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 2018

聖母四項信條之「聖母蒙召升天」(四之四)


1.      瑪利亞的第四項信條是「聖母蒙召升天」,這信條造成了不少的爭議。在聖經根據上,教會主要是靠「啟示的第二來源」,即「傳承」和「教會的集體意識,即信德。」聖經方面主要是3:1527:52,但也只是「隱合的素材」。3:15的「蛇」象徵「罪惡」,罪惡最後的結局是死亡,女人踏碎蛇的「頭顱」等於她征服了死亡,她自然便升天。27:52描述耶穌死後山崩地裂,祂便進入了古聖所處帶領古聖賢者升天。既然古聖祖都能升天,那麼,較亞巴郎的信德還要大的瑪利亞也自然可升天。兩則經文均以瑪利亞得到先贖的道理所支持,教宗庇護十二世說「聖母無染原罪」的信條是「聖母升天」信條的基礎。除了上述兩則聖經根據外,神學家們認為從整本聖經的救恩史來看,聖母升天是合理的事。
 
2.      瑪利亞升了天,那麼,天堂究竟是在那裡的呢?是某些星系抑或別的地方呢?這與我們的「宇宙觀」相關,傳統說,宇宙分三層:天上、地上和地下,從這角度看,我們思考着時間與空間,不過,要真的明白天堂的概念,便要注意「境界」的思維。勿以為「境界」一詞很抽象,例如「和平」或「自由」,表面看有點抽象,但卻很實在。「升天」和「復活」可謂一體兩面的事,「復活」意謂「現世生命進入永恆,以後不會有死亡」,現代的神學家認為人復活的經驗始於現世,否則將來也不會嘗到復活的恩寵;升天是「進入永遠完滿的境界」,它始於現世但卻屬於「來世」的。「聖母升天」意謂「聖母的整個生命進入了永恆、完滿和不再屬於充滿罪惡的世界」,這裡強調「境界」而非「地域」,是很美麗的境界。
 
3.      「聖母升天」的信念早在公元三至四世紀已產生,民間已開始相信聖母瑪利亞升了天;到六世紀定為慶節來慶祝,到七世紀起在世界各地普遍地慶祝;到十一和十二世紀,神學上開始討論聖母升天;1849-1940年期間,教廷收到2,505封信要求將「聖母蒙召升天」定為信條,到1869梵一大公會議時,204位主教要求定為信條;1940-1945年期間,教廷再收到了842封信件作出同樣的要求。到二十世紀中,這信仰已普遍地在民間接受,教宗庇護十二世19501031日召開會議,翌日便隆重宣佈定為信條。教宗說:「無玷卒世童貞瑪利亞、天主的母親,她一結束塵世的生命,肉身和靈魂一同被提升到天國的榮耀裏去。」由於很多人爭議究竟瑪利亞有否先去世才升天,教宗沒有使用「死亡」一詞,只用「結束」。類似的爭議在十九至二十世紀經常出現,甚至質疑聖母有沒有痛苦,質疑者說痛苦是罪的結果,聖母既無罪,是應該沒有痛苦的。不過,教會又為甚麼稱瑪利亞為「痛苦之母」呢?
 
4.      千多年來都以每年八月十五日作為「聖母升天節」,神學家追溯最早慶祝這節是在八世紀。「聖母蒙召升天」信條帶給我們甚麼訊息呢?訊息是「得救的人性很美,「聖母無染原罪」信條告訴我們人的本來面目,「聖母蒙召升天」信條則告訴我們得救後的美麗人性。」人們仍想問瑪利亞有否先過身才升天,我們便要給「死亡」和「痛苦」一個定義,聖母「沒有罪」和「罪的後果」痛苦,但作為受造物本身的處境和限度,瑪利亞必然會有痛苦,而真正的痛苦在於人處於不和諧與分裂時當中所經驗到的痛苦,那是罪過的後果;當人在和諧關係中的痛苦不是真的痛苦、也不是罪的後果,因為那些痛苦不會毀滅人的成長。神學家說世上有兩種痛苦,聖經每當談到義人的死亡,會用「回歸父懷」或「安眠」來形容,因為人「來自土、歸於土」(3:19)。舉例說明:孕婦生產時極痛苦,但見到新生嬰兒時,先前一切的痛苦便煙消雲散,乃因有真愛存在,痛苦不能傷害她。相反,當少女被姦成孕,又或婦女臨盤前發覺丈夫移情別戀,生產時是真的痛苦,因為沒有愛!因此,作為受造物的瑪利亞不可能缺離痛楚和痛苦的因素,例如:跌傷和患病。
 
5.      原來死亡也有兩種:「歸於土」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命運,真正的死亡是「與天主和與人」不和諧下而「歸於土」,遠離了生命的源頭、與愛隔絕了!另一方面,「與天主和與人」和諧而「歸於土」者,是「結束」,沒有離開了生命的源頭,只是「結束」塵世的旅程,轉化到永恆。聖母作為受造物會有「來自土、歸於土」的結局,她當然有死亡,和諧地「結束」了生命,然後進入永恆的生命。瑪利亞沒有因分裂帶來的真正痛苦,她沒有仇恨;但在十字架下的聖母,她仍流淚,在和諧下與主共苦,更走近天主,那痛苦為救贖工程是必須的。
 
6.      作為結語,聖母身上的四項奧蹟全都告訴我們「人是誰」,她成了最美的人,天主揀選了她來告訴世人「其應該狀態」,天主對人是永不放棄的,祂會使用各種方法和途徑來恢復我們的「真我」和「真正面貌」。所以,當我們越接近聖母瑪利亞,便會越接近天主的真善美,因為祂是生命之源,我們便應更讚美上主。因此在神學上,沒有聖母便會有很大欠缺。瑪利亞其實很接近我們,她如我們一樣是受造物,我們每天都可以求她代禱,亦要感謝天主恩賜我們這位天上的母親。
 

聖母四項信條之「卒世童貞」和「聖母無染原罪」(四之三)


1.    耶穌由「童貞聖母」所生育,為甚麼聖子降生成人只需要一個世上的母親,而不需要一個世上的父親呢?即使只需要一個世上的母親,為甚麼她產後仍要保持童貞呢?被諭為二十世紀多瑪斯Carwana提供了適當的答案:因為「瑪利亞卒世童貞」信條要指出,「聖子降生」的事件是由上而下的,是天主給人白白的恩賜,是人無法想像到的,是無條件和無常的。這解釋並不表示人間的婚姻生活不好,而是要表示:盡管人間最寶貴的婚姻之愛或家庭之愛都不是預備或賺得「聖言降生成人」的代價或元素,因為「聖言降生成人」是世界上最寶貴和重要的事件,因此,主日感恩聖祭信經唸到「祂因聖神由童貞瑪利亞取得肉驅,而成為人」時,信友都會深鞠躬或單跪。「不要人間生父」這觀念並不表示聖若瑟不好,而是要指出瑪利亞若瑟是特殊的婚姻,其實不算是真正的婚姻,只是表面的夫妻關係。聖子降生成人帶給我們的訊息是:這事超越一切婚姻的恩寵。的確,連瑪利亞能成為天主之母也是恩寵,不是她能贏取的,所以聖子降生是由上而下的,是天主賜給世人最大的恩寵,當中瑪利亞成了這恩寵的工具。
 
2.    聖母第三項信條是「聖母無染原罪」,至論聖經的根據,一般用3:15的話:「我要把仇恨放在你和女人,你的後裔和她的後裔之間,她的後裔要踏碎你的頭顱,你要傷害他的腳跟。」也使用1:28的話:「天使進去向她說:「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妳同在!」【在女人中妳是蒙祝福的。】」這兩則聖經也不算很明顯的根據,因而被稱為「隱合啟示」的基礎。3:15被稱為「原始福音」,即原祖父母犯罪後,天主所宣佈未來的救恩。所述「踏碎蛇頭」的女人指新的厄娃,舊的厄娃被撒殫俘虜了,新的厄娃要踏碎蛇頭,所以,新的厄娃不可能有任何一刻鐘不戰勝惡魔,否則變成魔鬼的俘虜,亦因此,她身上不可能有罪。1:28的「萬福」與9:9熙雍女子,你應盡量喜樂」是同一的字,可見舊約已表達了喜悅。1:28說「充滿恩寵者」是沒有罪的陰影,間接表示  瑪利亞由始胎一刻已沒有罪惡。早期教父稱瑪利亞厄娃第二。到四世紀時,聖奧斯定反對拍拉奇異端(說原罪由人模仿亞當而來的,亦即明知故犯的自由行為,即本罪),可見拍拉奇否認人有原罪。奧斯定說原罪是由生育繁衍的,不是由人的自由意志所致。不過,聖奧斯定無法證明瑪利亞沒有原罪,他認為她不可能是基督拯救世人的例外。因此,奧斯定認為聖母也可能有原罪。
 
3.    我們可以怎樣證明瑪利亞是沒有原罪的呢?中世紀道明會的大神學家多瑪斯堅持沒有人能免於原罪,因為沒有人不需要耶穌基督的救贖。方濟會的真福董思高力挽狂瀾,他提出「先贖」的概念來,屬於人類的瑪利亞是有原罪的,但她被天主先救贖,是天主從眾人中提早了拯救她,因此她與一般人不同,她的救恩是「先贖」的,其他人的救恩是「治療性」的。董思高巴黎大學公開辯論中打敗了各方專家二百多條反論證,建立了「聖母無染原罪」的概念,時為十三世紀。到了十九世紀,全球各地已普遍地慶祝聖母無原罪節,連香港的主教座堂早於1842年也命名為「聖母無原罪總堂」,當時這項信條尚未正式訂立。直至教宗庇護九世1854年的宗座文件正式頒布成為信條:「至福童貞瑪利亞,在成胎之初,曾因天主的特恩,看耶穌基督的功績份上,完全免除她原罪的一切污染。」
 
4.    一如其它的瑪利亞信條一樣,「聖母無染原罪」的信條除了與瑪利亞相關外,也與我們無位信友相關,聖母學表明,聖母不是神,她只是人。瑪利亞的四項信條都指出一件事 -「人是誰?」透過了解看得見的人,我們更能了解看不見的天主,「聖母無染原罪」信條要人看看自己本來的面目和原來的處境,天主賜給瑪利亞這特恩,把她放在世上,是要告訴我們:「人啊!你的本來臉目是像瑪利亞,我創造你時就像她,是沒有原罪的。」當我們見到受造的瑪利亞,便知道我們正活於一個不應該的境況中,目睹聖母的皎潔,我們便明白自己本來也是無瑕疵的。我們以自己的自由意志墮入了不潔的境況中,所以會有淚水、疑團、苦惱、嫉妒、威脅等,因為罪的效果是混沌。可見天主所要賜給瑪利亞的特恩,並不只是要她提供一個潔淨的母胎給要誕生的耶穌,祂同時也告訴我們要還原到原本的我,瑪利亞正好是我們的明鏡。
 
5.    跟着便是頗容易的事,就是如何回復到沒有原罪的情況,是聖洗聖事,侯洗者一受了洗,原罪和所有本罪都赦免了。當然,後來再犯的罪過要透過修和聖事才得赦免。「聖母無染原罪」的信條告訴我們,天主對人的愛是永不收回的,就算人違反了盟約(如亞當厄娃),天主仍永遠是忠信的,祂不停以不同方式使人回到沒有原罪的狀況。「聖母無染原罪」的信條是屬於所有人類的,因為「人在樂園時本來是沒有原罪的。」值得作為父母者反省:瑪利亞作了我們的明鏡,我們也有責任作為子女們的明鏡,要讓他們自幼接受信仰而受洗,當我們相信受教育為子女很重要,不會讓他們長大很「自行決定」上學與否,同樣,安排子女自幼受洗也是必須的,否則只反映了父母本身的信仰根基不穩或很弱。
 

聖母四項信條之「天主之母」和「卒世童貞」(四之二)


1.     瑪利亞向天使表達了「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她一生不停面對看似矛盾的事,但當她辨識出屬天主旨意的事時,便作出同樣的表態「願意」。首先是在其「耶穌十二齡講道」一事上,瑪利亞終於在聖殿尋回了耶穌後,焦慮的她說:「孩子,為什麼你這樣對待我們?看,你的父親(指若瑟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2:48耶穌的回答令她百思不得其解:「你們為什麼尋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指天父)那裏嗎」(2:49)因為耶穌的話彷彿否定了若瑟是祂的養父!一生直到最黑暗的一刻,在十字架下時、她不見天日,更完全不明白在領報時,明明說了「聖神要臨於妳,至高者的能力要庇廕妳」,但眼前掛在十字苦架上有血有肉的是天主子,被十字架下的人恥笑:「他既是以色列君王:如今從十架上下來吧!我們就信他」(27:42),耶穌卻沒有「從十架上下來」,好能證明自己清白之身!當她手抱着聖屍,當她安葬她的聖子時,她怎能感受到眼前的亡者就是天主子呢?盡管如此,聖路加聖史在19:25卻說:「耶穌的十字架傍,站着他的母親和他母親的姊妹 ….」,聖史是要強調瑪利亞仍「站着」,沒有跌倒,因為她對天主的信心是堅定不移的,她仍「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量」(2:19)面對在她懷裡即使不再像人形的天主子,她仍說:「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
 
2.      「天主之母」信條至此討論完了,這信條帶給我們甚麼訊息呢?訊息是「要信友成為第二位瑪利亞」,它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乃來自天主的奧蹟。」盡管我們無法掌握這生命奧蹟,例如何時誕生或何時離世?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或人禍?然而,我們需要的就是去接受了這生命、接受了這份使命,其餘的就交在上主手中。事實上,瑪利亞一生所遇到的逆境,並不比我們所遇的輕和少,她示範了如何向天主的旨意說「願意」,重重的黑暗和矛盾便迎刃而解了,所以,要成為天主的母親、眾生之母,把她的生命活出了彩虹。我們所要效法瑪利亞的,是要「成為真正的信徒,對生命的奧蹟並不僅靠理據,因為主宰生命的是信德,對上主的信賴。」
 
3.      聖母的第二項信條是「瑪利亞卒世童貞」,一般使用的聖經基礎是7:14:「看,有位貞女要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厄瑪奴耳」,也見於1:23。傳統上,也有使用1:34-35瑪利亞的話:「我不認識男人」,希臘語「認識」這動詞是現代式的,學者說是有永恆之意,因此,最後定為信條時真的如此說:瑪利亞「產前、產時、產後」都是童貞。不過也帶來了很多疑慮:為甚麼天主教會要堅持「產後」仍是童貞的思維呢?究竟「卒世童貞」這話是要表達甚麼呢?對此,過去二千年來不同的教父也闡釋過,我們可引述其一二:一世紀聖依納爵的書信聲明「耶穌基督乃生於童貞女」;二三世紀的儒思定 亞歷山大里亞格萊孟教父極力維護「瑪利亞是終身童貞的。」讀者們必須明白,越接近宗徒時代的話會越可靠。
 
4.      首先,我們要給「童貞」作出定義來,大多數人都把「童貞」視為等同「獨身」,果真如此,瑪利亞卒世童貞」信條便與已婚的信友無關,甚至說只屬修道人的事。然而,聖教會堅持這項信條關乎每一個信友,可見「童貞」≠「獨身」,因為「童貞」較「獨身」更廣泛和更重要。我們先要將「生活方式」與「生活內容」分辨,獨身生活、修道生活和婚姻生活都是「生活方式」,但「童貞」卻是「生活內容」。說白一點,如果說真正的「生活內容」是「愛」,那麼,無論選擇獨身生活、修道生活或婚姻生活,都要活出「愛」來,是任何人應有的生活態度。同樣,「成聖之路」也是生活內容,是基督徒的價值觀。相比一些外教人,十分重視及時行樂,尤其是退休後的生活,這也是生活內容。一個信友度着熱心或冷淡生活,是很受父母的影響的,瑪利亞的父親若亞敬和母親亞納均是熱心教友,因而影響了女兒對天主旨意迅速的回應,尤其是「童貞產子」的不尋常要求。
 
5.      神學家認為:瑪利亞幼時有無守童貞願並不重要,而是她對天主的思維 —「承行上主的旨意」,由她領報一刻一直至十字架下,只要是上主的旨意,她便照做,是對上主完全的忠信,所以,「童貞」的定義就是「一生都忠於上主」,為教友來說,不論我們選擇了甚麼生活方式,仍要「一生都忠於上主」、「一生對上主作為童貞」。作為基督徒,便要忠於自己的信仰,不可信風水、星座、問米、掌相等,連當作玩意或遊戲也不可。瑪利亞所堅持的只有一件事:「承行上主的旨意,即愛天主在萬有之上。」可見她是完美的基督徒、卓越的基督徒、卓越的母親、卓越的貞女,是人人的典範。至此,我們開始明白為甚麼會祈求聖母轉禱?為甚麼不直接向天主禱告呢?因為她一生求的乃為承行天主的旨意,而我們通常只會祈求我們個人的需要,把「自我的需要」置於「天主旨意」之上,是本末倒置了。由上可見,獨身也好、婚姻也好,使你成全的不在於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而是「生活內容」,只有像瑪利亞「愛主愛人」才能成全。瑪利亞心靈上選擇了天主,也在其身體上「完全交給了天主」,因而終身身體是童貞,意謂「心靈推動身體」,不是由童貞的身體使心靈成為童貞。也可考慮,從此刻起,把自己的餘生「完全交給了天主」吧。
 

聖母四項信條之「天主之母」(四之一)


1.    這課題一開始便出現了問題:瑪利亞既只是人,為甚麼要為她訂立信條,甚至四項信條呢?信條不是只與神相關的嗎?的確,四項信條是在教會歷史上不同時代訂立的,但那與某位在位教宗對瑪利亞有特別偏愛無關,教會的所有信條都是教會長久生活的結晶,意謂是教會集體生活的意識,久而久之,經過千百年後,在各地都懷着相同的信仰時,形成了集體意識,我們會詳盡探討。教會學(Ecclesiology)相信天主聖神臨於教會內,那集體的意識是不會錯的。當那集體意識濃厚到飽和時,教會便根據聖經和聖傳作詳細反省、檢查是否合乎公開啟示,是否來自天主啟示的真理,而定為信條。在合一運動上,基督新教非常針對瑪利亞,因為他們強調唯獨聖經(solar scriptura),亦因為這原因令天主教和基督新教雙方頗難對話!作為天主教徒的我們,切勿誤以為「傳承」是沒有聖經根據的,只要看看得後2:15便會明白。我們天主教會重視聖經,亦重視聖傳(傳承:即教會信仰生活累積的經驗和集體的信德)。聖母的信條如「聖母無染原罪」和「聖母蒙召升天」信條,教會內既相信亦慶祝了千多年,才宣佈成信條。
 
2.    聖母的第一項信條是「瑪利亞是天主之母」,這信條早在公元431年的厄弗所大公會議已釐定(158-198位主教開了共5次會議)。至於這信條的聖經根據,一般聖經學者認為1:35的話很明顯:「天使答覆她說:「聖神要臨於妳,至高者的能力要庇廕妳,因此,那要誕生的聖者,將稱為天主的兒子」當時正是天使加俾厄耳瑪利亞「預報救主誕生」,瑪利亞所生的兒子既然是「天主的兒子」,她必然是「天主之母」。另一聖經根據是4:4:「但時期一滿,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生於法律之下」,這裏只有借用的意義,不是這話的原意,故只能視作二級的根據。我們跟着便會問:「天主之母」信條想表達甚麼?很多教父對這問題也談論過,我們在此只引述一二:離宗徒時代頗近的一世紀,安提約基雅的聖依納爵在其七封書信之一「致厄弗所人書」中表明:「我們的天主子耶穌基督乃降生於瑪利亞」,可見初期教會的信徒已相信瑪利亞是天主之母。到二世紀時著名的教父依納奈說天主子有兩種誕生:「萬有都在基督內復興,祂從永遠生於聖父,在時空中生於瑪利亞。」三至四世紀時出現「幻象論的異端」(認為耶穌只有天主性,祂只借助一個有形象的人來降生),教父戴爾都良說:「耶穌真天主和真人的身體是來自瑪利亞。」
 
3.    我們仍繼續問:「天主之母」的信條與我們一般的教友有甚麼關係呢?如果說教會既定為信條,我們作為教友便無奈地被迫相信,這負面的看法肯定不正確。作為信條必然是真理,真理能經歷時間和空間的考驗,是萬古常新不變的。「天主之母」一如其它瑪利亞的信條一樣,不但與瑪利亞本人相關,也與我們相關。說這信條的頒布關乎所有信徒,便要從其神學意義來看,教父們表示:聖母是「末世家庭的母親」,她在「心靈上做天主子的母親」較她「身體上做天主子的母親」更重要,但這樣說的原因何在呢?我們便必須回到她領報時的承諾,她先表達願意的心,聖言才在她胎中受孕,教父解釋說,瑪利亞在心靈上對天主是時常準備說「願意」的。不過我們要注意:在神學,瑪利亞上述的思維並不表示「她隨時都願意做天主的母親」,而是「她時常向天主表示「願意」去理行天主的旨意」,天主願意她做甚麼,她便做甚麼,因此,教會說她在「心靈上做天主子的母親」較其「身體上」更先和更早 即信德。所以,瑪利亞1:38回應說:「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
 
4.    那麼,「天主之母」信條要向我們發出甚麼訊息呢?上面已說:1:35是「天主之母」的聖經基礎,當天使向瑪利亞傳報了天主的訊息後,瑪利亞的反應是1:34的話,她感到「驚惶不安」(1:29)因為天使的話很不正常,當時的瑪利亞尚未過門,只是訂了婚,要一年後才嫁過門,「這事怎能成就?因為我不認識男人!」的確,她在理性上認為沒有男人的參與,她是不可能懷孕的,當天使說「聖神要臨於妳,至高者的能力要庇廕妳,因此,那要誕生的聖者,將稱為天主的兒子」這話表示瑪利亞不但要生一個兒子,而是要接受一項使命,不過這項使命很矛盾 既是童貞、卻又生育,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是違反理性的任務,所以她「驚惶不安瑪利亞怎樣面對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呢?是她一份赤子之心,就是她對天使作的回應:「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透過這份許諾,她便能穿越黑暗,她能成為母親,但仍然是童貞女。
 
5.    於是「母親」向「童貞」說了「願意」、「童貞」也向「母親」說了「願意」,兩者合而為一,事情就這樣解決了嗎?並非這樣簡單,因為說易做難,瑪利亞那份表達「願意」的心不是一時的,而是終生的,她一生都要面對一些表面矛盾的事,但只要是屬於天主旨意的事,她便說「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至於她要面對甚麼矛盾的事,我們留待下期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