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13:53-58
13:53
|
耶穌講完了這些比喻,就從那裏走了。
| ||
他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裏教訓人,以致人們都驚訝說:「這人從那裏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
|
| ||
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他旳母親不是叫瑪利亞,他的弟兄不是叫雅各伯、若瑟、西滿和猶達嗎?
|
| ||
他的姊妹不是都在我們這裏嗎?那麼他的這一切是從那裏來的呢?」
|
| ||
他們就對他起了反感。耶穌卻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家外,沒有不受尊敬的。」
|
| ||
他在那裏,因為他們不信,沒有多行奇能。
|
| ||
1. 瑪13:53說耶穌講完些比喻後,就從「那裏」走了,即從加里肋亞走了,瑪13:54說祂來到「自己的家鄉」,我們不能太快說是指「納匝肋」,因為一般中東人的「家鄉」是指其出世的地方,耶穌誕生於白冷,所以,路2:3說若瑟帶同淨配瑪利亞「去本城登記。」人們在瑪13:54-56發問了很多問題:「這人從那裏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瑪13:54)、「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瑪13:55)、「他旳母親不是叫瑪利亞,他的弟兄不是叫雅各伯、若瑟、西滿和猶達嗎?」(瑪13:55)、「他的姊妹不是都在我們這裏嗎?」(瑪13:56)、「那麼他的這一切是從那裏來的呢?」(瑪13:56)總共問了五個問題。
2. 發問完畢,瑪13:57說耶穌的同鄉們「對他起了反感」,究竟原因何在呢?原來,眾人認為耶穌平平無奇,祂只是出自一個普通的家族,怎能出才華之輩呢?上面發問的五個問題中,最重要的是一頭一尾,瑪13:54把焦點放在「智慧和奇能」上,而最後的問題問:「那麼他的這一切是從那裏來的呢?」(瑪13:56)由此可見,瑪所關注的不是耶穌的家族,而是祂德能的來源。
谷6:1-6
耶穌從那裏起身,來到自己的家鄉,門徒也跟了他來。
| |
到了安息日,他便開始在會堂裏教訓人:眾人聽了,就驚訝說:「他這一切是從那裏來的呢?所賜給他的是什麼樣的智慧?怎麼藉他的手行出這樣的奇能?
| |
這人不就是那個木匠嗎?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雅各伯、若瑟、猶達、西滿的兄弟嗎?他的姊妹不是也都在我們這裏嗎?」他們便對他起了反感。
| |
耶穌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族、和本家外,是沒有不受尊敬的。」
| |
耶穌在那裏不能行什麼奇能,祇給少數的幾個病人覆手,治好了他們。
| |
他因他們的無信心而感到詑異,遂周遊四周各村施教去了。
|
3. 谷6:1說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像瑪一樣沒有說明是那城鎮,但與瑪13:54的說法有一點不同,谷6:1說:「門徒也跟了他來。」谷6:2說耶穌「開始在會堂裏教訓人」,指明是「安息日」,瑪卻沒有這樣說。從瑪13:54看,耶穌彷彿是每天都到會堂裡施教,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猶太人的會堂只是在星期四和安息日(星期六)才開放的。眾人在谷6:2驚訝地問:「所賜給他的是什麼樣的智慧?」這問題與瑪13:54所問的不同,瑪13:54說:「從那裏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谷問「什麼樣」,似乎是質疑其來源,是魔鬼的力量嗎?是哲學家的智慧嗎?或是真的來自天主呢?如果從希伯來文化看會較清楚,希伯來語使用被動式時頗有意義,「所賜給他」意謂耶穌被賜,希伯來人不敢直接稱呼上主的名字,只敢用被動式稱呼祂,從這角度看,耶穌的「智慧」的確是來自天主的。
4. 人們在谷6:3發問:「這人不就是那個木匠嗎?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這兩問題與瑪13:55的「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他旳母親不是叫瑪利亞嗎?」相同嗎?瑪說「木匠的兒子」是要強調耶穌的養父若瑟的職業,谷卻說耶穌本人「就是那個木匠」,並非談其父親;另外,谷說:「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這樣地形容似乎想表示若瑟已離世。不過,谷遺漏了瑪13:56所說:「那麼他的這一切是從那裏來的呢?」總的來說,瑪強調了「耶穌的德能」,而谷卻強調「祂的身世」,祂的父親已去了世,在聖經中,稱一個人為某婦女的兒子並不罕見。
路4:16-30
他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他的習慣,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
|
| |
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他;他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
|
| |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
|
| |
宣布上主恩慈之年。』
|
| |
4:20
|
他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着他。
|
|
4:21
|
他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
| |
4:22
|
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並且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
|
|
4:23
|
他回答他們說:「你們必定要對我說這句俗語:醫生,醫治你自己罷!我們聽說你在葛法翁所行的一切,也在你的家鄉這裏行罷!」
|
|
他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
|
| |
我據實告訴你們:在厄里亞時代,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起了大饑荒,在以色列原有許多寡婦,
|
| |
厄里亞並沒有被派到她們中一個那裏去,而只到了漆冬匝爾法特的一個寡婦那裏。
|
| |
在厄里叟先知時代,在以色列有許多癩病人,他們中沒有一個得潔淨的,只有敘利亞的納阿曼。」
|
| |
在會堂中聽見這話的人,都忿怒填胸,
|
| |
起來把他趕出城外,領他到了山崖上──他們的城是建在山上的──要把他推下去。
|
| |
4:30
|
他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
|
|
5. 路4:16說耶穌「來到了納匝肋」,谷和瑪僅說耶穌回到「自己的家鄉」,沒有說明是那城鎮,究竟「納匝肋」是否祂的出生地,非也,因此路立即澄清說那只是祂「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瑪似乎不大清楚耶穌那時進入會堂,谷說是在「安息日」(谷6:2),路4:16不但說在「安息日」,且說是「按他的習慣」,意謂不是指某個「安息日」,而是每逢「安息日」都進入會堂。從不同的描述中可見,路是最遲寫成的,因為離耶穌時代不遠的人仍會知道或記得祂的習慣,無需詳加敘述,但過了兩三代以上的人,與耶穌同時代的人已先後離世了,只能從傳說得悉,會造成很多疑點,這時代的人沒有人親眼見過耶穌本人或宗徒們,因此,作者要詳加講述。這正是釋經的原則:課文越詳盡,表示越遲寫成。
6. 路4:18引述了依61:1的話:「吾主上主的神臨到我身上,因為上主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苦的人傳報喜訊,治療破碎了的心靈,向俘虜宣告自由,釋放獄中的囚徒。」耶穌講完話後,路4:22說「眾人都稱讚他」,與瑪和谷所述者不同,瑪和谷只說群眾感到「驚訝」(谷6:2、瑪13:54)。瑪竇的團體嫉妒耶穌,而馬爾谷的團體懷疑祂,只有路加的團體曉得欣賞祂,路4:22說:「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並且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稱耶穌為「若瑟的兒子」表示「若瑟」尚在世。
7. 除了表示若瑟尚在外,「若瑟的兒子」亦有另一用意,關乎耶穌的族譜,路3:23說:「耶穌開始傳教的時候,大約三十歲,人都以他為若瑟的兒子:若瑟是赫里的兒子,赫里是瑪塔特的兒子」,只說了「若瑟的兒子」而沒有提及瑪利亞,彷彿要澄清這位耶穌就是進行成年禮後而仍留在聖殿的那位(路2:41-52),路3:38說祂是「天主的兒子。」
8. 路4:22說「眾人都稱讚他」,但耶穌卻在路4:23-27嚴厲地斥責他們,看似前後矛盾,耶穌的情緒怎會如此反覆呢?學者們相信路4:22的讚美只是作者的反省而矣,「眾人」實質上對祂頗反感。然而,我們仍要問「眾人都稱讚他」的動機是甚麼?是因為讀者對象的問題,如果聖史告訴幾代後的讀者,說耶穌自己的同鄉們都拒絕祂,讀者們怎能明認祂是天主呢?因此需要保持祂的良好形象,便加插了路4:22的讚美。也許讀者仍繼續猶豫:即使有了路4:22的讚美,但跟着的路4:23仍顯示出耶穌多麼憤怒,那怎可遊說別人接納祂呢?讓我們看看路4:23的說法:「你們必定要對我說這句俗語:醫生,醫治你自己罷!我們聽說你在葛法翁所行的一切,也在你的家鄉這裏行罷!」讀者們容易受谷和瑪的影響而認為當時耶穌在發怒,事實是未必的,祂可能邊說邊笑,路4:23及跟着的幾節未必是雙方的衝突,讀者可嘗試剖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