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28, 2012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乙年)讀經釋義


(主題:吃了主的體血,應度相稱和持續皈依的生活)
 

讀經一:
16:2-4, 12-15
答唱詠:
78:24. 3-4, 23-25, 54
讀經二:
4:17, 20-24
福 音:
6:24-35
 

A     讀經一:出16:2-4, 12-15

1.             12:46-50記載以民殺死和吃掉了埃及庫努姆Khnum)後,被迫逃離埃及,他們來到西乃山西北的起,先後三度抱怨天主,分別記載於15:22-27(抱怨沒有水喝)、16:1-36(抱怨缺糧)和17:1-7(再抱怨沒有水喝),當中的第二次抱怨即本主日的讀經一。

2.     以色列子民在16:3懷緬昔日「埃及國坐在肉鍋旁」(打邊爐)的日子,11:5說他們「可隨便吃魚,還有胡瓜、西瓜、韮菜、蔥和蒜」於是天主在16:4從天上給你們降下食」之餘,更要考驗他們會否只取其所需,結果證明以民貪得無厭,16:20說「他們沒有聽梅瑟的話;有些人把一些留到早晨,但都被虫子咬爛,發生臭味。」至於天主所提供作為肉類的「鵪鶉」,11:20說他們吃肉太多,「直到肉從你們的鼻子裡出來,吃的生」,可謂中了「鵪鶉」毒。

3.     為今天的基督徒來說,天降瑪納的事件與我們何關?一些科學家試圖解釋瑪納「很可能」只是大自然現象:沙漠中有一種樹木名撑柳樹,有兩種虱子在春天時會粘著樹幹吸取大量樹液,好能供應其幼蟲吸食;期間這些虱子的排泄物帶有蜜糖味道,這些虱子的排泄物在攝氏二十多度以上會溶化,故氣溫較涼的早晨時收集會較適合,那些科學家聲稱這即聖經中所指的「瑪納

4.     反省:有科學家這樣地解釋了,有基督徒不加思索地這樣信了。科學家沒有解釋的是16:22對翌日為安息日的安排:「第六天他們收斂了兩倍的食物」,如果「瑪納」因氣溫上升而溶化,安息日的事前安排有何意義呢?溶化了的「瑪納」無法在安息日充飢。還有,如果虱子只是春天才吸取樹液,為甚麼瑪納的供應能源源不絕凡四十年之久呢?可見結論只有一個:16:15記載「上主賜給你們吃的食物」是天主的聖蹟,不是大自然的現象,因此,意圖或無意識地否定聖蹟者應反省自己信德的根基。
 

B     答唱詠:詠78:24. 3-4, 23-25, 54

1.     7872節,分成七個部份,其中與本主日相關的是第一部份的78:1-8,談的是「看古知今」;以及第三部份的78:17-31,談的是「瑪納」與「鵪鶉」。

2.     領經第一段強調提醒天主子民切勿忘記祂昔日的恩澤,他們必須要信賴上主,並遵守祂的誡命。領經的第二段強調的是「命令雲彩降下瑪納」一般情況是天主從天上降下雨水,讓人努力耕種而得到食糧,但這裏是天主「直接」降下「瑪納」作為食糧,只有祂能做得到,是一項聖蹟;相反地,人無法代天主降下雨水。78:25的「天使的食糧」意指「瑪納」和「鵪鶉」,人要想起天主的恩寵而讚美祂、感謝祂。讓我們齊聲明認:「上主賜給他們天上的食糧
 

C     福  音:若6:24-35

1.     群眾得享「大麥餅和魚」後,十分懷念,希望能繼續享用免費午餐。然而,耶穌要他們提升價值觀,他們所應追求的是「天主聖父所印證」「永生的食」(6:27),但群眾的心中只能領悟到能飽腹的「瑪納」(6:31),於是耶穌6:32直截了當說「真正的食糧」才最重要,因為吃了它才能有永生,「我(耶穌)就是生命的食糧

2.     那麼,人可以做甚麼來贏取這「生命的食糧」呢?這正是群眾在6:28所問的問題,答案很簡單:人無法贏取,只能「信從他所派遣來的。」(6:29

3.     讀經一談雅威賜給以色列子民「瑪納」充作食糧,滿足了他們身體上的需要;福音叫人進入靈性的領域,「永生的食」遠勝滿足身體暫時需要的「瑪納」。答唱詠叫人讚美天主和明認祂:「上主賜給他們天上的食糧」當人吃了「天主的食糧」(6:33),生活態度便應更新 即讀經二所強調。
 

D     讀經二:弗4:17, 20-24

1.     保祿在讀經二將外邦人與基督徒作比較,他在4:17-19指出基督徒不應像外邦人地生活 -「順隨自己的虛妄思念而生活(如急功近利、事事較別人優越等理智受了蒙蔽無知和固執縱情恣慾,貪行各種不潔」宗徒這樣說並不表示小亞細亞的信友正度着如此墮落的生活。至於外邦人的邪惡生活,保祿也在1:21-25說過:「冥頑不靈的心陷入了黑暗 自負為智者,反而成為愚蠢 隨從心中的情慾,陷於不潔,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 去崇拜事奉受造物。」外邦人的這一切邪惡生活均源於拜邪神,也不認識真天主。對這等腐敗的生活行為,14:25-26這樣形容:「25於是,混亂到處叢生:流血、殺人、盜竊、欺騙、缺德、失信、暴亂、違約26陷害忠良、忘恩負義、玷辱靈魂、同性淫亂、婚姻混雜、通姦淫亂

2.     保祿4:24指出,受了洗的人已「穿上新人」,必須放棄「舊人」的身份,放棄4:22所述的「順從享樂的慾念而敗壞」,「敗壞」的行為見於4:25-29。教友應度相稱新身份的生活,「具有真實的正義和聖善in the uprightness and holiness of the truth.」在聖經裡,「正義」就是「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22:21)宗徒在讀經二講論的是教友生活的指引,強調每天的皈依,凡自以為透過洗禮的一次皈依便夠了的人只是自欺欺人。

3.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談雅威賜給以色列子民「瑪納」充作食糧,滿足了他們身體上的需要;福音叫人進入靈性的領域,「永生的食」遠勝滿足身體暫時需要的「瑪納」。答唱詠叫人讚美天主和明認祂:「上主賜給他們天上的食糧耶穌6:26道破了一些門徒們利慾薰心的心腸:「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尋找我,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神跡,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他們需要的是6:29信從他所派遣來」,強調每天和持續的皈依。當人吃了「天主的食糧」,生活態度便應更新 -「具有真實的正義和聖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