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祿在羅10:18-21繼續展示其教訓的權威:「18但我要問:難道他們沒有聽過嗎?一定聽過了。『他們的聲音傳遍普世,他們的言語達於地極。』(詠19:4)19但是我再問:難道以色列人不明白嗎?首先梅瑟說過:『我要以那不成子民的人,激起你們的妒火(jealousy);以愚昧的民族,惹起你們的怒氣。』20繼而依撒意亞也放膽說:『未曾尋找我的人,找到了我;對未曾訪問我的人,我顯現了。』(依65:1)21但關於以色列人卻說:『我整天向悖逆違抗(disobedient and rebellious)的民族,伸出我的手。』」這段聖經指出猶太人不相信的原因,羅10:18說猶太人不是沒有聽過福音的:「一定聽過了(the
word of Christ)」,羅10:19-21說猶太人是明知天主願意外邦人也能成義,對此卻堅持反對!羅10:15-16表明了天主「派遣」人去「宣講」,而人的應有回應是「聽、信、呼號」。
2. 羅11:1-24談巴比倫充軍時和之後的神學,稱為「遺民神學(Anawim)」,巴比倫充軍發生於公元前587年,當時耶路撒冷聖城盡毀、約三分一的猶太人民被殺,餘下的三分二都被充了軍,聖殿被毀,猶太人因而不能進行祭獻,「遺民」一詞一般有兩個解釋:
(a)
指居於以色列老弱傷殘的猶太人,巴比倫認為他們是負累,不願意他們也移居往巴比倫;
(b)
移居了到巴比倫後,而仍然忠於上主的人。不少小先知說,耶路撒冷的重建全依靠遺民們,因此,羅11:1-10便談論那些遺民。
3. 羅11:1-10說:「1我再問:莫非天主擯棄了自己的人民嗎?斷然不是!我自己就是個以色列人,出於亞巴郎的後裔,本雅明支派。2天主並沒有擯棄他所預選的人民。難道你們不知道聖經在厄里亞篇上說了什麼,他怎樣向天主抱怨以色列?3『上主呀!他們殺了你的先知,毀壞了你的祭壇,只剩下了我一個,他們還在謀害我的性命。』4然而神諭告訴了他什麼?『我為我自己留下了(spared)七千人,他們沒有向巴耳屈過膝。』5同樣,現在也留下了一些殘餘(remnant),即天主以恩寵所選拔的人。6既然是出於恩寵,就不是出於作為(good actions),不然,恩寵就不算為恩寵了。7那麼還說什麼呢?以色列全體所尋求的,沒有得到,只有那些蒙選的人得到了;其餘的都頑梗不化了(had their minds
hardened)。8正如所記載的:『天主賦與了他們沉睡的神,有眼看不見,有耳聽不見,直到今日,仍是如此。』9達味也說過:『願他們的筵席成為他們的陷阱、羅網、絆腳石和應得的報應。10願他們的眼睛昏迷,不得看見。願你使他們的脊背常常彎曲。』」
4. 羅10:14-21說猶太人沒有相信耶穌,有人便開始發問,天主是否放棄了猶太人呢?保祿在羅11:1說「斷然不是!」羅11:2-6談論猶太裔的基督徒,保祿引述厄里亞與天主的對話,厄里亞在列上19:10埋怨天主沒有好好保護他,因為唯一忠於上主的他正被當時的皇后依則貝耳所追殺,只因他見證了天主才是真神。天主在列上19:18回應了厄里亞,說忠於上主的何止厄里亞,尚有別的七千人。保祿跟着在羅11:5-6作出結論:「遺民」不在於身處何處,而在於被「天主以恩寵所選拔的人」,與遺民本身的努力無關,得救恩寵純粹是天主對選民的忠信。羅11:7-10談遺民和其餘的猶太人的境況,包括相信耶穌基督的和不相信的,「遺民」象徵猶太裔基督徒,屬相信的一群,他們滿全了先知們所預言的。
5. 羅11:11-15談天主對猶太人的許諾:「11那麼我再問:他們失足,是要他們永久跌倒嗎?絕對不是!而是藉著他們的過犯,使救恩臨到外邦人,為剌激他們發憤。12如果因他們的過犯,世界得以致富,因他們的墮落,外邦人得以致富;他們全體歸正(all is restored),更將怎樣呢?13我對你們外邦人說:我既然是外邦人的宗徒,我必要光榮(take pride)我的職務;14這樣,或許可激動我的同胞發憤,因而能拯救他們幾個人(some of them)。15如果因他們被遺棄,世界與天主和好了;那麼,他們如果蒙收納,豈不是(nothing less than)死而復生嗎?」羅11:7說:「只有那些蒙選的人得到了;其餘的都頑梗不化了」這話並非表示能得救的猶太人數目很少,因為羅11:11說當「救恩臨到外邦人,為剌激他們(指猶太人)發憤(to stir them to envy)」,結果猶太人也獲救。因此,羅11:13說作為「外邦人的宗徒」的保祿也能帶領「同胞發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