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3, 2016

對觀福音:要求坐在耶穌的左右(二之二)


20:20-28

那時,載伯德兒子的母親,同自己的兒子前來,叩拜耶穌,請求他一件事。

20:21
耶穌對她說:「你要什麼?」她回答說:「你叫我的這兩個兒子,在你王國內,一個坐在你的右邊,一個坐在你的左邊。」

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你們所求的是什麼,你們能飲我將要飲的爵嗎?」他們說:「我們能。」

20:23
耶穌對他們說:「我的爵你們固然要飲;但坐在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給的,而是我父給誰預備了,就給誰。」

20:24
那十個聽了,就惱怒他們兩兄弟。

20:25
耶穌叫過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首長主宰他們,有大臣管轄他們。

20:26
在你們中卻不可這樣;誰若願意在你們中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

20:27
誰若願意在你們中為首,就當作你們的奴僕

20:28
就如人子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



1.      上期談了,從耶穌20:22的回答:「你們不知道你們所求的是什麼」,便識破了爭權的其實是雅各伯若望兩兄弟,因此可以肯定所載的情況(10:35-45)較可信。記得耶穌10:39曾說:「我受的洗,你們必要受」,但並沒有這話的記載,可能由於耶穌早已受了洗(3:13-17),覺得無需再提及;至於耶穌所說「我受的洗」,也不應視為祂的苦難聖死,因為把聖週五的苦難日視為「耶穌受洗節」從來都不是教會的傳統,我們的洗禮真的與基督同死同葬,但基督自己是無須受洗的,因為祂根本沒有罪。既然沒有人明白10:39所載耶穌說「我受的洗」,便索性不寫下來,更隻字不提。

2.      因為10:40只說:「坐在我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給的,而是給誰預備了,就給誰」,沒有表明是誰作出決定,10:23便澄清:「我父給誰預備了,就給誰」,是由「我父」決定誰「坐在右邊或左邊」至論服務的對象,不同,10:44說門徒們欲作領袖便要「作眾人的奴僕」,意謂所有的人;20:27卻說只需「作你們的奴僕」,「你們」指十二門徒,兩者比較,的領袖們工作容易得多了,因為自16起,宗徒被視為高高在上的!梵二之前,教宗的冠冕是三層的,象徵天堂、世上和煉獄,乃由於耶穌16:18的話:「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然而,自梵二起,教宗自稱為「眾僕之僕」!

22:24-27

22:24
在他們中又起了爭論:他們中數着誰最大。
22:25
耶穌給他們說:「外邦人有君王宰制他們,那有權管治他們的,稱為恩主
22:26
但你們卻不要這樣:你們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首領的,要成為服事人的。
22:27
是誰大呢?是坐席的,還是服事人的?不是坐席的嗎?可是我在你們中間卻像是服事人的。


3.      路加所載的內容最短,沒有記載的人物名字,又沒有說門徒們爭奪坐在耶穌的右邊或左邊,也沒有「飲我將要飲的爵」這一句,為甚麼遺缺了那麼多的資料呢?一定是由於不需要,為主要居於羅馬的讀者來說,門徒們的希伯來語名字與福傳無關。又沒有談爭奪坐在耶穌的右邊和左邊的,因為羅馬的讀者根本不明白左右兩邊有何重要性,他們不懂相關的猶太歷史,猶太史學家若瑟夫記載,約納堂身在達味的右邊,而阿貝乃爾Abner)則在其左邊。約納堂雖是撒烏耳王的兒子,但眼見父親不斷迫害達味,因而很同情後者,經常暗中幫助達味;至於阿貝乃爾,本來是撒烏耳王朝中的大將,撒烏耳死後便投奔達味的讀者不會明白猶太人這些複雜的歷史和背景,就如今天西方國家不停要求中國西獨立,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西七百多年前已屬中國版圖之內,如果全世界各國要把土地歸還七百年前所屬的民族,相信大部份的西方國家都會瓦解!至論耶穌將要飲的爵」,「」等於「受苦」,以致激發了天主的義怒或審判,羅馬讀者也無法理解。

4.      讀者會發覺,所載的事情都指向未來(坐在右或左、飲耶穌的爵、洗祂所受的洗等),但卻談此時此刻,談當前的領袖們。20:2510:42都「有大臣管轄他們(those ruling」,而22:25的「那有權管治他們的those seeming to rule」,的話是很直接的,但卻很間接,乃因顧及當前殖民地的政治環境。22:25有「恩主benefactor」一詞,都沒有,「恩主」彷彿像君王的身份,有義務照顧老百姓的生計。然而,卻不像有「奴僕」一詞,並不是羅馬沒有奴隸制度,但奴隸獲得的待遇也不算差,除了日間工作沒有工資外,下班後卻有自己的自由生活,包括農作和畜牧,不少奴隸也有自己的房舍,他們的生活環境遠勝所說的「奴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