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期我們說過,一頭大象每天要吃約330-375磅的植物來維生,結果四萬頭大象被獵殺了,原來,大象的記性十分好,可謂「有仇必報」,印尼蘇門答臘的農民為了開闢森林作耕地用,令當地大象喪失了大量生活的空間,於是經常出來吃掉農民的農作物,更造成很多破壞,農民為保家園,便獵殺了一些大象,結果近十年間死了一百頭大象,而大象也殺死了四十二個人。當這樣的衝突場面不停發生時,農民感到很恐懼及無奈,因為無法面對重約五噸的大象,而利用槍械殺死所有大象也不智,因為大象對生態有很大的貢獻。大象可算是生態系統的工程師,能開闢空地供應嫩芽生長、也藉吃了植物而散播種子、大象的大腳也有利於森林,等於巨型剷泥機。大象製造不少用來繁殖的土地,透過為森林栽種,每天都給人供應和調節幾十億加侖的水,給熱帶系統作出貢獻。所有生物都需要水來維生,單看喜瑪拉雅山的水已供應中國和印度超過十億人的需要。
2. 對於那些從森林出來憤怒的大象可怎樣處理呢?單靠人力是無法應付的,結果聰明的農民出動了他們飼養的大象隊,合共四五頭,每頭大象都騎着人作指揮,這批大象走近野生大象,彼此「溝通」後不久,野生大象便返回森林,危機得以解決。平時,大象隊獲得人類無微不至的對待,有危機時才肯「出手相助」護主,這就是創1:28所說「治理大地 … 各種在地上的生物。」
3. 大自然何止有獅子和大象作出貢獻,更有「海中的魚」(創1:28),其中有重要的三文魚。三文魚游回出生地產卵前,會追捕鯡魚來吃,然後游上上游產卵,途中被灰熊和雀鳥大量覓食,幸好三文魚數量很多,結果被吃了的三文魚只被吃了一半而被棄,散佈於森林和內陸,每平方英畝留下約兩噸的三文魚。科學家發現在森林和內陸的樹木所需的氮氣及養分有75% 來自海洋。如果我們以為受惠的只有樹木和森林,我們便錯了,樹木能固定泥土不至被沖入河流和海洋,否則會造成淤塞,以致三文魚不能回流。最重要的是森林和樹木的生存,因為每年冬天一過而春天一到時,大雪一溶化便產生大量的氧氣,成了維持地球人類的呼吸需要。全球的雨林都供應水份和氧氣,主要來自亞馬遜雨林(面積二百萬平方公里)、剛果、澳洲、和馬來西亞。
4. 由此可見,天主創造天地時已那麼完美,然後叫人「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創1:28),人便活得幸福,人要避免太無知和自私自利,破壞了自己的生計。健康的森林供應木材給我們,試想自己家裡有多少用品和物件是木製的呢?另外,漁民需要捕三文魚來謀生,沒有大象和三文魚,森林很快變成了沙漠。還有,不少非洲國家都曉得發展參觀野生動物的旅遊事業,既能保護動物,也能造福人類。可見環保並非要人類犧牲利益來讓其它物種生存,實際上是大自然和人類的互利。
5. 有些人質疑,三文魚回流對森林和一些動物的貢獻可稱得上天主在創1:28所吩咐人「管理海中的魚」嗎?因為看來人只是很被動!我們必須要理解幾百年前的海洋與今天很不同,幾百年前的海有很多鯊魚,包括在沿海範圍,可說不可能在海中暢泳,否則必會喪命。鯊魚游近海岸當然為了獵食,要獵食一些小魚,讀者勿以為岸邊有很多小魚,其實,鯊魚和其它海上的大型捕獵者數量較小魚更多。海洋的生態運作與陸上是不同的,在陸上,獅子和虎豹作為捕獵者的數量遠少於被捕獵的牛羊,但海洋裡的運作不同,在大量捕獵者的覓食之下,小魚為了存活,只能不斷產卵繁殖,於是,捕獵者間接地推動着小魚的繁殖循環,情況一如蟑螂無論如何遇到多麼防蟲藥,都不會絕跡,乃因不停產卵增加數量,可見海洋的捕食大魚推動着小魚的繁殖。
6. 海洋科學家在南美對開三千哩處發現了仍是原始的巴爾米拉島,周圍見到很多鯊魚獵食,數量竟然多過被捕獵的小魚,這是原始時代的原貌,可惜,近年的大魚數量急劇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a) 過度捕魚、(b) 沿岸發展太急、(c) 污染,最近的新加原因是「地球暖化」。當大魚數量急降,海洋便出現了很多細菌和微生物,特別多了很多黏質物如水母,最受傷害的是紅樹林。本來,紅樹林的數量很多,足以圍繞全地球兩次,而大自然很需要紅樹林、巨海藻和珊瑚礁,可惜現已幾乎全被夷平了!
7. 有一款鯊魚名為「檸檬鯊」,屬較小的品種,成年檸檬鯊約六至十呎長,母鯊每逢生產幼鯊時,都會游近沿岸,科學家便出手援助「接生」,故意走近母鯊,待幼鯊誕生後,獵食者尚未抵達威脅其性命之前,科學家便將幼鯊移往近岸的紅樹林,幼鯊便在那環境生長三至四年,捕獵沿岸的小魚來吃,這樣便能推動各種小魚的繁殖循環,人類能如此協助幼鯊,正好配合創1:28的要求「管理海中的魚」。至於大海的珊瑚礁,它們最害怕海藻,因為海藻能掩蓋珊瑚礁,令其窒息死亡,於是,科學家便把吃海藻的珊瑚魚移往珊瑚礁,藉此拯救了珊瑚礁。有些珊瑚變了白色,意即邁向死亡,科學家便用人工方法培植些新的珊瑚來補充。
8. 鑒於全球都受到污染,一些科學家便與其政府商議合作來清潔環境,在美國和一些國家開始推行在人煙稠密的海港沿岸飼養生蠔,每隻生蠔每天能潔淨約50加侖污水,而且,每隻生蠔一生能產下二千五百萬粒卵子。讀者也毋須擔心污水會令生蠔變得污穢,那是不會發生的。由上可見,當人曉得「管理海中的魚」,受惠的包括人類、動物和大自然,是三贏的局面。當海洋得到改善後,原始的海產會回來,包括生蠔、蟹、海馬、鱟等;同時,微生物和海藻數量會下降,水母數量也會急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