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謙遜者才得天主寬恕)
讀經一: | 肋13:1-2, 44-46 |
答唱詠: | 詠32:1-2, 5, 11 |
讀經二: | 格前10:31-1:11 |
福 音: | 谷1:40-45 |
A 讀經一:肋13:1-2, 44-46
1. 肋11-16的主題是「潔和不潔的規定」,令人不潔的疾病主要記載於肋13 -「癩病:瘡節」、「慢性癩病」、「生瘡」、「火傷」、「癬疥」、「禿瘡」。讀經一的前部份是肋13:1-2,談的是癩病,但不等於現今的麻瘋病,因為甚至到耶穌時代,任何皮膚病都統稱為「癩病」,多數只是暫時性的疾病,但被視為不潔。肋13:4說「司祭應將患者隔離七天」,以免傳染別人。
2. 其怪的是,司祭既等於現今的神父,主要的職務是要進行祭獻,卻又要負責醫療和身體檢查的工作,肋13不停說要帶病人到司祭前,由他「查看肉皮上的症象:13:3」等等。耶穌時代的人很害怕患上癩病,害怕失去手指或腳趾,甚至耳朵或鼻子,因為以前的人多是農民或牧羊人,人一旦成為傷殘,除了無法幫助家人謀生外,更成為家庭的負慮,當時的一般人都一貧如洗,實在是愛莫能助。
3. 殘障的人士無法翻閱聖經,因此無法接觸天主,因而成為不潔;沒有耳朵的人聽不見聖言,也無能力教導兒女如何遵守天主的誡命,因此也是不潔的。讀者勿以為「不潔」只是衛生的問題,原來也涉及經濟的問題,更是宗教的問題。肋13:2要求「應把他(病人)帶到亞郎司祭」,本主日的福音也作出回應,耶穌在谷14:44便吩咐由祂治癒的病人「去叫司祭檢驗你。」肋13:45說「凡身患癩病的人」要喊叫說:「不潔!不潔!」憐憫病弱者的耶穌在谷1:41說:「我願意,你潔淨了罷!」
B 福 音:谷1:40-45
1. 當癩病人來到耶穌跟前求祂治療時,谷1:41說「耶穌動了憐憫的心」,竟然沒有理會受到傳染的風險而「伸手撫摸他」,冒自己也成為「不潔」之險,真值得門徒們和我們每人學習去憐憫弱勢的人。本主日的整段福音中,癩病人只在1:40說了一句話:「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一份很謙虛的心,同意由耶穌自行決定「潔淨」他與否,他沒有提出交換條件說:「若你願意潔淨我,我便肯跟隨你。」
2. 耶穌在谷1:44吩咐獲治癒的癩病人「奉獻梅瑟所規定的」,指的是肋14:10規定的「兩隻無瑕的公羔羊,一隻一歲的無瑕母羔羊」,這項規定與以民所犯的罪相關,記得梅瑟上了西乃山領取天主十誡時,在山下的百姓久待梅瑟而未歸,便造了一隻金牛來朝拜(出32:1-6),這樣,便違反了天主要求以色列人只朝拜雅威的誡命。現在,當以色列人想接觸天主,便要先殺死一頭動物,以象徵對偶像的拒絕,明認雅威的無上權威。
3. 上主在讀經一吩咐患了癩病的人所應遵守的法律,上主的法律為猶太人來說極之重要,給予他們一個身份,迦4:4說:「時期一滿,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生於法律之下」,因為原祖父母犯罪以後,被天主趕離了樂園,天人的溝通因而中斷了,於是聖言便降生成人,把樂園帶到人間(「願你的國來臨」)。耶穌在谷1:44也鼓勵人要遵守法律:「奉獻梅瑟所規定的」,就是要人保持法律給予的身份。由此可見,耶穌不但眷顧病人身體上的康復,也重視人靈性上的健康。
C 答唱詠:詠32:1-2, 5, 11-12
1. 詠32是傳統七篇懺悔聖詠的其中一篇,多數人是在重病康復或迫害停止後而進行哀禱和向主感恩,但詠32是作者犯罪獲赦而感謝天主,詠32的結構如下:
| 詠32 | 內 容 |
(a) | 1-2 | 獲得罪赦的人是有福的 |
(b) | 3-7 | 罪惡很兇惡,罪人遠離上主 |
(c) | 8-9 | 作者提出警告 |
(d) | 10-11 | 警醒世人避免受罰 |
2. 領經的第一段(32:1-2)中,聖詠的作者指出感謝上主的原因,因祂「不歸咎」,罪人的「罪惡蒙赦免」,是「天主白白施給的恩寵」(羅3:24),即保祿有關成義的神學。讀經一談「癩病」,它象徵人的罪惡,需要「耶穌動了憐憫的心」,罪人亦要謙虛地承認自己的罪過,所以聖詠的作者在詠32:5祈禱說:「我終於向你承認我的罪過,絲毫也沒有隱瞞我的邪惡,我說:「我要向上主承認我的罪孽,」你即刻便寬赦了我的罪債。」獲治癒的癩病人需要去找司祭「查看肉皮上的症象」,同樣,罪人也需要尋找天主,並向祂懺悔,好能「罪惡蒙赦免。」
D 讀經二:格前10:31-11:1
1. 格林多是希臘的重要海港,山上有雄偉的特爾斐(Dephi)神廟,拜的是希臘至上神宙斯之子阿波羅神,保祿時代當地的基督徒團體僅屬少數,因而擔憂在社會上應持的態度,他們一直徵詢保祿應持甚麼生活態度,本主日的讀經二就是保祿在這話題上作出總結。聖宗徒時代的希臘商人,在市集出售各樣肉類前會先拿去拜神,所以顧客買到的肉類必定曾拜祭過;保祿較早前在格前8:4已教訓過:「世上並沒有什麼邪神;也知道:除了一個天主外,沒有什麼神。」
2. 保祿先後在格前8:4和10:25談論同一的主題,原因何在呢?8:4時要指出把肉類帶往市集的神靈來拜全無意義,因為它們根本不存在;到10:25時,因為一些信德較強的信友開始歧視那些信德較薄弱的弟兄姊妹,保祿便指導教友要顧及信德較弱的人,要避免引致他們跌倒的危險。信友也要福傳,好能「光榮天主」,對於人,「在一切事上使眾人喜歡」和「只求大眾的利益。」
3. 保祿在11:1叫人「該效法我」,意即「謙遜」,一如「基督一樣。」斐2:6-11描繪出天主子的本質來:「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結果見於斐2:11:「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保祿一生都效法耶穌,謙虛地受苦。當罪人祈求天主賜予「罪惡蒙赦免:詠32:1」時,必須謙虛自下,一如主耶穌一樣,才相稱地向天主求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