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約納先知書是不少教友聽過的書卷,因為福音也提及過「約納先知的徵兆」(瑪12:39, 16:4、路11:29-32),瑪的片段強調「耶穌的復活」,而路則談「悔改」。進入納1,談的是「約納拒絕天主的派遣」,納1:1-5說:「1那時,上主的話傳給阿米泰的兒子約納說:2「你起身往尼尼微大城去,向他們宣佈:他們的邪惡已達到我前。」3約納卻起身,想躲開上主的面,逃到塔爾史士去;遂下到約培,找到一隻要開往塔爾史士的船,繳了船費,上了船,同他們往塔爾史士去,好躲開上主的面。4但是上主卻使海上起了大風,海中風浪大作,那隻船眼看就要被擊破。5水手們都驚惶起來,每人呼求自己的神,並將船上的貨物拋在海裡,為減輕載重。約納卻下到船艙,躺下沉睡了。」
2. 納1:2的「尼尼微」位於現今伊拉克的南部,是當時亞述國的首都,亞述國是以色列最大的敵人,當時的君王是「Tiglath Pileser」。公元前721年在以色列發生了重大的事件,是以色列歷史中兩次被充軍的首次,北方以色列國裡的十個支派都被充軍或被殺,從此便銷聲匿跡。亞述國乘勝南下,有意佔領南方的猶大國。亞述大軍在耶里哥壓境,並圍攻耶路撒冷,猶大居民都驚惶失措,結果竟然迎刃而解。這段聖經事件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是每年聖誕子夜彌撒的讀經一的內容(依9:1-6):「1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一道皓光,光輝已射在那寄居在漆黑之地的人們身上。2你加強了他們的快樂,擴大了他們的歡喜;他們在你面前歡樂,有如人收割時的歡樂,又如分贓時的愉快;3因為你折斷了他們所負的重軛、他們肩上的橫木,以及壓迫他們者的短棍,有如在米德楊那天一樣;4因為戰士所穿發響的軍靴,和染滿血跡的戰袍,都要被焚毀,作為火燄的燃料。5因為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有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他肩上擔負著王權,他的名子要稱為神奇的謀士、強有力的天主、永遠之父、和平之王。6他的王權是偉大的,達味的御座和他王國的平安是無限的,他將以正義與公平對王國加以鞏固與保持,從今時直到永遠:萬軍上主的熱誠必要完成這事。」
3. 依9:2的情況頗奇怪:「他們在你面前歡樂,有如人收割時的歡樂」,當亞述國大軍入侵時,一邊燒毀農田時,同時也把鹽撒下,目的是要將農田永久盡毀,不能再用作耕種,也因此不會再有「收割」,與依9:2所述有所矛盾!究竟依撒意亞先知書這裡談甚麼呢?讓我們看下去,依9:3的「你」意指雅威,祂要攻擊亞述國,當亞述大軍南下有意入侵猶大國時,耶路撒冷居民關上城門凡三四個月之久,耗盡一切食物後,窮途末路下,甚至吃人肉!這境況在巴2:2-3也有記載:「2他在耶路撒冷按著梅瑟法律的記載所作的,在普天之下從來沒有發生過,3就是:我們中有人烹食自己兒子的肉,有人烹食自己女兒的肉!」
4. 然而,依9:4說:「戰士所穿發響的軍靴,和染滿血跡的戰袍,都要被焚毀,作為火燄的燃料」,意謂沒有戰爭了,依9:5-6作出解釋:「5因為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有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他肩上擔負著王權,他的名子要稱為神奇的謀士、強有力的天主、永遠之父、和平之王。6他的王權是偉大的,達味的御座和他王國的平安是無限的,他將以正義與公平對王國加以鞏固與保持,從今時直到永遠:萬軍上主的熱誠必要完成這事。」我們容易聯想到依9:5的「嬰孩」指默西亞,非也,這裡的「嬰孩」乃指新生的猶大皇太子「希則克雅」。至於「神奇的謀士」,意指像撒羅滿般的智慧(列上3);「強有力的天主」是指像達味的英勇(撒上7),而「永遠之父」是要表述如梅瑟地能幹(出18:13-26),「和平之王」乃指聖祖們的和平協議(創21, 26, 23)。
5. 依9:5中「神奇的謀士、強有力的天主、永遠之父、和平之王」四個綽號要強調和平,事實上,猶大的亞哈次王與王后生了希則克雅後,北方的強敵亞述國便退了兵,原來亞述國內君王被弒,將士要立即回國。在猶大國的角度看,皇太子出生後,便帶給國家太平,所以依9:6說:「達味的御座和他王國的平安是無限的。」是次危機終於過去了,但事件發生於公元前721年,以色列與亞述國的仇恨一直持續到今天,亞述國(Assyria)亦即今天的敘利亞(Syria)。
6. 回到約納先知書,納1:2談「邪惡」,人「邪惡」會帶來重大惡果,納1:2說:「你起身往尼尼微大城去,向他們宣佈:他們的邪惡已達到我前。」在舊約裡,凡提到人「邪惡」,跟着便是天主的懲罰。天主派遣約納「往尼尼微大城去」,目的是要「尼尼微」人悔改,但約納是極不願意見到敵人獲天主寬恕。無疑,約納是個十分熱心的信友,他遵守上主的誡命,但他是個民族主義者,不認為上主與以色列所立的盟約應惠及到外邦人身上,因為在約納心目中,雅威只是以色列人的天主,對於別的族裔,尤其是以色列的敵人,天主理應懲罰他們。
7. 由於約納不願意見到「尼尼微」人悔改,他便在納1:3以行動來表態:「約納卻起身,想躲開上主的面,逃到塔爾史士去;遂下到約培,找到一隻要開往塔爾史士的船,繳了船費,上了船,同他們往塔爾史士去,好躲開上主的面。」「約培」位於巴力斯坦地西岸,約納往那裡想乘船逃走,當時的社會只有貨輪,乘客只能順道貨輪所前往要去的地方。值得反思的是人對天主召叫的反應,如果天主真的要追捕約納,他能逃脫嗎?天主派遣約納前往位於以色列東北的「尼尼微」,納1:3說先知卻有意逃往西南方向的「塔爾史士(Tarshish)」去,即西班牙西南,是當年所知最西的地方!反省:我們經常就像約納,一遇到逆境便祈求上主,如果得不到天主迅速的回應,便「起身,想躲開上主的面(running away
from Yahweh)。」
8. 天主在納1:4也作出了回應:「上主卻使海上起了大風,海中風浪大作,那隻船眼看就要被擊破」,面對困境,「水手們都驚惶起來,每人呼求自己的神」,「呼求」的都是邪神,既是邪神,便不能協助祈求者。只有真的天主才能保佑人,可惜,相信真天主的約納,此時此刻,納1:5說他「卻下到船艙,躺下沉睡了。」有些熱心教友習慣臥在床上誦唸玫瑰經,經常都在開始了不久便入睡了,事實上,祈禱是需要全心投入的,疲乏時而祈禱往往都難以投入。
敘利亞(Syria)
ReplyDelete「敘利亞」這個名詞,向來未在舊約上出現過,在希伯來文的聖經上卻多次以「阿蘭」名之,雖然二者並非完全相同(見阿蘭)。有人以為敘利亞一詞導源於「亞述」。大體上說來,它所包括的地區是自地中海東岸向東伸展至敘利亞阿剌伯荒野這一地帶,故此它包括了整個巴力斯坦地區。它原來是屬於波斯人統治,至公元前三三三年才被大亞歷山大所征服,而以敘利亞名之。它的重要城市有大馬士革、和謨斯(Homs)、門肋頗(Aleppo)、哈瑪(Hamah)、提洛及漆冬(後二者現屬於黎巴嫩國),祇在色婁苛王朝時代,敘利亞才漸次獲得其國際上的政治地位。它曾經多次企圖侵佔猶大並將自己的希臘文化輸入猶大,幸賴當時有瑪加伯弟兄們的英勇護教救國戰爭,才不致於被其所同化。至公元前六三年羅馬大將龐培將這一地區佔領,而劃為羅馬大帝國的敘利亞行省(路2:2)。
我們在新約書中所見的敘利亞,大都是指羅馬行省而言(路2:2; 宗15:23, 41, 18, 20; 3:21-3; 迦1:21),祇有一次以敘利亞來直接代替阿蘭即路4:27所說的「敘利亞的納阿曼」(見列下5:1-14)。奇怪的是瑪4:24竟以敘利亞來指示加里肋亞及其周圍地區。這種說法是不太符合事實,大概這只是猶太人所用的一種通俗說法。聖保祿宗徒的歸化,發生於敘利亞境內的大馬士革附近(宗9:1-8)。
阿蘭(Aram)
ReplyDelete阿蘭,意謂「高超的、被舉起的」。閃的第五個兒子,是阿剌美民族之鼻祖(創10:22)。
歷史上第一次提及阿剌美人,是在亞述帝國提革拉特丕肋色爾第一世的年鑑上。他們原是遊牧民族,十分強悍,不時攻擊其他牧民,終於佔領敘利亞曠野,而定居於此。乘亞述在公元前十二及十一世紀的衰弱時代,他們向敘利亞之北及巴比倫之南進侵,而大量擴展了其勢力範圍,並組織了不少商業城鎮,故經濟貿易及政治皆十分發達。至九、八世紀,亞述再強盛起來,乃將之同化於其帝國版圖之內。他們固然沒有自己的文化,亦無創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吸收及傳揚其他文化的功勞卻很大。至於他們的宗教,因文化缺乏,不甚清楚;但由他們所敬禮的神祇來看,似乎是信仰客納罕及美索不達米亞混合宗教的人。
他們同以色列民的關係可說是既古老而又密切。以民的先祖中有不少是阿剌美人。阿蘭是閃的兒子(創10:22)。敘利亞北方及幼發拉的河上游,曾為阿剌美人所居,因此聖經上多次將這一區的城名加上阿蘭。雅各伯被稱為「飄泊的阿蘭人」(即阿剌美人)(申26:5);拉班亦被稱為阿剌美人(創25:20; 28:5; 31:20, 24)。後來在以民的君政時期,雖然兩民族不時有戰爭發生,但在商業及文化的往來上,仍然頻繁密切。
自古以來阿剌美人同客納罕人的來往雖然頻繁,但他們卻保持了自己言語的本色,——阿剌美文。它是屬西北部閃族的共同語言。以色列民在進入聖地前所用的言語,可能即是此語。進聖地後,受客納罕文化的影響,而自成第三種言語——希伯來文。
阿剌美人以其政治及商業的發達,曾將自己的言語傳遍巴力斯坦、敘利亞及美索不達米亞區域,格外是自他們脫離了政治的範圍,及喪失了政治的影響力之後,其言語之傳播則更形深入,竟成為當時外交上的通用語言(列下18:26)。在巴比倫新帝國時期,它竟超過外交範圍而深入民間。公元前第六世紀是各種屬閃族的不同人民所共用的語言。波斯帝國時代,更被定為官話。直至希臘帝國的來臨,它才再縮為文學研究的對象,及外交商業上的用語。
至公元第七世紀,穆罕默德的勢力擴張至此地區,才以阿剌伯語代之。阿剌美語終為人所遺忘淨盡。至於阿剌美文的古文件有厄肋番廷的手抄文件,屬公元前第五世紀。舊約中厄上4-6:18; 7:12-26; 耶20:11; 達2:4-7:28都是以阿剌美文寫的。此時在巴力斯坦之外僑居的猶太人,因不再讀希伯來文,遂將舊約譯成阿辣美文,此即塔爾古木譯本(Targum),並且為解釋聖經用的塔爾慕得(Talmud),亦是以阿剌美文寫成的。阿剌美語是新約時代的民間語言,耶穌在各處奔走講道勸人,所用的語言,即阿剌美語及其不同的土語(瑪26:73)。十字架上的牌子亦以此語寫成,(若19:20),雖經上明載為「希伯來」文。瑪竇福音即是以阿剌美文寫成,這是學者的公論。
因此,亞述並不等於敘利亞。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