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9, 2012

瑪竇福音17


1.     讀者請先閱讀1717:1-9談「耶穌顯聖容」,聖蹟中顯示耶穌梅瑟厄里亞為大,他們兩人都沒有顯聖容,故17:5中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他!」天主既然見證了耶穌是其愛子,所以人人都應該聽從祂的命,三位隨行的門徒見狀,「就俯伏在地,非常害怕。耶穌見門徒們那麼驚恐,17:7說:「耶穌遂前來,撫摩他們」「撫摩他們」意謂「治療」,使門徒們消除驚慌。 

2.     門徒們在17:10耶穌:「為什麼經師說:厄里亞應該先來呢?」這預言記載於3:23-24:「23看,在上主偉大及可怕的日子來臨以前,我必派遣先知厄里亞到你們這裏來;24他將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子,使兒子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臨時,以毀滅律打擊這地。」這預言表示,當厄里亞一到,便會引導人修和,使人與人之間的紛爭轉化為和平。究竟誰造成這些分裂呢?是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故洗者若翰厄里亞的精神勸諭人悔改。 

3.     可惜的是,現實世界裡,當有人主動推動和平時,當權人士的神經便被觸動,於是便進行各種迫害和殺戮,也會口誅筆伐,洗者若翰為了預備默西亞的降臨,付上了性命,不只他,連默西亞也賠上了性命,跟隨祂的人也不易逃出生天,因為10:24曾說:「沒有徒弟勝過師傅的,也沒有僕人勝過他主人的。耶穌自己的收場如何?祂早在16:21已談論過:「從那時起,耶穌就開始向門徒說明: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要由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受到許多痛苦,並將被殺,但三天要復活。」然而,門徒們似乎大惑不解,故顯容後,耶穌再度在17:12重提說:「人子也要受他們的磨難。」「人子」的希伯來說是「ben-Adam」,「ben」即「兒子」,「ben-Adam」意即亞當的兒子,亦即人類,耶穌時常以「人子」自稱。 

4.     17:14-21的標題是「治好附魔的兒童」,說有個人的兒子附了魔,前來尋求耶穌的門徒驅魔,但他們卻「不能治好他。」對門徒們的表現,耶穌感到義憤填胸,祂在17:17說:「哎!無信敗壞的世代,我同你們在一起要到幾時呢?我容忍你們要到幾時呢?」自14開始,耶穌不停地教訓人,叫人認識祂較梅瑟厄里亞都要大,可惜門徒們冥頑不靈,所以耶穌17:20說:「假如你們有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你們向這座山說:從這邊移到那邊去!它必會移過去的;為你們沒有不可能的事。 

5.     我們有時會質疑耶穌為甚麼會那樣惱怒,因為由14起直到顯聖容時的高峰,祂逐漸揭示祂是天主,但到17:10時,門徒仍發問:「為什麼經師說:厄里亞應該先來呢?17:14-21的驅魔事件反映出門徒們「無信敗壞的世代」三個門徒有福份目睹天主的光榮,但有義務驅魔,驅魔聖蹟時,耶穌的「光」挑戰了魔鬼的「暗」。值得我們受了洗的基督徒反思:我們受洗和領受堅振時,已得重生之恩,穿上基督,又從代父母手中接受了象徵光明的燭光,我們內心的容貌也都改變了,便應驅除窮年累月的心魔 驕傲、嫉妒、暴戾、色慾、貪婪等。 

6.     我們沒有親眼見過耶穌,如果祂顯現給你,你怎樣知道祂就是耶穌呢?有一句話表達出西方人與東方人愛情觀上的分別:「西方文化是:你愛上某人,便與她結婚;東方文化是:你與某人結婚後,便開始愛她。」有些教友出世後不久便受了洗,在信仰上像盲婚啞嫁,逐漸長大後持續發展信德,彷彿像東方文化;另一方面,有些教友到了成年後才學道理,期間發問了很多一直以來百思不解的疑問,然後才決意受洗加入教會,彷彿像西方自由戀愛的文化。 

7.     很多教友譏笑父母為了「麵粉」而迫使他們領洗,但這些教友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矣,他們自己的子女也「被迫」受洗,為的是另類的「麵粉」,只是改名為「五分」(入讀教會辦的學校,在計分制上,教友另加五分)。問題在於:為了麵粉而領洗加入教會就等於不熱心嗎?有一個神父曾表示:「我們也生長在「麵粉」時代的教友家庭,但我們家中有兩兄弟做了神父,妹妹做了修女。相反,今天幾乎所有教友都是自由抉擇而領洗的,但世界各地均閙着聖召荒!」 

8.     耶穌的十二門徒都是長大後才認識信仰的,他們聽了師傅很多的教訓,目睹祂行了很多聖蹟,他們的信德程度怎樣?耶穌在第一次預言自己「必須上耶路撒冷去,要由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受到許多痛苦,並將被殺,但第三天要復活」時,伯多祿立即表示無法接受(16:21-23);17:1-9記載耶穌光榮地顯聖容,之後又在17:22-23第二次預言自己會受苦受難,原來,耶穌的光榮前後都夾雜着受苦,可見「光榮」與「痛苦」是分不開的。 

9.     很多基督教的教派不斷強調喜悅,事事都表示「feel good」,他們對「痛苦」避而不談,恐怕信徒因而離去,故談的都環繞着開心和溫馨、任何逆境都能迎刃而解。這樣的思維,很容易令人忘掉十字架上的犧牲,也忘卻了永生的希望。真正的基督徒是不能沒有十字架的,我們的信仰與十字架息息相關。對於耶穌兩度預言自己的苦難和聖死,門徒們的反應見於17:23:「門徒就非常憂鬱」的確,基督徒的生活經常會遇到「非常憂鬱」的情況,例如:往外公幹時得悉家人病危;女兒與丈夫感情破裂,雙方都拒絕撫養剛三歲的女兒;任職司機的丈夫意外重傷等等。 

10.   17:24-27的標題是「繳納殿稅」,耶穌17:22-23剛談畢自己將受難和復活,那與「繳納殿稅」有何關係?耶穌的聖死與復活是信仰上的問題,「繳納殿稅」是現實生活上的問題。一個新教友在聖週六才受洗加入了教會,當時的確笑逐顏開和引吭高歌,但復活假期過後又回到興味索然的生活上,問題接踵而來 老闆的不體諒、學校因兒子的問題要求見家長、外籍家務助理請辭、薪俸稅快到期繳付等!基督宗教不會使人免除世界的痛苦,而是教人面對困難時,要繼續往前走,要繼續生活。 

11.   耶穌17:25-26表示「地上的君王」本來「是免稅的」,意謂天主是不受人間法律所管轄的,但祂仍找「一塊『斯塔特』。拿去交給他們,當作我和你的殿稅。耶穌如何獲得繳稅的資源呢?就是憑着聖蹟,結果付稅的是「第一條魚」。還記得,在16:1時,法利塞撒杜塞人要求耶穌給他們顯一個來自天上的徵兆」,現在耶穌在此才給人「徵兆」。一塊小小的「斯塔特(shekel」給人甚麼啟示呢?很多人夢想一朝發財,然後度其窮奢極侈生活,小小的「斯塔特」教人要多珍惜和留心小禮物,例如小學時,同學餽贈的書籤、好友致送的家人合照、鄰人從外地買來送給你的藥油等,才是真正的禮物,因為充滿着人間友情。也許,信仰生活上要面對不少痛苦,故更需要真摰的友情,切勿疏忽近人的需要。 

l  下期預告:
1.     復活期第四主日(乙年)讀經釋義(2012-4-22
2.     瑪竇福音182012-4-2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