而升天,耶穌的確死了。厄里亞沒有死,故也不會復活;但耶穌死而復活,戰勝了死亡,可見耶穌更偉大。要知道,耶穌不是厄里亞,而是比他更偉大。

5.      16:1-8談「天使報告主已復活」。     復活主日那天,究竟有幾多婦女前往耶穌的墳墓呢?有人說三人,有人說四人。我們勿忘記,二千年前的新約聖經希臘原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現在有的只是譯者自己加上,16:1的「瑪利亞瑪達肋納雅各伯的母親瑪利亞撒羅默」表面看是三人,但如果把「雅各伯的母親瑪利亞」寫為「雅各伯的母親、瑪利亞」,婦女人數便是四人。譯成中文和英文的聖經均如現有版,婦女人數三人,但意大利語和語版則有四人。由此可見,閱讀聖經殊不簡單,單看表面的文字而立即喜形於色、自得其樂或義憤填胸等的,可能思維被自我扭曲了,故看聖經也應懷點學術的角度。

6.      16:1說婦女們「要去傅抹耶穌」,這不是二千年前中東的傳統,因為婦女是永遠不會傅抹男性的屍體的,男傅抹男,女傅抹女,記得屍體是脫去所有衣服的,就算家族中沒有男子,極其量是會由死者的母親來傅抹。在婦女們前往墳墓的時間上,16:2a說是「大清早」,意思是天還很黑,聖地的太陽每年三四月間會在上午五時左右出現,所以婦女們應該帶備著油燈照明,「大清早」應指三四時左右。留心的讀者會見到16:2b說:「那時,太陽剛升起」一句,看來很矛盾,但很重要,我們不可說:出發時天還未明,到了墳墓時,天亮了,這不是原文的意思。

7.      16:3說婦女們擔心「誰給我們從墳墓門口滾開那塊石頭」,抵達墳墓時,石頭已被移開,她們便進入墳墓。16:5說她們立時見到「一個少年人」,切勿揣測,這不是一位天使,而是一個人,希臘原文指的是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人」。少年人在16:6-7表明,「納匝肋耶穌已經復活了」,又叫婦女們快去告訴「門徒和伯多祿說往加里肋亞」見復活的主。然而,婦女們沒有因耶穌復活了而歡呼「亞肋路亞」,16:8說她們「戰慄和恐懼」,表示她們不相信耶穌復活了,還以為見了鬼。

8.      究竟16:5早在墳墓裏的那「少年人」是誰呢?原來就是14:51-52所載的那人:「那時,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人們也抓住了他;但他撇下麻布,赤著身子逃走了。」一個新領洗的少年人,遇上了信德上的困擾,便放棄了信仰,但耶穌的聖死推動了他去悔改,16:5說他「穿著白衣」(再穿上基督)。反省:這個無名的「少年人」也許是你、也許是我,平凡生活中,信德不易受考驗,但逆境時就很不同,容易跌倒,在聖週六還是黑暗之際,「少年人」悔悟了,重新記起與基督同死同葬。當少年人一恢復了信德,便立即為主耶穌作見證,對象是婦女們和「門徒和伯多祿」,他成了第一位福傳者,就是這位新的教友。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15

馬爾谷福音第十五章


1.      15:20-28談「加爾瓦略山」。馬爾谷福音至此都描繪耶穌厄里亞似的,但這裏卻有一個大分別,耶穌要死,厄里亞沒有先死,而是出現一輛火馬拉的火車,他便乘著旋風升天去了(列下2:11)。耶穌也會升天,9:51說:「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就快要來到。耶穌升天之前,要先受很多苦。15:21西滿耶穌的十字架」上山,很像一個祭獻,厄里亞也曾在加爾默耳山作過祭獻,打敗了450個巴耳假先知,證明了雅威才是真天主。現在耶穌加爾瓦略山上,沒有比試,而是作自我的祭獻:「那一個司祭,那一個祭品。」祂的聖死不是要捍衛雅威真天主的名譽,而是要證明自己就是雅威,這是馬爾谷福音所載加爾瓦略山的祭獻。

2.      15:23說有人「拿沒藥調和的酒給他喝」,目的是一種麻醉藥的作用,「耶穌卻沒有接受」,因為祂願意為了人而忍受一切痛苦。15:24說兵士們「把他的衣服分開,拈鬮」,這是古代的傳統,死囚的衣飾屬在場的劊子手。不過,這件經袍被奪去後,耶穌身上便一無所有,真的,一件衣服都沒有,羅馬帝國執行十字架苦刑就是要令死囚被羞辱到極點!身為天主子的耶穌基督,為了愛人類,甘願被人侮辱到盡。

3.      反省:香港的警察對待疑犯的手段不相上下,每當拘捕了疑犯到警署時,因為需要搜身,便會要求疑犯脫去所有衣服。未幾,又會再要求疑犯脫去一切衣服,說要搜身,如是者在幾小時間進行五、六次,特別是針對女性疑犯,實行要侮辱到盡。另外,凡是疑犯要求小解時,便會有警務人員在旁監視,廁內不准關上門。受害人向警察科投訴,往往的結果是「無法證實」,這是當然的,警察調查警察,怎會有真相呢?畢竟,香港是個人權不太重視的地方,經濟雖繁榮,人性質素卻低劣。厄里亞在祈求天主把火降下前,三次把水倒在燃燒牛犢的木柴上(列上18:34)。現在在加爾瓦略山上,亦有三人流血(15:27),為猶太人來說,「」是最珍貴的水,現在用血來祭獻,藉此證明了耶穌就是雅威

4.      15:29-36談「懸在十字架上」。15:29-32中見到群眾、司祭長和經師們都恥笑耶穌,尤其是滿手鮮血的司祭長和經師們,既不明白「三天重建」指的是耶穌的身體,更借譏笑來掩飾自己惡行的醜陋,可算喪心病狂,究竟他們笑甚麼呢?因為人的彌天大罪15:33說:「到了第六時辰,遍地昏黑,直到第九時辰。耶穌15:34阿拉美語唸了22:2阿拉美語即希伯來語加入亞述語的混合體,在首次充軍時起出現(公元前721年)。22一開始的經文已非常悽然,是上主僕人受苦時的哀禱,特別到22:17-19:「17惡犬成群地圍困著我,歹徒成夥地環繞著我;他們穿透了我的手腳,18我竟能數清我的骨骼;他們卻冷眼觀望著我,19他們瓜分了我的衣服,為我的長衣,他們拈鬮。梵蒂岡的禮儀委員會便選用了這三節作為基督受難主日的答唱詠,好表達主的苦難多麼痛苦。

5.      又看看22:9-10:「9他既信賴上主,上主就應救他;上主既喜愛他,祂就該拯救他。10是你使我由母腹中出生,使我在母懷裏享受安寧。」聖詠的作者似乎在說:「雖然你沒有助我,我卻明認生命來自你,是你把我放進我母親的腹中的。」這兩節顯示祈禱者心中明認天主是造物主。慘是慘,卻並非萬念俱灰22:23-24說:「23我要向我的弟兄,宣揚你的聖名,在盛大的集會中,向你讚美歌頌:「你們敬畏上主的人,請讚美上主!」」氣氛由哀悼變成了讚頌,由悽慘變為希望。上主的僕人雖然無辜和痛苦地流盡寶血,但祂卻接受了,且是甘願的接受了,為帶給世人救恩。當耶穌在十字架上誦唸:「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沒有人想到會有一個快樂的結局,事實上,三天之後,主復活了。

6.      現在的猶太人喜歡譏笑基督徒朝拜一條屍體,認為這行為十分愚蠢,生神仙不拜,卻去拜屍體。然而,猶太人忘記了耶穌死後三天真的復活了,聖保祿也在格前15:17說:「如果基督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仰便是假的。」反省:基督徒必須明白,我們的救恩完完全全發生在聖週五,既非最後晚餐亦非復活當日。有些人喜歡指控天主教的基督徒仍堅持在十字架上掛上耶穌的聖屍,認為祂既復活了,十字架上便不應有屍首。這等批評只顯示一事:批評者根本不明白救恩來自十字架的祭獻,十字架就是要我們「紀念」救恩的來源,要信友明白我們「怎樣」得救,故把聖屍移離十字架等於否定十字架帶來的救恩。有些聖職人員解釋說,天主教強調十字架上的愛,有些人強調主的復活,因此不同的人士有不同的做法。可惜,這樣的解釋也不對。只要我們想想,進入聖殿朝拜神時,立即目睹神給信眾救恩的標記,那做法那有不正確之處呢?勿忘記基督宗教是個「紀念」的宗教,不是「忘本」的宗教。

7.      對於上述一些人的指控,我們可反思,每年最重要的聖週,這些批評者如何度過?他們如何慶祝主的復活呢?參加了豪華的旅行團嗎?吃其豐富的復活大餐嗎?受苦的僕人與耶穌榮進聖城的故事有關,四福音中都見祂坐在驢駒上,只有21:5說除了母驢外,還有一隻小驢駒,傳統說這隻小驢駒就是尼苛德摩19:39用來運載那一百斤「沒藥及沉香調和的香料」來傅抹聖屍的,他真的「全力」愛了天主。這傳統來自埃塞俄比亞教會和東正教的。

8.      22:26-32非常樂觀,不只是少數的人讚美天主,而是普世的人,且是跨越時代的(22:31-32)。記得厄里亞失意時向天主求死(列上19:4),天主卻沒有置他於不顧,所以當耶穌向天主祈禱說:「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天主也不會置聖子於不顧。22給我們的啟示,生活上遇上了逆境,切勿失望,因為天主會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