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1, 2014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仰賴上主,背着十字架跟隨祂)

 
讀經一
20:7-9
答唱詠
63:2, 3-4, 5-6, 8-9
讀經二
12:1-2
福 音
16:21-27

 
A     讀經一:20:7-9

1.     耶肋米亞生長於亂世,亞述國快塌下,而新的王朝興起,就是巴比倫,天主召叫耶肋米亞作先知,凡四十年之久(公元前627-587年),直至南方的猶太國也滅亡為止,亂世任先知的難度可想而知。先知直截了當地譴責猶太人離棄了上主,因而被天主以戰爭來嚴懲,而先知於公元前586年也被劫持到埃及,傳統說他在那裏被石砸而死。

2.     讀經一是20:7-9,看其上文,19說天主吩咐先知演出街頭劇,藉此指責當年的宗教領袖和猶太人們拜邪神,錯誤地「巴耳火焚自己的兒子作全燔祭」(19:5),先知在19:10將那瓶打破」,為表明猶太人必遭遇厄運。為了這預言,20:2說先知被拷打和被「加上腳鐐,把他囚在上主殿內本雅明上門的監牢裏。」雖然翌日獲釋,先知仍預言猶太人罪孽太重,故大難將臨。

3.     耶肋米亞因履行先知的職務而受盡迫害和皮肉之苦,便在20:7向天主埋怨:「引誘了我。」使用「引誘seduce」一詞來描述顯示「待遇很差」,所以他繼續抱怨:「你確實比我強,你戰勝了」,彷彿在指控天主欺凌了他!20:81:10相關,1:10敘述天主召叫耶肋米亞時所說的話:「看,我今天委派你對萬民和列國,執行拔除、破壞、毀滅、推翻建設和栽培的任務」「拔除、破壞、毀滅、推翻root up and tear down」是針對19所載廣泛的民間迷信環境。

4.     耶肋米亞似乎沒有機會「建設和栽培to build and to plant」,所以在百姓看來,他只是有破壞而無建設,因此便迫害他。先知在20:8的話是他對天主不滿的理由:「因為我每次發言,必得叫喊,必得高呼:「暴虐!破壞!實在,上主的話,為我日日成為受侮辱和譏笑的因由」意思指上主「沒有提供他作先知的一切支援」,以致他受盡甘苦。先知真想退下,所以在20:9a說:「在我心中就像有火在焚燒,蘊藏在我的骨髓內;」然而,他在20b卻說:「我竭力抑制,亦不可能」,意思是不敵自己的堅強意志,繼續作先知。「像有火在焚燒」等於4:24的話:「上主你的天主是吞噬的烈火」,可見天主對人的影響多麼大。

 
B     福  音:瑪16:21-27

1.     本主日的福音片段(「首次預言受難和復+背十字架的必」)之前,西滿伯多祿剛剛宣認了耶穌為「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16:16),也因此而獲得了耶穌的派遣和恩寵(16:18-19)。跟着,耶穌便開始預言自己的聖苦難,即16:21所示:「要由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受到許多痛苦,並將被殺,但三天要復活。」這話吻合了20:7-8說:「7我終日成為笑柄,人都嘲笑我。8因為我每次發言,必得叫喊,必得高呼:「暴虐!破壞!」」所不同的是耶肋米亞只能無奈地履行使命:「引誘了我,我讓我自己受了你的引誘」,但耶穌卻甘願「耶路撒冷」為大眾捨掉性命。

2.     反對耶穌履行其使命的反而是伯多祿:「主,千萬不可!這事絕不會臨到你身上!」(16:22),耶肋米亞也有此意:「實在,上主的話,為我日日成為受侮辱和譏笑的因由」(20:8)對於宗徒之長的批評,耶穌伯多祿說:「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祂也要求所有門徒像祂一樣「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然後「來跟隨」祂。

3.     其實,在耶肋米亞的骨子裏也有着這樣的能量:「在我的骨髓內;我竭力抑制,亦不可能」(20:9)他堅持自己不可能「不再想念他,不再以他的名發言」,對這信德的宣認,耶穌許諾祂「要按照每人的行為予以賞報

 
C     讀經二:羅12:1-2

1.     保祿本身是法利塞人,對於自己的同胞們未能宣認耶穌默西亞,感到十分哀傷,但對於外邦人願意接受基督的福音,卻感到十分喜悅。以色列人第一次被亞述國充軍發生於公元前721年,結果被亞述文化同化而失掉了自己猶太人的身份,幸好,到二次充軍後幾十載,回國的遺民也促使其他的猶太人皈依。

2.     12:1-2說:「1所以弟兄們!我以天主的仁慈請求你們獻上你們的身體當作生活、聖潔和悅樂天主的祭品:這纔是你們合理的敬禮2你們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為使你們能辨別什麼是天主的旨意,什麼是善事,什麼是悅樂天主的事,什麼是成全的事保祿在這節作出三項要求:

      (a)     信眾要「獻上你們的身體當作生活」作為「悅樂天主的祭品」;
      (b)     不可與此世同化」;和
      (c)     讓天主「更新」他們的「心思」。

3.     2(a) 的要求針對1:18-3:20所談,說人類沒有默西亞時的敗壞的狀況,以致人朝拜的竟是受造物而非造物主(1:25),就如今天的政客和科學家一樣!結果「天主也就任憑他們陷於邪惡的心思,去行不正當的」(1:28)。「不可與此世同化」與2:18相關:「你既然認識他的旨意,又從法律中受了教訓,能辨別是」,重點是「能辨別是」至於何謂「他的旨意」呢?得前4:3說「天主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聖

4.     保祿12:1說:「弟兄們!我以天主的仁慈請求你們」,他以宗徒的身份發言,「天主的仁慈」指9-11的內容,他勸導猶太人們「獻上你們的身體當作生活、聖潔和悅樂天主的祭品」,即16:24耶穌對門徒們的要求:「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祂。「生活 祭品living sacrifice」不等於動物的火祭,而是要人自己活出信德來。12:2確定了「生活 祭品」是「天主的旨意/善事/悅樂天主的事/成全的事」,亦即16:25說:「為我(耶穌)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

 
D     答唱詠:詠63:2, 3-4, 5-6, 8-9

1.     答唱詠沒有使用63:763:10和以後,本主日的答唱詠是一篇望德的禱文。63:2-3談作者很渴望在聖殿裏見到上主,可惜見不到,因為聖殿已遭巴比倫摧毀了。63:4說比聖殿更重要的是「愛」,這概念配合了上主日的福音和本主日的讀經一,以民能復興,乃因天主的愛。63:6-8說雖然見不到天主,卻每天都想着祂,這就是靈修,充軍前在耶路撒冷天天都可以見到聖殿,以民卻不停地拜偶像,現在身在異鄉,無法見到聖殿,但仍渴望上主。

2.     反省:西方有宗教自由,聖堂又多,卻是空空如也的;極權國家或地域,信仰自由只是空談,但信友卻把握每個機會到聖堂祈禱。反躬自問,聖堂作為天主的居所離我多遠呢?還記得耶穌召選門徒時要求他們甚麼嗎?看看3:14:「他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他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門徒們的首要義務是「為同他常在一起」,包括到聖堂朝拜聖體和參與禮儀。

3.     回到答唱詠,63:10-12沒有被納入答唱詠內,因為談的是懲罰和仇恨,與耶穌的教訓不符,但不要忘記,舊約時代尚未出現耶穌,當時的人認為報仇是正義的。讀經一的內容談論兩類人士,即「所刺透的那一位」和「憐憫和哀禱的」人,答唱詠所談的是兩方都可以。

4.     答唱詠最重要是答句:「天主,祢是我的天主,我的靈魂渴慕祢!」使我們「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耶穌」,能「獻上你們的身體當作生活、聖潔和悅樂天主的祭品」,63:3說:「昔日我曾在聖殿裏瞻仰過你,為看到你的威能,和你的光輝」,但我們的視野乃望向16:27時:「人子要在他父的光榮中同他的天使降來,那時,他要按照每人的行為予以賞報」福音所談「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耶穌亦即保祿2:18所鼓勵信眾「辨別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