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9, 2011

瑪竇福音 3

 
1.     讀者請先閱讀33:1-12的標題是「若翰講道施洗」,洗者若翰3:2猶太人呼籲:「你們悔改罷!因為天國臨近了。」「天國」並非指某領域或地帶,因為天國的境界是無限的,天國其實以耶穌來象徵,因此而與28:17串聯起來:「他們一看見他,就朝拜了他。」人面對全能和至聖的神的回應就是「朝拜」,不能像一些基督徒只說「崇拜」而「永不崇拜」,否則便不能履行2:24的教訓:「人成義是由於行為,不僅是由於信德。」所以2:26表明:「正如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同樣信德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2.     3:1的「猶太曠野」並非沙漠環境,因為它仍有些野生的植物和樹木生長。洗者若翰指出人要進入天國的條件就是「悔改」,就如進行修和聖事前要認罪和定改,「悔改」不只等於道歉,而是決志「棄舊迎新的生活方式。」人雖可決志「悔改」,但罪過的赦免並不是自然的,我們要看看26:26-28的話:「26他們正吃晚餐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去吃罷!這是我的身體。」27然後,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由其中喝罷!28因為這是我的血,新約的血,為大眾傾流,以赦免罪過

3.     原來,人的罪過要得到赦免,需要基督自願把祂的聖血「為大眾傾流」,這份祭獻是在聖週五發生的,即十字聖架上的犧牲,效果就是「赦免罪過」,我們便應作出回應,26:26說:「你們拿去吃罷!26:27也說:「你們都由其中喝罷!」作為基督宗教的信友便應「基督的聖體和「」祂的至聖寶血,「赦免罪過」才能應驗。不但如此,耶穌6:51說:「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祂又在6:53警告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生命。

4.     作為曠野裡的聲音,洗者若翰所帶出的訊息並非他個人的旨意,因為當耶穌開始公開使命時,祂在4:17亦說:「你們悔改罷!因為天國臨近了。若翰的呼聲(3:2)現在由天主子耶穌基督親口一字一句(4:17)地確定了,然後,過了整個約三年的公開福傳使命後,耶穌才在最後晚餐時演繹如何才得罪赦:「你們拿去吃罷!+你們都由其中喝罷!耶穌繼續在26:29說:「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了,直到在我父的國那一天,與你們同喝新酒」「我父的國」亦即若翰所宣講的「天國」,耶穌說「直到在我父的國那一天」,祂才「再喝這葡萄汁了」,這並不是說要到基督再來時,祂才再「喝新酒」,酒是在喜慶宴會時喝的,而不是用作借酒消愁,「那一天」是祂死後第三天歡慶其復活時。

5.     學習聖經有一種技巧叫「inclusion」,猶如一份三文治上下都是方形麵包,中間是餡料,但麵包和餡料合起來才算完整,缺一不可。3:2起而26:29終都是同一主題「天國/我父的國」,我們便可專心研讀和尋覓中間的「餡料」。洗者若翰活得神貧,穿的和吃的都簡單,3:4說:「若翰穿著駱駝毛做的衣服,腰間束著皮帶,他的食物是蝗蟲和野蜜」「食物是蝗蟲和野蜜」一句談食物,最後晚餐時也談食物,談的是基督的體血,26:26說:「26他們正吃晚餐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去吃罷!這是我的身體。

6.     3:7,當「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來受他的洗」,若翰竟稱他們為「毒蛇的種類」,這話實在很難入耳,東方人責罵人習慣把矛頭指向對方的父母,稱人為「毒蛇的種類」意謂對方的父母乃「毒蛇」。耶穌的族譜在1:1開始時說:「亞巴郎之子」,「法利塞人和撒杜塞」認為自己也是「亞巴郎之子」,但若翰3:9對他們說:「不要思念說:我們有亞巴郎為父。我給你們說:天主能從這些石頭給亞巴郎興起子孫來。」「法利塞人和撒杜塞」認為他們可以依賴亞巴郎與天主所訂立盟約的關係,而必然能受惠於盟約的恩寵,但若翰3:10卻說:「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被砍倒,投入火中。」因此,人必須要「悔改」,以免受罰。要成為亞巴郎之子,耶穌28:19叫門徒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所以有否亞巴郎的血緣關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信德。

7.     洗者若翰繼續在3:11說:「在我以後要來的那一位,比我更強,我連提他的鞋也不配,他要以聖神及火洗你們。若翰的這項預言何時和怎樣才應驗呢?就是當耶穌28:19派遣門徒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時。讀者看畢了1-3,會發覺這幾章的滿全都是在28:16-20,我們開始曉得欣賞聖史瑪竇神來之筆,跨時代地活龍活現在信友眼前,既有「因」亦有「果」,彼此息息相關。

8.     天主與亞巴郎所訂立的何只是三千多年前的盟約,而是與我們受了洗成為基督徒的人相關,我們也被納入28:19指的「萬民成為門徒」中.成為「亞巴郎之子」是我們所當之無愧的,同時亦不斷提醒我們信友要反省:「我們所言所行與「亞巴郎之子」的身份是否相稱?」據說香港今年某知名大學在新學年迎新會時,要求新的師弟師妹練習「盡爆粗口」,認為好能「適應」社會,筆者卻認為倡議者只是社會的斯文敗類,根本無資格稱為「大學生」,這寡廉鮮恥所為只會令父母和大學蒙羞!真值得每個信友反思,我的言行有否令教會蒙羞呢?以致令外教人卻步和團體內的兄弟姊妹跌倒呢?

9.     有關「天國」的另一反省:我們誦唸天主經時說:「願祢的國來臨,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基督成為我們的君王,我們也因此成為天國的公民,可以分享天上永生的食糧,每次領聖體時,給我們一個提醒,必須致以最高度的尊敬。洗者若翰3:7-12的話十分嚴厲,主題是「審判」,對象是3:7的「許多法利塞人和撒杜塞」,指出耶穌來就是為進行審判。3:12的「簸箕(winnowing-fan」即現代篩掉穀殼的器具,「簸箕」是個巨大的叉,單單前端已兩英呎半,將簸箕把麥子向上擲時,較輕的殼子隨風吹走,較重的麥子跌在眼前,麥子用來造麵包,殼子用作燃料,這種方法在以色列一直沿用到今天。洗者若翰的訊息是:默西亞降臨是要把義人和惡人分開。

10.   洗者若翰3:7用「毒蛇的種類」來譴責「法利塞人和撒杜塞」,後來耶穌也作出同樣的譴責,對象是「經師和法利塞」,祂在23:33-36說:「33蛇啊!毒蛇的種類你們怎能逃避地獄的處罰?34為此,看!我打發先知、賢哲和經師到你們這裡來,其中有的你們要殺死,有的你們要釘死,有的你們要在你們的會堂中鞭打,有的你們要由一城市追逼到另一城市,35好叫流在地上的一切義人的血,自義人亞伯爾的血,直到你們曾在聖所與全燔祭壇間,所殺的貝勒基雅的兒子則加黎雅的血,都歸到你們身上。36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一切都要歸到這一代人身上。

11.   法利塞人、撒杜塞人和經師究竟是如何而來的呢?法利塞人是虔誠的猶太人,十分重視法律,每週一和週四都會禁食。撒杜塞人屬富有的上流社會人士,人數並不多,約三四百人左右。經師是知識份子,部份也是法利塞人或撒杜塞人,勿忘記耶穌時代的人多數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再看23:33-36的內容,連耶穌也罵人為「毒蛇的種類」,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祂也是猶太人,也是容易動怒的。若翰3:10說:「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被砍倒,投入火中。」同樣,耶穌23:33也罵人:「你們怎能逃避地獄的處罰?

12.   耶穌23:35談論「義人的血」時指出:「義人亞伯爾的血」和「貝勒基雅的兒子則加黎雅的血」,被視為第一位先知的「義人亞伯爾」和最後一位先知「則加黎雅」均象徵全體先知也遭不幸被殺,後者在聖殿服務時遭經師和法利塞人所殺。

13.   耶穌受洗」記載於3:13-173:13說:「那時,耶穌加里肋亞來到約但若翰那裡,為受他的洗Then Jesus appearedHe came from Galilee to the Jordon to be baptized by John。)」這與28:16-17相關:「16十一個門徒就往加里肋亞,到耶穌給他們所指定的山上去了。17他們一看見他,就朝拜了他,雖然有人還心中疑惑16 Meanwhile the eleven disciples set out for Galilee, to the mountain where Jesus had arranged to meet them  .17 When they saw him they fell down before him, though some hesitated」英語版較清楚,3:13說:「Jesus appeared from Galilee」,而28:16則說:「Jesusset out for Galilee」,耶穌的公開使命由加里肋亞開始(4:17),在那裏召叫門徒們(4:18-22),到復活後,祂往同一的加里肋亞會見門徒們,表示始終如一。

14.   耶穌受洗後的事態見於3:16-17:「16耶穌受洗後,立時從水裡上來,忽然天為他開了。他看見天主聖神有如鴿子降下,來到他上面;17又有聲音由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後來耶穌顯聖容時彷彿也有這樣的情況,17:5說:「他還在說話的時候,忽有一片光耀的雲彩遮蔽了他們,並且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他!」」至此,讀者已發現聖史瑪竇不但搜集了不同的故事,寫成他的福音,而且能前後呼應,猶如「預言」與「應驗」的關係。

l        下期預告:
1.     主顯節(甲乙丙年)的讀經釋義(2012-1-3
2.     瑪竇福音42012-1-6

Sunday, December 25, 2011

天主之母節讀經釋義:2012-1-1

(主題:偕同聖母讚美救主)


讀經一:
6:22-27
答唱詠:
67:2-3, 5, 6, 8
讀經二:
4:4-7
福 音:
2:16-21


A     讀經一:戶6:22-27

1.     先談這節的一些背景:耶穌的名字宣講是最適合的,因為祂的名是至聖的,很多時聖堂內的讀經台寫着「IHS」的字樣,就是希臘耶穌的聖名。「耶穌聖名節」亦即今天的「天主之母節」,彌撒時,主禮神父經常以這話作祈禱的結束:「因主耶穌基督之名,求祢俯聽我們的祈禱」,耶穌的神權,令撒殫聞之喪膽!事實上,我們受洗成為天主的義子,是藉着主的名,到我們生命終結時領受傅油聖事,也是以祂的名。

2.     先看上文,5:1-6:21都是談法律的,5:1-4談皮膚病,包括「癩病、任何淋病及所有為死屍沾染不潔」,以致要被「送出營外。 5:5-10談弄傷別人的賠償法,5:12-31談丈夫懷疑妻子不忠的法令,6:1-21談「納齊爾」願。讀經一是6:22-27,標題是「祝福的經文」,與上文有何關係呢?答案其實很直接,如果人能夠好好地遵守上主的法律,便會得到祂的祝福,而祝福是由「亞郎和他的兒子」負責的,這樣的安排頗有意義,「亞郎和他的兒子」是司祭的家族,意謂今天由「神父」祝福信友是最適當的,司祭代表着天主,祂是生命的福源。

3.     舊約時代當然不是用後來羅馬帝國的刑具「十字」來祝福,而是以一種名叫「lattice」樹葉的形狀(2:9),聖殿的大司祭每早都這樣祝福以色列百姓。獲祝福的人會詠唱2:8:「聽,這是我愛人的聲音;看,他來了:跳過山岡,躍過丘陵。」短短的讀經一中,「上主」一名五度出現(6:22, 24, 25, 26, 27),原來,凡宣告「上主」的名就是「祝福」,由此清楚可見這個慶節被稱為「耶穌聖名節」。

4.     獲得上主的祝福表示得到了「上主的慈顏」(6:25),天主與他同在,人便真的享受「平安(shalom」(6:26),是全人的平安,包括身體上和精神上,像嬰孩安睡在慈母懷中一樣。此刻,6:27說:「這樣,他們將以色列子民歸我名下以色列成了上主的產業(也看19:25),得到天主所賜的生命力,得到祂的愛和眷顧。


B     讀經二:4:4-7

1.     迦拉達一些假導師教人必須先接受猶太教的規定,遵守梅瑟法律,才可成為基督徒,保祿便寫信提出反駁,表明成為天主的子女乃由於信德而不是憑遵守法律。在4:1-3,宗徒先引用例子,說「父親預定的期限(巴力斯坦傳統)」,一個孩童雖身為承繼人,但財產在他成年之前,「仍屬於監護人和代理人的權下」(4:2),期間這孩童無權發言和維護自己的權益。保祿表示自己與讀者也如此,未接受基督信仰之前,根本無權發言或行動,那時仍屬奴隸身份。

2.     到了天主所預定的時期(即4:4的「時期一滿」),天主便派遣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人類)」和「生於法律之下(是猶太人身份)」。天主派遣兒子,就是要使猶太裔的基督徒成為祂的義子,與祂合而為一(6:27),藉着這義子的身份,4:6說祂也賜給他們「自己兒子的聖神」,信友才堪當稱天主為「阿爸,父啊!4:7是結論:人能成為天主的義子,乃藉着基督,而不是憑遵守梅瑟的法律。

3.     反省:看看下文,保祿4:8-9質問讀者們,天主既揀選了我們成為信友,我們「怎麼又再回到那無能無用的蒙學裡去,情願再作他們的奴隸呢?」信友是不可回到未接受信仰前的情況,一如伯後2:20所說:「如果他們因認識主和救世者耶穌基督,而擺脫世俗的污穢以後,再為這些事所纏繞而打敗,他們末後的處境,就必比以前的更為惡劣」,又在2:22說:「「狗嘔吐的,牠又回來再吃;」又「母豬洗淨了,又到污泥裡打滾。」


C     福 音:2:16-21

1.     若瑟瑪利亞根據「一道上諭」(2:1)而「去本城(白冷)登記」(2:3),期間耶穌誕生了,祂「躺在馬槽裡」(2:12),「馬槽manger」是動物進食的地方,祂成了眾人的食糧。較早前在2:11,牧人們聽見天使傳佈喜訊:「今天在達味城中,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亞」跟着便見到「一大隊天軍,同那天使一起讚頌天主

2.     現在,牧人們決意前往白冷看看「所發生的事」,他們在2:16的回應是「急忙」的,猶如瑪利亞早前「急速」往見聖婦依撒伯爾一樣(1:39),他們果然親眼目睹天使所說的,便立即「傳揚開了」(2:17)。反省:信仰的回應是應該「急速」的,起初受洗加入教會時是充滿着熱誠的,但迅速被俗世所煩擾而慢下來,且漸趨麻木。的確,我們要重拾「急速」之情,像牧人們一樣「傳揚開了

3.     2:19的話很重要:「瑪利亞卻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想」到2:51時,類似的話再出現:「他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就是這兩節話,教導我們誦唸玫瑰經時的應有態度,必須呼喚瑪利亞的名而「反覆思想」各項救恩奧蹟。2:21耶穌的割損,且起名叫「耶穌」,意即「雅威施救」,這是聖子降生成人的使命。


D     答唱詠:67:2-3, 5, 6, 8

1.     67是一篇感恩詩,感謝上主賜與豐富的收成,可能是帳棚節。領經的第一段(2-3節)使人想起「亞郎梅瑟哥哥)和他的兒子」作為司祭給以色列子民的祝福(6:23)。不但如此,67所包含的範圍更廣泛,因為領經的第二段(67:5)說「萬民都要踴躍歡欣」,他們也獲得祝福。

2.     沒有被使用在答唱詠的67:4也很美麗:「天主,願萬民都稱頌你,願列邦都讚美你!」「萬民」象徵所有民族和國家,他們都明認上主是普世的主,祂是萬世正義的君王和領袖。領經的第三段(68節)是人人對上主的讚美和敬畏,因為67:7說:「大地已經為我們生產百果與五穀」,清楚彰顯「我們的天主給我們賜下祝福。

3.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說只要猶太人肯遵守梅瑟的法律,「他們將以色列子民歸我名下」,與天主合而為一。讀經二把「歸我名下」的幅度擴大,天主的兒子「把在法律之下的人贖出來,使我們獲得義子的地位。」而天主子「生於女人」的滿全便是牧人們目睹「躺在馬槽中的嬰兒」,他們見了便立即「傳揚開了」,答唱詠說萬民皆要讚美祂說:「天主,願萬民都稱頌你,願列邦都讚美你!願天主給我們祝福,願萬民都敬畏天主!

Thursday, December 22, 2011

瑪竇福音 2:先知預言的應驗(四之三和四之四)

1.     預言的應驗:四之三 瑪竇福音第三次引述先知預言的應驗是在「聖家逃往埃及」的記載裡,讀者請先閱讀2:13-152:15引述了舊約的11:1:「以色列尚在童年時,我就愛了他從在埃及時,我就召叫他為我的兒子When Israel was a child I loved him, and I called my son out of Egypt)。2:15說:「就應驗了上主藉先知所說的話:「我埃及召回了我的兒子。」」既說是「埃及召回」,必然曾先進入埃及,亦即2:14所載:「若瑟便起來,星夜帶了嬰孩和他的母親,退避到埃及去了。

2.     歐瑟亞的話裏,「以色列尚在童年時,我就愛了他」指的是聖祖雅各伯和他的後裔定居埃及後的生活(46-50),根據12:40-41所載:「以色列子民居留埃及共有四百三十年。四百三十年屆滿的那一天,上主的軍旅離開了埃及」這話彷彿與11:1一脈相承:「從在埃及時,我就召叫他為我的兒子」,都是談出谷,指13-14,寓意着以色列子民的逾越,走出為奴之家而重獲自由。

3.     對於所引述的話,讓我們看看上下文,11:1-5說:「1以色列尚在童年時,我就愛了他;從在埃及時,我就召叫他為我的兒子。2可是我越呼喚他們,他們越遠離我去給巴耳獻祭,向偶像進香3是我教了厄弗辣因邁步,雙臂抱著他們,但他們卻不理會是我照顧了他們。4是我用仁慈的繩索,愛情的帶子牽著他們,我對他們有如高舉嬰兒到自己面頰的慈親,俯身餵養他們。5他們卻要返回埃及地,要亞述作他們的君王,因為他們拒絕歸依我。」留意11:2的話:「我越呼喚他們,他們越遠離我。」意謂:當上主呼喚祂的子民時,他們卻故意置若罔聞,且越走越遠;他們「越遠離我」究竟為了甚麼呢?為了「去給巴耳獻祭,向偶像進香」,真令雅威怒不可遏

4.     反省:很多青少年都有過反叛期,讀書興趣不大,雖然未必踏上歧途,但間中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自信心往下沉時想辦法逃避,於是日日匿在家裏打機。他們知道父母愛他們,但認為父母並不了解他們,所以容易作出大大小小的反抗,變得很反叛,尤其是男孩們更欠溝通技巧,於是時光一天一天地消逝了,到曉得遏抑情緒時,起碼浪費了幾個年頭!

5.     從上述第3段的剖析看,天主在11:1以色列的呼喚換來的只是氣憤,但2:15引述11:1時,對其上下文似乎一點都沒有理會,只簡單地說:「就應驗了上主藉先知所說的話」如果我們沒有研讀11的上下文,一看2:15的話,便感到十分安慰,說耶穌終能應驗了那舊約先知的話,然後慨嘆上主多麼偉大!不過,為猶太人來說,他們的聖經(指舊約)並沒有這樣的意思,他們指出11:1所載以色列的所作所為令上主很不悅,因而在11:5作出懲罰,受到充軍之苦:「他們卻要返回埃及地,要亞述作他們的君王,因為他們拒絕歸依我。

6.     根據瑪竇福音所載,耶穌的童年史中所引述舊約先知預言的應驗好像十分草率,起碼四次引述中這裏的第三次都如此,遲點在2:18時的第四度舊約的引述,情況仍是這樣!這樣看來,瑪竇是否扭曲了舊約的預言呢?非也,這本來就是猶太人的文化,古往今來,凡是有兩處作品內的片語相同,猶太人便認為是相關的,且把兩處一起詮釋,對於上下文一點都不予理會,一如今天一些基督教的原教旨主義者的做法。例如中文的「吃」字,「吃飯」/「吃虧」/「吃力」/「吃苦」/「吃不消」等都有「吃」字,為猶太人來說,這些詞彙都是互有關係的!

7.     讀者自然會有點疑慮,究竟這樣的詮釋有沒有問題呢?事實上,不但聖史瑪竇如此,即使是聖保祿也曾沒有理會上下文而引述了舊約的話來詮釋他的書信。聖經作者這樣做是有其用意的,當時教會受着極大的迫害,包括把基督徒解往羅馬的鬥獸場餵給飢餓的獅子等猛獸吃,他們面對重大的信德危機,不少信友為了保命而放棄了基督宗教的信仰。即使如此,讀者仍會質問:那些舊約的引述來詮釋新約的做法是否錯了呢?是絕不會錯的,因為都是藉聖神的默感而寫成,我們遲點會探討。

8.     預言的應驗:四之四 瑪竇福音第四次引述先知預言的應驗是在「無罪嬰孩遭屠殺」的記載,讀者請先閱讀2:16-18。大黑落德本來要求賢士「找到了(纔誕生的猶太人君王),給我報信」(2:8),但賢士並沒有回來「報信」,便惱羞成怒,2:16記載了他喪心病狂的回應:「差人將白冷及其周圍境內所有兩歲及兩歲以下的嬰兒殺死!」真的不知是根據甚麼刑法進行這樣的屠殺。於是聖史便在2:18引述舊約說:「辣瑪聽到了聲音,痛哭哀號不止;辣黑耳痛哭她的子女,不願受人的安慰,因為他們不在了。A voice is heard in Ramah, lamenting and weeping bitterly: it is Rachel weeping for her children, refusing to be comforted because they are no more.所引述的是31:15的話:「上主這樣說:「聽!在辣瑪有嘆息聲,酸辛哭泣:辣黑耳悲悼自己的兒子,不願受安慰,因為他們已不存在了!」Yahweh says this: A voice is heard in Ramah, lamenting and weeping bitterly: it is Rachel weeping for her children, refusing to be comforted for her children, because they are no more.

9.     瑪竇在引述31:15時,用了希伯來語聖經,而不是希臘語的聖經。「辣瑪」位於加里肋亞海的西北方。「辣黑耳」是聖祖雅各伯的愛妻,他生了雅各伯十二個兒子的最後兩個 若瑟本雅明。「辣瑪」乃後來本雅明支派獲賜定居的地方,公元前721亞述國入侵,在「辣瑪」時把若瑟本雅明兩支派的猶太人都殺死,瑪竇便闡述說「辣黑耳痛哭她的子女」,十分哀傷。不過,31:15所載原本的背景並不相同,「辣黑耳」生產本雅明時因難產而死,而且「辣黑耳」生於耶肋米亞時代早幾百年,所以只借「辣黑耳」作為象徵的意義,意指兩個支派的收場十分坎坷,令他們的母親「辣黑耳」傷心欲絕。為31:15來說,兩支派都「已不存在了

10.   讓我們看看31:15的上文,31:12-14說:「12他們將要前來,在熙雍山巔歡呼,湧向上主的美物,飽享穀、麥、酒、油、小牛小羊;他們的心靈要好像受灌溉的田園,再也不感憔悴。13那時,處女必歡欣鼓舞,老幼必相聚同樂,因為我將使他們的悲哀變成喜樂,使他們由自己的憂苦中獲得安慰歡樂;14我將以肥脂滋潤司祭的心靈,以美物飽飫我的人民──上主的斷語。31:10-14的標題是「請萬民讚頌施救的天主」,氣氛是喜氣洋洋的;也看看31:16的話:「上主這樣說:「要止住痛哭,不再流淚,因為你的辛苦終必有報──上主的斷語──他們必會由敵地歸來!」」上主叫眾人「止住痛哭」,因為「他們必會由敵地歸來」這話充滿希望和喜悅,與2:18的哀傷氣氛剛好相反。

11.   我們會發覺,希臘文化強調哲理,並不認同猶太人的邏輯,但基督宗教本來乃源於希伯來文化和傳統,耶穌本人是猶太人而非希臘人,聖母瑪利亞和十二宗徒也是猶太人,故切勿誤以為聖史瑪竇存心取巧,而是受着他們的猶太文化的限制。讀者也許仍感到有點難以接受這樣的詮釋,就讓我們把1-2所引述的四則舊約作一撮要,特別強調其神學寓意:


舊 約
神學意義
(a)
1:23
7:14
聖言降生乃透過童貞生育
(b)
2:6
5:1
默西亞將統御普世,祂是和平之王
(c)
2:15
11:1
救恩是透過聖死和復活帶來的
(d)
2:18
31:15
痛苦的犧牲會帶來最終的喜樂

12.   人故然是有限的,但仗賴聖神的默感,四則舊約的引述都是正確的,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在靈性上成了猶太人,也應學習他們的文化和思維來詮釋聖經,四則舊約均指向耶穌,祂會教訓我們如何理解舊約的各預言。聖史雖然受制於猶太文化和觀念的局限,但人世間各文化其實都有各自的局限,只有天主是無限的,祂能把人從不完美中轉化成為完美的靈修,由一個童貞誕下默西亞來,把聖誕帶來重大的意義,指向我們的希望,指向基督光榮來臨的永生希望。

l        下期預告:
1.      天主之母節節日(乙年)讀經釋義(2011-12-27
2.      瑪竇福音3201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