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默2-3談寫給七個教會的七封信,這些書信有其固定的模式:
(a)
指令發信;
(b)
耶穌基督的自稱:對不同教會有不同的稱號 (默2:1、2:8、2:12、2:18、3:1、3:7、3:14);
(c)
耶穌深明某教會的惡況,警告和聲明會懲罰;
(d)
酬勞。
2. 默2:1-7是「致厄弗所教會書」:「1你給厄弗所教會(Turkey)的天使寫:「那右手握着七顆星,而在那七盞金燈臺當中行走的這樣說:2我知道你的作為、你的苦勞和你的堅忍;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並且你也曾查驗出那些自稱為宗徒而實非宗徒的人,發現他們是撒謊的人;3也知道你有堅忍,為了我的名字受了苦,而毫不厭倦。4可是,我有反對你的一條,就是你拋棄了你起初的愛德,5所以你該回想你是從那裏跌下的,你該悔改,行先前所行的事:若你不悔改,我就要臨於你,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6不過你有一條:就是你惱恨了尼苛勞黨人的行為,這也是我所惱恨的。7有耳朵的,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勝利的,我要把天主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實,賜給他吃。」」自古至今,所有大港都位於海旁,厄弗所位於土耳其,在保祿時代非常繁榮,並因他的福傳威脅當地的商業利益,引致發生暴動(宗19:23-40),當時售賣小型佛像的商人被保祿指責。那神明名為「Diana」或「Artemis」。
3. 由於耶路撒冷的重要性下降,厄弗所漸成了基督徒的中心,厄弗所的人因經濟繁榮而十分驕傲,他們崇拜羅馬君王,至於其不久後而衰落的原因是由於過度開發,大量砍伐樹木,無法抓緊土壤,以致山泥流入海港而造成淤塞,良好的海港漸遭破壞;更嚴重的是出現當時無法醫治的瘧疾,居民急速離開逃命,從此厄弗所被荒廢了!默2:1的「那右手」與默1:16相同,指耶穌的「右手」,「右手」象徵權威和眷顧,所以人必須聽從天主,暗示了厄弗所的人沒有聽從天主!只有耶穌對教會有控制權,故由祂指令天使。默2:1的「金燈臺」指祈禱和禮儀,耶穌在「當中行走」表示祂的關愛和對各教會的警覺。
4. 作者在默2:2-3指出耶穌知道厄弗所教會的美德,他們「堅忍」,指在迫害時也如此;他們也「不能容忍惡人」,意謂不與假導師妥協,默示錄把真導師局限於那十二宗徒,有些教友認為無論當權者是否恃勢欺人,教會都應與他們修好,好能方便福傳,有些人認為教廷不應干涉一些國家的內政,事實上,有些國家以「自主」為名而設立愛國教會,這樣的做法是這些國家不斷干涉教廷!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最好參閱聖經的教訓,雅1:3-4強調忍耐的重要性:「因為你們應知道:你們的信德受過考驗,纔能生出堅忍。但這堅忍又必須有完美的實行,好使你們既成全而又完備,毫無缺欠。」羅5:3-5亦談忍耐的效果:「不但如此,我們連在磨難中也歡躍,因為我們知道: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着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希10:36也說:「原來你們所需要的就是堅忍,為使你們承行天主的旨意,而獲得那所應許的。」又有保祿的愛之歌,格前13:4說:「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
5. 默2:4說「你拋棄了你起初的愛德」,所以默2:5說:「你該悔改」,很多新領洗的教友都很有愛心,是他們「起初的愛德」,但久而久之,便逐漸冷淡了,便要學習每天都皈依,是一生的工程。「愛德」需要人的熱誠,也要成長,即使在一個缺愛的環境或圈子,也要繼續去愛人。默2:5 說:「你該回想你是從那裏跌下的(依14:12a:「朝霞的兒子──晨星!你怎會從天墜下?傾覆萬邦者!你怎麼也被砍倒在地?」)」情況很似原祖父母想與天主平起平坐,結果被天主趕離了樂園!斐2:8-10也用了類似的話來形容耶穌:「衪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衪,賜給了衪一個名字,超越其它所有的名字,致使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倘若人不肯悔改,默2:5說「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燈臺」象徵天主的臨現(匝4:2),「從原處挪去」意謂天主放棄了人!
6. 默2:5呼籲厄弗所的人要悔改,他們便要做三件事:
(a)
「回想你是從那裏跌下」:即省察自己的罪過;
(b)
「悔改」:意即要改變現有生活方式;
(c)
「行先前所行的事」:即補贖。
(a)-(c) 合起來很似修和聖事,如果仍不「悔改」,主耶穌「就要臨於你,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不但失掉了其領導地位,且會倒塌下來!默2:6所說「尼苛勞黨人的行為」,我們會到默2:14-16(給培爾加摩教會的信)才探討。耶穌在默2:7說願意聆聽聖神的人便會勝利,勝利便可分享到「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實,賜給他吃」,提供了原祖父母在樂園時所沒有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