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9, 2012

復活期第五主日(乙年)讀經釋義

 
(主題:代父代母節)
 

讀經一:
9:26-31
答唱詠:
22:26-27, 28-30, 31-32
讀經二:
若一3:18-24
福 音:
15:1-8
 

A     讀經一:宗9:26-31

1.     讀經一的上文是9:1-25,標題「保祿歸化」並不大正確,掃祿並非由相信別的神而改信雅威,事實上他一直都相信雅威,而且非常熱心,只不過不知道自己所迫害的耶穌原來就是雅威,筆者認為正確的標題是「保祿頓悟」。

2.           26節說掃祿耶路撒冷去見宗徒們,但眾人對這位前迫害者有疑慮,但他又不可不前往耶路撒冷,因為他需要宗徒們的認同,否則在福傳上誰肯接受他呢?27節說「巴爾納伯卻接待了他」,這人早在4已出現,是一位來自塞浦路斯猶太人,既富裕亦慷慨,他把自己的田地賣了而捐給了教會,故很受教會尊敬。他現在出面替掃祿講好話,因而具說服力。巴爾納伯的角色可算是今天的代父或代母,剛過了的復活節,如果你為某新教友作了代父或代母,本主日可算是你的慶節。可惜的是,今天的教會雖很重視慕道者的培育,卻少有教導教友如何任代父或代母,但可看看巴爾納伯的言行,他是代父和代母的表表者。

3.        有了巴爾納伯的保證,掃祿可以在耶京同宗徒們往來,甚至傳教,他有了身份,且是一位宗徒。然而,年青時,性格剛烈的掃祿恃才傲物而喜歡與人爭長論短,這對團體造成了重重困難,記得新興的基督宗教當時並非合法組織,很容易被當權者毀滅於萌芽階段,掃祿雖然「勇敢」,卻有勇無謀。

4.         耶路撒冷教會很了解生存之道,30節說「他下到凱撒勒雅,以後打發他到塔爾索去了。」「凱撒勒雅」位於以色列的西北海岸,距離耶路撒冷190公里,步行起碼要五天,但宗徒安排他到凱撒勒雅只為了乘船,他的目的地是他故鄉「塔爾索」,即今天的土耳其境內,船行需時一星期,30節的動詞「」譯得不大正確,希臘語是「強迫」。在這環境之下,世上只有巴爾納伯有能力幫助他作「外邦人的宗徒」。值得我們反省的是,我們在堂區裡服務時,有否恃見多識廣或身居要職而目空一切呢?

5.     巴爾納伯的收場如何?一直提攜保祿的他,15記載他在安提約基雅保祿爭執後,便帶了姪兒馬爾谷回鄉,自此便銷聲匿跡了。安提約基雅可算是巴爾納伯的根據地,11說是他見安提約基雅教務蒸蒸日上而從塔爾索召叫保祿加入的,現在雙方發生了爭執,離開的竟是巴爾納伯自己,他早已變賣了一切田地並全數捐了給教會,那他現在如何生活呢?由此可見,巴爾納伯多麼偉大!
 

B     答唱詠:詠22:26-27, 28-30, 31-32

1.     答唱詠的答句是:「上主,我要在盛大的集會中讚頌祢。」本來保祿不為人所接受,經巴爾納伯出手相助後,保祿才有了身份,所以答句應該是保祿對上主的感恩。22的作者說「還我的誓願」,至於還甚麼誓卻沒有說清楚,但我們可從誓願的效果來揣測,27節說「貧困的人必將食而飽飫」,可見發的誓是窮人得到人的捐助。窮人之所以得到「飽飫」是由於巴爾納伯的慷慨,因此4:34說「沒有一個貧乏的人」,所以答句也可應用於巴爾納伯

2.     復活節是新教友的節日,他們在這一天重生了,但代父和代母的功能也很重要,因為他們協助代子和代女們更接近天主,這關乎他們的永生。不過,在這主日答唱詠的喜悅聲中,也不要忘記前25節的話,2節是我們所熟悉的:「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懸掛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也誦唸過這篇聖詠;另外,6-9節和12-19節內容十分哀傷,答唱詠的這些上文氣氛亦很配合讀經一的上文氣氛,試看看9:1-2,當時初期教會受到嚴重的迫害,迫害者包括掃祿,但慘情之後,迫害者也頓悟而成了皈依者,是大團圓的結局。


C     讀經二:若一3:18-24

 1.     若一是一卷非常深奧的書信,嚴格來說,它不是一封信,而是一篇道理,我們在此只稍作探討。若一3:18強調我們一般人的問題,就是「只用言語」和「只用口舌」,卻只說不做。19節的「出於真理(belongs to the truth」一詞意指「天主」,也可指「光」,20節的「」指「良心」,做甚麼事都應拿出「」來,尤其對於某些類型的工作如教師、醫生、社工、護士等。

2.   若一3:20說:「天主比我們的心大(greater than our feelings」,最貼切的解釋可見於145:8:「上主慈悲為懷,寬宏大方,他常緩於發怒,仁愛無量。」我們多數人都滿身缺點,隨意大發雷霆、愛財如命、自私自利、嫉妒別人的成就等,論責任,我們罪該萬死,幸而天主「慈悲為懷,寬宏大方」,祂「原知道一切」,因而願意寬恕我們。

3.     天主教的教友容易感到存疑,尤其被分離了的兄弟姊妹攻擊時,基督教的朋友喜歡針對我們的教友,指控我們拜聖母、又認為不應劃十字聖號、唸玫瑰經的「拜神」行為等,對此,我們大多數教友都不知所措,即使曉得作出反應,也只是盡力解釋對方的誤會。問題在於「我們錯了甚麼?」玫瑰經、教宗的權威、教會的七件聖事等都有清楚的聖經根據,另外,十字架是我們救恩的標記,劃十字聖號是明認我們救恩的來源,不敢公開地劃十字表示既不明白救恩的根源,亦不願明認耶穌基督10:24表明:「32凡在人前承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也必承認他;但誰若在人前否認我,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否認他。33但誰若在人前否認我,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否認他。若一3:20的確說得好,我們「可以安心,因為天主比我們的心大(greater than our feelings,他原知道一切

4.     當我們知道自己所做是正確的時,3:21叫我們「可放心大膽」,例如:教會鼓勵我們勤領聖體,我們便可「放心」聽從,毋須理會教會以外的批評。3:22說:「我們無論求什麼,必由他獲得」,不過,很多時都覺得求不到,4:3說:「你們求而不得,是因為你們求的不當。」即使自覺所求的是正當的事,也要遵照天主的旨意,由祂決定何時賜給我們。無論求得或求不到,若一3:22勸諭我們仍要「遵守了他的命令,行了他所喜悅的事」,意謂要愛人如己,詳情見於23節。

5.     3:23便解釋「他的命令」是甚麼,就是「信他的子耶穌基督的名字+彼此相愛」。任何信友「遵守了他的命令」,將獲得非常豐厚的賞報,3:24的「天主」指天主聖父,「住在」的「」指天主聖子,加上「聖神」,就是三位一體的天主,信友在受洗和領堅振時領受了聖神,藉着祂,我們便知道聖父和聖子都住在我們內。14:26說當聖神住在我們內,祂「必要教訓你們一切」,那時,我們對聖經教訓的理解便不會錯誤,甚至能推動團體去多愛主愛人。相反,那些喜歡在團體內指出你的信仰如何地錯,威嚇你不會有救恩,或攻擊你的教會被魔鬼操縱時,你便肯定這些批判者來自魔鬼,因為他們的言論正違反了聖經教訓。

6.     由於上面C1-5段的內容較深奧,為方便讀者了解讀經二的意義,現以以下兩段簡述:整章若一3談的是基督徒的生活,可說是基督徒的靈修手冊,1-2節談天主很愛世人,3-9節說人要悔改,10-24節談要遵守誡命,最重要的誡命就是「愛」。18節說「愛」不能只是空談,必須言行一致,而這方面的表表者正是巴爾納伯,他不像「眾人都怕他(掃祿」(9:26),他真的愛了仇人;19節說當人在愛內能言行一致,便是出於真理,也可以放心;20節說在天主心中,這樣的行為是善的。

7.     能把「愛的誡命」付諸行動的人並非沒有現世的回報的,22節說能愛的人無論求甚麼(事業、學業、家庭各方面),必得到天主的恩賜。愛的實踐是信德的表現,是耶穌基督所命令的(23節),效果就是24節所說的:「那遵守他命令的,就住在他內,天主也住在這人內」- 這正是「恩寵」的定義。
 

D     福 音:若15:1-8

1.     本主日的福音最重要的句子是4節的「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這節正好配合了讀經二的若一3:24,這份恩寵誰能最堪當獲賜呢?是巴爾納伯,他遵守了基督所命令的大誡命。

2.     那麼,掃祿的角式如何配合本主日的福音呢?是6節:「誰若不住在我內,便彷彿枝條,丟在外面而枯乾了,人便把它拾起來,投入火中焚燒。保祿的信仰歷程尚在成長中,未能結出果實,9:30說他只曉得與人爭執,以致「兄弟們」強迫他返鄉。

3.     值得我們反省的是,我在信仰團體內的言行對其發展和共融是有建設性的或是破壞的呢?對於我來說,參與了主日彌撒和各類的講座已算遵守了基督的命令嗎?剛在復活節領洗的新教友迎新會上,作為代父和代母的我們可以做些甚麼呢?抑或,我實在太忙了,無空參與呢?

Wednesday, April 25, 2012

瑪竇福音18


1.     讀者請先閱讀1818的標題是「天國中誰最大」,耶穌說最大是「小孩」。耶穌談論這個課題,與祂兩度預言自己會受難和聖死相關(16:21-23, 17:22-23),因為如果祂離了世,便需要人承繼祂,承繼人究竟需要甚麼條件呢?是「信德」,有了信德,即使是「小孩」也可勝任,耶穌17:20說過:「假如你們有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你們向這座山說:從這邊移到那邊去!它必會移過去的;為你們沒有不可能的事」,又在17:27行了神蹟,安排「一條魚」口咬「一塊『斯塔特』。 

2.     18:5-11的標題是「戒立惡表」,這也與信德相關,就是18:6所說切勿令有信德的「小子中的一個跌倒。」的確,這樣的情況古往今來到處都見到,冷淡的丈夫反對熱心的妻子參加堂區舉辦的靈修活動、熱心的教友害怕敦促青少年的子女守瞻禮主日、父母鼓勵子女做好防禦措施才與朋友進行性行為等!耶穌說這些人「倒不如拿一塊驢拉的磨石,繫在他的頸上,沉在海的深處更好。」祂在18:8-9強調任何妨礙人「進入生命」的因素都要消除,包括人的手腳和眼睛。 

3.     18:5-11所談的信德僅指小的信德,就如17:20所說「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但為了那小小的信德,也可以犧牲導致信德跌倒的四肢,因為有信德才能帶給人救恩,耶穌14:6說過:「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究竟教會教訓我們要相信甚麼呢?概括來說,叫人相信耶穌的「聖苦難、復活和光榮再來。」藉着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祭獻,把我們眾罪人的過錯洗淨,勿忘記天主教是個很包容的宗教,我們相信世上連最大的罪人都有機會得救,記得耶穌在十字架上對右旁的強盜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裡。 

4.     18:12-14的標題是「亡羊喻」,12節說羊群中有一頭羊「迷失了路」,不但指「不知身處何方」,「迷失了路」也包括在心理上、靈性上、道德上、情緒上等,縱然如此,牧羊人仍「把那九十九隻留在山上,而去尋找那隻迷失了路」一隻。梅瑟法律規定,犯了重大罪過者會遭石砸,就如22:23-24說:「23若一年輕處女已許配與人,有人在城中遇見她,而與她同寢;24你們應將他們二人領到當地城門口,用石頭砸死他們:那少女該死,因為她雖在城裡,卻沒有呼救;那男人該死,因為他強姦了人家的妻子:這樣你由你中間剷除了邪惡。 

5.     然而,即使如此,耶穌說仍要把大罪人「找著」,祂有權用新的角度來詮釋法律。「亡羊喻」給讀者們的訊息是甚麼呢?信德要求人要憐憫和持一份寬恕的心,且要將言語轉化成行動,要出去尋找「迷失了路」的羊。不過,人應如何表達憐憫之心呢?18:15-18說要勸諭犯了錯的弟兄悔悟,這段聖經談的是教會內的問題,被人得罪者應規勸冒犯者,要設法在教會內尋求解決的方法,無須羅致外人來處理。可見這裡所談的是「修和」,18:15說好能「賺得了你的兄弟」,只要他願意改過,便能失而復得。不過,對於冥頑不靈的冒犯者,18:17說:「將他看作外教人或稅吏」但即使是「外教人或稅吏」,耶穌仍樂於寬恕他們,記得祂在十字架上七言之首是23:34:「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只有這樣包容的教會才能存在了二千年而仍屹立不搖,乃因教會一直培育教友曉得寬恕。 

6.     18:18說:「凡你們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類似的話,耶穌16:19已說過,但那裡講話的對象是「」,權威只是給與「約納的兒子西滿」一人的,現在卻不同,「你們」意指所有門徒,他們都獲授權「赦罪」,這亦是教會裡所有神父有權赦罪的來源,而16:19唯一不同的是耶穌將天國的鑰匙」只交給了「約納的兒子西滿 

7.     18:[1]20說:「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這話與「兄弟規勸之道」相關,團體內各成員要為得罪了你的「兄弟」祈禱,那樣,我們「在天之父,必要給他們成就。18:21-35的標題是「寬恕之道」,指出人要願意寬恕別人達「七十個七次」,耶穌和祂的教會就是這樣的包容,對於罪人是要憐憫,而非譴責或報復。 

8.     18被稱為「關於教會的講道」,講論教會如何處理內部的問題,乃基於「愛」與「恕」。古往今來,教會最受攻擊的時期就是今天,傳媒對教會的無知和刻意扭曲,指控教會不合時宜,不應反對墮胎和同性戀,不應「小圈子」方式來選舉教宗,不應在教會學校推動學生學習聖經等等;堂區內,不少堂區議會的幹事認為自己由選舉產生,所以連本堂神父的任何行動都要先由他們批准,可惜,這些幹事們對教理和聖經的了解大多一知半解,不少神父就是受着教會內外的攻擊而情緒低落! 

9.     作為信友的我們應曉得分析社會和世界的錯誤價值觀,我們應努力學習聖經,不能人云亦云。18:24-35談「君王」與「僕人」對「寬恕」的態度,這與耶穌親自教導的天主經相關,6:12說:「寬免我們的罪債,猶如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耶穌能較梅瑟厄里亞都大,乃因祂的法律函概了「愛」與「恕」,是天主教法典合共1,752條條文的總結 -「愛」。 

l  下期預告:

1.     復活期第五主日(乙年)讀經釋義(2012-4-29
2.   瑪竇福音192012-5-3


[1][1]

Sunday, April 22, 2012

復活期第四主日(乙年)讀經釋義

(主題:透過基督,人獲救恩)


讀經一:
4:8-12
答唱詠:
118:1, 8-9, 21-23, 26, 28-29
讀經二:
若一3:1-2
福 音:
10:11-18


A     讀經一:宗4:8-12

1.   3一開始便記載伯多祿在「第九時辰」進入了猶太教最重要的建築物 聖殿,向百姓講論主的復活,這主題是撒杜塞人不能接受的,伯多祿更譴責猶太人害死了「聖而且義的耶穌,而宗教領袖們也察覺到這些話矛頭指向他們,4:3說他們便派了「司祭、聖殿警官和撒杜塞」去逮補了伯多祿若望。令這些領袖憂心如焚的是支持宗徒們的人數急增(信從了的男人數目「大約有五千」:4:4)。的確,世上的當權者最害怕的是,人民群起而支持他們的反對者。讀經一裡,政治領袖們怕的是人民,而不是宗教。

2.   殖民地政府面對社會潛伏的動蕩,以及急於向終主的羅馬帝國交代,4:5-6說全體公議會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議,同時向被拘捕的眾宗徒進行調查,質問他們憑誰的力治好瘸子,伯多祿便直斥其非,說他們害死了的耶穌卻復活了,宗徒們就是憑復活主的名來治癒那瘸子,4:9的「痊癒」和4:12的「救援」在希臘語均是「sothenai救援」。4:12說「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這名字就是「耶穌」,意即「雅威施救」,即「sothenai」,初期教會更以這名來驅魔。4:12b說:「使我們賴以得救」指向象徵罪惡的瘸子,他的痊癒象徵「得救」,這恩寵乃源於「納匝肋耶穌基督的名字」(3:6, 4:9)的聖死和復活(格前15:3-5),加上對祂將再來的期待,成了我們的福音。

3.   究竟張口結舌伯多祿憑誰突然間變得伶牙俐齒呢?4:8一開始便表明他「充滿聖神」,耶穌曾在12:11-12說過:「當人押送你們到會堂,到長官及有權柄的人面前時,你們不要思慮怎樣申辯,或說什麼話,因為在那個時刻,聖神必要教給你們應說的話。」這許諾現在應驗在伯多祿身上了。由此可見,只要活出福音的精神、如果為了正義、和平和愛而受到迫害,必有天主聖神的助佑。


B    答唱詠:詠118:1, 8-9, 21-23, 26, 28-29

1.   這篇聖詠在復活主日和復活期第二主日已用過,焦點均在於22節:「匠人棄而不用的廢石,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伯多祿在讀經一時已引述過(4:11)。有些學者認為古時以色列每年在登基節,當君王登上他的王座時,在場的人便詠唱118,基督徒說這君王就是基督,祂成了「屋角的基石

2.   領經的第一段裡,118:8-9說:「8投奔到上主的懷抱,遠遠勝過信賴同夥。9投奔到上主的懷抱,遠遠勝過信賴官僚。」初期教會裡,宗徒們面對教會內外的壓力和迫害,雖處水深火熱中,對威武仍不屈,憑甚麼呢?118:8-9的話正好是宗徒們的生活格言,他們的確如此活出信仰來,所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毫無畏懼地高呼宣言:「除他以外,無論憑誰,決無救援,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4:12)清楚表明基督乃「匠人棄而不用的廢石,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4:11


C    讀經二:若一3:1-2

1.   若一3談真的基督徒應如何地生活,若一1:9已說了要「明認我們的罪過。3:1-2的話很重要,因為涉及一項信條,即3:1所說:「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本來,耶穌才是天主子,而我們可憑甚麼也能「得稱為天主的子女」呢?首先當然是天主的主動,4:10說「是憑納匝肋耶穌基督的名字即是你們所釘死」然後是我們投入祂內,方法只有一個 -「作為寄生蟲」,寄主就是耶穌,寄生蟲吃的是寄主體內的東西,吸的是寄主的血,而天主教教友所吃的正是基督的體血。古往今來,唯一復活了的人就是耶穌基督,即4:10所說:「天主從死者中所復活的」,只要我們咬着寄主不放,我們也能分享祂的身體,也將能分享祂的復活。

2.   記得我們藉着聖洗聖事已與基督同死同葬了,可以稱天主為「阿爸,父啊!」(4:6)重生後,我們從共融的聖事中吸取永生的食糧,可惜基督教的朋友不肯相信聖體,但耶穌6:51的確曾說:「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如果不吃祂會怎樣?6:53說:「耶穌向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命。」由此可見,教友在彌撒時不領聖體,後果多麼嚴重。

3.   若一3:1b說:世界所以不認識我們」,「世界」即黑暗勢力(罪和死),受了洗的人能戰勝罪和死。保祿也在格前2:8說:「今世有權勢的人中沒有一個認識她,因為如果他們認識了,決不至於將光榮的主釘在十字架上。」那些宗教領袖們除了釘死耶穌外,現在又去對付祂的宗徒,可見讀經二與讀經一相關。

4.   若一3:2b說:「一顯明了,我們必要相似他,因為我們要看見他實在怎樣」「相似他」意謂逐漸成為祂的一部份,是祂的肢體,也能「看見他實在怎樣」,聖阿納尼雅解釋得好:「天主降生成人,好能使人肖似天主。」多麼大的恩寵啊!祂讓人分享祂的天主性。所以,彌撒中奉獻詠時,神父會將一滴水滴進聖,然後唸:「酒水的攙合,象徵天主取了我們的人性,願也分享基督的天主性。


D   福 音:若10:11-18

1. 本主日的福音可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是10:11-13,第二部份是10:14-18,兩者均以「我是善牧」來開始,「」乃由於:「善牧為羊捨掉自己的性命」(11b15b節),就是4:10所說「是憑納匝肋耶穌基督的名字即是你們所釘死」這態度與傭工不同,傭工一見狼便逃去,「狼」指假導師(諾斯替教派),善牧要保衛他的羊。在4:10裡,伯多祿耶穌捨掉自己的性命」了,瘸子乃藉着祂的名而獲得治癒。

2.   第二部份(10:14-18)談教會的內在生活,善牧與羊彼此認識,但善牧的服務對象不只是猶太人,10:16說:「我還有別的羊,不屬於這一棧,我也該把他們引來,他們要聽我的聲音,這樣,將只有一個羊群,一個牧人」,「別的羊」指外邦人和我們。這主題吻合了4:12:「除他以外,無論憑誰,決無救援,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天下人間」指所有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