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5, 2013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做個真的「猶太人」)
 

讀經一
列下5:14-17
答唱詠
98:1, 2-3, 3-4
讀經二
弟後2:8-13
福 音
17:11-19
 

A     讀經一:列下5:14-17

1.     先看上文,「阿蘭王的軍長納阿曼患了「癩病」,時為公元前約850年,阿蘭王於是「以色列王寫一封信」,學者相信當時的阿蘭王是「本哈達得Ben-hadad」(列下6:24),而在位的以色列王是「耶曷蘭Jehoram」(列下1:17),是猶太國的第九任王。阿蘭即今天的敘利亞,位於以色列北面,前者比後者強大得多,所以當厄里叟列下5:10派使者叫納阿曼下到約旦河裡洗七次」,好能進行治療時,後者便很生氣,認為自己身為大國的大將軍遠道而來,厄里叟既沒有親自恭迎他,現竟叫他下到一條小河去進行醫治,簡直就是豈有此理。

2.     讀者要知道,聖經中所談的「癩病」並非很多人認為的痲瘋病,因為當時痲瘋病尚未傳入聖地,聖經中的「癩病」其實是任何的皮膚病,輕微如頭皮、灰甲等都視為「癩病」,嚴重的便需要隔離。本來,納阿曼堅持不肯求助於他視為殖民地人士的以色列先知,幸好有「以色列地擄來一個少女」勸諭他,才肯嘗試。列下5:5說他攜帶了大量厚禮前往以色列,價值約等於今天三百萬美元。

3.     德高望重的納阿曼可能早已搜尋各地名醫,又拜過敘利亞各神明如浪神(「Haddad」)、至高神(El)、列下5:18說的「黎孟Rimmon」等而徒勞無功,迫不得已才「屈尊就卑」尋求以色列的幫亡,但不忘以厚禮顯示自己的輝煌,怎料厄里叟沒有親自出來歡迎,幸而為了獲治而聽命「約旦河裡浸了七次,果然「肌肉就復了原,如同嬰兒的肌肉一樣,完全潔淨了。

4.     願望已達,本可放下厚禮而忽袖而去,但納阿曼沒有這樣做,相反,列下5:15說他「同他的全體隨員」回來,宣示他的信德:「全世界只在以色列有天主納阿曼不但得到了身體上的痊癒,也觸動了他靈性上的皈依,忽然間,敘利亞慣常拜的死神、浪神等都被放棄了,盡管其君王阿蘭王仍然朝拜敘利亞的各神,看看列下5:18納阿曼的話有何啟示:「但有一件事,願上主寬赦你的僕人:就是當我的主上進入黎孟廟宇叩拜時,常是攙扶著我的手,這樣我也得隨他在黎孟廟宇參拜。當我在黎孟廟宇參拜時,願上主在這件事上赦免你的僕人!

5.     厄里叟沒有接受納阿曼送來的厚禮,因為他認為治病的奇蹟是天主施行的,不是他的德能。納阿曼懇求先知笑納禮物無效,便要求「裝去兩個驢子所能馱的」,目的是要「給上主奉獻全燔祭和祭祀」,「」用來建築祭壇,好能進行全燔祭,137:4記述了這傳統:「但我們身處外鄉異域,怎能謳唱上主的歌曲」「上主的歌曲」指137:3熙雍的歌」。古時的人認為任何神明的領域都是有限的,要在敘利亞朝拜以色列雅威,便要在那裡先為祂建築一個祭壇,好成為祂的領域。

6.     然而,耶穌在世時,初時只治療猶太人,後來擴展到外邦人,因為天主不會計較人屬任何族裔、語言、文化等背景,因此,作為唐人的我們也有福份領受福音;同樣地,往白冷朝拜聖嬰耶穌的賢士其實也是來自外邦的(波斯)。讀經一的訊息是甚麼呢?敘利亞將軍納阿曼求助於厄里叟先知,身體得到痊癒之餘,同時也接受了信德,他相信了雅威。不但只是內心的皈依,更付諸行動,他要建一座祭壇向上主祭獻。信德不只是純粹思想,禮儀也十分重要,言行須一致。的確如此,因為耶穌7:21說過:「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天國
 

B     答唱詠:詠98:1, 2-3, 3-4

1.     98是聖誕節日間彌撒和復活期第六主日乙年的答唱詠,本主日的答句是98:2:「上主已將他的救恩顯示給萬民98:2與讀經一很相關,敘利亞將軍納阿曼象徵了「萬民」,而他的「癩病」獲治癒也在以色列境內,不但得到身體上的痊癒,他亦接受了信仰,98:2-3救恩」一詞出現了兩次,彷彿表示猶太人和外邦人都得救,故98:3b說:「全球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實在可喜可賀,所以98的作者一開始已呼籲:「請眾向上主歌唱新歌

2.     98共九節,98:1-3是要向上主感恩,因為祂從巴比倫拯救了祂的子民,回到熙雍重建聖城,恩重如山,真像出谷事件般令人刻骨銘心98:4-9是第二部份,具有末世的幅度,天主將在末日時建立其完美王國,由祂親自統御,故人人都應向祂頂禮膜拜、高歌和鼓掌(即98:4),一齊宣認說:「現在我確實知道:全世界只在以色列有天主」(列下5:15

3.     在讀經一裡,敘利亞將軍納阿曼患了「癩病」,由原本「不願意」轉變成「勉強地願意」、由「身體獲癒」進而「接受對雅威的信仰」,接受那豐厚的靈性恩寵,是一個歷程。答唱詠說這靈性的恩寵會引領人獲賜「救恩」,進入天主的國度,祂會為王直到永遠,真令人喜出望外。值得我們信友反省,受洗成為天主的子女後,怎能放棄自己的信仰呢?如果人只把希望放在「現世」的物質享受和擁有,財富轉眼間便屬於別人的了,到時,面對賜永生的天主最後的審判,才明白「現世」是無與倫比的,那又何必當初呢!
 

C     福  音:路17:11-19

1.  耶穌決意前往耶路撒冷去完成祂的使命(註:的終點其實是天國:1:11),祂出谷的行程始於9:51而終於19:28(中途站)。福音裡,17:11耶穌經過撒瑪黎雅加里肋亞中間」,約位於亞姆安拉以北16公里。十個癩病人前來求診,耶穌沒有立即治好他們,反而叫他們去見司祭進行檢驗,這樣的安排表示甚麼呢?是一份靈修的反省:我們遇到任何困難都急於得到立時的解決,不然的話,便會抱怨,但耶穌叫我們繼續前行,解決辦法往往是在「生活歷程」中找到,而不是靠「停下來」商議的。

2.     例子:2010823日在菲律賓馬尼拉挾持人質慘劇喪夫並失掉兩女兒傷痛的梁太,返港後衣不解帶照顧昏迷的愛兒Jason,只過了十天,傷痛的她留意到社會有很多人為了他們一家人流淚,便公開表示希望大家能將事件暫放在一邊,「繼續如常生活。」的確,平凡的生活中真的活出了不平凡!

3.     耶穌今次醫治了十個癩病人,其實也見到他們信德的宣認,他們「聽從」耶穌的吩咐表示了他們「信賴祂。」奇怪的是,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本來一直彼此仇恨對方,現在竟能走在一起,究其原因乃因共祭而同舟;相反地,問題得到了解決後,卻立時各散東西。原來,團結出於遇到困難或危機,怪不得狡猾的政客民望一下滑,便立即在國際上製造紛爭,這是美國多年來慣常的手法,中東的國家往往成了他們的代罪羔羊!

4.     17:15-16說那撒瑪黎雅人回來讚美和感謝耶穌,從耶穌17:17-18的話看:「除了這個外邦人」,可見耶穌正向周圍的人說話,祂當時並非獨自一人,這倒也是中東的文化,因為中東的人是沒有個人主義的,甚麼公開的事都會集體進行。17:18耶穌稱呼回來感恩的撒瑪黎雅人為「外邦人」,但他卻曉得「讚美天主」,因而成了真的「猶太讚美天主的人)」,那九個猶太人卻不配!反省我們自己,領了洗多年後,參與感恩聖祭時變得很麻木,全程都是機械式地回應,也不曉得用心「讚美天主!」那位撒瑪黎雅人則不同,他除了獲治癒而讚美感謝耶穌外,17:19說:「你的信德救了你」,表示他的靈魂也得到了痊癒。沒有回來謝恩的九個猶太人,下次遇上了耶穌,或者需要祂幫忙時,可以想像一下情況會如何?

5.     福音與讀經一和答唱詠的關係:納阿曼遠道而來本為了治病,他得到了;十位癩病人也為了獲治癒而來找耶穌,也都得賞所願。敘利亞將軍也接受了上主的信仰,不再朝拜敘利亞的神明,轉為讚美雅威,成了「猶太」,答唱詠便呼籲人來「讚美天主」:「請眾向上主歌唱新歌」,且要開心地讚美祂。
 

D     讀經二:弟後2:8-13

1.     先看上下文,上主日談年青的弟茂德很虛脅,雖作主教,但被教區內的各方年長教友所針對,有點兒不知所措。保祿指導弟茂德要注意幾方面的事,弟後2:3說:「應如同基督耶穌的精兵」,而條件就是「與我共受勞苦」,意即「要一心一意。」弟後2:5談做「運動員」要「按規矩競賽」,不可「自把自為 ... 我行我素。弟後2:6談享受努力的成果:「勞苦的農夫,理當先享受產物。

2.     進入讀經二,保祿談他所「傳的福音」,福音的內容是有在每台彌撒中都誦唸出來的:「基督,我們傳報祢的聖死,我們歌頌祢的復活,我們期待祢光榮地來臨保祿簡述之為「達味的後裔耶穌基督從死者中復活了。」很多人為了福傳而送命,成了殉道者,弟後2:9說:「為了這福音,我受苦以致帶鎖鏈,如同兇犯一樣」,表示為了福傳而喪失行動上的自由;然而,福音是無法被打壓的,故保祿說:「天主的道,決束縳不住。」前廣州總主教鄧以明被囚22年,受盡了被共產黨折磨到不像人形之苦,他後來分享說,在嚴冬晚上,獄警慣常把他趕離北京監牢,只穿着一件不大禦寒的外衣,無法應付嚴寒,唯有走到公眾墳地,跳進些開發中的墓穴,如此才免被凍死。他笑說:「共產黨用這樣的方式緞練我,使我有個健康的體魄!」

3.     保祿弟後2:10的話不但向當時的基督徒說,也是跨越時空向所有「蒙召選的人」說的,保祿成了大眾的榜樣,去回應天主賜給我們信德的恩寵。弟後2:11解釋何謂分享基督的「救恩和永遠的光榮」,指出「與衪同死,也必與衪同生」,但我們必須「堅忍到底。」多少教友遇到逆境而質疑對天主的信仰,例如忽患大病、失去工作、家庭破裂等。耶穌12:9說:「他在人前否認我的,將來在天主的使者前也要被否認。

4.     看看下文,弟後2:14-21的標題是「教會內有善亦有惡」,其實是教導弟茂德如何管理其教區,教會內有很多假導師,喜歡在一些詞彙上糾纏和爭議,結果令人反感,也令一些信友離開教會。保祿弟後2:15弟茂德說:「你要努力在天主前,顯示自己是經得起考驗的,是無愧的工人,正確地講授真理之言」這樣才能作為真的和可敬的導師,「無愧」地「講授真理之言

5.     讀經二的訊息是甚麼呢?保祿為了傳揚耶穌的福音而受牢獄之苦,身體受傷,但信德卻絲毫無損,他的使命感動了人,立了好搒樣,是假導師們始料未及的。今天的人很重視健康,吃甚麼或用甚麼增加身體各方功能,但一提及閱讀聖經或加入善會服務團體,或者每月首星期四去朝拜聖體,便說沒有空,或說很疲累。人總不應只顧今生的七八十寒暑,而對超過萬千年的永生輕描淡寫地一笑置之。

6.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呢?讀經一裏,納阿曼本來只尋求治好「癩病」,結果事態竟觸動了他的內心,決意朝拜雅威。象徵「萬民」的他正好配合了答唱詠,98:3b叫「全球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所以,全人類都要讚美天主說:「請眾向上主歌唱新歌」福音說十個癩病人中的九人是猶太人,雖得到了基督的治癒,但只有非猶太裔的癩病人回來讚美上主,他卻成了真正「讚美天主」的人,成了真的「猶太」。讀經二裏,保祿以身作則,身體雖失去了自由,但鎖不住他內心對天主的信德,因他履行了福傳的使命而大獲豐收,帶人邁向天主所賜的永生,帶人成為真的「猶太。」

7.     常年期25-31主日的主題是個整體,與「救恩」相關,因為接近禮儀年的完結:

 
主日
主  題
主  題
(a)
25
要注意與天主的關係
如何準備領受救恩
(b)
26
鼓勵人要留心與人的關係
(c)
27
人如何能得救
談救恩的觀念
(d)
28
永生重要過今生

下期預告:
l  若望一書2013-10-9
l  常年期第29主日(丙年)讀經釋義(2013-10-1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