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31, 2013

常年期第十主日(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履行先知之恩」

 

讀經一
列上17:17-24
答唱詠
30:2, 2-4, 5-6, 11-13
讀經二
1:11-19
福 音
7:11-17

 

A        讀經一:列上17:17-24

1.        先知厄里亞Elijah)的故事記載於列上17-列下2,讓我們先看讀經一的上文和背景,當時以色列的王朝已分裂成北國和南國,北國稱為以色列國,而南國稱為猶大國厄里亞任職先知時,以色列國在任的第七任君王是阿哈布Ahab),統治北國凡二十二年之久(公元前875-853年)。不幸,阿哈布王娶了外邦的漆冬公主依則貝耳Jezebel)為后,間接也引入了她所拜的巴耳邪神(Baal)和阿舍辣女神(Asherah),君王和王后齊拜邪神,令天主義憤填胸,決意懲罰以色列國厄里亞便在列上17:1宣佈:「我指着我所服侍的永生上主、以色列的天主起誓:這幾年如果沒有我的命令,天決不降露或落雨!

2.        雖然厄里亞遵照天主的意願而代言宣布懲罰,但阿哈布王仍因此而惱羞成怒,為避免先知因天災和人禍而遭殃,天主便安排他逃亡到東南的「約但河東的革黎特小河」(列上17:3),但「不幾天以後,那地方沒有落雨,小河也乾涸了」(列上17:7)於是上主在列上17:9吩咐先知移往西北的「漆冬匝爾法特」和「住在那裏」,因為上主安排了「那裏的一個寡婦供養你。」旱災並沒有禍及「漆冬匝爾法特」,「那裏的一個寡婦」的困難在於太貧窮,「寡婦」故然是喪了夫君的人,而她的「兒子」尚年幼,無力供養她,屬當時社會貶抑和歧視的人士!

3.        先知先後在列上17:1017:11要求水飲和小餅吃,可惜鋻於「寡婦」僅有的物資只能替「兒子」造點食物,吃罷了便「」然而,厄里亞仍堅持寡婦先替他造個小餅,才繼續為其「兒子」造食物!身為外邦人的寡婦,現在面對朝拜雅威的先知作出的要求,又在列上17:14表明:「因為上主以色列的天主這樣說:直到上主使雨落在這地上的那一天,缸裏的麵,決不會用完;罐裏的油,也決不會缺」,這為她是項大挑戰,但她卻充份地展示了她對「上主以色列的天主」的信德,果然善有善報,列上17:16說:「缸裏的麵,果然沒有用完,罐裏的油,也沒有減少,正如上主藉厄里亞所說的話

4.        進入讀經一,禍並不單行,列上17:17說寡婦的「兒子病了,病得很重,就斷了氣」寡婦便怨聲載道,認為是天主對她的懲罰,乃由於她款待了厄里亞,以致上主突然注意了她,亦即列上17:18的話:「天主的人,我與你有什麼關係?你到我這裏來,竟叫上主記起我的罪惡,殺死了我的兒子!」作為先知,第一個職務是為人祈禱,厄里亞便在列上17:20-21向天主禱告:「20「上主,我的天主!我寄居在這寡婦家中,難道你也忍心加害於她,殺死她的兒子嗎?21厄里亞三次伏在孩子身上,呼求上主說:「上主,我的天主,求你使這孩子的靈魂再回到他身上!」先知的第二個職務是行聖蹟,列上17:22說:「上主聽了厄里亞的呼求,孩子的靈魂又回到他身上,孩子就又活了

5.        寡婦親眼目睹一切,便在列上17:24明認說:「現在我知道你是天主的人,上主藉你的口所說的話,確是真理。」也許,我們要問一問:孩子之死並非先知所致,他為甚麼會主動復生了孩子呢?學者認為是厄里亞對寡婦的欣賞,她在列上17:12說:「缸裏只有一把麵,罐裏還有一點油。你看,我正要拾兩根木柴,回去為我和我的兒子做點東西,吃了等」,她寧願母子「吃了等」而總不肯行乞度日,俗語說:「人窮志不窮」,因而得到先知的尊重和伸出援手。

6.        讀經一的訊息是甚麼呢?是天主的無限仁慈和恩寵,只要寡婦願意付出一點點,得到的回報是「缸裏的麵,決不會用完;罐裏的油,也決不會缺」,人付出了,並不會減少,卻得到的會更多,只要我曉得善用天主的恩賜去愛主愛人,人的慷慨轉化成一份靈修。有人抱怨房子太小,但有不少人無家可歸;有人抱怨收入太少,但多少人長期失業!故事中的寡婦一貧如洗,卻沒有理直氣壯地拒先知於千里之外,讀經一就是要挑戰我們的價值觀,我能夠慷慨就義嗎?
 

B        讀經二:迦1:11-19

1.        保祿在這裡十分憤慨,因為背後被人抹黑,在1:6-10指控保祿的教訓都是錯誤的,保祿怒不可遏地在1:8-9連續兩度表示:「誰若給你們宣講福音與你們所接受的不同,當受詛咒」到讀經二時,他又在1:11-12反駁:「我所宣講的福音 ….是由耶穌基督的啟示得來的」可惜,信德軟弱的迦拉達信友「竟這樣快離開了那以基督的恩寵召叫你們的天主,而歸向了另一福音」(1:6)意圖抹黑保祿的人指出後者從來都沒有在耶穌的公開傳教時跟隨過祂,也因此而沒有資格作宗徒,況且,13:3的確說他和巴爾納伯的派遣只是由「安提約基雅教會」作出的。

2.       無可否認,保祿沒有於耶穌在世時跟隨過祂,但他的確經驗了復活的主的召叫,9:3說:「忽然從天上有一道光,環射到他身上」,主耶穌跟着在9:6向他說:「你起來進城去,必有人告訴你當作甚麼」然後,耶穌9:15-16阿納尼說的話是明確的派遣保祿15這人是我所揀選的器皿,把我的名字帶到外邦人、國王和以色列子民前16因為我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字該受多麼大的苦。」「宗徒」一詞之意正好是「派遣」,故保祿當之無愧。

3.      攻擊保祿的人也指控他貶抑了猶太人的法律,但保祿1:14作出回應:「對我祖先的傳授更富於熱忱,這也是眾所周知的。然而,自從他獲主耶穌派遣後,1:16說天主決意「將他的聖子啟示給我,叫我在異民中傳揚他」由於天主的派遣是多麼權威,保祿自覺無需任何人的確認或認同,便在1:16b-17a說:「16b我當時沒有與任何人商量,17a也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在我以前作宗徒的人

4.        問題出現了,既然正確無誤,保祿1:18的行動有點奇怪:「過了三年,我纔上耶路撒冷拜見刻法,在他那裏逗留了十五天」,他這樣做是否要尋求人的認同呢?非也,一個成熟的傳教士,不能夠只聲稱獲得了天主的召選,便可以視教內的人士如無物。保祿耶京是有兩個目的的,「刻法」乃宗徒之長,「拜見刻法」象徵着與教會的聯繫,否則他建立的各地方教會只會變成今天的基督教其中一些教派,基督教今天全球有三萬三千個教派;保祿的另一目的是要接受教會在信理上的指導。這次拜訪中,保祿也拜會了當時耶路撒冷的主教「雅各伯」。

5.        1:20-21也很有意義:「20我給你們寫的都是真的,我在天主前作證,我決沒有說謊。21此後,我往敘利亞基里基雅地域去了。」除了顯示與慈母教會同屬一棧外,也表示他的福傳由耶路撒冷出發,但也不否認他的宗徒身份和權威是來自天主的。1:23說:「那曾經迫害我們的,如今卻傳揚他曾經想消滅的信仰了」實在可喜可賀,故1:24說要「為了我而光榮天主。
 

C        福 音:路17:11-17

1.       本主日的福音彷彿是讀經一的新約版,一個寡婦的獨生子死了,7:12說殯葬的人「臨近城」,猶太人認為屍體是最不潔的,故只能葬於城外,寡婦陷於絕境,7:13說她的哀傷令耶穌動了憐憫的心」,沒有理會猶太人潔與不潔,「遂上前按住棺材。

2.        耶穌在路7:14說:「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罷」在這事件上,耶穌行了聖蹟復生了亡者,這是先知的職務,因此,7:16說:「眾人都害怕起來,光榮天主說:「在我們中間興起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他自己的百姓

3.        讀經一二和福音可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說厄里亞是一位大先知,他的職務包括了為人禱告、行聖蹟和譴責君王的不是。讀經二也顯示保祿是位先知,他是復活的主耶穌所派遣去作宗徒的,要把天主的福音傳給世人。福音裡,耶穌行了復生的聖蹟,祂是最偉大的先知,因為厄里亞需要「三次伏在孩子身上,呼求上」(列上17:21),才能復生小孩,但耶穌只發一言:「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罷」,亡者便「坐起來,並開口說話。」答唱詠是連串的讚美。
 

D        答唱詠:詠30:2, 2-4, 5-6, 11-13

1.       答唱詠中的領經第一段是30:2-4:「2上主,我稱揚你,因為你救拔了我,你也沒有使我的仇敵向我自誇。3上主,我一向你呼號,我主,你便醫治了我。4上主,你由陰府中把我救出,又使我安全復生,免降幽谷。」這番話彷彿是小孩獲復生後的祈禱,他要感謝讚美上主。

2.       答唱詠中的領經第二段是30:5-6:「5上主的聖民,請向上主歌頌,稱謝他的聖名。6因為他的忿怒,瞬息消散;他的恩愛卻要終生綿延。晚間雖令人哭涕,清晨卻使人歡喜。」這番話彷彿應放在寡婦口裡,讀經一裡,寡婦以為天主懲罰她所犯的罪,但她親眼目睹了上主的仁慈,拯救了她的亡子,於是她立即高聲讚美祂。

3.        答唱詠中的領經第三段是30:11-13:「11上主,請俯聽我,憐憫我;上主,求你前來助佑我。」12你把我的哀痛,給我變成了舞蹈,脫去了我的苦衣給我披上喜樂;13為此,我的心靈歌頌你,永不止息;上主,我的天主,我要永遠稱謝你!」這話彷彿是厄里亞說的,他祈求了上主(列上17:20),得到了上主的俯允,便以此經文讚美感謝祂:我的心靈歌頌你,永不止息

4.       很明顯,本主日的讀經主題是「履行先知之職」,但答唱詠與我們基督徒有何關係呢?在受洗時,我們領受了司祭、君王和先知之職務,人人都因此有責任落實各職務,包括「先知」之職,就如厄里亞保祿一樣。話雖如此,人有時也會軟弱跌倒,就如「兒子病了,病得很重,就斷了氣」,需要聖蹟來復生。我們雖有先知之恩,有時卻力不從心,需要別的先知伸出援手,就如寡婦要靠厄里亞耶穌救助。人生旅途上總有起伏,30是我們的讚美詩,齊聲向主說:「上主,我稱揚你,因為你救拔了我。」(答句:30: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