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31, 2012

救主受難紀念(甲乙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耶穌帶來希望


A    讀經一:52:13-53:12

1.   聖週五是每年中唯一沒有彌撒舉行的一天,只有救主受難紀念禮儀,包括聖道禮、朝拜十字聖架和領聖體三個環節,沒有聖祭禮儀,到結束時,主禮神父不會高呼「彌撒禮成」,而是祝福詞後在靜默中離去,不會有禮成詠的聖歌。教友可以在靜默中自由朝拜十字聖架,然後各自離去,至於祭台上的台布和裝飾都會被移走。

2.   聖週五的聖道禮讀經共四篇,讀經一是「受苦僕人」四篇詩歌的最後一篇,前三篇已分別記載於42, 4950裡,亦分別是聖週一至三時彌撒的讀經。第四篇詩歌寫於公元前550年,時正充軍於巴比倫期間,再過十餘年遺民才回國還鄉。那位受苦的僕人是充軍時代的人物,在巴比倫作奴隸,他受了很多苦,沒有國家、沒有聖殿、也沒有身份,但仍有自由。依撒意亞先知書沒有記載他的名字,教會今天反省祂就是主耶穌基督。究竟這位人兄為甚麼會受那麼多的苦呢?因為他是代罪羔羊,好能讓以色列得到釋放,可以回國,苦中有望。記得剛過去的基督苦難主日時,讀經是充滿希望的,今天聖週五的讀經也是充滿希望的。

3.   先看讀經一的上文,以色列子民在充軍之前不停地朝拜偶像,現在需要有一個人代罪,一個正義者的死亡使所有的罪人得到拯救。52:1-2 說:「熙雍起來,起來!披上你的威能!耶路撒冷聖城!穿上你華麗的衣服,因為未受割損和不潔的人,再不得進入你內。被擄的耶路撒冷!抖下灰塵,起來罷!被俘的熙雍女子!解下你頸項上的鎖鍊罷!」「解下你頸項上的鎖鍊」指釋放,被充軍的人可以回國。由此可見,聖週五的背景不是慘絕人寰的氣氛,而是釋放,是喜氣洋洋的。

4.   時常使用「熙雍女子」一詞,這並非指國色天香的女兒,也不是指綺年玉貌的青春,而是熙雍山旁邊的村落,古時中外的大城市也如此建築和設計,城有城牆,城內的人吃的食物乃來自城外種植的農作物,由城外周圍數條村落供應,他們把自己的禾米蔬菜,飼養的畜牲賣到城內,城內有軍隊在戰亂時可以保護村落,每個國家的發展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城市稱為「母親」,周圍的村落稱為「女子」。

5.   除了村落外,79節談論城市的得救:「7那傳佈喜訊,宣佈和平,傳報佳音,宣佈救恩,給熙雍說「你的天主為王了!」的腳步,在山上是多麼美麗啊!9耶路撒冷的廢墟啊!你們要興高采烈,一起歡呼,因為上主安慰了自己的百姓,救贖了耶路撒冷」氣氣也很喜悅,因為無需為奴了,究竟用甚麼方法令奴隸獲得釋放呢?讀經一會有分曉。

6.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前要先殺死一頭羔羊,把羊血塗在「吃羔羊的房屋的兩門框和門楣上」(12:7),然後渡過紅海。現在相隔五百年後充軍到了巴比倫以民要離開巴比倫回國,要渡過兩條大河(幼發拉河底格里斯河),但不需殺死一頭羊,而是由一個人替眾人受苦和死亡,依撒意亞先知指向未來的那位當然是指耶穌,被充軍的人即我們罪人。

7.   2009年教廷封聖了一位二次大戰在集中營被殺的神父,納粹黨為了殺一警百,便隨意抽取一位男士來執行極刑,那位不幸的男士高聲喊說:「我才三十多歲,又未結婚,我不想死!」旁邊的那位神父見狀,便自告奮勇替那男士而死,結果餓了兩週仍未死去,納粹德軍便用毒針把他注射至死。近代歷史中也有不少人為義而死了,人民卻害怕當權者而不敢悼念,六四的愛國事件正是一例,200912中國政府把異見人士劉曉波判了11年重刑是另一例,只因他「參與起草《零八憲章》和前幾年發表的六篇文章中的隻言片語。

8.   然而,僕人的詩歌中也見到希望,均置於一頭一尾,開始時52:13記載:「請看,我的僕人必要成功,必要受尊榮,必要被舉揚,且極受崇奉。」結尾時53:12說:「為此,我把大眾賜與他作報酬,他獲得了無數的人作為獵物;因為他為了承擔大眾的罪過,作罪犯的中保,犧牲了自己的性命,至於死亡,被列於罪犯之中。」痛苦與死亡並非終極,只是邁向永生的過程。


B    答唱詠:31:2, 6, 12-13, 15-16, 17, 25

1.   整篇答唱詠中瀰漫着一片愁雲慘霧,但苦中卻散發出一絲希望,苦難日的主題與聖週四的主題相同,就是「受着苦而沒有放棄」。答唱詠與讀經一相同之處是其一頭一尾,均充滿着希望,開始時31:2表述:「上主,我投靠你,總不會受辱,求你憑你的公義將我救出;」結尾時31:25說:「凡一切信賴上主的人們,請勇敢鼓起你們的心神。」兩則都把希望放在「上主」手裏,答唱詠不是要感恩或哀悼,而是要表達希望,救恩乃來自天主,而不是靠自己的行為、財富、朋友、家族等。

2.   聖週五不是叫人想起耶穌受了慘無人道的痛苦,而是要信友認清應把希望放在那裏,讀經一和答唱詠都把焦點放在這主題上,因為聖週六會有人受洗,耶穌在聖週五帶給世人救恩,世人便在聖週六懷着復活的希望領受洗禮。答唱詠就是要強調「希望」,歌詠團不應帶領參禮的人頌唱哀歌,令人淚流滿面,聖週五根本不應歌唱,而是誦讀聖經。

3.   如何把答唱詠連接起讀經一和讀經二呢?讀經一說有一位無名氏會做受苦的僕人,答唱詠叫人要懷着希望,讀經二是要披露那受苦僕人的身份。希望來自自我犧牲的耶穌基督,透過祂的愛,人便有希望。


C    讀經二:希4:14-16, 5:7-9

1.   既非保祿宗徒所寫,亦不是一封信,而是一篇道理,有些學者認為其實是篇慕道的道理。顧名思義,希伯來人書是寫給希伯來人的,亦即猶太人。猶太人只接受舊約,不信新約,作者寫的目的就是要指出他們這態度的不對,他要證明舊約焦點的終向就是耶穌基督,所談的盟約就是新約,要教導猶太人明白舊約一切的預言乃在耶穌身上滿全。

2.   讀經二是談大司祭的故事,上下文其實有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大司祭」,指出舊約裡有大司祭,而新約的大司祭乃耶穌基督,祂的犧牲是完美的,一次便夠了,不像舊約的大司祭,年年都要取羔羊兩頭,在贖罪節把一頭殺死來獻給上主,另一頭背着以色列的一切罪過而被逐入曠野,成了「代罪羔羊」。

3.   讀經二之前的兩節很重要,4:12-13說:「天主的話確實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種雙刃的劍還銳利,直穿入靈魂和神魂,關節與骨髓的分離點,且可辨別心中的感覺和思念。沒有一個受造物,在天主面前不是明顯的,萬物在衪眼前都是袒露敞開的,我們必須向衪交賬。」談的是「聖言」,天主的話強而有力,14節便開始解釋,說「聖言」不只是一本書,祂降生成了一個人,就是我們的大司祭耶穌基督,這位大司祭只需一次而永遠的犧牲,便夠了。因此,每次閱讀時,必要想着「聖言」,祂降生成人,要赦免我們的罪過。

4.   讀經二的內容主要談希望,是耶穌帶來的,新約多次談耶穌的苦難,但那只是一個工具,目的是「希望」-「永恆的希望」。除了天主教外,其它最古老的基督宗教如東正教均詮釋那無名的受苦僕人就是耶穌基督,祂是大司祭,自己也成了祭品。「代罪羔羊」要送入曠野,那裡住着撒殫,牠是罪惡之源,背着很多罪惡的羔羊也屬於撒殫,故歸還原主。耶穌自己也是被宰殺的羔羊,為的是要歸還天主;祂也是「代罪羔羊」,因為祂背負了我們所有的罪過,祂一人代表了兩頭羔羊,不過,耶穌在聖週五並非代表「逾越羔羊」,而是贖罪節的兩頭羔羊。

5.   究竟我們今天的彌撒與加爾瓦略山的祭獻有何關係呢?為甚麼每天都要舉行感恩祭呢?馬丁路德曾質問這問題,他後悔主持了那麼多的彌撒,認為每台彌撒都把耶穌再殺死。馬丁路德這樣的想法完全錯了,我們所舉行的彌撒並不是加爾瓦略山以外的另一台彌撒,而是二千年前在那裡所舉行的同一台彌撒,「你們應這樣行,為記念我」(格前11:24)「記念」彷彿是經過時光隧道回到加爾瓦略山上,參與耶穌基督的祭獻。我們的「記念」不只是一個思念,而是行動,亦因此,世上無人有權更改彌撒的程序,因為是耶穌親自主持的唯一祭獻。

6.   聖週五耶穌死後至復活前的一段時間,祂往那裏去了呢?學者估計耶穌在墳墓內僅27小時左右,其間祂所去的地方有記載於「宗徒信經」內,「我信其降地獄」,原來耶穌去了地獄,祂要到那裡向古人傳福音,包括向原祖父母、諾厄亞巴郎梅瑟和四大先知等義人。

7.   教會傳統,每逢聖年,主教會到大教堂,以其權杖拷擊大門三次。東正教則每年的聖週六祝聖新火後都這樣做,然後頌唱一首很古老的聖詠:「地獄的門開了,救恩已臨」,天主教在梵二前也這樣做,但梵二後取消了。因此,東正教有關耶穌復活的聖像畫裏,耶穌從墳墓出來時,腳下有一道門開了,指的就是地獄的門。

8.   讀經一與讀經二有何關係呢?讀經一指出耶穌的慘死乃由於我們的罪過,讀經二便談效果,藉着耶穌的犧牲,我們的罪惡得到赦免,讀經一是「因」,讀經二是「果」。時至今天仍有人會問:耶穌為何要慘死呢?沒有別的方法救贖人類嗎?答案很簡單,去參加聖週五的禮儀便明白。


D    福  音:18:1-19:42

1.   救主受難紀念的福音目的不是「主的苦難」,而是「救恩」,苦難只是救恩的工具,聖週五的禮儀是要帶領我們到聖週六。每年聖週,聖地的信友會由聖週四到聖週六不停地祈禱,會到不同的地點祈禱,包括革責瑪尼莊園、苦路、聖墓大殿等。

2.   福音如何與讀經一和二及答唱詠連成一起呢?福音要告訴我們耶穌用甚麼方法使我們永生的希望得到滿全。讀經一談目標,答唱詠是我們的回應,讀經二澄清誰是受苦的僕人,福音告訴我們如何為了一份希望而要受苦。我們的救恩來自聖週五,不是聖週的其它日子,所以我們的聖堂內的十字架會掛着耶穌的聖屍,好能提醒信友其救恩的來源,十字架叫人「記念」我們救恩的來源,把耶穌的聖屍移去等於否認十字架帶給世人救恩。

3.   藉着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我們的罪得以赦免,所有東正教教派和古老的基督宗教的十字架上都有耶穌的聖屍首,二千年來都如此。基督教為甚麼要強調復活呢?因為他們沒有修和聖事,他們認為十字架已把我們以往及將來的罪過赦了,因此不需「悔罪」的概念,他們誤以為他們的信徒是會必然得救的。

4.   聖週五的主題重點是「我們明白自己的欠缺,很希望令天主開心」,便有意致送一份禮物給祂,但又怕祂未必喜歡我們的禮物。猶太人一直祭獻牛羊給天主,但無法令天主很喜悅,一天,他們問天主喜歡甚麼禮物,天主說祂最愛其獨生子,人沒有「天主的獨生子」可致送,便求天主先把獨生子賜給人,於是便有聖言降生成人了。

5.   人得到了天主的獨生子後,怎樣把祂致送給天主呢?就是把祂釘死,這就是聖週五,把聖屍送給天主。雖然哀傷,但我們知道這份禮物是完美的,因為是天主親自揀選的。藉着耶穌的聖死,祂使我們得到了潔淨,成為義人。只有聖子能令天主最喜悅,其它的禮物(如動物的祭獻)都不能,因此,新約唯一的祭獻就是耶穌基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