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2, 2012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乙年)讀經釋義

(主題:分享了天主的生命,便應樂助他人)
 

讀經一:
1:13-15, 2:23-25
答唱詠:
30:2a, 2 &4, 5-6, 11-13
讀經二:
格後8:7, 9, 13-15
福 音:
5:21-43
 

A     讀經一:智1:13-15, 2:23-25

1.     讀經一來自12,但中間的1:16-2:22是遺漏了的。所被選用的兩段聖經似正談「死亡」,其實談的是「永生」,被遺漏的部份則談人的邪惡。1:13說天主沒有創造死亡,祂根本不想受造物死去,反而在14節說很想他們具有「生命力」。從13-15節的內容看,氣氛是很樂觀的。「死亡」並非源於天主,2:24說死亡乃由於「魔鬼的嫉妒」,本來天主按自己的肖像造了人,人應像祂一樣會不死,但25節說可惜人「與他(魔鬼)結緣」,才會死亡。

2.     智慧書內多處談論智慧的好處,例如14:15說:「一個父親因他兒子的夭折,甚為悲傷,遂為自己早死的兒子立像,他雖是已死的人,如今卻敬之如神,並傳令家屬禮拜獻祭。」學者認為作者正面對死亡,不知所措,想為亡者立一個像來拜祭,但又覺不對,內心既痛苦亦矛盾,覺得死亡乃魔鬼所造成,而「魔鬼」的作為也見於1:12所述的「生活墮落」和「雙手的作為」,可見氣氛並非13-15節那麼樂觀。

3.     組成讀經一的1二中間遺漏了1:16-2:22,談的正是人導致喪亡的原因:

(a)       1:16:不義的人個人的言行自招死亡;
(b)      2:1-8:罪人認為人生苦短,亦不信會有來世,故應及時行樂;
(c)       2:9:不但要盡量享樂,更要留下歡樂的痕跡
(d)      2:10-20:對別人的苦痛可置之不理,卻對別人的批評必要報復;
(e)       2:18:如果某人真的成義,為甚麼他的天主不來助佑他呢?

4.     的作者的確從現實生活中體味到善惡,但面對逆境時,人的反應往往如保祿說:「我所願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卻去作。
 

B  答唱詠:詠30:2a, 2 &4, 5-6, 11-13

1.     作者遇到了困難,故答句是求上主「拯救」,縱使犯了1:16-2:22所臚列的罪過,因此記得讚美和感謝天主。

2.     30:4的「幽谷」意即死亡, 4-6節談過往的過錯和天主的慈悲,11-13節談現今的情況,作者在11節祈求天主「俯聽我,憐憫我」,然後在13節回應說:「為此,我的心靈歌頌你。」天主一直在助佑我們,即使我們跌倒了,祂卻沒有放棄我們。
 

C     讀經二:格後8:7, 9, 13-15

1.     保祿有意為耶路撒冷教會進行慕捐,但在近東的文化下並不容易,他們習慣了「我善待了你,你也應善待我」(dyadic contract),用現代的術語就是「沒有免費午餐」。懷着這種思維,保祿先指出格林多團體曾獲善待:

(a)      8:7:「你們在一切事上,在信德、語言、知識和各種熱情上,並在我們所交於你們的愛情上,超群出眾」- 這些成果始於保祿向他們傳揚福音而發展出來;

(b)     8:9:「你們知道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恩賜:他本是富有的,為了你們卻成了貧困的,好使你們因著他的貧困而成為富有的」- 這是基督為了他們的益處而自我犧牲。

2.     保祿跟着便指出格林多團體應如何作出回應:

(a)      8:14a:「在現今的時候,你們的富裕彌補了他們的缺乏」- 意謂慕捐,但並無需因這慷慨而令自己像基督地「成了貧困」;

(b)     8:14b:「他們的富裕也彌補你們的缺乏」- 意謂將來如果格林多團體有需要,耶路撒冷團體也會伸出援手。「這樣就有了均勻」一句意即「公平交易」,可見8:14b格林多團體來說其實是「權」而不是「責」。

3.     讀經二遣漏了8, 10-12節,這篇讀經談的是「分享」,要活出讀經一的話來,2:23說天主造人時,是按照自己的肖像而造的,這表示祂與人分享了祂的生命,使人得到永生。不過,如果人選擇與魔鬼結緣,情況會變到1:16-2:22所述的情況,那麼便會失去在自己身上的天主肖像,也不會有永生。讀經二教人應像天主一樣,願意與人分享生命。教會效法天主,故傳教到任何地方,都會建設醫院,這就是效法天主分享生命;建立學校的目的是要帶給人自由;派發糧食給窮人是要助人維持生命。

4.     讀經二遣漏了上述幾節,保祿7節中讚揚格林多信友擁有很多財富,但在8節表示捐助並非一項命令,9節引述了基督作為善表,10節再說行善不應是被迫的,只是他的一些建議,故11節說恩主可隨意樂助,即使捐得不多,亦無須自責(12節),如果想捐多些,也要注意自己個人的需要(13節),畢竟,自己也是按天主的肖像造成,不可虧待自己。答唱詠說人無論如何,天主總想助人;讀經二叫人分享天賜的永生,永生始於現世,故要開始分享。
 

D     福  音:谷5:21-43

1.     5:21-43共分成兩則故事,先有會堂長雅依洛的女兒病了,內容包括21-24節和35-43節,後來因為女兒死了,耶穌36節叫眾人「不要怕,祇管信。

2.     中間的25-34節談另一則故事,有位婦人靜悄悄地摸了耶穌的衣邊,得到久病的痊癒,耶穌向她說:「女兒,你的信德救了你」。之後,祂僅帶了三愛徒到已亡的女孩所在地方,復生了她。

3.     兩則故事均談「信德」,婦人表達了信德,雅依洛則代女兒表達了信德。兩人的共同點是「十二」年,女孩生來是活的,但結果死了;婦人患重病十二載,卻沒有死去。基督把生命賜給了她們,讀經一說生命來自天主,死亡不是祂所創造的,福音裏耶穌說,人人都可有永生,條件是要有信德。婦人沒有祈求耶穌,卻獲得治療;女孩需要耶穌主動地「拿起小女孩的手。」兩則故事詮釋了教會的祈禱,有被動的,也有主動的,人有了信德,便能分享天主的生命,同時也應與別人分享其生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