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8, 2011

將臨期第二主日(乙年)讀經釋義

(主題:作好準備,迎接救主


讀經一:
40:1-5, 9-11
答唱詠:
85:8-14
讀經二:
伯後3:8-14
福 音:
1:1-8


A     讀經一:依40:1-5, 9-11

1.     40依撒意亞第二的開始,一直至55為止;40之前屬依撒意亞第一,56-66依撒意亞第三。40:1開始便有「安慰」二字,故40-48被稱為「安慰書」,天主在40:2要向「耶路撒冷說寬心的話」,不過,耶京已被巴比倫燒毀,以民都被充軍到了巴比倫伊拉克),所以「耶路撒冷」是指正在巴比倫為奴的猶太人,天主要透過依撒意亞先知向其子民發出訊息:「她的苦役已滿期。

2.     以色列子民被充軍巴比倫的原因乃由於拜偶像、過度依賴政治而離棄上主、以及行了很多不義的事,因而破壞了與天主所訂立的盟約。充軍是個大清洗的過程,「罪債已清償(atoned for」亦即「atone」,由「at+ one」組成,意謂「與天主修好」。40:3說:「你們要在曠野中預備上主的道路」,勿忘記上主是「曠野」的神,即使耶穌誕生的白冷也屬猶太沙漠地帶。40:3又說:「在荒原中為我們的天主修平一條大路(Highway」,40:4指出工程非常大:「一切深谷要填滿,一切山陵要產平,隆起的要削為平地,崎嶇的要闢成坦途!」古往今來,開發新地域必須要建築「大路(Highway」,「深谷山陵隆起的崎嶇的」均指障礙物,為發展經濟必須鏟除。40:3表示「修平一條大路(Highway」是「為我們的天主」造的,這正好應驗19:16-25的預言。

3.     40:6的「呼喊」原文是「宣佈」,所要宣佈的是40:6-8:「6凡有血肉的都似草,他的美麗似田野的花;7上主的風吹來,草必枯萎,花必凋謝。【的確,人民好像草。】8草能枯萎,花能凋謝,但我們天主的話永遠常存。」」「」和「田野的花」指人的生命,十分短暫和脆弱,只有「天主的話永遠常存」這番話為身在異鄉的猶太人十分重要,因為他們朝拜和祭獻的中心本來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內,但這一切已成過去,他們現在唯一可接觸的就是充軍時暗中攜帶的聖經(舊約),於是天主便提醒他們,聖經乃其聖言,是「永遠常存」的。勿忘記我們的感恩祭的第一部份是「聖道禮儀」,也是聚焦於天主的聖言。

4.     究竟天主的話講論甚麼呢?40:9-11表明:「9熙雍傳喜訊的啊!請登上高山!給耶路撒冷報喜訊的啊!請大聲疾呼!高呼罷!不要畏懼!向猶大各城報告說:你們的天主來了10吾主上主帶著威能來到,他的手臂獲得了勝利;他的勝利品與他同在,他獲得的酬勞在他面前。11他必如牧人,牧放自己的羊群,以自己的手臂集合小羊,把牠們抱在自己的懷中,溫良地領導哺乳的母羊。」這是一個預言,40:9說天主會登上「熙雍」山,40:10說因為天主要來打仗,祂是「萬軍的上主」。「你們的天主來了」就在聖經內,所以,梵二啟示憲章六章21條強調:「教會常常尊敬聖經,如同尊敬主的聖體一樣。

5.     雖然40:6-8的內容十分優雅,但與本主日的主題似乎不符,故沒有被採用於讀經一內。


B     答唱詠:詠85:8, 9-14

1.     沒有人確知85寫於甚麼時代,有說是充軍前,有說是充軍的末期。讀經一說上主要進行懲罰,因為以色列子民受到敵人巴比倫的迫害。85:11-12有不少末世神學的特徵:「仁愛、忠信、正義、和平」,均表示救恩快臨。領經的第三段中(85:13-14),14節說:「正義在上主前面行走,救恩必隨上主的腳步」,這是雅威蒞臨的預報,結果祂賜給人類「收穫」、「正義」和「救恩」。答唱詠使人想起以色列子民在充軍時的困難,以及在新約時洗者若翰面對的同樣困難,但最終的收成是豐富的,只要全心依賴上主便可,必得祂的憐憫。

2.     亡國亡家多時,被充軍巴比倫以色列人民哀求雅威的干預,氣氛充滿着哀悼,於是上主許諾了拯救他們,焦點在40:9:「你們的天主來了!(將臨)」於是,以民便喜氣洋洋,他們深信雅威會賜給他們「和平救恩光榮仁愛、忠信、正義」,他們也祈求說:「上主,求你向我們顯示你的寬仁,求你給我們賞賜你的救恩。」(85:885:14的話很重要:「正義在上主前面行走,救恩必隨上主的腳步」,串聯到本主日福音裏的洗者若翰上。


C     讀經二:伯後3:8-14

1.     伯多祿相信自己快將離世,情緒表現得很感性,盼望信友們能遵守聖言的話而生活,好能期待基督的再來。可惜,不少人因等待了多時而仍未見末日的出現,開始質疑究竟末日會否發生,不過這種想法很危險。3:8說:「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這話源於90:4:「因為千年在你的眼前,好像是剛過去的昨天,好像夜裡的一更時間。」意謂天主並不像人般注重計算時間,人的邏輯經常出現很多謬誤,例如嘲笑基督再來的事實。

2.     時至今天,仍有人認為:天主六天創世,每天象徵一千年,故宇宙只會存在六千年,據猶太人的計算,2011年是創世後第5771年,以他們的計算,還有229年便會末日了。不過,究竟「每天象徵一千年」的根據是甚麼,又沒有說明。至於其他人,有些相信「千禧年論:chiliasm」,每當接近千禧年,便會觸動他們的神經,極力遊說眾人末日快臨,直至過了千禧年而落了空為止!

3.     對於時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流逝了,仍全無基督再來的跡象時,人開始猶疑,對此伯多祿有何訓導呢?他在3:9說:「主決不遲延他的應許,有如某些人所想像的;其實是他對你們含忍,不願任何人喪亡,只願眾人回心轉意。」宗徒之長強調基督必然再來,只是天主實在忍耐地等待,祂等待罪人的悔改,好能獲得祂賜救恩。

4.     那麼,究竟末日何時會來呢?3:10回答:「主的日子必要如盜賊一樣來到」,指來得突然,是人所意料不及的。至於3:10b說:「所有的原質都要因烈火而溶化,大地及其中所有的工程,也都要被焚毀」,這是希臘斯多噶派(Stoic)的哲學,認為宇宙在時間終結時,一切均被「」所吞噬。宗徒之長表示,當末日一到,天主會進行審判,故3:11-12表示:「你們應該怎樣以聖潔和虔敬的態度生活」到福音時,1:5說:「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群眾都出來,到他那裡,承認自己的罪過,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人應以行動來配合,他們要善度生活,等待「天主日子的來臨」,期間也要努力引領眾人歸向耶穌,履行先知的職務。

5.     對於末日,基督徒並不消極,因為3:13說我們等待「新天新地」(66:2221:1),這天鄉是天主恩賜給義人居住的,3:14還詳述之,3:11說人要「以聖潔和虔敬的態度生活」,3:14說那是讓耶穌見到我們「沒有玷污,沒有瑕疵,安然無懼」這並不容易,故3:9耶穌含忍,不願任何人喪亡」,目的為「只願眾人回心轉意」,好能獲得救恩。


D     福  音:1:1-8

1.     整段福音中,最重要是1:1:「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1:2乃引自3:1,當中的「使者」意指厄里亞,但3:1所談的「使者」會「進入衪的殿內」,祂是「盟約的使者」,這話顯示「使者」實指默西亞。記得最後晚餐時,耶穌拿起酒來,說:「這是我的血,新約的血,為大眾流出來的。」(14:24厄里亞只是先知,是天主的代言人,不能訂立盟約,只有默西亞能。

2.     其實,洗者若翰1:7也表示了:「我連俯身解他的鞋帶也不配」,這話引述了4:1-8的事件,以表達自己並沒有默西亞的身份,因為耶穌才是新約中的新郎。究竟馬爾谷福音所指的「使者」是否指洗者若翰呢?聖史沒有理會馬拉基亞的上下文,故在1:3引述了40:3時,這容易令人誤以為指若翰。於是,1:4便說:「洗者若翰便在曠野裡出現。」他來要提醒人,真命天子到了,人人要準備好迎接祂。

3.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說:「苦役已滿期」,傳訊者便立即宣佈救恩已臨到,焦點放在40:9:「你們的天主來了」答唱詠說屆時天下會有「和平」、「救恩」、「光榮」,也會有仁愛、忠信、正義」,我們要祈求上主說:「上主,求你向我們顯示你的寬仁,求你給我們賞賜你的救恩。」(85:8)讀經二叫人切勿誤以為基督不會再來,末日的延遲只因天主延長時間,好給人機會悔改和皈依,伯後3:11說要「以聖潔和虔敬的態度生活」,3:14 說就是讓耶穌見到我們「沒有玷污,沒有瑕疵,安然無懼。」福音的焦點是1:1:「天主子耶穌基督」亦即要來的那位。

Thursday, November 24, 2011

瑪竇福音 1(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 1)

1.     讀者請先閱讀瑪1和瑪28:16-20。學習聖經時,間中會遇到「narrative criticism」,意指「以一聖經片段來解釋另一聖經片段」,可能來自同一聖經書卷,或來自別的聖經書卷。我們在此嘗試探討「因」和「果」的關係,看看瑪竇福音的聖史如何把不同的聖經片段串聯起來,寫出它們彼此的關係和神學意義。每個故事都有一定的元素,包括人物、時間、地點,然後以這等元素刻劃出故事來。

2.     先看1:1-17,標題是「耶穌的族譜」,一個家族的族譜能追溯到其「根源」,所謂「尋根」能把人帶到家族的起點。耶穌的族譜與眾有些不同,因為祂的族譜只能尋覓到祂「人性」上的根,由亞巴郎達味、由達味至充軍、由充軍至耶穌基督瑪竇福音記載了共四十二代,當中的特色是「盟約」,天主與亞巴郎定立了盟約,祂在22:17許諾他「後裔繁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天主也與達味定立盟約,在撒下7:13-14許諾「13他的王位直到永遠。14我要作他的父親,他要作我的兒子。

3.     可惜,這等盟約和許諾突然間煙消雲散了,時為公元前587年,巴比倫入侵猶太國,屠殺了很多猶太人,其餘的都充軍到了巴比倫去(即現今的伊拉克)作奴隸,以色列的國土被入侵者奪去了,達味王朝的收場可見於列下25:7,說巴比倫王在猶太國的末代皇帝「漆德克雅眼前殺了他的兒子,也剜了他的眼,給他帶上鎖鏈,送往巴比倫去。」至此,盟約彷彿冰消瓦解了,至於福音時代的大黑落德王,是羅馬執政的三大巨頭安東尼雷比達屋大維任命他為「猶太王」的榮銜,並非天主所任命的。

4.     巴比倫充軍後,聖祖亞巴郎的「繁多」後裔、客納罕地和王朝都不在了,在靈性上如何理解呢?其實,這一切均與耶穌的復活和升天相關,看看28:16-20的記載:「16十一個門徒就往加里肋亞,到耶穌給他們所指定的山上去了。17他們一看見衪,就朝拜了衪,雖然有人還心中疑惑18耶穌便上前對他們說: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19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20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5.     然而,這與「耶穌的族譜」何關呢?28:16說只有「十一個門徒加里肋亞去,因為猶達斯依斯加略自盡了(27:5);28:17說門徒們「朝拜了衪(fell down before Him」,世人只會「朝拜」他們的天主或君王,就如9:3-4記載保祿歸化時「跌倒在地(fell to the ground」的情況和意思相同。28:17中「朝拜」一詞顯示出「王朝」,五百多年前的王朝被巴比倫終止了,到耶穌升天時,王朝重現了,而且是永恆的。門徒們「朝拜」了耶穌,等於明認祂是天主,這與「耶穌的族譜」何關呢?1:16說:「瑪利亞耶穌,他稱為基督Christ」,當我們把1:1628:17合併起來研讀,不難見到「稱為基督「天主子」,原來,瑪竇福音一開始便談「耶穌的族譜」,但似乎要到結尾時才完成。

6.     耶穌的族譜」中共談及五名婦女,簡列如下:

 字
1
舊 約
(a)  塔瑪爾Tamar
3
38
(b)  辣哈布Rahab
5
2
(c)  盧德Ruth
5
盧德傳
(d)  烏黎雅的妻子
6
撒下11
(e)  瑪利亞
16


7.     眾所周知,瑪利亞與其餘四位婦女不同,因為她所生的兒子是天主子,祂不但是人,也是神。除此之外,在課文裏有何獨特呢?讓我們看看1:3a:「猶大塔瑪爾培勒茲則辣黑培勒茲赫茲龍赫茲龍阿蘭」,「猶大塔瑪爾培勒茲則辣黑」的英語譯本較清楚:「Judah fathered Perez and Zerah, whose mother was Tamar」。這裏,我們要探討一下英文文法的兩種句法:「主要子句(main clause)」和「從屬子句(subordinating clause)」,前者較重要,因為主要子句能獨立存在;「塔瑪爾」或「whose mother was Tamar」是從屬子句,自身不能獨立存在,因為意思並不完整。

8.     看看第二至第四位婦女,1:5說:「撒爾孟辣哈布波阿次」,英語譯文是「Salmon fathered Boaz, whose mother was Rahab」,「辣哈布」或「whose mother was Rahab」不是主要子句;同樣,「波阿次盧德敖貝得」譯為「Boaz fathered Obed, whose mother was Ruth」,「盧德」或「whose mother was Ruth」只是從屬子句;到1:6,「達味烏黎雅的妻子生撒羅滿」譯作「David fathered Solomon, whose mother had been Uriah's wife」,「烏黎雅的妻子生」或「whose mother had been Uriah's wife」也是從屬子句。至此,我們見到耶穌的族譜裏的前四個婦女並非獨立存在,表示她們的身份並不太重要。

9.     至於聖母瑪利亞1:16這樣說:「雅各伯若瑟瑪利亞的丈夫,瑪利亞耶穌」,英語譯成「Jacob fathered Joseph the husband of Mary; of her was born Jesus」,「瑪利亞耶穌」或「of her was born Jesus」並非從屬子句,而是主要子句,是福音原文之意,福音沒有像形容別的婦女而說「若瑟瑪利亞耶穌」,由此可見,用於前四位婦女的連接詞是「從屬連接詞「whose」」,但用於瑪利亞的是並列連接詞「of her」。瑪利亞的確與眾不同。

10.   瑪利亞」所生的「耶穌」在28:18時被這樣形容:「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只有天主才擁有「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證明祂就是天主子。至於天主在舊約時給聖祖亞巴郎的許諾,要賜他「後裔繁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何時才得以落實呢?就在28:19:「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亞巴郎的子孫不但有猶太人,而是「萬民」,包括印度人、埃及人、中國人、澳洲人等,包括在天主給亞巴郎「兒孫滿堂」的許諾中,現得以應驗。

11.   讀者會質疑:除猶太人外,別的民族怎能遺傳了亞巴郎的血緣而成為他的後裔呢?要成為亞巴郎的後裔,並不需要有他的血緣,而是28:19所說:「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這些後裔不但是亞巴郎的子孫,也藉着洗禮而成了亞當的子孫,全都明認耶穌基督乃永恆的君王。當萬民成為亞巴郎的子孫後,便有責任「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28:20),意即天主的誡命。

12.   至此,天主許諾亞巴郎的「後裔繁多」伸延到「萬民」上,基督作為普世永恆的君王,天主恩賜亞巴郎的福地在那裏呢?就在28:20所述:「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這話早已在1:18-25(「生於童貞女」)預言過,1:23說:「看,一位貞女,將懷孕生子,人將稱他的名字為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天人共處的福地不再是實物上的土地,而是靈性上的土地,超越一切地域。耶穌的族譜與28結尾處相連,族譜展示了祂的人性,28:16-20展示了祂的天主性,天主給亞巴郎達味的許諾要到的結尾時才應驗,且要在耶穌基督身上彰顯出來。教會在公元451年舉行了第四屆大公會議,地點是土耳其加千陶Chalcedon),在位教宗是良一世,出席會議的主教共六百,經過27期會議後,訂定「基督一位兩性」的信條,天主性與人性在基督內結合為一,即兩者在一個位格中結合。

13.   沒有人的名字是「厄瑪奴耳」,那只是一個本質,耶穌的誕生是一項奧蹟,1:16說:「瑪利亞耶穌,他稱為基督」,祂降生成人乃因聖神受孕,耶穌的父親不是人性的父,而是天主(尼西亞信經:「耶穌基督、天主的獨生子。祂在萬世之前,由聖父所生。」)祂要與我們同在,「直到今世的終結。

l        下期預告:
1.        將臨期第二主日(乙年)讀經釋義(2011-11-29
2.        瑪竇福音22011-12-2

Sunday, November 20, 2011

將臨期第一主日(乙年)讀經釋義

(主題:皈依並醒寤等待耶穌


讀經一:
63:16b-17, 19b, 64:2-7
答唱詠:
80:2-3, 15-16, 18-19
讀經二:
格前1:3-9
福 音:
13:33-37


A     讀經一:依63:16b-17, 19b, 64:2-7

1.     自四世紀以來每年都慶祝聖誕,準備期稱為將臨期,為期共四個主日,禮儀中有些特有的象徵,司鐸們的祭衣是紫色的,但不是象徵哀悼,而是王室的顏色,因為羅馬皇帝是穿紫袍的。將臨期也有不少聖誕頌歌,亦有四支蠟燭,包括將臨期第一主日所燃點的粉紅色蠟燭,以及另外三支紫色蠟燭,全都象徵「光」,因為我們要將「光」帶給世人,引領他們邁向正義的方向。不過,把「光」帶給他人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燃點的蠟燭會逐漸燒盡,我們要做的正是「燃燒自己」來「照亮他人」,世人便能在「光」中迎接默西亞,齊聲頌唱:「人類救主請速降臨,憐憫你所愛的人民,在這流亡的涕泣谷。翹首仰望你來解困 …。」(頌恩499首)

2.     甲年完結,乙年開始,兩個禮儀年度並非無關,甲年最後的幾個主日均談末世,其高峰原來是乙年的將臨期首主日,人類的完滿結局就是聖言降生成人,帶給我們希望,餘下的三個主日均與默西亞相關。本主日的讀經一選自63,約寫於公元前530-510年,以色列遺民剛從巴比倫回國不久,目睹故鄉的同胞一貧如洗,被毀的聖殿尚未重建,百姓之間的對話並非用希伯來語,而是亞拉美語。

3.     讀經一是個祈求,祈求天主來復興以色列,上文的63:11-14表示:「那時 古來的日子 梅瑟。… 引領羊群 離海洋的在那裏呢 分開海水」,全部片語均指向昔日的「出谷」,天主拯救了以色列,現在從異邦回國,彷彿就是另一次出谷。讀經一開始時,以色列人在63:16b向上主高呼:「你上主卻是我們的父親,「我們自古以來的救主」」,表明自己就是真的選民,是天主真的子女(4:22),因為天主救贖了他們,他們也因此而可分享天主的愛和希望。63:17顯示以色列人的「心變硬而不敬畏」上主,所以他們本應罪該萬死,故要懇求上主憐憫和拯救,他們在63:19求祂「衝破諸天降下。

4.     64:1-5a祈求上主像「出谷」時地憐憫其子民,並顯現給他們,於是64:1說天主便用「」來展示祂驚奇的事蹟和德能,因而令他們肅然起敬。天主對其子民的態度非常主動,64:4a說:「你是歡迎那些履行正義和紀念你道路的人」,祂會主動往以色列,可昔,不肖的以民仍犯罪如初,仍照舊違叛你。」幸好,他們覺悟了,64:5說:「我們都好像成了不潔的人,所行的正義好似染了經血的內衣,又似乾枯的葉子;我們的罪惡好似狂風一般將我們捲去」,百姓翻然悔悟的一番話足以證明他們痛改前非的決志

5.     無疑,人神間的身份十分懸殊,人明認自己只是「泥土」,天主才是「我們的陶工」,「泥土」的命運完全操縱在「陶工」手上,一切由祂主宰。罪人便在64:8祈求:上主啊!不要嚴加忿怒,不要時常記念我們的罪惡」,話語彷彿就像彌撒時主禮神父的祈禱:「求祢不要看我們的罪過,但看祢教會的信德。


B     答唱詠:80:2-3, 15-16, 18-19

1.   80是一篇團體的哀悼詩,答句(4節)清楚表示了:「天主,求你使我們能以復興顯示你的慈顏,好拯救我們。」天主子民的禱聲是哀求天主帶領他們恢復與上主所立的盟約關係,這樣的氣氛亦即讀經一的氣氛。2節的「革魯賓」指天使,聖殿約櫃旁和上面均有「革魯賓」,埃及人把他們的形像繪劃成獅身人像,而國家地理雜誌說位於金字塔旁的巨型革魯賓其實是冰河時期的傑作,移動的冰把巨石從遠方移來,後來埃及人把這些形似動物的石頭前端繪劃和雕琢成為人臉。

2.   80:5-14沒有被答唱詠採用,因為資料並非完全與其它讀經配合,5節說天主發怒,6-7節說以民面對很多艱難,9-12節說天主恩賜以民出谷的機會,並終能踏足福地,13-14節哀求天主勿讓以民處於險境中,可見13-14節與讀經一的內容頗為配合,教廷可能不想答唱詠太長而沒有採用它們。

3.   63:16b懇求天主:「你上主卻是我們的父親,「我們自古以來的救主」」,同樣,我們也以80:4向上主禱告:「天主,求你使我們能以復興顯示你的慈顏,好拯救我們。63:16b80:4好像前後呼應似的,前者確定以色列人原有的身份,可惜他們跌倒了,後者就是向上主祈求,求祂「顯示你的慈顏」,好能「復興」。80:15-16祈求天主帶領我們皈依祂,求祂「憐恤」和保護,18節說:「願你(天主)右手扶持你右邊的人(君王)」,意謂求天主與君王同在,我們作為信眾便以19節作出回應:「再不願意離開你」(痛改前非的決志),並祈求祂賜給我們力量敬畏祂,這樣,便會得到祂的「拯救」。


C     讀經二:格前1:3-9

1.     格前1:3的「恩寵與平安」充滿啟示,「恩寵」是白白的恩賜,指的是「救恩」,不是人的努力所能賺取的;「平安」是救恩的效果,有了救恩,人便感到「平安」,這樣,在人神關係上,人得到了罪赦,能與天主修好;至於人與人的關係,彼此能和諧相處。「恩寵與平安」乃源於「我們的父天主和主耶穌基督」,這全依賴天主「從高天之上垂視而憐恤」(80:15

2.     我們也許會疑慮,現實世界裏充滿着無止境的紛爭,一點和平的感覺都沒有,的確如此,因為真正和全面的和平要待基督再來時才出現,屆時主耶穌給人類的救贖便達到完滿。現今世界雖不完美,但我們仍可效法格林多人們彼此以弟兄姊妹之情相待,大家便能得到內心的安寧。保祿1:5格城的人說:「在一切事上,在一切言論和知識上,都成了富有的」,所指的是神恩,包括「語言之恩」和「知識之恩」(12:8),還有12:9-10所述的各種神恩:「信心之恩、治病的奇恩、行奇蹟、說先知話、能辨別神恩、能說各種語言、能解釋語言」,還有一種較少人認識的神恩,即14:26的「歌詠」之恩,指唱聖詠。

3.     有了神恩會如何?保祿便現身說法,在1:6說他「基督所作的證言」,強調福傳的重要,也要依賴天主的助佑,然後付諸行動,例如:探訪病人或老人、慕道班傳道服務、善別的服務等,這樣,便如1:7的話:「你們已不缺少任何恩寵。」然而,也要居安思危,我們不能過於滿足,要恆常把焦點放在「耶穌基督的出現」,放在永生上,這樣才「無瑕可指」,自然能在最後審判時獲賜「救恩」。1:9加入一個訊息:天主開展了任何工程,便一直推動到完成為止,只要信眾成為基督身體上的肢體,當天主與耶穌合而為一」時,各肢體隨即寄生在天主身上(6)。

4.     保祿格前1:7-8基督的「恩寵」配合於末世,提醒人要「待我們的耶穌基督的出現」,1:8說天主便「必要堅固你們到底」,當基督來到時,信友便「無瑕可指保祿宗徒所憂慮的,是人疏忽了基督再來的事實,即忘記了「將臨」。


D     福  音:谷13:33-37

1.     福音的標題是「應醒寤不寐」,禮儀年一開始,為甚麼不是以1作起步呢?其實甲乙丙三年都如此,將臨期首主日的福音均談末世,今年採用的是「看門的人」的比喻,這為近東的人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他們根本不曉得思考未來,那麼為何要談末日呢?耶穌6:34不是曾說過: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又說過:「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嗎?

2.     13:33-37中,耶穌四度叫人要「醒寤」(33, 34, 35, 37節),到山園祈禱時(14:32-42),門徒們只顧睡覺,所以值得我們反省:我能醒寤嗎?人可以如何醒寤呢?領受修和聖事嗎?立定平安書嗎?抑或多關心家人的需要呢?耶穌在比喻中加入了一則故事,13:34說「遠行的人」離開時,做了兩件事:(a)把權柄交給了自己的僕人,每人有每人的工作」,(b)又囑咐看門的須要醒寤(a) 項關乎「僕人」,人人都有自己的職務,但 (b) 項只關乎「看門的人」,只有他需要「醒寤」,因為主人回來時,要由他開門。

3.     13:34中「遠行的人」意指耶穌升天去了,自此起到末日期間,「每人有每人的工作」,指的是教會時代;13:35的「傍晚,夜半,雞叫,清晨」是羅馬計時的制度。13:35說:「你們要醒寤」,「你們」一詞指僕人們,特別強調各人要忠於主人,這是中東的文化,他們沒有個人主義,事事以團體為單元和中心,身為僕人或奴隸者會視己為家中一員,主人不在時,也不可懶散,各人要盡忠職守。「你們」也指以色列的宗教領袖們、門徒們或群眾,對無論誰都作出末日的警告。

4.     看門的人」必須「醒寤」,主人回家時,別的僕人即使正在睡覺,也無阻他進來,可見「看門的人」最重要。我們究竟屬於一般的僕人或是看門的人呢?受了洗的我們也成為基督的肢體,我們是看門者,故必須要「醒寤」,因為我們有責任讓別人進入耶穌的羊棧,好能履行我們受洗而成為先知身份的職務。因此,每次彌撒結束時,主禮神父都提醒教友這項使命:「你們平安離去吧!把基督的愛和平安傳揚出去」,我們有責任給人「開門」。至於我們自己,也要把自己的「心門」向耶穌開放,好能連繫屋內和屋外各人。

5.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說被充軍的猶太人很悲傷,因為天主彷彿忘掉了他們。的確,他們離棄了上主,犯了重罪,但現在,猶太人懇求上主思念祂曾帶領他們的祖先「出谷」,他們祈求天主重新作他們的「父親」和「救主」。答唱詠的答句是以色列子民的禱告:「天主,求你使我們能以復興,顯示你的慈顏,好拯救我們。」讀經二提醒人:天主的恩寵是白白賜給人的,當人享受太平時,必須以行動來回應,要寄生在耶穌的聖身體上,把焦點望向永生。福音叫人時常「醒寤」,讀經二幾乎每節都有耶穌的聖名,而福音四度叫人醒寤,作為門徒必須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