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20, 2015

馬爾谷福音第二章


1.      2:1-12耶穌「治好癱子」的聖蹟,耶穌到過很多山區之後,現在回到葛法翁Capernaum),葛法翁是由兩個希伯來字組成 -「Caper」和「Naum」,「Caper」即鄉村、「Naum」即「納鴻」,故葛法翁即「納鴻的鄉村」。今天卻有很多鄉村都名為葛法翁,尤其在加里肋亞境內的村落。2:1所說耶穌的「」當然不是祂在納匝肋的家,而是在翁法翁西滿岳母的家,至今幾乎全已倒塌,除了因為已日久失修外,歷代以來都有不少聖堂建於其上,一建一拆,以致根基盡毀,現在有一座八角型的聖堂在其上。考古學家發現伯多祿家的原裝門檻仍在(即已二千年歷史),門檻當然用來防止雨水流入屋內,這條門檻約六至八吋厚,呈棕黃色,約兩尺半至三尺寬,西滿岳母的屋早已被拆掉了,但門檻仍在,當然有其保留價值,因為曾有很多人擁擠門外要找耶穌3:31說:「耶穌的母親和他的兄弟們來了,站在外邊,派人到他跟前去叫他。」這門檻是為紀念聖母在門外等候在屋內的耶穌

2.      反省:2:3-4說有個癱子,由四個人抬著想找耶穌求診,相信癱子是自願而非被迫尋找耶穌的。值得我們反省的是,有些人想尋找耶穌,我們需要伸出援手,找出某某堂區的地點和慕道班時間,告訴需要的人。有些人卻不大願意尋找耶穌,只是被押去找祂的,這種情況多是熱心女教友的未領洗丈夫們,他們因各種各樣的藉口拒絕接受信仰,直至老來才被「押去」學道理和領洗。主內的各位年青弟兄姊妹們,你每主日是被母親「押」你去參與彌撒嗎?或者只是良心迫使你呢?耶穌21:18曾對伯多祿說:「你年少時,自己束上腰,任意往來;但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給你束上腰,帶你往你不願去的地方去。」這話可與2相關!治癒癱子的故事都有記載於四卷福音中(2:1-129:1-85:17-265:1-9),我們一向以為癱子是由四人抬到耶穌那裏,其實只有這樣記載,不同的記載手法當然有其用意,例如的記載較者古老得多和較人性化。

3.      2:13-17記載耶穌召選瑪竇為徒,2:13耶穌到了海邊」,指加里肋亞湖而不是地中海,記得希伯來語「湖」與「海」沒有分別,總之凡有水的地方就是「海」或「湖」。2:13一開始便說「耶穌出去」,「」即祂曾出過去,不錯,祂曾在1:16出去召叫門徒,所以說「耶穌出去」是要暗示與召叫門徒相關。作為基督門徒的我們,祂在那裏召叫我們呢?我的「海邊」在那裏呢?「」自古至今都是漆黑一片的地方,給人的感覺是恐佈,人類認識太空多於海底,只要潛下一公里已令人毛骨悚然,象徵死亡的感覺。很多時,我們的心底也是深海,連自己都不敢進入,以致只知生活而不敢面對生命!

4.      默示錄也有談及「」,12:18記載說:「於是就站在海灘上。」「」指魔鬼,想殺死那女人,卻失敗了,到13:1走出另一魔鬼名叫「獸」。「海邊」既有耶穌也有魔鬼,每當我們面對困境和忍受苦痛時,便是沉沒於海中,感到生靈塗炭和孤苦伶仃時,不要忘記主耶穌,求吧!人可以向耶穌祈求,也可以向魔鬼祈求,兩者也許都會助你,但效果會截然不同。魔鬼幫人,要人付出代價來;基督助人,是白白的恩賜,生命中的,困難現在和將來都會有,魔鬼提供的協助效果迅速,也迅速要求付出代價呢!2:14說:「當他前行時,看見阿耳斐的兒子肋未坐在稅關上。肋未Levi)由「Lev+i」組成,「Lev」即「心」,「i」即「我的」,「Levi」即「我的心」。肋未的職業是稅吏,是個「罪人」,何故?有些稅吏是偷錢的,可謂無恥之徒,不過,有些警察也作盜匪、香港也曾有前任法官騙取政府的綜援,但我們不可結論說警察和法官就是罪人。稱稅吏為「罪人」只因他們在工作上會觸摸不潔的羅馬錢幣,羅馬錢幣上是有凱撒的肖像的,羅馬人視他為神,猶太人一觸摸便認為是不潔,不潔者就是「罪人」,他們觸犯了天主第一誡: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

5.      耶穌時代的稅制,羅馬帝國會找稅吏去收稅,老百姓九成以上是農民,主要靠耕種和飼養家禽來謀生,付稅的方法不是現金,而是農作物,如大麥、小麥、杏仁、山羊、雞隻、雞蛋等。冬天要繳稅時,農作物尚未收成,百姓無法付稅,只能找有能力的人暫代支付,找誰好呢?就是找稅吏,不少稅吏要賣田賣地代百姓付稅,作為農民者會很開心,因為起碼解決了燃眉之急。    然後問題來了,冬去春來,五穀收成時,稅吏開始向農民算帳:「你欠我兩隻羊、二十斤小麥、一隻牛等」,數月前農民開心的嘴臉立時變了,一切粗言穢語、叩帽子、侮辱的話(「走狗」、「大賊」、「無恥」)都湧現。勿以為這樣的情況純屬猜測,考古學家是在羅馬古代文學中看見的。所以,慕道班中聽見的解釋,說稅吏因偷竊和欺壓老百姓,於是成了罪人,這些講法全無歷史根據。我們當然不可以肯定所有稅吏都是好人,有些也是壞份子,亦有計數算錯,記得當時的人沒有受過教育,也有時因價格改變了而起爭執。

6.      2:14耶穌一召叫肋未肋未便立即跟隨了耶穌,這樣的回應不很尋常,但西滿兩兄弟和雅各伯兩兄弟的回應也一樣。今天的教會內,你若見到一個小孩很熱心,認為是可作神職人員的材料,一旦向其父母提出這樣的意見,對方很可能向你大發雷霆;你若勸你的友人讓其孩子學道理領洗,對方會說讓他長大後自行決定,美其名為信仰自由!記得耶穌召叫某人時,沒有作出保證他將來必定一帆風順、大展鴻圖。肋未被召叫後十分開心,2:15說他便宴請耶穌,這是東方人的傳統,開心也好、悲傷也好,都會設宴,諸凡弄璋之喜、弄瓦之喜、之子于歸、生日搬遷、魂歸天國等,均會設宴。西方沒有這樣的傳統,這是由於文化的不同。由中東起向東方伸展一直到東南亞各地,天然災禍特別多,中國每年的洪峰,人能吃得飽已非常難得,所以唐人每次碰面便問:「吃了飯否?」西方人士只會說聲「Hi」或「Hello」,因為相對世界各地,歐洲的地理位置地震不算多,有的主要只有土耳其意大利

7.      以色列人非常珍惜食物,尤其對麵包很尊重,如果目睹地上有一些麵包碎屑,便會拾起來,親吻後放在較高位置,因為食物是天主的恩賜。肋未被召感到喜悅,便設宴與人分享他的食物。記得第一台彌撒是在飯廳內舉行的,而非在聖堂,故不要讓飯廳變成爭吵之所。2:15說一起出席宴會的有「稅吏和罪人」,「罪人」可能包括了漂染的工人,當時把布料染成紅色需要蝸牛的血,血是不潔的,染了色後又容易甩掉,可以怎樣防脫色呢?工人使用馬尿,但這也會令工人成為不潔,成了「罪人」,故此「」並非由於缺德造成。16:14記載斐理伯有個「敬畏天主的女人,名叫里狄雅Lydia),是提雅提辣城賣紫紅布的」,她就是從事漂染生意的,也因此成為不潔的,故保祿沒有在會堂給她施洗,而在河邊,那河只有幾呎寬。

8.      鑒於這樣的社會文化之下,很多人難免成為了罪人,有些人為免成為「罪人」,便不把布料漂染,於是衣服往往沒有顏色,味如嚼蠟。另外,牧童們也是不潔的,他們每天都要放羊,沒有時間到會堂聆聽聖經,因此被列為「罪人」。可是,沒有牧童,那裏可以有羊吃呢?那裏可拿羊作祭獻用呢?而且,牧童放羊時,很可能踏在被視為極不潔的墳墓上。我們發覺,二千年前的社會,又習慣譴責別人不潔,但現實上又需要這等「罪人」,社會的人士真是精神分裂的。2:16所說的法利塞人,就是持雙重標準的人。        2:15-16所見,參加宴會的有肋未、稅吏、許多罪人、亦有法利塞人,法利塞人又肯或想加入「罪人」的行列,又批判他人不潔,假仁假義。「有許多人跟隨了他」意即成為耶穌的門徒,所以祂的門徒中包括了肋未、稅吏、「罪人」,但門徒中也有持雙重標準的人,信友是基督身體上的肢體,然而,教會也是罪人的團體。為甚麼2:16法利塞人要批評主人家呢?他們本身就是來賓,但對主人家十分不敬,其實他們的矛頭指向耶穌,只不過又膽小如鼠,只敢透過祂的門徒來批評祂。

9.      耶穌的回應中,祂說:「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召罪人。」這正好說明耶穌的使命,記得祂先前所行的聖蹟中,包括驅魔和治病,每次行完聖蹟後都沒有道出祂的使命,現在卻清楚表明,祂來不是為驅魔或治病,祂來為「召罪人」。讀者要明白,二千年前在巴力斯坦地的人,肚痛便說是附了魔、生病又說是附了魔,猶太人認為罪人與魔鬼同在、「義人」才與天主一齊,但耶穌2:17說不,祂來是「召罪人」,要從魔鬼的領域中召回罪人,帶領他們回到父那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