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4, 2013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基督徒如何活出愛來?
 

讀經一
12:10-11
答唱詠
63:2b, 2-6, 8-9
讀經二
3:26-29
福 音
9:18-24
 

A     讀經一:匝12:10-11

1.     很少在禮儀中使用,內容聽來似講論耶穌的苦難,但讀經一又沒有在聖週讀經中使用。12:10說「他們要瞻望他們所刺透的那一位:哀悼他如哀悼獨生子,痛哭他像痛哭長子」,真的適合於聖週五用,事實上,18-19耶穌苦難的記載也參考了讀經一來描述,談一個獨生子如何受迫害至死。

2.     讀經一的內容與福音很配合,因為福音也談人子會受迫害,是耶穌告訴伯多祿的,氣氛很似四旬期。其實,本主日與上主日的讀經相關,常年期十一主日的讀經一說達味殺了個無辜的人,並奪去其妻,於是天主派遣納堂先知去譴責達味。上主日的讀經二是2:16, 19-21,表明現今應按信德而生活,不應按法律,我們的救恩完全由於基督的聖死所贏取。上主日的福音談罪婦獲罪赦,「因為她愛得多。

3.     12全章談的是「愛」,先看讀經一的上文,12:1是上主要向以色列講話,12:3有「在那一天」一詞,這片語在舊約時常出現,意即「在雅威的日子」,這並不等於末日的審判,在讀經一中是指以色列復興的日子,遺民從巴比倫充軍(公元前587年)至獲釋放(公元前538年),回國後便可重建像廢虛般的耶路撒冷,但猶太人不曉得如何處理重建,失望之餘,先知便安慰百姓說將來必能成功,不但復興,12:4-6更表示:周圍各國都會降服於以色列12:8很重要,談達味的王朝會恢復,十分光榮。

4.     進入讀經一的內容,12:10-11談國家的復興包括了經濟、政治和文化三方面,第四件事會復興的是宗教,回國的遺民多數是在充軍期間出生的,他們不認識雅威,也從沒朝拜過祂。12:10耶京居民要「傾注憐憫和哀禱的神」,「傾注」像流水似的,天主要把聖神如水般倒出來,「水」在初期教會象徵聖神。很多人說聖神有七恩,這是按11:2的傳統,亦是羅馬教會的靈修,如果看,聖神之恩共21種;至於東正教和猶太教的傳統,聖神的恩寵只有一個 -「哭」,即12:10所述「憐憫和哀禱

5.     12:10解釋為何要開始哭訴,為人而哭反映了人的良知,表示明認自己的罪過,而不是因為失業、感情困擾、投資失誤等因素。縱使我們沒有目睹二千年前發生在加爾瓦略山上的悲劇,今天類似的悲劇仍歷歷在目,例如可敬的德蘭修女經常在別人身上見到被「刺透」的耶穌,除非人的心硬如鐵,對家庭暴力、官商勾結、貧富懸殊等社會慘況視若無睹,否則見者會流淚!「哭」是聖神的恩寵,上主日和本主日的主題都是「愛」,本主日愛的表示就是為別人「哭」。
 

B     答唱詠:詠63:2-6, 8-9

1.     答唱詠沒有使用63:7,本主日的答唱詠是渴望天主的一篇禱文。63:2-3談作者很渴望在聖殿裡見到上主,但見不到,因為聖殿早已遭巴比倫摧毀了。63:4說比聖殿更重要的是「愛」,這概念配合了上主日的福音和本主日讀經一,以民得以復興乃因「天主的愛。」63:6-8說雖然見不到天主,卻每天都想着祂,這便是靈修,充軍前在耶路撒冷天天都可以見到聖殿,以民卻不停地拜偶像,現在身在異鄉,無法見到聖殿,但仍渴望上主。

2.     反省:西方有宗教自由,教堂又多,卻是空空如也的;極權國家或地域,信仰自由只是空談,但信友卻把握每個機會到聖堂祈禱。反躬自問,聖堂作為天主的居所離我多遠呢?還記得耶穌召選門徒時要求他們甚麼嗎?看看3:14:「他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他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門徒們的首要責任是「為同他常在一起」,包括到聖殿朝拜聖體和參與禮儀。

3.     回到答唱詠,63:10-12沒有被納入答唱詠內,談的是懲罰和仇恨,與耶穌的教訓不符,但不要忘記,舊約時代尚未認識耶穌,當時的人認為報仇是正義的。讀經一的內容談論兩類人士,即「所刺透的那一位」和「憐憫和哀禱」的人,答唱詠所談的包括這兩方面。
 

C     讀經二:迦3:26-29

1.     3一開始便談了天主與亞巴郎所訂立的盟約(3:6),又在3:29重提,3強調法律的重要,耶穌降世之前,人根本不知自己做人的方向,故需要法律的引導,但法律只是短暫性的。耶穌一來,便賜給人最完美的信德,信德比法律更大,3:26說懷着信德的人,便是「天主的子女。3:27說洗禮是與基督同死,禮儀中包括了浸入水(死)+ 站起(生),跟着便「穿上了基督」(3:27),即洗禮時的白衣。

2.     3:28中「你們眾人在基督耶穌內已成了一」與3:26中「你們眾人都藉着對基督耶穌的信仰,成了天主的子」串聯起來,不再受「猶太人或希臘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等次重要元素所干擾(可參閱格前7:17-28),最重要的是3:27的「穿上了」對於3:28所說沒有男與女或不同族裔之分,保祿是針對猶太人的「十八種祝禱Eighteen Benedictions)」而說的,因為時至今天,猶太人每天醒來,都會讚美自己是猶太人而不是外邦人、讚美上主創造了祝禱者為男人而非女人、「十八種祝禱」的最末的祝禱讚美天主沒有創造他們為異端者(指基督徒),故公元70年後,基督徒再沒有與猶太教徒一起祈禱了。梵二以前,聖週五的信友禱文中,都會咀咒猶太人,梵二後,便改為「為猶太人祈禱。」

3.     總結讀經一與讀經二的關係,讀經一談愛,愛到哀禱,讀經二說真正的哀禱就應無分彼此。3:29最重要:「如果你們屬於基督,那麼,你們就是亞巴郎的後裔,就是按照恩許作承繼的人。」因為耶穌來,是要使盟約達到完滿。
 

D     福音:路9:18-24

1.     9:18本身很矛盾,說「耶穌獨自祈禱」,既然「獨自」,為何「門徒同衪在一起」呢?在文化和習俗上,近東的人自古以來都沒有個人主義,事事均以群體進行,他們又喜歡說人和聽人的閒話。路加所載的耶穌時常祈禱,尤其在重大事件之前,就如3:21記載耶穌受洗前、6:12記載召選門徒前等。也鑒於這樣的文化,耶穌9:22透過伯多祿的口展述出耶穌的身份「天主的受傅」來,而近東的人便會終生活出自己應有的身份。

2.     耶穌9:22預言自己必會受苦至死,而且死在「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的奸計下。9:23很有啟示性,所有基督徒會像耶穌地受苦,「棄絕自己」似乎指把個人的需要置於不顧,努力為着一個目標而為。

3.     讀經一和讀經二分別談「愛到「哀禱」」和「真正的「哀禱」應無分彼此」,福音說耶穌來是要完成天人的盟約,方法是受苦,祂要被棄絕和要犧牲性命,門徒的命運也會像師父一樣。另一方面,既然「眾人都藉着對基督耶穌的信仰,成了天主的子」(3:26),也該像耶穌地活出自己「天主的子」的身份來,全心全靈全力地愛主愛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