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3, 2014

主受洗節(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耶穌乃履行正義的救主)
 

讀經一
42:1-4, 6-7
答唱詠
29:1-2, 3-4, 9-10
讀經二
10:34-38
福 音
3:13-17
 

A     讀經一:42:1-4, 6-7

1.     記載了四篇「上主僕人」的詩歌,分別是42:1-949:1-9a50:4-752:13-53:12,讀經一乃屬首篇。42:1:「請看我扶持的僕人」一句中的「」指雅威,而那「僕人」是指一個人,活於公元前540年左右,「僕人」也可能是指一個團體,當時的猶太人正遭巴比倫充軍,沒有國家、君王或聖殿,天主揀選了祂「心靈喜愛的」僕人,意思指他是一個義人,遵守天主的法律,但是不會是完美的,因為他有缺點。42:1也說天主給這僕人「傾注了我的神」,派遣他去「傳佈真道」,意即把正義帶給整個以民

2.     在聖經裏,「正義」意即「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保祿指出我們並不正義,因為天主雖造了我們,我們的一切均屬於祂的,但我們卻無法「歸還」我們所虧欠祂的,因為我們都犯了很多罪,無法成義。42:2說這僕人「不呼喊不喧嚷」,人們也聽不見他的聲音,彷彿像耶穌聽命至死時的態度,全不反抗。這樣沉默的僕人怎能把正義帶給人群呢?原來他不是靠「呼喊」或「喧嚷」傳揚正義,而是像42:3所描繪的「蘆葦」或「燈心」,一般人用作毛筆的「蘆葦」容易「破傷」,但僕人不會把它「折斷」和丟棄。

3.     那麼,僕人會怎樣處理呢?42:7說他會「開啟盲人的眼目從獄中領出被囚的人從牢裏領出住在黑暗的人」原來,僕人所用的方法不是要丟棄劣質的人或物,就如「盲人的眼目」不是要放棄,而是要「開啟」;「獄中」的囚犯失去自由,僕人是要從牢獄中「領出」他們;又要「從牢裏領出住在黑暗的人」。可見僕人的方法不是要「放棄」,而是要「修補」,是他的使命。這就是「正義」,把「凱撒的歸還凱撒

4.     42:4說遙遠的「海島都期待著他的教誨」,巴比倫位於內陸,遠離海岸。讀經一的訊息是甚麼呢?天主選擇了祂的僕人要把正義帶給祂的子民,方法是以和平的手法來賦予生命,他要牽着眾子民的手,帶領他們去遵守盟約。這僕人會成為萬民的光明」,包括非猶太人,祂彷彿暗指耶穌,要帶給人類和平、生命和自由。
 

B     答唱詠:29:1-2, 3-4, 9-10

1.     29使用客納罕地的天氣神巴耳來討論,等於中華玄學人士所拜的三寶神(天神、地神、水神),認為可保佑漁民和農民。客納罕地的人相信巴耳能帶來每年的雷雨,好能使耕地肥沃。從以色列人的角度看,巴耳乃天主的權威和普世的統御,29:1-2認為眾神皆臣服於雅威,可見以民仍相信一神論(henotheism:即眾神中僅朝拜雅威一神),但其它眾神均明認雅威的權威,故應將「光榮」和「榮耀」歸於祂。

2.     29:3-9談「上主的聲音」(29:3, 4, 5, 7, 8, 9),意指「雷雨」,29:3說雷雨打在「澎湃的水面」,指聖地西岸的地中海;到29:5又「折斷了黎巴嫩香柏」,衝進岸上;29:6說雷雨到了「黎巴嫩」山,形態像在舞蹈,而「息爾翁」山像小牛一樣地跳躍。息爾翁」山是漆冬人用的名稱,其實是指以色列東北的「赫孟爾」山。29:8所說的「卡德士曠野」即阿拉伯以民在此地犯了罪,13說因為他們當時不肯進入福地。

3.     雷雨那麼利害,是要象徵天主的聖言,由西至東涵蓋了整片客納罕地,甚至超越她,遠至「卡德士29:5-8的內容多麼動人,把其加入答唱詠內會更完美,天主的聖言多麼震憾,29:9說眾神都要明認雅威的權威,把「光榮」歸於祂,眾人都明認答唱詠的答句說:上主必以平安祝福祂的人民。

4.     讀經一的42:1串聯了答唱詠,42:1說上主的僕人「給萬民傳佈真道」,答唱詠同意,真道真的由西傳遍至東,由客納罕傳到阿拉伯,即29:3-8,以致萬神都明認雅威的權威。42:6 說受苦僕人成了「萬民的光明」,這僕人彷彿是指耶穌基督,祂要將平安、生命及自由帶給世人。
 

C     讀經二:10:34-38

1.     先看上文,10:2說身為外邦人的科爾乃略是虔誠而敬畏天主的人,對百姓慷慨好施,又常向天主祈」,與猶太人相比,3:1說「伯多祿若望在祈禱的時辰,即第九時辰,上聖殿去」按猶太法律的規定,外邦人是絕對禁止到聖殿祭獻的,但天使在10:4科爾乃略說:「天使回答說:「你的祈禱和施捨已升到天主面前,獲得紀念」「上主」的確是「看人心」,血緣為祂來看並不重要,也因此,科爾乃略成了第一位外邦人的基督徒。10:25-33伯多祿約培凱撒勒雅給他施洗,聖宗徒實在勇氣可嘉,因為猶太人是嚴禁進入外邦人的住所。受洗前當然要認識教會的教義,10:34-43便是伯多祿作傳道員教導應信的道理,讀經二只選用了10:34-38,當時科爾乃略已接受了信仰。

2.     伯多祿10:34說:「天主是不看情面的」,話兒類似撒上16:7:「上主對撒慕爾說:「你不要注意他 (厄里雅布) 的容貌和他高大的身材,我拒絕要他,因為天主的看法與人不同:人看外貌,上主卻看人心」事緣天主吩咐第一位先知撒慕爾(及最後一位民長)去履行一項任務,叫他去給達味油為王以取替撒烏耳撒慕爾一見達味某長兄的外貌而誤以為是達味。天主的選擇不是按人的樣貌或儀態、種族或社會地位,而是按其內心。

3.     如果說10:34是天主的「思念」,那麼10:35便是祂的「行徑」:「凡在各民族中,敬畏他而又履行正義的人,都是他所中悅的。」談論「思念」與「行徑」時,也可參閱55:8:「我(上主)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你們的行徑也不是我的行徑

4.     10:36-38是一個整體,伯多祿10:36耶穌將真道「先傳給以色列子民」,但祂不但是以色列的主,而是「萬民的主」,祂先傳給猶太人,後傳給外邦人,始於科爾乃略10:38的話很像談論基督的受洗,「聖神和德能傅了納匝肋耶穌」一句很像3:16b的記載:「天主聖神有如鴿子降下,來到他上面。」「聖神和德能」指42:7的話:「開啟盲人的眼目從獄中領出被囚的人從牢裏領出住在黑暗的人」,10:38演繹為:「施恩行善,治好一切受魔鬼壓制的人。耶穌受洗後,便展開了祂的公開傳教使命:「加里勒亞開始,在全猶太所發生的事」(10:37),期間「天主同他在一起。

5.     10:39-43沒有被採用於讀經二,10:39耶穌的聖死,10:40談其復活,10:41談祂復活後顯現給多人(按格前15:6所載「五百多弟兄」),10:41-42吩咐門徒們要福傳。全部10:39-43a都與基督的受洗無關,因而沒有被納入讀經二之內。我們不能說「基督的聖死」等於祂所受的洗,因為教會從來沒有稱「聖週五」(苦難日)為「基督受洗節」,教會實在也沒有這樣的傳統。不過,10:39b頗為有關:「凡信他的人,賴他的名字都要獲得罪赦。」「凡信他的人」也許指10:35的「敬畏他而又履行正義的人」,他們可得罪赦。

6.     讀經二與讀經一有很多共同之處:

42
內  容
10
內  容
1
我心靈喜愛的所選者;
35
敬畏他而又履行正義的人;
1
給萬民傳佈真道
36
這道;
1
我在他身上傾注了我的神;
38
聖神和德能傅了納匝肋耶穌
6
萬民的光明;
36
萬民的主;
6
開啟盲人的眼目,從獄中領出被囚的人,從牢裏領出住在黑暗的人。
38
施恩行善,治好一切受魔鬼壓制的人。

7.     讀經二如何串聯讀經一和答唱詠呢?讀經二等於談耶穌受洗後開始其公開使命,成為42:1所示「扶持的僕人」,藉「聖神和德能」去施恩和行聖蹟。42:1也確定了「僕人」的職務是「給萬民傳佈真道」,答唱詠認同了,真道真的由西傳至東,由客納罕地傳到阿拉伯,萬神都明認雅威的權威,於是那僕人成了「萬民的光明」。這僕人指向耶穌,祂要將和平、生命和自由賜給世人。
 

D     福  音:瑪3:13-17

1.     3:13-17中,洗者若翰3:14表示自己不配給耶穌施洗,耶穌卻在3:15要求若翰照辦,「因為我們應當這樣,以完成全義」從未犯過罪的耶穌為甚麼需要接受若翰悔改」的洗禮呢?有些人認為「以完成全義」意指耶穌「以身作則」,不過,3:21指明耶穌是最後一人接受洗者若翰的洗禮的:「眾百姓受洗後,耶穌也受了洗。」那麼,耶穌怎能被視為示範作用呢?這問題在過去兩千年來,無論是天主教、東正教或基督教,都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沒有人知道完全無罪的耶穌為何要受若翰「悔罪」的洗禮。

2.     用另一角度來剖析耶穌的受洗,3:13說:那時,耶穌加里肋亞來到約但若翰那裏,為受衪的洗(Then Jesus appearedHe came from Galilee to the Jordon to be baptized by John.)。結束前,28:16說:「十一個門徒就往加利肋亞,到耶穌給他們所指定的山上去了(Meanwhile the eleven disciples set out for Galilee, to the mountain where Jesus had arranged to meet them)。」兩則片段中,英語譯本較明顯展示其含意:3:13說:「Jesus appeared from Galilee.28:16也說:「Jesusset out for Galilee.」「appeared」和「set out」均表示「開始」,3:13耶穌開始其使命,28:16是復活後門徒們的開始,28:19說他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兩項使命均始於「加里肋亞

3.     耶穌受洗後,3:16-17說:16忽然天為他開了。他看見天主聖神有如鴿子降下,來到他上面17又有聲音由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來自天上的聲音在顯聖容時再度聽見,17:5說:「他還在說話的時候,忽有一片光耀的雲彩遮敝了他們,並且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他!」」至此,我們會發覺:不但搜集了不同的故事來寫成福音,而且是前後呼應的,彷彿「預言」和「應驗」的配合。

4.     本主日福音的訊息是甚麼呢?3:16的一句「天主聖神有如鴿子降下,來到他上面」是一項派遣,耶穌這使命的內容見於讀經一和二。讀經二亦即耶穌受洗後展開了祂的公開使命,成為42:1扶持的僕人」,藉着「聖神和德能」,祂去施恩和行聖蹟。42:1確定那「僕人」的職務是「給萬民傳佈真道」,答唱詠表示真道真的由西傳遍至東,於是那僕人成了「萬民的光明」。這僕人正是耶穌基督,祂要把和平和生命帶給世人。

5.     10:2科爾乃略虔誠而敬畏天主對百姓慷慨好施常向天主祈」而「獲得(天主)紀念」,這情況便與本主日的福音串聯起來了,福音問:誰能令天主喜悅?3:17指出:「有聲音由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因此伯多祿10:38耶穌見證說:「天主怎樣以聖神和德能傅了納匝肋耶穌,使他巡行各處,施恩行善,治好一切受魔鬼壓制的人,因為天主同他在一起

下期預告:
l  斐理伯書2014-1-8
l  常年期第二主日(甲年)讀經釋義(2014-1-1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