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先知之職,向普世傳福音)
讀經一:
|
依49:1-6
|
答唱詠:
|
詠139:14,
1-3, 13-15
|
讀經二:
|
宗13:22-26
|
福 音:
|
路1:57-66,
80
|
A 讀經一:依49:1-6
1.
教會每年在六月二十四日慶祝聖若翰洗者誕辰節。依撒意亞先知書記載了四首「上主僕人的詩歌」(依42:1-9、49:1-6、50:4-11、52:13-53:12),第一首詩歌談被充軍巴比倫之猶太人的釋放,現在讀經一是第二首詩歌,發言的正是僕人自己,而講話的對象是「諸島嶼!遠方的人民。」「僕人」向人宣佈上主「由母腹中就召叫了我」,他要成為上主救恩的工具。49:1-4是僕人講論自己,而49:5-6是天主講論僕人的事。對於天主的召叫,僕人滿懷信心,他在49:2說出原因來:天主使他的「口好似利劍,將我掩護在他的手蔭下,使我像一支磨光的箭,將我隱藏在他的箭囊中。」
2.
「先知職務」是每一個基督徒在受洗時已獲賜了的恩寵,我們都成了天主的代言人,因此必須要認識天主說了甚麼話,故要學習聖經,並將祂的話傳揚出去。「他的口好似利劍」的意識也可見於希4:12-13:「12天主的話確實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種雙刃的劍還銳利,直穿入靈魂和神魂,關節與骨髓的分離點,且可辨別心中的感覺和思念。13沒有一個受造物,在天主面前不是明顯的,萬物在他眼前都是袒露敞開的,我們必須向他交賬。」聖保祿也在弗6:17說過類似的話:「拿著聖神作利劍,即天主的話。」依49:3「以色列」一名可指聖祖雅各伯個人,也可以指「團體」;個人層面上,天主召叫了洗者若翰作先知;團體層面上,召叫作先知者也包括我們受洗成為基督徒的人。
3.
所謂說易做難,依49:4說「僕人」在履行先知職時遇到了很多阻礙:「我白白勤勞了,我枉費了氣力而毫無益處」,本來,僕人期望被充軍的猶太人得到釋放,但卻徒勞無功。即使如此,他沒有心灰意冷,因為他仍寄望於主:「我的權利是在上主那裡,我的報酬在我的天主面前。」的確,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人士參加慕道班去尋找天主存在的證據,或者來研究科學與信仰兩者的可信性,結果慕道了多年而仍拒絕受洗,有些傳道員對此會感到沮喪,但上主已許諾了:「我的權利是在上主那裡,我的報酬在我的天主面前。」
4.
看看下文,依49:8是充滿希望的:「在悅納的時候,我俯允了你;在救恩的日期,我幫助了你;我必保護你,使你作為人民盟約,復興國家,分得荒蕪的產業。」雖然同胞們被充軍異鄉,失去了國家、聖殿和國民的身份,第二首僕人的詩歌仍充滿希望,因此僕人甚至向「諸島嶼」和「遠方的人民」傳報喜訊,猶太傳統相信這喜訊傳至中國,所以中國人也會到前往以色列朝聖。
5.
依49:5-6說救恩的使命包括兩方面:
(a)
49:5:「將雅各伯領回到他前,並把以色列聚在他前的上主」,即釋放,使被充軍巴比倫的猶太人能回國;
(b)
49:6:「使你作萬民的光明,使我的救恩達於地極」,強調救恩的普世性。
6.
也許,我們會質疑這首僕人的詩歌似乎只是指向耶穌而言的,其實也與洗者若翰相關,因為這早在兩人誕生時已見到:
|
事 件
|
洗者若翰
|
耶穌
|
(a)
|
誕生前已被召了
|
1:15
|
1:31
|
(b)
|
母胎中已起名
|
1:13
|
1:31
|
B 答唱詠:詠139:14,
1-3, 13-15
1.
詠139:1-3讚頌上主,讚頌祂的全知,因為天主是全能的。天主對於僕人的情況可謂瞭如指掌,139:1說天主「鑒察了我(examine)」,包括仔細地視察、探討和研究,所以祂無所不知。那麼,天主看透人的心靈,目的何在?139:5說:「你將我的前後包圍,用你的手將我蔭庇」,原來,天主「鑒察了我(examine)」乃為了作出保護。
2.
一個母親有生之年都不會忘掉自己的孩子,乃因骨肉之間一脈相承,亦即答唱詠的答句:「上主,我稱謝祢,因為祢奇妙地創造了我。」
C 讀經二:宗13:22-26
1.
宗13-14是保祿首度往外福傳的行程,與他同行的有其恩師巴爾納伯和「號稱馬爾谷的若望」(15:37),他們來到小亞細亞境內的「丕息狄雅的安提約基雅」,這時馬爾谷返回了耶路撒冷(宗13:13),而保祿和巴爾納伯便在安息日進了會堂,要向猶太人傳揚主耶穌的福音,說祂源於達味的家,又是以色列眾先知所預言的滿全。人類史可說分為三個階段:
(a)
舊約時期:由天主創世至洗者若翰;
(b) 耶穌時期:約三年的公開使命;
(c)
教會時期:由耶穌升天起直至祂光榮再來。
2.
保祿在宗13:22-23的話彷彿也是洗者若翰要說的話:「22把他(撒烏耳)撤職以後,給他們立了達味為君王,天主為他作證說:我找到了葉瑟的兒子達味,他是一個合我心意的人,他要履行我的一切旨意。23天主按照恩許,從他的後裔中給以色列興起了一位救主耶穌。」其實,保祿的講道也指出若翰的使命:「若翰將完成自己的任務時,說道:我不是你們所猜想的那位,但是,看,他在我以後要來,我不配解他腳上的鞋。」「他腳上的鞋」意謂「耶穌作為默西亞的身份」,可見若翰很清楚自己只作先知,他所宣講的道理是要引領人邁向基督,並不是推崇自己。
3.
先知服務的對象是無分種族和地域的,宗13:26也指出這點:「亞巴郎的子孫和你們敬畏天主的人!這救恩之道正是給我們賜下的」,「亞巴郎的子孫」指猶太人,「敬畏天主的人」指外邦人,兩者合起來表示全人類,而「這救恩之道正是給我們賜下的。」我們教會使用「Catholic」一名就是要強調救恩的普世性,這意識在舊約和新約都不停強調。
D 福 音:路1:57-66, 80
1.
路1:57-80的標題是「若翰誕生與割損」,路1:59說若翰誕生後「到了第八天,人們來給這孩子行割損禮」,這是天主在創17:12吩咐亞巴郎的,要求他的所有子孫都要受割損,好象徵加入天主與亞巴郎所立的盟約內。割損時,也是給初生嬰兒起名的時間,人們「願意照他父親的名字叫他匝加利亞。」這是猶太文化對永生的觀念,人的名字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為猶太人來說就是「永生」,稱新生嬰兒為「匝加利亞」便使後者的生命得以繼續。
2.
然而,依撒伯爾和「匝加利亞」均堅持給嬰兒起名「若翰」,這名字早在天使顯現給「匝加利亞」時定的(路1:13)。在猶太人的觀念,人的名字非常重要,每個人都應一生根據自己名字的意義而生活,人的名字可說締造了他的人生方向,「若翰」意謂「天主的恩賜」,所以若翰一生便要把「天主的恩賜」帶給世人。「匝加利亞」意即「上主的記憶」,在給兒子起名上,「上主的記憶」記起了天使的話,雖則關乎自己的「永生」,卻願意遵照天主的旨意把「天主的恩賜」帶給世人。
3.
當「匝加利亞」恢復說話的能力後,便立即讚美天主,恢復曉得讚美天主,亦即「猶太人」之意,當他遵照天主的旨意生活,便能成了「真正」的「猶太人」,並會獲賜永恆的生命。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裡,天主「由母腹中就召叫了我」作僕人,且賜他「口好似利劍」,答唱詠說天主召選人,是因為認識人有能力擔當,故獲召者應讚美祂。讀經二指出作為福傳者,不能喧賓奪主,必須明白自己「不配解他腳上的鞋」,又要把福音傳給普世。福音指出人若遵照天主的旨意而生活,必得永生的賞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