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5, 2012

瑪竇福音18


1.     讀者請先閱讀1818的標題是「天國中誰最大」,耶穌說最大是「小孩」。耶穌談論這個課題,與祂兩度預言自己會受難和聖死相關(16:21-23, 17:22-23),因為如果祂離了世,便需要人承繼祂,承繼人究竟需要甚麼條件呢?是「信德」,有了信德,即使是「小孩」也可勝任,耶穌17:20說過:「假如你們有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你們向這座山說:從這邊移到那邊去!它必會移過去的;為你們沒有不可能的事」,又在17:27行了神蹟,安排「一條魚」口咬「一塊『斯塔特』。 

2.     18:5-11的標題是「戒立惡表」,這也與信德相關,就是18:6所說切勿令有信德的「小子中的一個跌倒。」的確,這樣的情況古往今來到處都見到,冷淡的丈夫反對熱心的妻子參加堂區舉辦的靈修活動、熱心的教友害怕敦促青少年的子女守瞻禮主日、父母鼓勵子女做好防禦措施才與朋友進行性行為等!耶穌說這些人「倒不如拿一塊驢拉的磨石,繫在他的頸上,沉在海的深處更好。」祂在18:8-9強調任何妨礙人「進入生命」的因素都要消除,包括人的手腳和眼睛。 

3.     18:5-11所談的信德僅指小的信德,就如17:20所說「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但為了那小小的信德,也可以犧牲導致信德跌倒的四肢,因為有信德才能帶給人救恩,耶穌14:6說過:「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究竟教會教訓我們要相信甚麼呢?概括來說,叫人相信耶穌的「聖苦難、復活和光榮再來。」藉着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祭獻,把我們眾罪人的過錯洗淨,勿忘記天主教是個很包容的宗教,我們相信世上連最大的罪人都有機會得救,記得耶穌在十字架上對右旁的強盜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裡。 

4.     18:12-14的標題是「亡羊喻」,12節說羊群中有一頭羊「迷失了路」,不但指「不知身處何方」,「迷失了路」也包括在心理上、靈性上、道德上、情緒上等,縱然如此,牧羊人仍「把那九十九隻留在山上,而去尋找那隻迷失了路」一隻。梅瑟法律規定,犯了重大罪過者會遭石砸,就如22:23-24說:「23若一年輕處女已許配與人,有人在城中遇見她,而與她同寢;24你們應將他們二人領到當地城門口,用石頭砸死他們:那少女該死,因為她雖在城裡,卻沒有呼救;那男人該死,因為他強姦了人家的妻子:這樣你由你中間剷除了邪惡。 

5.     然而,即使如此,耶穌說仍要把大罪人「找著」,祂有權用新的角度來詮釋法律。「亡羊喻」給讀者們的訊息是甚麼呢?信德要求人要憐憫和持一份寬恕的心,且要將言語轉化成行動,要出去尋找「迷失了路」的羊。不過,人應如何表達憐憫之心呢?18:15-18說要勸諭犯了錯的弟兄悔悟,這段聖經談的是教會內的問題,被人得罪者應規勸冒犯者,要設法在教會內尋求解決的方法,無須羅致外人來處理。可見這裡所談的是「修和」,18:15說好能「賺得了你的兄弟」,只要他願意改過,便能失而復得。不過,對於冥頑不靈的冒犯者,18:17說:「將他看作外教人或稅吏」但即使是「外教人或稅吏」,耶穌仍樂於寬恕他們,記得祂在十字架上七言之首是23:34:「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只有這樣包容的教會才能存在了二千年而仍屹立不搖,乃因教會一直培育教友曉得寬恕。 

6.     18:18說:「凡你們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類似的話,耶穌16:19已說過,但那裡講話的對象是「」,權威只是給與「約納的兒子西滿」一人的,現在卻不同,「你們」意指所有門徒,他們都獲授權「赦罪」,這亦是教會裡所有神父有權赦罪的來源,而16:19唯一不同的是耶穌將天國的鑰匙」只交給了「約納的兒子西滿 

7.     18:[1]20說:「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這話與「兄弟規勸之道」相關,團體內各成員要為得罪了你的「兄弟」祈禱,那樣,我們「在天之父,必要給他們成就。18:21-35的標題是「寬恕之道」,指出人要願意寬恕別人達「七十個七次」,耶穌和祂的教會就是這樣的包容,對於罪人是要憐憫,而非譴責或報復。 

8.     18被稱為「關於教會的講道」,講論教會如何處理內部的問題,乃基於「愛」與「恕」。古往今來,教會最受攻擊的時期就是今天,傳媒對教會的無知和刻意扭曲,指控教會不合時宜,不應反對墮胎和同性戀,不應「小圈子」方式來選舉教宗,不應在教會學校推動學生學習聖經等等;堂區內,不少堂區議會的幹事認為自己由選舉產生,所以連本堂神父的任何行動都要先由他們批准,可惜,這些幹事們對教理和聖經的了解大多一知半解,不少神父就是受着教會內外的攻擊而情緒低落! 

9.     作為信友的我們應曉得分析社會和世界的錯誤價值觀,我們應努力學習聖經,不能人云亦云。18:24-35談「君王」與「僕人」對「寬恕」的態度,這與耶穌親自教導的天主經相關,6:12說:「寬免我們的罪債,猶如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耶穌能較梅瑟厄里亞都大,乃因祂的法律函概了「愛」與「恕」,是天主教法典合共1,752條條文的總結 -「愛」。 

l  下期預告:

1.     復活期第五主日(乙年)讀經釋義(2012-4-29
2.   瑪竇福音192012-5-3


[1][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