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8, 2012

將臨期第三主日(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準備默西亞來臨 -「逆境中堅信」)
 

讀經一:
3:14-18
答唱詠:
12:2-3, 4, 5-6
讀經二:
4:4-7
福 音:
3:10-18
 

A      讀經一:3:14-18

1.     中文聖經對於的結構和分段並不明顯,但英文聖經(New Jerusalem Bible)卻很清楚,分成四部份:

 
 
(a)
1:2-2:3
雅威的日子;
(b)
2:4-15
針對各民族;
(c)
3:1-8
針對耶路撒冷
(d)
3:9-20
復興的許諾。

2.     讀經一選自的第四部份,其實,中最重要的是第一部份。看上下文,索福尼亞是南國第十六位君王約史雅時代的先知,當時耶路撒冷的居民敬拜偶像,而政治和社會領袖們輕視天主,只顧個人利益和享樂,即3:2的話:「她(指耶路撒冷)從不聽呼聲,又不接受教訓;不依賴上主,也不親近她的天主。」天主於是警告耶京,方法是3:6,就是懲罰「異民」。天主這樣地愛自己的子民,在聖經中的例子比比皆是,試舉一例:原祖父母犯罪後,天主最先懲罰的見於3:21,天主造了「一件皮衣」給原祖父母們,皮當然來自無辜的動物!

3.     可惜的是,耶路撒冷的居民對天主的警告視若無睹3:7說他們「反加速使自己一切的行為墮落。」猶如筆者一位友人得悉自己患了糖尿病後,醫生說因為他吃得太多油炸和過鹹和過甜的食物,那友人便決定更吃多一點,理據是很快便無法吃這類食物了!

4.     A計劃是藉懲罰「異民」來勸導以民,但失敗了,於是天主使用B計劃,即3:9的話:「我要使萬民的口脣純潔好能稱叫上主的名號,同心協力服事上主。B計劃是要叫「萬民」讚美和事奉祂,「異民」的回應是3:10:他們把被充軍的以民釋放了,天主便以3:11-13的行動來配合,祂在3:11驅逐你那些驕矜自誇的人,使你不再在我的聖山上自誇」,猶如瑪利亞1:51的話:「衪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驅散那些心高氣傲的人」在3:12,天主「留下謙遜和貧苦的百姓和「依賴上主的名號」的人,即遺民,藉此恢復了人的道德,這是讀經一的上文。

5.     言歸正傳,讀經一的3:14中,天主叫熙雍耶路撒冷歡欣,因為「救恩」近了(3:15之意),天主撤銷了以色列的罪過,「掃除了」他們的「仇敵」,然後居住在他們當中,成了厄瑪奴耳(「上主,在妳中間。」)至於天主的反應可見於3:16,祂鼓勵以色列不要雙手低垂」,意即要舉起手來拿住武器,跟着是天主的行動,3:17說祂是「施救的勇士」,意謂天主代替以色列去打仗,「衪必為你喜不自勝」意思是:你能回到天主的道,真值得歡欣。

6.     如此,以民當然歡欣鼓舞,但天主自己也開心嗎?3:17說天主「且因你歡躍喜樂」,中文翻譯未能演繹全部意思來,英文譯成:「he will dance with shouts of joy for you」,原來天主一邊唱歌,一邊跳舞,我們能升天,天主較我們更開心。

7.     反省:作為天主教徒,你感到光榮嗎?我們很少在酒樓餐館吃飯前,會公開地祈禱謝主,就算有,也一邊清洗碗筷,一邊誦唸天主經,然後劃十字聖號也覺得很難為,甚至批評這樣做只為做給別人看。在今天的以色列,教友們習慣把玫瑰唸珠掛在汽車擋風玻璃窗內,不少回教人士見狀,便加以破壞這些汽車的輪胎,甚至燒毀它們。詢問這些基督徒為何要冒這些險時,他們會回答:作為天主教徒是我的驕傲,即使送了命也值得。

8.     3:19-20是讀經一的下文,講論上主會做的四件事:「了結以民的仇敵、「拯救」受苦的人、「召你們回來」(遺民回國)、使耶京獲得榮譽和稱讚 事成後,末日便來了。
 

B      答唱詠:依12:2-3, 4, 5-6

1.     答唱詠的主題與讀經一相同,但幅度會更寬,3:16有「在那一天」一詞,答唱詠卻有兩個「那日」,但不因為兩個優勝過一個,而是:

        (a)     第一個「那日」談「救恩」,12:2-3談「救恩」,這吻合了3:15的內容(「天主撤銷了以色列的罪過,「掃除了」他們的「仇敵」,然後居住在他們當中」);

        (b)     第二個「那一日」,即12:4猶太人會「將他的作為宣告於萬民」,意即「救恩」延伸至「萬民

2.     救恩」的意識可見於12:2的「我的力量」和12:3的「救援的泉源」。這「救恩」源於11:10-11:「10那一日,葉瑟的根子將成為萬民的旗幟,列邦必將尋求他;他駐節之地,將是輝煌的。11那一日,吾主將再舉起自己的手,贖回他百姓的殘存者,即殘留於亞述埃及帕特洛斯雇士厄藍史納爾哈瑪特和海島上的人。」「葉瑟的根子」指向耶穌默西亞11:11說吾主會「贖回他百姓的殘存者」,亦即3:12所說者:「謙遜和貧苦的百姓」因此,信友們便應如12:5-6地頌揚天主說:「5請歌頌上主,因為他行了顯赫的事,這事應該遍傳天下。6熙雍的居民,你們應歡呼高唱,因為以色列的聖者在你們中間是偉大的。
 

C      讀經二:斐4:4-7

1.     先看上文,保祿4:1懇求斐理伯城的人要像他地「喜樂」和「冠冕」,這表示斐城的信友未必能堅持信德,故此要鼓勵他們。團體的和諧很重要,4:2-3談有兩個婦人(「厄敖狄雅欣提赫」)發生爭拗,影響了福傳,於是要找一位忠誠的友人來調解。

2.     本主日被稱為「喜樂主日(Gaudete Sunday)」,在拉丁禮的時代,讀經二的內容會在彌撒的進台詠時頌唱,好能鼓勵信眾「喜樂」,主要乃因上主對團體一切的眷顧,保祿4:5也叫信友們把「寬仁應當叫眾人知」,「寬仁」在希臘語包含着「道德」和「人際關係」兩特質,強調待人既親切亦懷着耐性gracious forbearing)。斐理伯的團體的確受到嚴峻的考驗,包括1:28-30所載教會內信友間的爭吵,又有一些傳教士宣揚「梅瑟的慣例行割」(15:1)和「戒食祭邪神之物、血和窒死之」(15:29)等,擾亂信友的內心。因此,保祿盼望斐城的教友能堅持他們的熱誠。

3.     既親切亦懷着耐性」的力量乃源於「主快來了(marana tha」,初期教會的信友以為復活的主很快便再來,久而久之,卻未見祂再來時,聖宗徒便提醒信眾主耶穌實在已臨在於他們中間,而這樣的思維也能應用到不同的時代,直至今天。不過,由於不同的信友會有不同的信德程度,信德較強者宜較忍容較弱者。因為「主快來了」,祂更準備俯聽我們「懇求和祈禱,懷著感謝之」,故信友亦應「向天主呈上你們的請求。」(4:6)當「主快來了」,會「固守你們的心思念慮
 

D      福  音:路3:10-18

1.     洗者若翰叫人悔改,叫的人有三類:

 
3:
對 象
訊  息
(a)
10
普通人
不可自私,要願意分享物資,這類人指公眾;
(b)
12
稅 吏
經濟,這類人指商人;和
(c)
14
軍 人
政治,這類人指政客和官員。

         原來,若翰呼籲去悔改的人是社會內所有的人。

2.     當人人都懷疑洗者若翰是否默西亞時,他便說了3:16的話:「就是解衪的鞋帶,我也不配。」這話的目的不是為表示若翰很謙遜,而是出於盧德傳盧德達味王的曾祖母,自己的丈夫去世後,堅持跟隨婆婆,不願回鄉另覓姻緣。由於太窮,婆婆給盧德建議良計,叫她嫁給富有人家的波阿次,但當時尚有另一近親更有權先娶盧德,這故事見於4:1-8

3.     以前的人讀書少或無受教育機會,人放棄權利的方法見於4:7,是把自己的鞋交給了對方(象徵簽署同意),所以「解鞋帶」不象徵謙遜,而是指沒有俱備那身份,若翰想表示,猶太人的新郎是耶穌基督,不是他。若翰耶穌會「以聖神和火洗你們

4.     四篇讀經如何連接起來呢?讀經一是「救恩」的許諾,會拯救以色列;答唱詠說「救恩」可伸延至「萬民」,故身為「異民」的我們便應讚美感謝上主;讀經二說我們要在生活上堅持信德,要信賴和感謝天主,有了天主便一無所缺;福音叫所有的人都去悔改,準備「主快來了(marana tha」,因為真命天子要「以聖神和火洗你們」,這是赦罪的洗禮。當信友能仿傚斐理伯的團體地「既親切亦懷着耐性」面對困難,天主必賜他們「超乎各種意想的平安。」(4:7)讓我們引述22:20祈禱說:「耶穌,你來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