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3, 2014

五旬節主日(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團結來自聖神的德能

 
讀經一
2:1-11
答唱詠
104:1, 24, 29-30, 31, 34
讀經二
格前:12:3-7, 12-13
福 音
20:19-23

 
A     讀經一:2:1-11

1.     五旬節是以色列的三大節日之一(其餘兩大節日是逾越節和帳棚節),很多人會湧往耶路撒冷朝聖,人數較當地居民還要多。這節日亦有聖經的根據,23:16稱之為「初熟之果的慶節」,無酵節後五十天,「初果」收成中的第一簇必須奉獻給上主,是每一個猶太人應盡的義務。「初果」共七種,8:7-10這樣記載:「7因為上主你的天主快要領你進入肥美的土地,那裏有溪流,有泉水,有深淵之水由谷中和山中流出;8那地出產小麥、大麥、葡萄、無花果和石榴;那地出產橄欖蜂蜜;在那地你決不缺糧吃,9在那裏你將一無所缺;那地方的石頭是鐵,由山中可以採銅。10幾時你吃飽了,應感謝上主你的天主,因為是他賜給你這樣肥美的土地。8:8臚列出了七種「初果」-「小麥、大麥、葡萄、無花果和石榴 橄欖蜂蜜

2.     讀者如果留心,「初果」的數目似乎是八種,其實只有七種,因為「」意指橄欖油(意即「橄欖」)。另外,為甚麼「蜂蜜」也被視作初果呢?因為「蜂蜜」指的其實是棗樹的果子,像蜜糖地甜美。「初果」一詞也有其特別的意思,意謂「開始」,猶如醫院裏新生的嬰兒(新的生命)。不過在聖地裏,除了上述七種果實外,也有別的果子,例如杏和荳,卻沒有被列於「初果」之列,這是因為「初果」僅指逾越節至五旬節期間(共五十天)開花的植物,才稱為「初果。」

3.     問題開始出現了,七種「初果」中,大麥和小麥需要大量的雨水,才能好好地生長,餘下的五種則不可以有太多水份,否則容易凋謝。由於太難控制,既需要雨水,同時亦需要來自南方沙漠的乾風,稍有差錯,便無法收成全部七種植物。於是,人開始尋求超自然力量來保佑,製造出各式的偶像,拜一拜這個神祇來保護某種植物,萬一不靈,又轉拜另一神祇、於是越拜越多神。以色列的雨季在冬天,由每年十月至翌年四月初,而「初果」生長於雨季尾至旱季初的期間,以民認為控制天氣的神是巴耳,於是便拜牠,後來亦稱為「太陽神。」

4.    很明顯,聖神降臨發生在初果節,是要表示收成,收成的是新信友,是信仰上的「初果」,「從天上來了一陣響聲」,全座房屋見到的不是真火,而是「像火的舌頭」,在場的人因充滿了聖神而能「說起外方話來」,說話的對象是「從天下各國來的虔誠的猶太」,宗徒們講的是亞拉美語,但來自外地而說不同語言的猶太人所聽見的卻是自己的語言,這真的是一項大聖蹟。

5.    原來,這項聖蹟古往今來一直繼續發生,當耶穌拉匝祿死了而抵達他家後,周圍的人極其哀傷時,11:35說:「耶穌流淚了。」聖週五當信友朝拜十字架時,聖詠團同時便詠唱着「基督譴責」的聖詠:「我的人民啊!難道我虧負了你?」,不少信友也會下淚;有人會在地鐵裏讓座給只說越南語的孕婦,有人會打手勢指導說意大利語問路的遊客。原來,人的眼淚能說話,人的憐憫也能說話,「愛」的語言能跨越不同的文化和種族,那便是聖神的恩寵。每次在慕道班要探討「聖神」的課題時,往往不知從何入手,很多傳道員會說「聖神是鴿子」(其實只有路加福音有這意思);有些傳道員喜歡講解聖神降臨時的氣氛,結果慕道者們均無法理解。所以,凡講論「聖神」時,最好還是談聖神的效果:「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5:22-23

6.    11:1-9記載了人的自大,以為可以不靠天主而能登天,結果人與人之間失去了溝通的能力。當聖神一到,人便要與祂合作,必須要把自己的心開放給聖神,才能體悟天主的計劃,人可以憑良心去領會,即使走錯了路,天主仍會助人走回正軋,只要我們不主動地築起另一巴貝耳塔,天主會樂於保佑我們。


B    答唱詠:詠104:1, 24, 29-30, 31, 34

1.    答唱詠的答句是104:30:「上主,請你噓氣,使大地更新」這話立即能與讀經一串聯起來,聖神乃天主的「」,聖神一降臨,「大地」便「更新」了,人與人能對話,一切障礙物都被拆除了。這答句也似乎帶引我們回到2:7裏,天主用「地上的灰土」造人,並在其鼻孔吹了「一口生氣」,便成了有靈的人。所以,「更新renew」一詞表示創造是持續的。

2.    領經的第一段(104:1104:24)裏,104:1說「我的靈魂」要「向上主頌讚」,104:24便指出原因來:「你的化工(創造),是何其浩繁」,彷彿在回望天主創造人:「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2:7)除此之外,「受造物遍地充滿」都是天主所造的,讀者請參閱3:52-90

3.    領經的第二段是104:29-30,談的是「生與死」,104:29說如果天主不眷顧人,人便會立即「歸於灰土」,像3:19所說的:「你是由土來的;你既是灰土,你還要歸於灰土。」因此,104:30強調我們為甚麼需要聖神,正如尼西亞信經所示:「我信聖神,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聖詠的作者清楚地如此宣信了,大地既「更新」亦「復興」。聖經的英語版翻譯更正確地表達這訊息:「Send out your breath and life begins」,人只要閉氣片刻,便能感受到聖神(「」)的重要。

4.    領經的第三段(104:31104:34)裏,教訓人用「我的頌詞」讚頌上主,「頌詞」不但指「說話」,也包括「沉思」或「冥想」,把自己的沉思和冥想全獻於無言的讚美詩裏,當聖神降臨在我們身上時,「願我的頌詞使衪樂意。

 
C    讀經二:格前:12:3-7, 12-13

1.    讀經二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是格前12:3-7,焦點在「聖神」。人往往因外表的不同而產生糾紛,例如種族、語言、生活習慣等,兩個唐人在溫哥華商場內傾談時,被一個外籍人士衝前大喝:「No Chinese」,真的令人很不舒服!讀經一談聖神的效果,總結起來是指「愛」,團體內或人與人之間只要有愛,「不同」會變成「無異。」

2.    讀經二的第二部份是格前12:12-13,強調聖神另一重要恩寵 -「團結」,不同的肢體都在耶穌基督的聖體內,眼不會變成鼻,口不會變成耳,但各肢體有各自的功能,使整個身體健康地運作。在感恩祭裏,主禮神父會唸:「我們懇求您,使我們在分享基督的聖體聖血之後,因聖神合而為一

3.    格前12:8-10共臚列了九種神恩:「8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9信心、治病的奇恩、10行奇蹟、說先知話、辨別神恩、說各種語言、解釋語言」,但讀經二沒有採用這三節,因為當人有了神恩,反而會造成困難,人容易孤芳自賞和喜歡耀武揚威,因而造成團體的分裂,與本主日的主題不符。事實上,格林多的團體經常分裂,其一原因乃由於得到神恩的人覺得較沒有神恩的人為優越,即使別人也有神恩,但不及自己有的好,中東文化視臉子如命,但保祿格前12:3-11中用了十個「同一(same」,特別強調了「同一的聖」(格前12:4)、「同一的」(格前12:5)、「同一的天主」(格前12:6),天主三位各身份不同,但彼此共融。同樣,團體內不同的神恩乃為整個團體的需要而賜給,就如「身體所有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

4.    格前12:15解釋分裂的禍害,人的四肢和器官不會互相攻擊。讀經二提醒我們要團結,但這並不表示人人的行動需要一致,但格前12:7作出很美麗的生活概念:「聖神顯示在每人身上雖不同,但全是為人的好處。」讀經一談聖神降臨的效果:「合一」,讀經二實踐如何地合一,不同的功能卻服務同一的身體,我們不可忘掉聖神,答唱詠提醒我們要把「」獻上。福音裡也指出別的神恩,包括「赦罪」和「存留」,一切神恩都是為了整個團體和其團結。
 

D    福  音:若20:19-23

1.    若望福音所載,聖神降臨發生在主耶穌復活當晚,記得耶穌離世時,19:30說祂「交付了靈魂」,「靈魂」亦即聖神,復活當晚,耶穌20:22向門徒們「噓了一口氣」,然後說「你們領受聖神罷!

2.    耶穌兩度向門徒們說:「願你們平安!」(20:1920:21),兩次「平安」中間,耶穌展示祂「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這是要指出:在平安內並不表示沒有身體上的痛苦。讀經一談聖神降臨的效果,讀經二強調最重要的效果是「團結」。

3.   有了聖神,便有「平安」,平安如何出現呢?20:23說:「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原來平安來自「寬恕」,但人要靠聖神的恩寵才肯寬恕別人,那時,連巴貝耳塔的障礙都能拆除。其實,每個堂區都有巴貝耳塔,有人積極「建設」堂區,也有人「破壞」她,信友要反躬自問所屬何方,要時常辦修和聖事,從中得到聖神「赦免我們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