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30, 2016

天主之母節讀經釋義


(主題:偕同聖母讚美和感謝救主)

日期:201711

讀經一
6:22-27
讀經一說只要猶太人肯遵守梅瑟的法律,「他們將以色列子民歸我名下」,與天主合而為一;
讀經二
4:4-7
讀經二與福音的關係也很獨特,4:4耶穌生於女人,生於法律之」,2:7瑪利亞生了她的頭胎男」,應驗了聖言降生成人,「生於女人
福 音
2:16-21
2:21又說:「滿了八天,孩子應受割」,到2:42耶穌到了十二歲時,他們又照節日的慣例上去」,2:51更說:「他就同他們下去,來到納匝肋,屬他們管轄」這一切均展示耶穌生於法律之」儘管受着人性的局限,天主子透過自我的犧牲,卻把人提升成為「獲得義子的地」(4:5),能向天主喊說:「阿爸!父啊」;
答唱詠
67:2-3,
5, 6-8
答唱詠說萬民皆要讚美祂說:「天主,願萬民都稱頌你,願列邦都讚美你!願天主給我們祝福,願萬民都敬畏天主!」

本主日讀經釋義的詳情:已載於本網誌 2012 12 月。


Tuesday, December 27, 2016

羅馬書(Romans)


1.      保祿講畢3有關「成義」的道理後,仍感到未夠清楚,便舉例說明,用亞巴郎作例子,使讀者更明白。4:1-8 :「1那麼,我們對於按照血統作我們祖宗的亞巴郎,可以說什麼呢?2如果亞巴郎是由於行為,成為義人,他就可以自誇了;但不是在天主前(in God’s sight),3因為經上說:『亞巴郎信了天主,天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4給工作的人工資,不算是恩惠,而是還債;5但為那沒有工作,而信仰那使不虔敬的人復義之主的,這人的信德為他便算是正義,這纔是恩惠。6正如達味也稱那沒有功行,而蒙天主恩賜算為正義的人,是有福的一樣:7『罪惡蒙赦免,過犯得遮掩的人,是有福的;8上主不歸咎於他的人,是有福的。引述亞巴郎作例子能反映出保祿的讀者是甚麼人只有猶太人認識亞巴郎是誰,故聖宗徒在4的讀者對象必然是猶太人。我們在1:2已說過:大多數羅馬猶太,是皈依了基督猶太人。

2.      4裡,保祿要向猶太裔的基督徒解釋信德如何由「法律轉移到耶穌基督」,透過滿全。讀者很容易簡單地從4:1-8的字面來理解認為人有信德便夠了,天主不需人的合作,單靠祂,人便能成義,因為人根本無法靠自己的行為來贏取救恩。這樣的思維最大的問題是無理會上下文」,詮釋聖經不可單憑現代的思維來理解,必須要注意當時猶太人的文化和思想,這是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和卸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所強調的。行為不等於今天人所指的上班濟貧探監等事功,為猶太人來說,法律指他們的割損安息日時的限制進食時的規定等4:1-8所談的「行為」就是指「割損」,這一切都只是表面的做法,卻不理會法律的真締,就如每年聖週五要守大小齋時,如果選擇到鯉魚門吃海鮮,也滿全了不吃陸上的動物的要求,但卻疏忽了法律的精神。

3.      保祿反對人靠行為「成義」,主要是反對人只看法律表面,他跟着在4:9-12討論「割損重要不重要」,單看標題已一二割損只是因信德而獲得成義的標誌」:9那麼,這種福分是僅加於受割損的人呢?還是也加於未受割損的人呢?我們說過:「亞巴郎的信德為他算為正義。」10那麼,由什麼時候算起呢?是在他受割損以後呢?還是在他未受割損的時候呢?不是在他受割損以後,而是在他未受割損的時候。11他後來領受了割損的標記,只是作為他未受割損時,因信德獲得正義的印證。如此,亞巴郎作了一切未受割損而相信的人的父親,使他們也同樣因信德而算為正義;12同時也作受割損者的父親,就是那些不僅受割損,而且也追隨我們的祖宗亞巴郎,在未受割損時所走的信德之路的人。

4.      保祿4:9-12番話十分精彩,談亞巴郎是「成義」先「割損」先,15:6 :「亞巴郎相信了上主,上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天主15:5許諾了他會有很多後裔,多如天上的星辰,天主叫他望天數數,他相信了天主,於是天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而當時亞巴郎約八十五歲,到後來,17:24:「亞巴郎割損時,已九十九」,可見祂」後到受「割損」已相隔約十四年之久。由此可見,割損並不是的先決條件。既然亞巴郎了才割損」,那麼,為甚麼還要割損呢?4:11回應說:割損因信德獲得正義的印證as a sign and a guarantee that the faith」,可見割損只是確認了較早前的信德,而不是獲得救恩的標記」。因此,保祿表明:沒有受過割損的外邦人也有機會得救,他們的權益與受了割損的猶太人相同。保祿也表明,外邦人有意成為基督徒,是不需先成為猶太人(請參閱十一月九日的文章)因為耶穌不但是猶太人的默西亞,祂是普世人類的默西亞,聖言降生成人是為拯救全體世人。

5.      到了新約時代,天主與亞巴郎的關係更密切,2:23:「亞巴郎相信了天主,因而這事為他便算是正義,』得被稱為『天主的朋友(friend of God)』耶穌也稱自己的門徒為朋友,祂在15:15門徒們說:「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其實,早在舊約已有類似的稱呼,41:8:「但是你,我的僕人以色列,我所揀選的雅各伯,我的好友亞巴郎的苗裔。

6.      4:13-17保祿說不但是「割損」的問題,也關乎十誡和口傳法律:13因為許給亞巴郎和他的後裔的恩許,使他作世界的承繼者,並不是藉著法律,而是藉著因信德而獲得的正義,14因為假使屬於法律的人纔是承繼者,那麼信德便是空虛的,恩許就失了效力,15因為法律只能激起天主的義怒:那裡沒有法律,那裡就沒有違犯。16為此,一切都是由於信德,為的是一切都本著恩寵,使恩許為亞巴郎所有的一切後裔堅定不移,不僅為那屬於法律的後裔,而且也為那有亞巴郎信德的後裔,因為他是我們眾人的父親,17正如經上所載:『我已立你為萬民之父;』亞巴郎是在他所信的天主面前,就是在叫死者復活,叫那不存在的成為存在的那位面前,作我們眾人的父親。保祿想表明,法律只監管猶太人,而外邦人可以不予理會。4:13-17信德為了甚麼?如果猶太認為靠「遵行法律」便有救恩,那麼,有沒有信德也不重要,只要遵守法律便能有救恩,這等於自救,這不是聖經的教訓。

Friday, December 23, 2016

聖誕節子夜彌撒(Midnight Mass)


(主題:聖誕的和平)


讀經一
9:1-3, 5-6
答唱詠
96:1-2, 2-3, 11-12, 13
讀經二
2:11-14
福 音
2:1-14


A     讀經一:依9:1-3, 5-6

1.    聖誕節的彌撒共三台(子夜、黎明、日間)。子夜彌撒的讀經一沒有採用9:4:「因為戰士所穿發響的軍靴,和染滿血跡的戰袍,都要被焚毀,作為火燄的燃料。腥風血雨,戰況慘烈,與聖誕氣氛不符,聞者會毛骨悚然,因而沒有被採用。

2.    讀經一的內容是以色列子民首次被充軍,時為公元前721年,亞述國侵奪了巴力斯坦北方的以色列國,並有意乘勝追擊南下攻打猶大國。讀經一的上文是8:23:「因為遭受災難的,必將免於黑暗。往昔上主曾使則步隆納斐塔里地域受了侮辱,但日後卻使沿海之路,約但東岸,外方人的加里肋亞獲得了光榮。」「則步隆納斐塔里」位於加里肋亞內,屬以色列國,已被亞述佔領,因此,他們的人民活在黑暗中。然而,先知在9:1告訴他們可放心,因為會有「一道皓光」,這是一項預言,但暫時不知是甚麼。

3.    9:2說人民很喜悅,「有如人收割時的歡樂」,不過,我們知道亞述國入侵後把農田燒毀了,而且一邊燒,一邊撒鹽,目的要使農田永遠不能耕種,所以「收割時的歡樂」的話看來很矛盾。9:3的「」指天主,天主要打擊亞述,侵略者亞述國打敗以色列國便乘勝南下對付猶大國,以致耶路撒冷居民憂心如焚,並躲藏城內三四個月之久,甚至糧食耗盡後,竟然吃人肉。

4.    9:4說戰爭突然終結了(見A9段),因此一切軍用物資都可燒毀。9:5指出其理由:「因為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這「嬰孩」並非指默西亞。記得當年只是公元前721年,在位的猶大國君王是阿哈次,我們可從7:10-14得悉歷史真相:「10上主又對阿哈次說:11「你向上主你的天主要求一個徵兆罷!或求諸陰府深處,或求諸上天高處。」12阿哈次回答說:「我不要求,我不願試探上主。」13依撒意亞說:「達味的家族,你們聽著罷 ! 你們使人厭惡還不夠,還要使我的天主厭惡嗎?14因此,吾主要親自給你們一個徵兆:看,有位貞女要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厄瑪奴耳」原來9:5的「嬰孩」就是7:14所指的「厄瑪奴耳

5.    厄瑪奴耳」是阿哈次的兒子,阿哈次和皇后當時很年輕,尚未有子女,君王恐怕自己一旦被亞述所殺,達味的王朝也從此終結,果真這樣,天主給達味的許諾便會成空了,達味的盟約乃聖誕節前一週平日彌撒一直談的。

6     阿哈次不是一個有信德的君王(7:12),他眼見險境,便立即向南面的埃及國求援,依撒意亞先知在7警告君王切勿這樣做,說政治救不了他,勸他應依賴天主。先知在7:11說:如果你不相信我,你大可向上主「要求一個徵兆先知深知埃及經常拜邪神,投靠他們等於拜他們的很多邪神。阿哈次7:12回答:「我不要求,我不願試探上主。」這話並非信德的表現,卻剛好相反,君王的意思是:「你可隨意信那些神神化化的東西,但我不像你,我只相信政治。」

7.    先知聽了非常義憤填胸,便在7:13表示:「你要試探人還不夠,竟然連天主也要試探嗎?」跟着便是7:14的話:你即使不要求徵兆,天主仍要給你:「有位貞女要懷孕生子。讀者勿誤以為「貞女」指聖母瑪利亞,只是說尚未懷孕的皇后會生子,這兒子即猶太國後來著名的君王希則克雅,不是「厄瑪奴耳」,「厄瑪奴耳」只是一個綽號。

8.    9:5說這個新生的皇太子名叫「神奇的謀士強有力的天主永遠之父和平之王」,四個名號要強調的是「和平」。「神奇的謀士」意指撒羅滿的智慧(列上3),「強有力的天主」指達味的英勇(撒上7),「永遠之父」指梅瑟的管理很能幹(18:13-26),「和平之王」指聖祖們的和平協議(21, 23, 26)。

9.    事實上,皇太子希則克雅誕生後,亞述大軍便撤退了,原來亞述國的君王被暗殺,其軍隊便要立即回國,猶大國也因此得到了「和平。」以某角度看,皇太子的誕生帶來了和平,故9:6強調:「達味的御座和他王國的平安是無限的。

10.  再談9:4,讀經一沒有採用這節,這也值得商榷,十二月廿六日是第一位殉道聖人斯德望的紀念日,十二月廿七日是聖若望宗徒節,十二月廿八日是諸聖嬰孩紀念,十二月廿九日是英國主教聖多瑪斯百克殉道日等,可見聖誕節後都是紀念殉道聖人的,故加入9:4也很有意義。 


B     答唱詠:詠96:1-2, 2-3, 11-12, 13

1.    如果留意,聖誕節的子夜、黎明和日間共三台彌撒的答唱詠分別使用了969798,全都讚美上主,全都很喜悅。由於彌撒在深夜舉行,期間又會唱很多聖誕歌,故答唱詠省略了96:4-10。其實96:7-8很有意義(見B3段)。

2.    96慶祝天主為王,96:1說要「向上主歌唱新歌」,表示新時代的開始,新的約櫃要啟程前往耶路撒冷,人人都應高呼「上主為王」(96:10a),分享祂的王權。96:1-3呼籲眾人前來朝拜,96:4-5說上主「超越眾神」,其實這些所謂「眾神」不是真神,只是偶像,天主才是造物主。

3.    96:7-8很有意義:「7各民各族,請將光榮歸於上主,各家各戶,請將威能歸於上主。8請將主名光榮歸於上主!請進入衪的庭院奉獻祭物」這兩節彷彿準備賢士的來朝,他們將「進入衪的庭院奉獻祭物」真令人又驚又喜,這位天地的君王來時,96:9說:「普世大地,要在衪面前顫抖!96:11的「諸天」、「大地」和「海洋」象徵整個宇宙,現在和最後審判時,願他們都歡樂,96:13說祂審判的基礎是「正義」和「忠信」。

C     讀經二:鐸2:11-14

1.    2:11說「天主救眾人的恩寵已經出現」,但保祿這句話並非指耶穌的誕生,理由很簡單,宗徒寫這封信時,耶穌不但已誕生了,而且也被釘死和復活升天了,因此,宗徒這句話指的是基督的再來,他要求人注意,耶穌第一次降生成人時,即使我們沒有留意,現在卻應警醒祂第二次的來臨。

2.    2:12延續2:11的話,叫我們在等待基督再來期間應如何準備:「棄絕不虔敬的生活,和世俗的貪慾,有節制,公正地、虔敬地在今世生活。」這就是現代所指的倫理神學:甚麼是美德?罪惡是甚麼?將臨期這篇讀經有兩層的意思,字面上是耶穌二千年前的誕生,但如果我們留意聖誕節前的彌撒,談的都是末世和基督再來,這正是這裡讀經二所想強調的。

3.    2:14說說耶穌為我們捨棄了自己」,即犧牲性命,原來,耶穌的誕生與其聖死息息相關,祂降世本來就是要為人而死。

D     福  音:路2:1-14

1.    2:1-2說出了些歷史人物的名字,目的要表明耶穌真有其人,並非虛構。瑪利亞若瑟因聽從總督之命而前往白冷進行人口登記。2:4的「猶大名叫白冷達味城」一句,聖史誤會了「達味城」為「白冷」,其實「達味城」是指耶路撒冷2:6瑪利亞誕下「頭胎男兒」的話,是要連接出谷紀的歷史事件,22:28記載:「不可遲延獻你豐收的五穀和初榨的油;你子孫中的長子,都應獻給我。」因此,瑪利亞生了耶穌八天後,便上聖殿獻上「一對斑鳩或兩隻鶵鴿」(2:24),好能贖回耶穌。有些基督教的朋友不理會這段歷史真相和舊約的口傳法律(即21-24),以「頭胎男兒」一詞來批判天主教的「聖母卒世童貞」的信條(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訂:公元553年),他們既不尊重歷史也不尊重聖經。

2.    瑪利亞分娩時,2:7說「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很多人便認為當時的人沒有人情味,或者說因為旅客過多,以致找不到「客棧」。其實並非如此,「客棧」一詞很難翻譯,希臘原文的意思是「歡迎」,沒有人願意招待快將分娩的婦人,這是猶太人的文化,因為失血會令房舍不潔,整間房舍便要燒毀,但善心的人願意把兩層房舍的地下一層來收容快將分娩的瑪利亞,這地方一般是安放動物的,地上有禾草,血流在禾草上,可拿去燒毀,房子便可保存。

3.    2:8-14詮釋耶穌聖誕的意義,天使把福音宣佈的對象乃低下階層的牧羊人,達味自己也是個牧羊人。據路加福音的記載,耶穌尋找的對象是貧苦的人,基督的誕生是人類的喜悅,2:11最重要,表明新生的耶穌是「救世者」、「是主」和「默西亞」,作為救世者,祂從罪惡中把我們拯救;作為默西亞,祂開展了天上和平的時代,末期開始了;作為主,祂是天主降生為人,天國屬於一切天主所召選的人(2:14b)。

4.    學者認為路加福音裡,1-2是最後寫成的,且與耶穌的聖死相關,2:7的「襁褓」相似23:53的「殮布」,「馬槽」(是石造的,因為沙漠缺乏木材)猶如耶穌的「墓穴」,說「他們沒有地方」,這話很正確,因為耶穌被埋葬的「墓穴」根本不屬於祂的。從聖誕故事看到耶穌的聖死,每次慶祝聖誕,會使人想起祂的聖死,每次紀念祂的聖死,又會想起新生命的誕生,猶太人習慣在出世時和離世後才穿白衣。反省:基督徒應該每天都死於舊我,死於壞習慣和罪惡,故受洗後會穿上白衣。

5.    四篇讀經如何連接起來呢?讀經一說,當人活在黑暗中時,一個嬰孩誕生了,他要來統御世界。答唱詠便叫我們高唱新歌,福音說耶穌的誕生滿全了先知們的預言,祂的誕生也指向祂為了人的罪惡而犧牲性命,讀經二便提醒世人要好好準備基督的光榮再來。

聖誕節黎明彌撒(Mass at Dawn)


(主題:聖誕的安慰) 


讀經一
62:11-12
答唱詠
97:1, 6, 11-12
讀經二
3:4-7
福 音
2:15-20


A     讀經一:依62:11-12

1.    讀經一的歷史時代不是猶太人的第一次充軍,而是過了134年後的第二次充軍,時為公元前587年。第一次充軍時,亞述國沒有成功地征服猶太國,第二次充軍時,巴比倫侵入耶路撒冷把一切都盡毀,達味王朝不再、聖殿和司祭們倒下、三分一居民被殺,其餘的均充軍到巴比倫作奴隸。

2.    讀經一帶來了希望,並預言猶太人的復興,因為雅威沒有離棄以民62:11的「煕雍」是耶路撒冷內的一座山,耶路撒冷還有別的山如橄欖山,但煕雍山很特別,因為聖殿屹立在這山上,猶太人習慣以煕雍山來象徵耶路撒冷,因為它特別美麗,特別神聖。

3.    熙雍女子」並非指住在煕雍山的婦女,而是周圍的村落。每一個城都會有圍牆,附近會有幾條小村,村民以耕種謀生,把收穫賣到城裡,包括麥和菜、雞和牛等。城市對村落的作用是派軍隊來保護,一般人把城稱為「母親」,把周圍的村落稱為「女子

4.    62:11的話是向貧窮的「熙雍女子」說的,叫他們歡慶,因為「你的救主來了!」祂也帶來「勝利品」,但我們不知「勝利品」指的是甚麼。記得充軍時,農民沒有被充軍去,因為巴比倫只想奪取有識之士,好為他們建設城市。

5.    62:12說有群人被稱為聖潔的民族」,「上主贖回的。你要被稱為「蒙愛的」,「不被棄的城」「不被棄的城」其實指耶路撒冷不會忘記周圍的村落,這十分重要,因為戰爭之前城市已儲好糧食,之後便置村落的安危於不顧,故此雅威熙雍女子的安慰非常需要。

6.    讀經一所要表達的訊息是:那些貧窮的農民是指我們,耶穌要來釋放我們,祂要把「永生」帶給我們。

B     答唱詠:詠97:1, 6, 11-12

1.    97是一篇歌頌上主為王的詩歌,明顯地提出了末世論,上主將親臨重整世上的一切,建立新的秩序,且以正義和公理來統治大地。97分為兩部份:97:1-7談「上主為世界正義的君王」,97:8-12則談「義人為上主的正義而歡欣。」

2.    97:1以「上主為王」的頌詞表示祂戰勝了世界的混沌,然後統御它,普世因此可歡欣。97:10-12告訴我們天主如何統御世界,97:10所說「惱恨罪惡的人」指的是忠於上主的人,祂要「保護虔誠人們的生命,從惡人手中拯救他們。」義人們的回應是在97:12:「請因上主而歡欣,並請你們讚美衪的聖名。

3.    97:11提醒我們「光明已升起」,意即已是「黎明」,96-98都是讚美詩,但在時間上不同,夜間黎明日間是要提醒人:聖言降生成人,進入了我們的生活裏,我們要時常讚美祂。

4.    97:2-5不屬於答唱詠,「雲彩」和「烈火」似乎指出谷時的「雲柱」和「火柱」(13:21),97:2說上主以「正義與公道」來統御,祂就是97:5所說的「普世的主宰」同樣,97:6-9也不屬答唱詠,這四節(97:5-9)強調天主的全能,97:7a說那些「拜偶像」的人醒覺了自己所犯的錯。其它的神亦明認天主的權威。

C     讀經二:鐸3:4-7

1.    3:1-7的標題是「信友應服從政權」,保祿弟鐸提醒基督徒團體內的成員在社會裡的義務:服從社會權威、準備行善、勿辱罵別人、避免爭吵、對別人要溫和有禮。又說他們曾迷途於「各種貪慾和逸樂所奴役」中,猶如非信徒一樣。

2.    3:4解釋了信友們脫胎換骨的原因,就是耶穌因「天主的良善」和「對人的慈愛」的恩寵,3:5說那是出於「,的憐憫」而「救了我們」,不是由於我們的任何功勞。祂藉着聖神和「重生和更新的洗禮」,我們與天主的關係便恢復了,洗禮洗淨我們的罪過,好讓我們度一個新的生活,這是天主白白的「恩寵」。為甚麼耶穌要這樣做呢?就是要使我們成為天主的義子和「繼承人」,好能永遠分享祂的王國。

3.    讀經二的焦點不是耶穌的誕生,而是其聖死,3:4的「他對人的慈愛出現」看似其聖誕,其實指其死亡。3:7說我們可以「成為永生的繼承人」,指的是祂的復活。耶穌的復活乃新生命的誕生。

D     福  音:路2:15-20

1.    牧人們雖然社會地位低微,卻對天使所傳報的福音作出積極的回應,2:16說「他們急忙去」尋找聖嬰,並在「馬槽(manger」裡找到,「manger」另一意思是「餵食器」或「進食」,耶穌就是人類的天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主那樣接近我們,就在這裏,就在日常生活中。

2.    牧人們見證了默西亞的誕生後,2:20說他們「回去了」,回到他們原本受大眾歧視的工作和生活中。

3.    讀經一的訊息是向那些貧窮的農民發出的,這些農民就是我們,耶穌要來釋放我們,祂要把「永生」帶給我們。答唱詠回應讀經一的訊息,於是我們要時常讚美祂。讀經二解釋我們的救恩乃透過聖神和我們的重生,福音說我們偕同牧人們往聖嬰那裏去,祂要成為我們的天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