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6, 2012

基督普世君王節(乙年)讀經釋義


(主題:基督為王,直到永遠)
 

讀經一:
7:13-14
答唱詠:
93:1, 1-2, 5
讀經二:
1:5-8
福 音:
18:33b-37
 

A         

1.     基督普世君王節是教宗庇護十一世於公元1926年訂定的,在每年十月最後的主日慶祝,目的為提醒世人宇宙的主是耶穌基督,也為在萬國萬民間建立和平。讀者會感到奇怪,既然如此,這慶節為甚麼不在十月底慶祝呢?這是因為梵二決定改為每年禮儀年的最後一個主日慶祝,好把全人類祝聖而獻給耶穌聖心。

2.     基督是聖父所傅油成為永遠的大司祭和普世君王的,作為大司祭,祂自願在十字架上奉獻了自己的性命,藉著祂那完美的祭獻,一次而永遠地贖回了整個人類。作為君王,耶穌統御整個宇宙,然後把真理和生命的王國獻給全能天主聖父,這王國充滿了正義、和平及仁愛。
 

B      讀經一:達7:13-14

1.     達尼爾先知書的結構分為三部份:

        (a)   1-6達尼爾和其同伴被召選進入巴比倫的宮廷中,記錄期間所發生的事件;

        (b)   7-12達尼爾默示性的神視;

        (c)   13-14達尼爾的其它事件。

讀經一選自第二部份,是五個神視中的首個,有四隻巨獸出現,而人子乘着雲彩降下,走向「萬古常存者。

2.     先看上文,7:3達尼爾在異象中見到「四種巨獸中出來」,「」在聖經中是恐佈的,1:2說「深淵」是「一團黑暗」的,在舊約裏,「」與天主為敵(74:13)。11:7說那巨獸來自深淵,到21:1的新天新地時,「」便消失了。「四種巨獸」象徵耶穌時代前的四個王國 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

3.     讀經一7:13所說的「相似人子者」並非指默西亞,其原意指7:18的「至高者的聖民」,意即以色列子民,這民族先後被上述四個帝國所迫害。面對着長久的痛苦之下,以色列子民的信德動搖了,故先知的神視是要鼓勵人保持熱忱和信德,要相信終有一天,他們會當家作主。對這樣的詮釋,讀者會感到猶疑,因為四福音使用「人子」一詞八十多次,而且耶穌也自稱為「人子」(14:62),事實上,「人子」在舊約中出現了數百次,意指「人,子民,人類之子,世人,亞當子孫,我或本人的自稱。

4.     7:13的「人子」與7:14頗有關係,先知勸勉眾人要持守信德,而受苦中的以色列子民信了先知的話,結果可以進入天主的神國,接受天主所賜的「聖潔」、「尊榮」和光榮的「國度」,成為永不敗壞的神國。至於耶穌自稱為「人子」,是因為那神權的王國改變成默西亞君王自己,這詮釋是耶穌前約一兩世紀的哈諾客書寫的。因此,耶穌基督便是那默西亞君王,我們便慶祝基督普世君王節。
 

C      福  音:若18:33b-37

1.     18:28-19:16是一個完整的單元,其結構如下:

a
外面
18:28-32猶太領袖們要求判耶穌死刑
b
 
室內
18:33-38a比拉多耶穌首次對話
c
 
外面
18:38b-40比拉多認為耶穌無罪
d
 
室內
19:1-3:苦鞭
+ 戴茨冠苦刑
c’
 
外面
19:4-8比拉多再認為耶穌無罪
b’
 
室內
19:9-11比拉多耶穌二次對話
a’
外面
19:12-16猶太領袖們獲許判耶穌死刑

2.     從這交錯法的結構可見,整個單元的重心在於19:1-3基督被嘉冕為君王,因此19:1-3看來更適合作為這慶節的福音。

3.     福音中比拉多耶穌所發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這顯示猶太人曾在背後向代表羅馬帝國的總督比拉多中傷耶穌,表示祂意圖叛亂而成為猶太人的君王,若望福音前十七章從來沒有稱耶穌為「猶太人的君王」,可見祂受到了政治迫害而背負這政治罪名。耶穌比拉多回答說:「這話是你由自己說的,或是別人論我而對你說的?耶穌這話是要刺激比拉多的良心作反思,但比拉多18:35說自己不是猶太人,「猶太」一詞即「讚美天主的人」,比拉多說自己不是「讚美天主的人」,可惜的是,當時那些持「讚美天主的人」身份者卻想殺死天主子!

4.     18:36-37耶穌直言承認自己是「君王」,但其王國不屬於這世界,耶穌跟着在18:37說:「凡屬於真理的,必聽從我的聲音。」這話立即帶領我們回到10裏,10:27共鳴了耶穌現在的話:「我的羊聽我的聲音。

5.     耶穌18:37說,作為「猶太人的君王」,祂要為「真理」作證,比拉多18:38的回應(「什麼是真理」)乃源於猶太人的文化,為猶太人來說,「真理」並非在於事實的真相,而在於眾人認為某事是真的或是假的,即使法庭判定某人無罪,如果眾人認為他有罪,便算有罪,所以當比拉多出來聲稱耶穌無罪時,眾人卻大喊:「釘死祂!

6.     比拉多有耳而聽不見耶穌所說的「真理」,他猶如被西滿伯多祿削下了右耳的瑪耳曷18:10),因此他聽而不聞,只無意識地說:「那麼,你就是君王了?」除比拉多外,唯一宣認耶穌是天主子者乃19:3時的羅馬士兵們:「猶太人的君王,萬歲!」記得這些人都不是猶太人!
 

D      讀經二:默1:5-8

1.     1:4說致書給「個教會」,「」象徵完美,「恩寵平安」乃默西亞時代的特恩,這種問候風格很有意思,希臘人喜歡用「恩寵」來問候人、而猶太人則喜歡用「平安」來問候,可見作者要暗示耶穌的訊息是給普世人類的。「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者」乃雅威聖名的詳述,雅威即「我是自有者」(3:14),天主是歷史的主,也是永遠的大主。「寶座前的七神」象徵着天主的權威,祂是全知的,舊約裏的4:10已提過:「這七盞燈就是那遍察全地的上主的眼睛。」同樣,5:6也說「羔羊(指耶穌基督) … 的七隻眼。

2.     1:5用了三個頭銜稱呼耶穌:「忠實的見證,死者中的首生者,和地上萬王的元首」,「忠實的見證」源於撒下7:14:「我要作他的父親,他要作我的兒子;若是他犯了罪,我必用人用的鞭,世人用的棍,來懲戒他。」這是天主給達味的許諾,無論達味犯了甚麼錯,天主只會懲罰他,但不會離棄他。1:6耶穌使人「成為國度」和「成為 … 司祭」,意謂恩賜人分享其君王職和司祭職。這與我們的洗禮相關:受了洗的人成了聖神的宮殿(格前6:19),也接受了司祭的職務,基督徒因此也像耶穌一樣成為祭品,就如伯前2:9說我們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

3.     1:7耶穌乘著雲彩降來」,這當然指末日,能看見祂的人乃「那些刺透了他的人」,這話也吻合12:10的話:「他們要瞻望他們所刺透的那一位:哀悼他如哀悼獨生子,痛哭他像痛哭長子」,「瞻望他們所刺透的那一位」,匝加利亞先知早耶穌三個世紀前已說了這話,3:14說當「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人才肯相信。作者這樣說,是要鼓勵受迫害的人要懷着希望地等待。

4.     1:8『阿耳法(alpha)』和『敖默加(omega)』分別是希臘語首和尾的字母,為要表示天主是一切的始和終,祂超越歷史、時間和空間,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者」作者所見的神視是要反映當時羅馬帝國對基督徒的迫害,因祂聽命至死,帶給了基督徒希望,祂「救我們脫離我們的罪過」,也使我們「成為國度,成為侍奉他的天主和父的司祭」,作者提醒讀者要感謝救主之恩。
 

E      答唱詠:詠93:1, 1-2, 5

1.    答句是93:1:「上主為王,以尊威作衣冠。」這話吻合了本主日的主題:「基督普世君王節。」領經的第一段要讚美上主的德能,上主的「尊威」和「德能」都是無限的。領經第二段要指出天主這些德能的功用:「奠定了大地塵寰,大地塵寰不再搖撼。」根據希伯來的宇宙觀,大地是由數支大柱支撐着的,洪水也不能把人沖走,只有天主才能穩定大地,祂是宇宙的君王。作為君王,天主必有其「寶座」,座落於雲倉上和高山頂,這話可見於11:465:7,天主的「寶座」是其權威,既穩定亦永恆。

2.     領經的第三段是93:5,強調天主神聖之所在,天主的「殿宇」最能彰顯祂的「神聖」,聖殿既是祂的「寶座」,也是祂在世上的住所。

3.     答唱詠沒有使用93:3-493:3有「江河」,而93:4滔滔洪水」和「汪洋大海」,這些均屬反對天主的惡勢力,因為在舊約裏,河流往往象徵以色列的仇敵:尼羅河象徵埃及46:70)、幼發拉河象徵巴比倫27:1)、而底格里斯河象徵亞述帝國(8:7)。當基督為王時,一切惡勢力已被消除,不必再提。

4.     本主日四篇讀經如何連接起來呢?讀經一裏,達尼爾預言天主會賜與人子者統治權、尊榮和國度」,福音中的比拉多羅馬兵士都宣認耶穌為「猶太人的君王。」讀經二說復活的主乃「地上萬王的元首」,祂的王權是永遠的,1:7說到末日時,人人都能目睹,答唱詠呼喚大家齊聲讚美君王,要前往祂的殿宇去朝拜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