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默1:4-6是「致候辭」:「4若望致書給亞細亞的七個教會:願恩寵與平安由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者,由在他寶座前的七神,5並由那原為忠實的見證,死者中的首生者,和地上萬王的元首耶穌基督賜與你們。願光榮與權能歸於那愛我們,並以自己的血解救我們脫離我們的罪過,6使我們成為國度,成為侍奉他的天主和父的司祭的那位,直到萬世萬代。阿們。」默1:4說「七個教會」,「七」象徵「完滿」;「恩寵與平安」乃默西亞時期的特恩,這樣地致候很有意思,希臘人喜歡用「恩寵」來問候、猶太人卻喜歡用「平安」來問候,作者使用「恩寵與平安」似乎想表示,耶穌的福傳對象是普世的人類。默1:4的「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者」很重要,是詳盡表達天主的聖名,祂是「自有者」(出3:14),指出上主是歷史之主,也是永遠的主。默1:4中天主「寶座前的七神」乃象徵天主的權威,舊約已提及過,匝4:10說:「這七盞燈就是那遍察全地的上主的眼睛。」「七神」表示天主的全知和對歷史的干預。
2. 天主透過聖神傳報給聖子耶穌基督、耶穌基督便傳報給世人,這也是若一1:3的說法。也有人說天主的「七神」指聖神七恩(依11:1-2:智慧、聰敏、超見、剛毅、明達、敬畏上主)。默1:5用了三個頭銜來稱呼耶穌:「忠實的見證,死者中的首生者,和地上萬王的元首」,不同的名銜故然有不同的意義。「忠實的見證」源於撒下7:14:「我要作他的父親,他要作我的兒子;若是他犯了罪,我必用人用的鞭,世人用的棍,來懲戒他」,是天主對達味的許諾,祂必不會放棄他,不會放棄賜與救恩。但救恩會如何應驗呢?當耶穌復活時,便成了「死者中的首生者」;至於耶穌作為「地上萬王的元首」,現代不少人不承認耶穌是萬世的君王,但當祂光榮地來臨時,人人都必要承認。默1:5說耶穌基督「以自己的血解救我們脫離我們的罪過」,不但如此,默1:6說祂要人「成為國度」、「成為 … 司祭」,意即祂恩賜世人分享祂的君王職和司祭職。默1:5-6不是要帶人邁向將來的,而是把耶穌帶回過去、帶到現在。這與我們的洗禮相連,受洗的人成了聖神的宮殿(格前6:19)、也接受了司祭的職務。作為司祭的平信徒也要像基督一樣成為祭品,正如伯前2:9說:我們都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我們是由黑暗中被召叫出來的。
3. 默1:7-8說:「7看,他乘着雲彩降來,眾目都要瞻望他,連那些刺透了他的人,也要瞻望他,地上的各種族都要哀悼他。的確這樣。阿們。「8我是『阿耳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的全能者上主天主這樣說。」默1:7的「乘着雲彩降來」當然是指基督在末日的光榮來臨,作者這番話是要鼓勵受迫害的人,叫他們懷着希望等待。默1:8的『阿耳法(alpha)』和『敖默加(omega)』分別是希臘語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字母,表示天主是萬物的開始和終結,祂超越歷史、時空和時間,故默1:8稱天主為「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者。從作者的神視顯示,要面對羅馬帝國的迫害,默1:5指出主耶穌作出了保證,藉着祂的服從至死,因而戰勝了死亡,主耶穌成了正處於水深火熱的基督徒的希望。
4. 從上所見,作者若望在神視中見到的,正好反映當時的社會環境,是要回應羅馬帝國的迫害,不少基督徒被投鬥獸場而慘死,默1:5已說了耶穌基督對此作出了保證,可見祂不是只等未來才施以援手。默1:6說祂「使我們成為國度,成為侍奉他的天主和父的司祭的那位」 ,藉此而分施特權給特選的民族。為了表達這許諾的嚴肅性,天主親自在默1:8說了「『阿耳法』和『敖默加』」後,要到默21:5-8才重複這話。作者要提醒所有讀者要記得感恩,感謝天主賜與的救恩。
5. 默1:9-20的標題是「人子的異像」,默1:9-11說:「9我若望,你們的弟兄,並在耶穌內與你們共患難,同王權和同忍耐的,為天主的話,並為給耶穌作證,曾到了一座名叫帕特摩的海島上。10在一個主日上,我在神魂超拔中,聽見在我背後有一個大聲音,好似號角的聲音,11說:「將你所聽見的寫在書上,送到厄弗所、斯米納、培爾加摩、提雅提辣、撒爾德、非拉德非雅和勞狄刻雅七個教會。」」默1:9的「帕特摩」是個很小的小島,在羅馬帝國時代是個監獄,作者正為了福音而被囚在那裡,他因為為復活的主作見證,自己卻生長於嚴重的迫害時代,迫害者是羅馬帝國的尼祿王(公元67-69年)和多米仙王(公元92-93年)。「同王權」指向未來、「同忍耐」指現在,可見現在所受的迫害也指向「同王權」(未來)。默1:9-20的異像發生「在一個主日上」,作者聽見天主的聖言,好像是在感恩聖祭中,學者認為這已是感恩聖祭的初形。默1:10說有「一個大聲音」,是要表達上主天主的德能和力量,默1:10也說「好似號角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