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9, 2015

馬爾谷福音第一章


1.      上期在1:7談了身份的問題,與謙遜或才幹無關。近年出現了一些熱心人士,覺得主日彌撒中神父的講道十分沉悶,便提議一些「講道專家」(包括他們自己)在彌撒中客串講道,「好讓教友真的受惠」。現時教區內不少團體,在一些特定日子中(如「五一」前後、教育日、世青等),均會安排個別教友在彌撒中「證道」。這些環節,多數在宣讀福音後、在神父本來「講道」的時間進行。梵二禮儀改革強調聖道禮在整個彌撒中的重要性。它稱為「聖言的餐桌」,而講道則被喻為「擘聖言的餅」──按理應由領受過聖秩聖事的聖職人員主持。傳統神學稱天主啟示為「慈父之言」(vox Patris),而教會牧者的闡釋則為「慈母之言」(vox Matris)。本質上,「雙親」的訓言與「弟兄」之間的經驗之談(vox fratris)實在有所分別。因此平信徒在牧者管教時「插咀」,與禮儀精神不符。聖禮部所頒佈的《救贖聖事》訓令亦指明:「若需要由平信徒向聚集在聖堂內的信友給予教理教導,或作信友生活見證,一般情況下宜在彌撒以外進行。但為了嚴重的理由,可在主祭念畢領聖體後經,作教理教導或生活見證。但這種做法不應成為慣例……」(No.74)、「在彌撒慶典當中所作的講道,是禮儀本身的一部份,通常是主祭的職務……決不可由一位平信徒講道」(No.64)。若這些「證道」被視為神父講道的「組成」部份,則明顯與上述法規有所抵觸;但若它被視為與神父講道有所區別,則禮儀又似乎被「添加」了未經許可的成分,而違反了梵二《禮儀憲章》的規定:「任何其他人士,即使是司祭,決不得擅自增、減,或改變禮儀的任何部份」(No.22)。慈母教會顧及信眾的實際牧靈需要,未有「一刀切」地取締平信徒在彌撒中見證或分享所可能產生的正面效果。反而她建議若這環節確為必要,則應在領聖體後進行。信友領受了「天路行糧」後,互勵互勉、繼續前行,不是可令聖事的意義和具體的見證內容,得到更清晰的彰顯嗎?(20081019公教報)

2.      1:9-13耶穌受洗,1:9說:「在那些日子裏,耶穌加里肋亞納匝肋來,在約旦河裏受了若翰的洗。」這話很相似厄里亞的甚麼事件呢?是列下5納阿曼事件,兩則事件的記述寫法相同,患了癩病的納阿曼來到了厄里叟門外找他,厄里叟派了一個使者叫他在約但河裏浸洗七次,他幾經掙扎才肯在約但河裏浸了七次,納阿曼立即復原。治癒納阿曼癩病的不是約但河的河水,而是相信厄里叟的話,他說的是雅威的話。若翰的服飾和食物與厄里亞相似,地點是厄里亞列上17:3所往「約但河東的革黎特小河旁」。1:10說當耶穌受洗後「從水裏上來,就看見天裂開」,「裂開」一詞後來再出現,就是15:38記述耶穌死後,「聖所裏的帳幔,從上到下,分裂為二」「」是天主的居所,當天「裂開」,人便可以看見天主。

3.      1:10也說:「聖神有如鴿子降在他上面」,聖神應該一直與耶穌一起,為甚麼要在祂受洗後才降在祂上面呢?每次主日彌撒誦唸信經時,都會唸:「祂(聖神)是主及賦予生命者」,聖神的降臨並非要賦予生命給耶穌,而是給祂一個使命,耶穌要去作先知,先知的使命就是來自聖神的。1:11說:「又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我們勿太快下結論,以這句話來證明「天主三位一體」的道理,因為我們不能證明天上的聲音來自天父。猶太人不喜歡先知,故此認為不需要聖神來啟示先知們;然而,猶太人相信當默西亞來時,聖神也會來陪伴默西亞行聖蹟,所以當他們目睹耶穌受洗時的情況,便認為耶穌就是默西亞。「愛子」一詞在舊約中僅出現一次,就是22:2亞巴郎帶你心愛的獨生子依撒格摩黎雅地方去」祭獻,但依撒格並非象徵耶穌,因為結果被犧牲的不是他,而是那隻「公綿羊」(22:13)。

4.      1:11的說話表示天已確認耶穌1:1所描述的身份,祂是「天主子」;稍遲一點,魔鬼也明認耶穌是「天主子」,只有人一直不肯承認祂!怎樣才能作為「天主子」呢?1:12-13說祂要進入曠野,因為要先受考驗,這是中東的文化,你說甚麼也好,別人不易信,要先考驗這話的真假。1:12說:「聖神立即他到曠野裏去。」「」原文的意思是「趕」,像趕羊一樣,聖神現在趕耶穌進入曠野。1:13耶穌在曠野「四十天之久」,厄里亞也曾進入曠野四十天,事件記載於列上19:1-8列上18:21-40記述厄里亞戰勝皇后支持的450名巴耳先知後,那君王的惡妻依則貝耳誓要報仇雪恥,列上19:8厄里亞逃難「走了四十天四十夜,一直到了天主的山曷勒布」奇怪的是,人人都認為新約裏象徵舊約厄里亞的是洗者若翰,但這裏說是耶穌猶太人相信厄里亞像變形蟲地出現,一時像小孩、一時以老婆婆形態、有時會變了個青年。洗者若翰厄里亞的精神,而耶穌也有。

5.      不像耶穌在曠野怎樣度過四十天呢?沒有記載詳情,我們只知祂受魔鬼的試探。當時的環境有「撒殫」,亦有「野獸」,很像原祖父母原本居住的「樂園」,未犯原罪之前,樂園一片和平及和諧,並不危險,且有樹有草有生命,十分美麗。犯罪後便安全不再了,野獸會傷害人。1:13耶穌要天使來保護。由此可見,1:12-13不但使用了厄里亞的經驗來使讀者明白,也使用了創世紀的故事和環境。究竟樂園中間有幾多棵樹呢?2:9說是「生命樹知善惡樹」,女人在3:3對蛇說:「天主說過,你們不可以吃,也不可摸,免得死亡。」現在耶穌身處曠野,「生命樹」變了祂的十字架,而「知善惡樹」變了祂自己,變成祂的體血。天主說過,吃了或觸摸樂園中央那棵樹的果子的人便會死亡,福音告訴我們,死的卻是天主自己,耶穌作為天主子為了人而死。反省:你的樂園在那裏?在家裏、在堂區、在辦公室、在朋友圈子?要記得,樂園裏有蛇,但亦有「天使」來保護你。

6.      1:14-20談「開始宣講福音1:14說:「若翰被監禁後,耶穌來到加里肋亞,宣講天主的福音。」那麼,若翰被監禁前,耶穌在那裏呢?祂未開始宣講天主的福音之前,是如何生活的呢?耶穌受洗的地方是約但河以西和死海西北,我們不知道祂受洗後過了多久若翰才被監禁,1:28記載期間耶穌做的事,若翰約但河西施洗,耶穌在河東學習。不要假設1:12-15的期間只是短暫,可能為期很長。1:14所述的情況彷似厄里亞的甚麼呢?很相似厄里叟列下2記載,厄里亞升天後,厄里叟便開始履行厄里亞的使命,之前,厄里叟先跟隨厄里亞學習了多時。耶穌1:15說:「天主的國臨近了。」「天主的國」為猶太人來說會從政治而非宗教角度來看,當時猶太人期望着達味回來做君王,然後把羅馬人趕走。因此直到今天仍有這種觀念,他們要趕走巴力斯坦,他們的「天主的國」就是他們所居住的以色列領土,長79公里、寬25公里。

7.      耶穌表明,當「天主的國」臨近時,人便要「悔改」,意思是否說人現在所度的生活方式不對,需要改變呢?表面看來,把焦點放在政治上並不正確,反而是說進入天主的國首要條件是要「悔改」,第二個條件是要「信從福音」,這話立即要我們回到1:1,「福音」就是耶穌耶穌等於說:要「悔改」,然後「信從我」。當然,當時的社會較為簡單,物質不多、股票和對沖基金未出現、上網打機和whatsapp不存在,人較容易聆聽和接受福音,遲些在1:33會說全城的人都跟隨了耶穌1:16-20敘述耶穌召叫首批門徒,1:181:20先後說四人「立刻」跟隨了耶穌,用現代的世界看這樣的反應是不可思議的:有個陌生人突然出現,召叫了一家之主跟隨了他,家中的妻子必定五內如焚:誰資助我們供樓?誰剪草和鏟雪呢?家中出現一隻蟑螂怎麼辦?長子快將上大學了,誰來支付學費?自己老來會有誰照顧呢?我們今天的人想跟隨耶穌,途徑就是領洗入教,即使領洗那一刻多麼的感動,但翌日便一切如常,以後的日子,每主日也許去參與感恩祭,也捐些捐款,已算熱心和盡了本份。

Tuesday, June 23, 2015

馬爾谷福音第一章


1.      研讀馬爾谷福音,最好先看看列上17-列下5,因為的很多片段和靈修意義都與列上列下所載關於厄里亞各事件相關。以色列王朝由撒烏耳開始,跟著就是達味撒羅滿,之後國家分裂了。到列上17的時代,當時阿哈布王在位,為期於公元前875-853年(22年),是分裂後北國的第七位君王。王朝結果成功或失敗?是一敗塗地,且越來越差,以色列的唯一女皇阿塔里雅為了濫權,竟然忍心把全家族都殺死。

2.      王朝開始之前,象徵雅威臨在的約櫃又被撒羅滿王鎖入了聖殿的至聖之所,以致天主與子民同在的機會幻滅。結果天主恩賜了厄里亞先知給其子民,厄里亞厄里叟不停地反對王朝,兩位先知要帶給以色列新的希望。這希望記載於3:22-24:「22你們應記得我僕人梅瑟的法律,即我在曷勒布山,命他傳於全以色列的誡命和制度。23看,在上主偉大及可怕的日子來臨以前,我必派遣先知厄里亞到你們這裏來;24他將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子,使兒子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臨時,以毀滅律打擊這地。」舊約的這最後一位先知說:「上主偉大及可怕的日子來臨以前」,厄里亞會來,這話寫於公元前四百年,而當時厄里亞已離了世四百年,但人們仍記得他。王朝到了耶穌的時代已不復存在了,本來,被羅馬帝國統治的以色列仍有大司祭作為殖民地的代表,但大司祭的職位多久以來已是用錢買來的,並非由亞郎家族傳下來的,因此,大司祭本身已是不潔的。

3.      1:1耶穌的名號有三個:「天主子」、「耶穌」和「基督」,「天主子」,這一名在中造成很多明認上的困難,因為馬爾谷福音所載的猶太人沒有一人承認耶穌是天主子,直到祂死後才由一位外邦人的百夫長明認祂是天主子。「耶穌」即「上主施救」;「基督」(希臘語)即默西亞希伯來語),意即受傅者(接受一項任務或派遣),受傅者的概念始於巴比倫充軍時代(公元前587年),以民相信天主會派遣厄里亞來預備默西亞的道路。猶太人認為默西亞的身份並不很特別,認為默西亞只是個普通人,只不過他有聖寵亦很能幹,好能保護以色列子民,每當國家有難,默西亞便出來保護。猶太人亦不認為默西亞只有一個,他們認為凡可以拯救以色列者,均稱為默西亞,包括過去的幾位以色列總理。猶太人相信天主可以派遣任何人作默西亞,但不會是天使,而是個普通人。

4.      天主子」:為甚麼天主會有個兒子呢?這是否表示有兩個天主呢?今天,我們有「三位一體」的道理,但沒有人可以證明,所以我們稱之為「信德的奧蹟」,意即無法解釋,只可信。默西亞是來拯救人類的,天主子的使命是甚麼呢?猶太人只在舊約中一兩次使用「天主子」一詞來稱呼君王,即天主所愛的兒子,並不像天主所生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片語中,「福音」的內容是甚麼呢?有些提議指「好消息」,這不是福音的內容,好消息只是「福音」的意思。有人說是「救恩」,但「救恩」只是「福音」的效果。「福音」其實是耶穌自己,福音的內容是我們每次在彌撒中都重申的,當神父高呼「信德的奧蹟」後,大家便答:「基督,我們傳報祢的聖死,我們歌頌祢的復活,我們期待祢光榮地來臨」福音的內容就是「基督的聖死復活和光榮地來臨」,宗徒大事錄保祿書信也有這樣的表示。在人類歷史中,只有一個人是。「福音」,祂就是耶穌基督,但我們有福份參與祂的聖死,就是當我們受洗時。

5.      1:2-3說:「2正如先知依撒意亞書上記載的:「看,我派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預備你的道路。3曠野中有呼號者的聲音:你們當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徑。」1:2其實不是依撒意亞書所載的,而是3:1:「看!我要派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宰,必要忽然進入他的殿內;你們所想望的盟約的使者,看!他來了──萬軍的上主說」,「使者」指厄里亞(請參閱3:23),而不是洗者若翰一開始便等待厄里亞的到來,因為這是默西亞來臨的先兆。然而,3:1說這個「使者會「進入衪的殿內,他是「盟約的使者,那麼,他一定不是天主的代言人(先知),因為耶穌在最後晚餐拿起餅酒時說:「這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只有默西亞才是「盟約的使者」,不會是厄里亞

6.      1:3引述了40:3:「有一個呼聲喊說:「你們要在曠野中預備上主的道路,在荒原中為我們的天主修平一條大路!3:1明明說是指默西亞的來臨,但沒有理會的上下文,故當1:3引述40:3時,容易令人誤以為指洗者若翰1:4說洗者若翰宣講「悔改的洗禮」,這不是我們所領受洗禮的類別,我們領受的是「赦罪的洗禮」,只有耶穌才能赦罪,祂透過聖死而赦免我們的罪過。那麼,猶太人水洗的目的是甚麼呢?為了取潔,猶太人很著重清潔,他們的「不潔」並不一定與犯罪相關,取潔只是一種儀式,在他們的文化中,很多事物都會令人不潔,例如吃牛扒時觸摸了牛骨,時至今天,保守的猶太人甚至認為當他們一望見任何外邦人,眼睛立即變成不潔,所以他們很惱恨外邦人。

7.      若翰宣講叫人承認自己的罪過,之後需要默西亞來赦免,於是人便要跟隨默西亞1:3若翰預備上主的道路」,好讓連麻木不仁的人也能感受到默西亞的幫助。若翰住在約但河以西,離耶路撒冷16公里,是個沙漠地帶。當時做先知十分艱難,因為先知的其中一項使命是勸諫君王,耶肋米亞先知不停地責備君王的腐敗,故不受害怕君王的人民歡迎。當以民充軍後回國(公元前538年),要重建頹恒敗瓦的國家,他們最大的障礙就是先知,每當先知發言,必定造成兩派人士爭議。厄斯德拉司祭認為先知會妨礙國家的發展,故不准他們留在城裏,迫使他們退居沙漠,1:4若翰要住在曠野。因為先知不受歡迎,所以很多先知不敢承認己職,請參閱13:2-6:「2在那一天──萬軍上主的斷語──我要由地上剷除一切偶像的名號,不再為人所記念;並且我還要將假先知們和不潔的神由地上滅絕3將來,如果有人還要冒充先知,生養他的父母必要對他說:你不能生存,因為你藉上主的名字說了謊話。生養他的父母就在他說妙語時,要把他刺死4到那一天,每個假先知,在他說妙語時,必因自己的神視感到羞慚;他們必不再穿毛外氅,去行欺騙;5他反要說:我不是先知,我是一個種田的人,因為我自幼就以務農為業。6若有人問他說:怎麼在你兩手上有這些傷痕?他要答說:那是我在愛我的人家裏所受的傷。

8.      是寫於公元前400年,13:1-6的標題是「偶像和假先知的結局」,原文是沒有「」字的。13:2的原文是天主會毀滅所有先知13:3先知的父母也不讓別人知道自己兒子們的身份,有些甚至用刀死兒子,因為先知威脅國家的團結。13:4-5說先知們本來穿「毛外氅」,這是厄里亞的裝束,亦是洗者若翰的裝束。13:6說先知身體上有「傷痕」,其實這是自己打苦鞭所造成的,但先知們都不敢承認,只說是因打架而受了傷。1:6若翰吃的是「蝗蟲野蜜」,在曠野裏的確有「蝗蟲」,它們到乾燥的曠野產卵,卵子產在泥下約一吋半,那裏氣溫清涼很多。「蝗蟲」不會在正常的田地上產卵,因為潮濕會令蟲蛋發霉,故若翰吃蝗蟲並不出奇。至於「野蜜」,勿以為這是蜂蜜,曠野沒有花,吸引不了蜜蜂來,若翰吃的是棗蜜,因為棗樹能在曠野生長,需要很少的水份已能生存,且慣於酷熱的天氣,以色列耶里哥有很多棗樹。

9.      1:7說:「那比我更有力量的,要在我以後來,我連俯身解他的鞋帶也不配。若翰這樣說用意不是要表示謙遜,這話其實鑒於4:1-8。一名女子名叫盧德Ruth),是達味王的曾祖母,盧德跟她的婆母納敖米逃難來到摩阿布1:5說婆母的兩個兒子相繼去世,婆母便在1:8勸導兩個兒媳回娘家另覓新夫,其中一個兒媳吻別婆母後回鄉去了,但盧德堅持跟隨著婆母,表示一日加入了先夫所屬的民族和朝拜他們的天主,便會終身不渝,這令婆母感慨萬分而接納了。劇情有新發展,婆母的夫家有個有財有勢的親人,名叫波阿次2:1),婆母認為如果盧德能與他成親,對自己和兒媳都很有利,於是便教導盧德如何親近波阿次,果然一蹴而就。波阿次要迎娶盧德,還要先跨越另一障礙,根據猶太傳統,婦人喪夫改嫁,迎娶的優次必須由至親開始,波阿次便在4:1邀請那至親來商討,問那至親願意收買婆母亡夫的一塊地並迎娶盧德與否,那至親對那塊土地很感興趣,但要迎娶盧德則不願意,於是拒絕盡那兩項捆綁式的義務。

10.    重點就在4:7:「從前在以色列中間,無論對於買賣或交易,為確定一事,有這樣的一個風俗:就是一方應脫下自己的鞋,交與另一方:這在以色列就算為證據。」原來脫鞋是放棄權利的意思,讀者會覺得一個人一足穿鞋,一足不穿,會否很尷尬呢?這實在可能,但就是要讓人知道,持著別人一隻鞋的波阿次便可光明正大地迎娶盧德。不要忘記當時的人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他們不曉得簽署作實,沒有今天的法制或合約條款。1:7的「解他的鞋帶也不配」不是謙遜的表示,而是無權之意,耶穌才是默西亞若翰這話是要表示自己不是。

Monday, June 15, 2015

上主的祝福:三之三


1.      上兩期探討完了6:246:26之後,現在我們便要看看主要的部份 -「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你仁慈待你May Yahweh let his face shine on you and be gracious to you)。」究竟上主的「祝福」是甚麼意思?我們可以參閱134:1-3:「1登聖殿歌。上主所有的一切僕人,請讚美上主!夜間侍立在主殿的人,請讚美上主2請你們向聖所舉你們的手,讚美上主3創造天地的上主,由熙雍向你祝福」原來上主的祝福是「創造天地」,意謂上主「賜予生命」,上主的祝福就是賜給世人生命。

2.      另一篇相關的聖詠是31:14-17:「14當我聽到許多人在呼嘯,恐怖瀰漫四境,他們在群集商議攻擊我,謀奪我的性命15我仍舊依靠你,上主,我說:「你是我的天主!16我的命運全掌握於你手,求你救我脫離我的敵手,擺脫一切迫害我的仇讎17求以你的慈容,光照你僕,求以你的仁慈把我救出let your face shine on your servant, save me in your faithful love」不難發覺31:17的話很相似「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你仁慈待你May Yahweh let his face shine on you and be gracious to you)。31:17是人面對迫害和凶險的環境時,或敵人意圖害命時的期盼,亦即31:14所說:「當我聽到許多人在呼嘯,恐怖瀰漫四境,他們在群集商議攻擊我,謀奪我的性命」遭人迫害時可如何面對呢?31:15-16說:「15我仍舊依靠你,上主,我說:「你是我的天主!16我的命運全掌握於你手,求你救我脫離我的敵手,擺脫一切迫害我的仇讎」意謂要全心依賴上主,31:17便是禱告的結果:上主「以你的慈容,光照你僕」、又「以你的仁慈把我救出」上主的「慈容」彷彿是祂的微笑,一切的困境便能迎刃而解,祂已悅納了我們,拯救我們脫離一切凶險。

3.      慕道班也學過:天主「是無形無像的純神(God is a pure spirit, that is, He has no body)。」(4:24)既然如此,天主怎會有個嘴巴微笑呢?但勿忘記,二千年前聖言降生成人,祂向世人微笑,便落實了24:50真正的祝福:「耶穌領他們出去,直到伯達尼附近,就舉手降福了他們」事實上,聖言是充滿力量的,天主經說:「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但如果反過來說:「求你今天不要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不要寬恕我們的罪過」,那時,我們永生的盼期便會落空,進入永遠的痛苦裡,真是多麼恐佈!

4.      參閱13431後,讓我們回到6:24-26最重要的部份(6:25):「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你仁慈待你May Yahweh let his face shine on you and be gracious to you)。」天主是充滿「」的,這是古老和傳統的概念,因為在天主內是不會有「黑暗」的,若望福音特別強調這點。主日感恩聖祭誦念尼西亞信經時,也唸到「祂是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耶穌就是天主,祂是「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因為祂不可能是混沌或黑暗。耶穌8:12說過:「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的,決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耶穌完全彰顯了天主的「真光」。

5.      為甚麼「上主的慈顏」能「光照你」呢?因為上主猶如最光的太陽,當祂的至善照射世人時,帶給我們溫暖和平安,人在光中行走便不會跌倒。「上主的慈顏光照你」≡「上主的慈善散發出來」,賜給世人祂的真理和溫暖。6:25的「仁慈待你Be gracious to you」意思是甚麼?「仁慈」的英語翻譯為「gracious」,是個形容詞,其名詞是「grace」,亦即「恩寵」。如果我們為亡者或家人的健康祈求上主,往往以為上主會從我們熱心得來的恩寵「轉賬」到我們禱告的對象,這樣的思維十分幼稚,只是小孩子的思維,不應當作為成年信友的想法。「恩寵」其實是「天主的臨現(Presence of God)」,當天主與我們一起時,只要感受到祂些微的臨在,已能帶給我們很大的喜悅。所以,參與主日感恩聖祭時,主祭四度說「願主與你們同在」,復活的主便親自蒞臨我們中間,既很有意義,也是很大的恩寵。

6.      至此,我們可如何理解6:25呢?「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你仁慈待你」≡「願上主與你同在,喜氣洋洋(Let God be happy with you and be with you always)」,這份祝福在聖言降生成人時(Incarnation)才滿全,不但發生在二千年前,且天天都與我們同在,聖言隱藏在聖體聖血內,祂也在聖經中,因為聖經乃天主聖言的「Incarnation」。

7.      路加福音彷彿是6:24-26的詳盡版,一頭一尾都有「祝福」,中間有多次的「轉面」。記得路加福音的主題是「出谷」,完成出谷的途徑是「大誡命」,即6:4-5:「4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5你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耶穌每次「轉面」就是要活出大誡命,最終祂死在十字架上,完全地實現和彰顯大誡命的真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