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30, 2015

馬爾谷福音第十四章


1.      14:12-21談「最後晚餐」。四福音中只有的最後晚餐不是逾越節晚餐,而在馬爾谷記載中,當大家一入席,耶穌立即指出誰會出賣祂(14:18),令在場的人變得「憂悶起來」(14:19)。厄里亞的故事裏,沒有徒弟出賣他,當厄里亞渡過了約但河而在東岸升了天後,厄里叟非常憂傷。在這事件上,耶穌不及厄里亞那樣好運。最後晚餐後,14:22-25記載耶穌建立聖體聖事,逾越節晚宴時,會飲四杯酒,路加福音對此有詳盡記載。14:25表示末世開始時,耶穌會飲一杯酒,之後便不會再飲了,「直到我在天主的國裏喝新酒的那天」,意即待祂再來時才飲。相比之下,我們現在每天都有彌撒,都會飲酒,它不但象徵現世的恩寵,也有一個末世的意義,它提醒人末世才是最光榮的時刻。這正是彌撒中所唸「信德的奧蹟」:基督,我們傳報祢的聖死,我們歌頌祢的復活,我們期待祢光榮地來臨。

2.      14:26-31談「預言門徒逃散和伯多祿背主」。耶穌14:27引述了13:7的話:「打擊牧人,羊群就要四散,然而我要向弱小的羊伸出我的手。」跟着在14:28說祂復活後,會早於他們「加里肋亞」「四散」與「加里肋亞」看來風馬牛不相及,其實是相關的,羊群四散後,主耶穌會在「召叫」門徒的起點(「加里肋亞」)再度召叫,可見帶出了「聚集」的訊息。值得注意的是,「四散」之地是耶路撒冷,「聚集」之地是加里肋亞耶穌似乎暗示著耶路撒冷不再是基督宗教的聚集之地了,故此耶穌自己也回到加里肋亞去。

3.      伯多祿14:29自誇對耶穌的忠誠,說能殺身成仁,但耶穌14:30表明,誓死效忠也不一定言行一致,這一役便帶出了「雞鳴堂」(St. Peter in Gallicantu)來,它位於熙雍山以東,曾多次遭毀後,最近的聖堂是建於1931年的,其旁有一「神聖梯級(Scala Santa)」,是解送耶穌往大司祭蓋法所經之路。14:31說其他門徒見伯多祿誓死效忠耶穌,也同樣地表達了。這裏可見到耶穌厄里亞的分別,當先知在加爾默耳山與巴耳假先知比試時(列上18:21-40),人人都似乎站在巴耳那方。相比之下,耶穌的門徒誓死與祂共同進退,全知的天主子究竟內心有何感受呢?

4.      14:32-42談「山園祈禱」。山園祈禱的故事與上一段福音(14:26-31)關於伯多祿否認耶穌的預言很相關,上一段是「言」,這一段是「行」,革責瑪尼莊園裏,門徒只在睡覺,耶穌三度叫他們要醒寤,記得13:33-37時,祂已四度叫門徒們醒寤。在靈修上,「睡覺」有其獨特意思,表示人要處於被動,天主每次與人進行一些重大事件時,人總是睡了覺的,例如:當天主給人造一個女人時,「遂使人熟睡」(2:21);當亞巴郎與天主立約時,「亞巴郎昏沉地睡去」(15:12);當若瑟瑪利亞未婚先有孕而存疑時,「在夢中上主的天使顯現給他」(1:20)。另方面可從人的身體狀況來看,逾越晚餐間,因為飲酒太多,晚餐結束時在場人士已醉,「睡著」意指人救不了自己,要依靠天主的救贖。耶穌在山園祈禱期間,往返兩處,表示祂要作人神的中保,祂是救世主,中保是祂的義務,祂要把人帶回天鄉,即使門徒們那麼愚昧,耶穌仍沒有心灰意冷

5.      厄里亞先知的故事也與「睡覺」相關,先知比試時的對手是450個巴耳先知,由於他們人數多,厄里亞誠讓他們先求其神從天降下火來焚燒他們的牛犢(象徵接納他們的祭獻),結果他們苦求無效,厄里亞列上18:27嘲弄對手說:「你們再高聲喊叫,因為他是神,或者他正在沉思冥想,或者它暫時隱退,或者正在外旅行,或者他正在睡覺,必須把他叫醒。」巴耳邪神的確是個睡覺的神,無力幫助其信徒。山園祈禱時,雅威並無睡覺,睡覺的只是人,故雅威是有能力的神。反省:真宗教與假宗教有何分別呢?真宗教提醒人「人需要神的救贖」,假宗教習慣吹噓自己就是神。例如:佛教最高的希望是重歸入湼槃,一般解釋就是死而到不生不滅的境界,人經過了很多次的輪迴,直至成佛,可見佛教其實靠個人自己修煉,是「自救」的宗教。有基督教信友喜歡指出誰可得救,認為他們的宗教團體以外是沒有救恩的(這卻是錯誤理解聖經和教義),這樣的觀念實質把自己視為神。天主教方面,有些信友認為奉獻多台彌撒和經常誦唸玫瑰經便能得救,他們忘記了救恩來自天主白白的恩寵,奉獻彌撒等的靈修活動只是救恩的效果,不是救恩的方法。

6.      14:43-52談「耶穌被捕宗徒逃散」。14:47說:「站在旁邊的人中,有一個拔出劍來,砍了大司祭的僕人一劍,削下了他的一個耳朵。」對觀福音都沒有說是伯多祿拔劍,要到18:10表示:「西滿伯多祿有一把劍,就拔出來,向大司祭的一個僕人砍去,削下了他的右耳。」削去右耳的人應該是左手持劍的,西滿伯多祿究竟是否使用左手的呢?反省:如果你在耶穌旁側而手中有把劍,你會如何護主呢?「削」去耳朵是有其神學意義的,耳朵是用來聆聽的,聆聽的目的是要聽命和遵從,「聆聽」是僕人的責任,削去僕人的耳朵是要令他聽不見,因此無法服從「大司祭」的命令,耶穌旁邊的人」削去大司祭僕人的耳朵,令他無法聽從大司祭的指令,好能保護耶穌。商業社會裏,人要隔離某同事,習慣遊說其左右離開他,令他變成被孤立。耶穌旁邊的人」的做法,祂沒有認同,卻沒有像22:51所說:「就摸了摸那人的耳朵,治好了他。」問題在於為了保護人,便要傷害別的人嗎?耶穌來是為治療病人(2:17),「以暴易暴」不是祂的手法。一個國家的宗教使用暴力去打人殺人,是最大的集體罪過,可蘭經沒有叫人使用暴力,暴力是人自己決定使用的。註:22:35-3822:49-51的內容要帶出另一神學訊息:「基督徒在教難時要保護自己和其他信友」。

7.      面對暴力場面,人人都落荒而逃14:51說有個「赤身披著一塊麻布」的少年人,當被人抓住時,便「撇下麻布,赤著身子逃走了。耶穌死亡的日期是主曆3047思高聖經2043頁),是初春時分,氣溫約攝氏十度左右,而且是深夜,周圍環境應該很濕滑。這個無名少年人究竟是誰呢?教會傳統說是個新領洗的教友,時至今天,受洗者會穿上白衣,象徵穿上基督,領洗後即時遇上了信德危機,他立時否認自己是基督徒而「撇下麻布」。記得馬爾谷時代是教會受着嚴重迫害的時期,鬥獸場就是這時代建築的,很多基督徒會說:「如果我沒有家庭和家人,喪命或殉教沒有問題,但現在如果死了,家人也活不了。」反省:九七回歸後,也有些教友說:「人在江湖,要面對現實。」要知道,基督徒在受到迫害時而「撇下麻布」,等於不是基督徒。

Monday, November 23, 2015

馬爾谷福音第十四章


1.      記得在13一開始,門徒們讚嘆聖殿的輝煌時,耶穌卻說它的收場卻很慘烈。這也與厄里叟先知相關,先知在列下8:11-13講論耶路撒冷的將來:「11厄里叟定睛凝視哈匝耳,直使哈匝耳感到慚愧。這時天主的人就哭了。12哈匝耳問說:「我主,你為什麼哭?」先知回答說:「因為我已知道你將要加於以色列子民的惡行:你要放火焚毀他們的堡壘,用刀殺死他們的青年,摔死他們的兒童剖開他們的孕婦。」13哈匝耳說:「你的僕人算什麼?只不過是一條狗,他如何能作出這樣的大事?」厄里叟回答說:「上主已指示給我,你要作阿蘭王。」先知預言耶京的毀滅時,14:12說「青年」和「兒童」均被殺,「孕婦」的肚子會被「剖開」,確是駭人聽聞,怪不得先知大哭起來。

2.      耶穌也為耶京而哭(19:41-44),地點正是今天聖地的「主哭耶京堂」,這堂在1891年建於橄欖山西坡,遠望耶路撒冷,這地點的第一間教堂早於公元六世紀已建成,橄欖山的山腳就是革責瑪尼。當天主也哭了,是要喚醒人,作為罪人的我們卻沒有為自己的罪而哭!當耶穌基督第二次來臨時,14:4記載說:「在那一天,他的腳要站在耶路撒冷對面,即東邊的橄欖山上;橄欖山必由中間裂開,由東至西形成一條很大的山谷,其中一半山向北挪移,另一半則向南移動。

3.      14:1-2談「公議會的陰謀」。14:1說:「兩天後就是逾越節和無酵節」,逾越節是聖週五(即聖週四傍晚開始),聖週五之前的兩天便是聖週三。「司祭長和經師」圖謀暗中害死耶穌,因而避開在大節日中進行,他們怎會想到,二千年後的今天,我們每主日都傳報基督的聖死和歌頌祂的復活呢?這事件也給人對「痛苦」的啟示,人要殺死耶穌,令祂受到極大的痛苦,但天主卻利用這事件進行祂的救贖工程。

4.      14:3-11談「女人以香液傅抹耶穌」。這位勇敢女人的故事與厄里亞相關,列上17記載厄里亞要求一寡婦給他一點餅吃,寡婦因只有少許麵粉和一點橄欖油,要為其獨子造點餅吃,之後唯有坐以待斃。先知鼓勵她遵照他的意思做,並安慰她說:「因為上主以色列的天主這樣說:直到上主使雨落在這地上的那一天(旱災完畢),缸裏的麵,決不會用完;罐裏的油,也決不會缺少。」」結果寡婦信從了,而先知的話也應驗了。寡婦擁有的物資很缺乏,但當她願意為先知而做的,天主會豐厚地保佑她。這段福音中的女人把極珍貴的「納爾多」香液」全部倒在耶穌的頭上,但並沒有得到在場的人士所稱許,反而被指控浪費,唯一讚美她這行為的人就是耶穌,祂在14:8替她解釋說:「她已做了她能做的:提前傅抹了我的身體,是為安葬之事」為猶太人來說,首要的善事就是埋葬屍體,次要的才是捐助窮人,主人家和在場的其他人士卻本末倒置,把「施捨給窮人」置於「安葬之事」以先。

5.      耶穌14:9說:「將來福音無論傳到全世界什麼地方,必要述說她所作的事,來紀念她」讀者會發覺,這個女人的姓名一直沒有被披露,連名字都沒有,人怎可「紀念她」呢?我們不要以為聖史記載這事件時很粗心大意,而是別有用意的。聖史要人記得的不是一個人物,而是她所作的行為,任何人士如果想得到世人的「紀念」,便必須把香液「倒在耶穌頭上」(14:3)。不同的是14:7:「你們幾時願意,就能給他們行善」,要捐助窮人,任何時間都可以,但安葬耶穌的機會只有一次。

6.      來說,事件中的人物名字經常都沒有被披露的,就是要讀者進入這些事件的神聖空間裏,成為故事中的人物,耶穌所說的話不但要挑戰在場的人,也挑戰今天的讀者。每當我們進行福傳活動,會很重視傳述耶穌基督和她的母親瑪利亞,卻不會記起這個故事中的女人。不過,我們的福傳行為卻使我們變成了這勇敢的女人,會受人「紀念」。反省:每次做福傳工作時,經常受家人和朋友們的譏笑,批評你沉迷宗教和脫離現實,你卻堅持下去。多少做丈夫的,反對妻子每主日都去參與彌撒、反對她參加靈修講座、反對子女受洗等等,聖保祿說:「因為不信主的丈夫因妻子而成了聖潔的,不信主的妻子也因弟兄而成了聖潔的; 不然,你們的兒女就是不潔的,其實他們卻是聖潔的。但若不信主的一方要離去,就由他離去;在這種情形之下,兄弟或姐妹不必受拘束,天主召叫了我們原是為平安。」(格前7:14-15

7.      多少作丈夫的人,即使自己是信友,卻用盡方法威迫利誘子女勿參與主日彌撒,強調彌撒怎樣沉悶,又說酒樓的點心多麼好吃。耶穌要求我們做個「猶太」,即「讚美天主的人」,我們要學習像漆冬的寡婦地願意為了厄里亞的需要而付出她所擁有的一切,也要學習這故事中的女人傾家蕩產去買得珍貴的「納爾多」香液,就是要倒在耶穌頭上,為準備祂的葬禮。厄里亞吃了餅,不久後寡婦的獨子死了(列上17:17),厄里亞卻復生了他。這裏故事中的女人為了耶穌而付出了一切,為了「安葬(耶穌)之事」,耶穌卻復活起來,也保證人類將會復活。反省:一個女人為了耶穌而付出一切,一個跟隨耶穌多時的「猶達斯依斯加略」為了錢而要出賣師父!多麼諷刺,「女人以香液傅抹耶穌」一段之前是「公議會的陰謀」要殺害耶穌,之後是祂的門徒要謀害祂,一個在眾人眼中平平無奇的女人卻以行動證明自己是「讚美天主的人」!一個教友也可以是個真正的「猶太人」,未必較諸神職人員遜色。

Tuesday, November 17, 2015

馬爾谷福音第十三章


1.      13談末世,都有談末世。但初期教會並非稱之為「末世」,而是「基督光榮的來臨」,不同之處在於角度和心情,信友的感覺並不恐佈。初期教會的信友相信,耶穌很快便會再來。究竟13談「基督光榮的來臨」與厄里亞有沒有關係呢?之前我們研讀4, 6, 7各章時,很多地方都相關;但到了89耶穌明顯與厄里亞不同,到16時與厄里亞完全不同,厄里亞升天時出現的「火馬拉的火車」(列下2:11)並不屬於他的,而是來自天上,耶穌升天卻憑自己的德能。還有,厄里亞沒有先死去才升天,他乘「便乘著旋風升天去了。」聖子降生成人和離世時的景象十分慘烈,祂先死在十字架上,後來才升天。

2.      13:1-8談「預言聖殿的毀滅和未來的災難」。有學者認為,耶穌時代的聖殿是全中東最美麗的建築物,這話千真萬確(猶太史家若瑟夫認為除了羅馬帝國的大殿外,聖地的聖殿最宏偉),讀者可參閱列上7-8對聖殿的描述,這聖殿金碧輝煌,是仿照埃及的神廟而建,用了大量的真金裝飾,掛在高高的大門,受著風吹和在烈日中而搖曳生姿,大門的闊度可以同時讓十個司祭平排而進入,怪不得門徒們見了,拍案叫絕13:3耶穌坐在橄欖山上西望聖殿,四位宗徒問耶穌聖殿「何時」被毀,耶穌卻沒有回答「何時」,只在13:5-8答了「如何」。

3.      反省:人見了新穎事物而感到驚訝,例如電腦遊戲機或手機,但為耶穌來說,「聖殿」很快會成為過去。一個人盲目地追求新的東西,容易失去自我,數年前,香港麥當奴為了推廣其業務,設計了一系列的十二隻玩具,鼓勵顧客光顧來賺取全系列的玩具,結果自食其果,過了一段時日後,顧客極其厭惡他們的食物,他們不健康的食物也令不少兒童變成肥胖。今天,當時的顧客購來的玩具系列已無影無蹤了。另外,不少青年人喜歡更換手機,把舊的手機強迫父母「承受」,不是一種浪費嗎?還記得,我們在12時說過,信友每天都要面對政治、宗教、社會和經濟的問題,上述例子也屬經濟問題。世界面對金融海嘯,究其原因,主要是貪婪和欺世盜名,世人的價值觀也變得麻木:為了利益,不顧道德,騙術的範圍環繞著政治、宗教、社會和經濟各方面,一時間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自稱專家來,只要成功騙人,大家都會嘖嘖稱奇。最可恥的是宗教上的騙子,他們騙人不只今世,而是永生。

4.      耶穌13:6裏正談論宗教上的騙子:「將有許多人假冒我的名字來說:我就是(默西亞);並且要欺騙許多人。」有些教友,包括聖職人員不斷鼓吹以「上帝」一詞取替「天主」。筆者認為這是很有問題的,這樣說當然不是出於門戶之見,而是意思上的不正確。按東方宗教的講法 中國上古的一神主義,「天」或「上帝」的概念,是特殊而可驚奇的 神祇的勢力自限於一帶地區。然而,以民所朝拜「列祖的天主」卻是無遠弗及,無地區,無國家,無大帝國能阻礙它的。天主超越空間,連祂存臨的聖殿,也不能容納下祂,祂並非大自然的一部份,祂是造物主和主宰,因為萬物是祂和為了祂而造成的。除了空間以外,天主也超越時間,換言之,祂是時間的主宰,祂絕不受在時間中發生千變萬化事故所影響。耶穌13:7叫人們「不要驚慌,因為這是必須發生的,但還不是結局。」為門徒們來說,這話究竟是好消息或是壞消息呢?

5.      13:9-13談「信徒必受迫害」。耶穌13:9叫門徒們「要謹慎」,13:9-10談的是政治,「人要把你們解送到公議會,你們在會堂裏要受鞭打」,這境況十分恐佈,百姓被鞭打、在場記者被趕走、錄影帶被沒收,這些窮兇極惡的事件不停地在極權國家和地區發生!13:5-8談的是宗教的問題,13:9-10談的是政治問題。13:11-13談的是社會問題,13:12又說:「兄弟將把兄弟,父親將把兒子置於死地;兒女將起來反對父母,把他們處死。」家人如同仇人,數年前,一個五十多歲的父親因憤怒而用木棍把三十多歲的兒子雙眼插盲,可以想像那一刻,兒子真的感到「末日」了。   耶穌12矑列出我們信友在經濟、政治、宗教和社會上的責任,祂在13告訴我們,基督徒的使命必會成功。

6.      13:14-18談「猶太所要發生的事」。13:14-23談了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耶穌的再來(13:14-18),祂來時是迅雷不及掩耳的,在13:16,正在耕種的人會趕不及回家收拾財富逃亡,因此信徒要每天都做好準備,遲點到13尾和14的山園祈禱時,耶穌會提醒門徒們要醒寤。可惜,門徒們在革責瑪尼莊園裏只顧睡覺。反省: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怎知耶穌何時帶領我們回到天鄉呢?屆時我們會否有很多事情尚未辦妥呢?以故的陳維統神父離世前一刻說:「我努力服務的舊約工作尚未完成。」這話真令人充滿啟迪,信友的一生,每天都好像是最後的一天生命,去欣賞接觸到的人和事,要感謝天主,今天努力,不讓明天來後悔今天所為,勿讓「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7.      13:19-27談「人子來臨」。13:21-23談「假默西亞」,本來這主題已在13:6談過,現在又要重提,是因為情勢急轉直下,今天來說,「假默西亞」可能是金錢、權威和地位,耶穌叫門徒們要「謹慎」。13:14-23談我們將面對的境況 無空準備,13:24-27談的是對整個宇宙的影響,「太陽將要昏暗,月亮不再發光」間中也會發生,記得末世早已開始了,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犧牲性命的一刻,末世只不過尚待完成,它是一個過程。13:24的「太陽將要昏暗,月亮不再發光」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13:26的「人子帶著大威能和光榮乘雲降來」,13:24的話只是想表示:太陽和月亮的光輝無法與人子相比,人子來時,天體會完全失色。13:27說末日的一天,天使會「由四方,從地極到天邊,聚集他的被選者」,這景象即21的新天新地,屆時不會再有戰爭,21:4更說:「他要拭去他們眼上的一切淚痕;以後再也沒有死亡,再也沒有悲傷,沒有哀號,沒有苦楚,因為先前的都已過去了。」情況非常開心,問題只有一個:「我準備好了嗎?」

8.      13:28-32談「無花果樹比喻」。這段聖經完全沒有告訴我們末世何時開始,上述13已表示其實已開始了,只是尚未完成而矣。很多人會質疑耶穌13:32的話:「除了父以外,誰也不知道,連天上的天使和子都不知道。」聖子作為天主是全知的,天主三位一體之間不是應該彼此沒有秘密的嗎?這等問題其實是沒有答案的,只能說是「信德的奧蹟」,耶穌這樣說了,我們便這樣信了。讀者會問:那麼,末日一點徵兆都沒有嗎?徵兆當然有,13:28-29清楚地這樣表示了,簡單說,就是「一葉知秋」,只不過正確的時間不可能知道。耶穌13:28所指的「枝條」和「葉子」就是太陽和月亮的景象,還有戰爭,我們會爭議:「這些景象年年都一直發生,不是嗎?」耶穌就是要我們每刻鐘都準備好,我們也許會思考去辦一個修和聖事。

9.      13:33-37談「應醒寤不寐」。我們在耶穌顯聖容一事上已詳細談過這段聖經,請參閱9。值得關注的是,我會怎樣醒寤呢?是參與彌撒嗎?是準備平安書嗎?有否想過多關心家人呢?有否提醒家人也要醒寤呢?耶穌在這段聖經裏說「遠行的人」離開前,在13:34先做了兩件事:
 

           (a)    把權柄交給自己的僕人,每人有每人的工作」;
           (b)   又囑咐看門的須要醒寤」。

10.    第一種人是「僕人」,他們各有其固有職務;第二種人是「看門的」,這人才最重要,這人一旦失職,「遠行的人」回來時便進不了來,可見其職務才最重要。反省:你屬於「僕人」或是「看門的」人呢?受了洗而成為基督徒的我們是屬於後者的,故要醒寤。基督徒有責任讓外面的人進入主的羊棧,這是我們的責任,問題是:我如何打開心門讓基督進入呢?又如何帶領人進入主的奧體呢?「看門的」是屋內和屋外的聯絡人。至此,聖週二所發生的事完了,14起是聖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