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0, 2011

將臨期第一主日(乙年)讀經釋義

(主題:皈依並醒寤等待耶穌


讀經一:
63:16b-17, 19b, 64:2-7
答唱詠:
80:2-3, 15-16, 18-19
讀經二:
格前1:3-9
福 音:
13:33-37


A     讀經一:依63:16b-17, 19b, 64:2-7

1.     自四世紀以來每年都慶祝聖誕,準備期稱為將臨期,為期共四個主日,禮儀中有些特有的象徵,司鐸們的祭衣是紫色的,但不是象徵哀悼,而是王室的顏色,因為羅馬皇帝是穿紫袍的。將臨期也有不少聖誕頌歌,亦有四支蠟燭,包括將臨期第一主日所燃點的粉紅色蠟燭,以及另外三支紫色蠟燭,全都象徵「光」,因為我們要將「光」帶給世人,引領他們邁向正義的方向。不過,把「光」帶給他人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燃點的蠟燭會逐漸燒盡,我們要做的正是「燃燒自己」來「照亮他人」,世人便能在「光」中迎接默西亞,齊聲頌唱:「人類救主請速降臨,憐憫你所愛的人民,在這流亡的涕泣谷。翹首仰望你來解困 …。」(頌恩499首)

2.     甲年完結,乙年開始,兩個禮儀年度並非無關,甲年最後的幾個主日均談末世,其高峰原來是乙年的將臨期首主日,人類的完滿結局就是聖言降生成人,帶給我們希望,餘下的三個主日均與默西亞相關。本主日的讀經一選自63,約寫於公元前530-510年,以色列遺民剛從巴比倫回國不久,目睹故鄉的同胞一貧如洗,被毀的聖殿尚未重建,百姓之間的對話並非用希伯來語,而是亞拉美語。

3.     讀經一是個祈求,祈求天主來復興以色列,上文的63:11-14表示:「那時 古來的日子 梅瑟。… 引領羊群 離海洋的在那裏呢 分開海水」,全部片語均指向昔日的「出谷」,天主拯救了以色列,現在從異邦回國,彷彿就是另一次出谷。讀經一開始時,以色列人在63:16b向上主高呼:「你上主卻是我們的父親,「我們自古以來的救主」」,表明自己就是真的選民,是天主真的子女(4:22),因為天主救贖了他們,他們也因此而可分享天主的愛和希望。63:17顯示以色列人的「心變硬而不敬畏」上主,所以他們本應罪該萬死,故要懇求上主憐憫和拯救,他們在63:19求祂「衝破諸天降下。

4.     64:1-5a祈求上主像「出谷」時地憐憫其子民,並顯現給他們,於是64:1說天主便用「」來展示祂驚奇的事蹟和德能,因而令他們肅然起敬。天主對其子民的態度非常主動,64:4a說:「你是歡迎那些履行正義和紀念你道路的人」,祂會主動往以色列,可昔,不肖的以民仍犯罪如初,仍照舊違叛你。」幸好,他們覺悟了,64:5說:「我們都好像成了不潔的人,所行的正義好似染了經血的內衣,又似乾枯的葉子;我們的罪惡好似狂風一般將我們捲去」,百姓翻然悔悟的一番話足以證明他們痛改前非的決志

5.     無疑,人神間的身份十分懸殊,人明認自己只是「泥土」,天主才是「我們的陶工」,「泥土」的命運完全操縱在「陶工」手上,一切由祂主宰。罪人便在64:8祈求:上主啊!不要嚴加忿怒,不要時常記念我們的罪惡」,話語彷彿就像彌撒時主禮神父的祈禱:「求祢不要看我們的罪過,但看祢教會的信德。


B     答唱詠:80:2-3, 15-16, 18-19

1.   80是一篇團體的哀悼詩,答句(4節)清楚表示了:「天主,求你使我們能以復興顯示你的慈顏,好拯救我們。」天主子民的禱聲是哀求天主帶領他們恢復與上主所立的盟約關係,這樣的氣氛亦即讀經一的氣氛。2節的「革魯賓」指天使,聖殿約櫃旁和上面均有「革魯賓」,埃及人把他們的形像繪劃成獅身人像,而國家地理雜誌說位於金字塔旁的巨型革魯賓其實是冰河時期的傑作,移動的冰把巨石從遠方移來,後來埃及人把這些形似動物的石頭前端繪劃和雕琢成為人臉。

2.   80:5-14沒有被答唱詠採用,因為資料並非完全與其它讀經配合,5節說天主發怒,6-7節說以民面對很多艱難,9-12節說天主恩賜以民出谷的機會,並終能踏足福地,13-14節哀求天主勿讓以民處於險境中,可見13-14節與讀經一的內容頗為配合,教廷可能不想答唱詠太長而沒有採用它們。

3.   63:16b懇求天主:「你上主卻是我們的父親,「我們自古以來的救主」」,同樣,我們也以80:4向上主禱告:「天主,求你使我們能以復興顯示你的慈顏,好拯救我們。63:16b80:4好像前後呼應似的,前者確定以色列人原有的身份,可惜他們跌倒了,後者就是向上主祈求,求祂「顯示你的慈顏」,好能「復興」。80:15-16祈求天主帶領我們皈依祂,求祂「憐恤」和保護,18節說:「願你(天主)右手扶持你右邊的人(君王)」,意謂求天主與君王同在,我們作為信眾便以19節作出回應:「再不願意離開你」(痛改前非的決志),並祈求祂賜給我們力量敬畏祂,這樣,便會得到祂的「拯救」。


C     讀經二:格前1:3-9

1.     格前1:3的「恩寵與平安」充滿啟示,「恩寵」是白白的恩賜,指的是「救恩」,不是人的努力所能賺取的;「平安」是救恩的效果,有了救恩,人便感到「平安」,這樣,在人神關係上,人得到了罪赦,能與天主修好;至於人與人的關係,彼此能和諧相處。「恩寵與平安」乃源於「我們的父天主和主耶穌基督」,這全依賴天主「從高天之上垂視而憐恤」(80:15

2.     我們也許會疑慮,現實世界裏充滿着無止境的紛爭,一點和平的感覺都沒有,的確如此,因為真正和全面的和平要待基督再來時才出現,屆時主耶穌給人類的救贖便達到完滿。現今世界雖不完美,但我們仍可效法格林多人們彼此以弟兄姊妹之情相待,大家便能得到內心的安寧。保祿1:5格城的人說:「在一切事上,在一切言論和知識上,都成了富有的」,所指的是神恩,包括「語言之恩」和「知識之恩」(12:8),還有12:9-10所述的各種神恩:「信心之恩、治病的奇恩、行奇蹟、說先知話、能辨別神恩、能說各種語言、能解釋語言」,還有一種較少人認識的神恩,即14:26的「歌詠」之恩,指唱聖詠。

3.     有了神恩會如何?保祿便現身說法,在1:6說他「基督所作的證言」,強調福傳的重要,也要依賴天主的助佑,然後付諸行動,例如:探訪病人或老人、慕道班傳道服務、善別的服務等,這樣,便如1:7的話:「你們已不缺少任何恩寵。」然而,也要居安思危,我們不能過於滿足,要恆常把焦點放在「耶穌基督的出現」,放在永生上,這樣才「無瑕可指」,自然能在最後審判時獲賜「救恩」。1:9加入一個訊息:天主開展了任何工程,便一直推動到完成為止,只要信眾成為基督身體上的肢體,當天主與耶穌合而為一」時,各肢體隨即寄生在天主身上(6)。

4.     保祿格前1:7-8基督的「恩寵」配合於末世,提醒人要「待我們的耶穌基督的出現」,1:8說天主便「必要堅固你們到底」,當基督來到時,信友便「無瑕可指保祿宗徒所憂慮的,是人疏忽了基督再來的事實,即忘記了「將臨」。


D     福  音:谷13:33-37

1.     福音的標題是「應醒寤不寐」,禮儀年一開始,為甚麼不是以1作起步呢?其實甲乙丙三年都如此,將臨期首主日的福音均談末世,今年採用的是「看門的人」的比喻,這為近東的人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他們根本不曉得思考未來,那麼為何要談末日呢?耶穌6:34不是曾說過: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又說過:「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嗎?

2.     13:33-37中,耶穌四度叫人要「醒寤」(33, 34, 35, 37節),到山園祈禱時(14:32-42),門徒們只顧睡覺,所以值得我們反省:我能醒寤嗎?人可以如何醒寤呢?領受修和聖事嗎?立定平安書嗎?抑或多關心家人的需要呢?耶穌在比喻中加入了一則故事,13:34說「遠行的人」離開時,做了兩件事:(a)把權柄交給了自己的僕人,每人有每人的工作」,(b)又囑咐看門的須要醒寤(a) 項關乎「僕人」,人人都有自己的職務,但 (b) 項只關乎「看門的人」,只有他需要「醒寤」,因為主人回來時,要由他開門。

3.     13:34中「遠行的人」意指耶穌升天去了,自此起到末日期間,「每人有每人的工作」,指的是教會時代;13:35的「傍晚,夜半,雞叫,清晨」是羅馬計時的制度。13:35說:「你們要醒寤」,「你們」一詞指僕人們,特別強調各人要忠於主人,這是中東的文化,他們沒有個人主義,事事以團體為單元和中心,身為僕人或奴隸者會視己為家中一員,主人不在時,也不可懶散,各人要盡忠職守。「你們」也指以色列的宗教領袖們、門徒們或群眾,對無論誰都作出末日的警告。

4.     看門的人」必須「醒寤」,主人回家時,別的僕人即使正在睡覺,也無阻他進來,可見「看門的人」最重要。我們究竟屬於一般的僕人或是看門的人呢?受了洗的我們也成為基督的肢體,我們是看門者,故必須要「醒寤」,因為我們有責任讓別人進入耶穌的羊棧,好能履行我們受洗而成為先知身份的職務。因此,每次彌撒結束時,主禮神父都提醒教友這項使命:「你們平安離去吧!把基督的愛和平安傳揚出去」,我們有責任給人「開門」。至於我們自己,也要把自己的「心門」向耶穌開放,好能連繫屋內和屋外各人。

5.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說被充軍的猶太人很悲傷,因為天主彷彿忘掉了他們。的確,他們離棄了上主,犯了重罪,但現在,猶太人懇求上主思念祂曾帶領他們的祖先「出谷」,他們祈求天主重新作他們的「父親」和「救主」。答唱詠的答句是以色列子民的禱告:「天主,求你使我們能以復興,顯示你的慈顏,好拯救我們。」讀經二提醒人:天主的恩寵是白白賜給人的,當人享受太平時,必須以行動來回應,要寄生在耶穌的聖身體上,把焦點望向永生。福音叫人時常「醒寤」,讀經二幾乎每節都有耶穌的聖名,而福音四度叫人醒寤,作為門徒必須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耶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