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1, 2015

馬爾谷福音第八章


1.      8:27-30談「伯多祿認主為默西亞」。巴力斯坦地圖可見,耶路撒冷西北近地中海有一個凱撒勒雅,位於今日的台拉維夫以北50公里,曾是巴力斯坦的頭等海港。然而,這段聖經談的不是這地方,而是斐理伯凱撒勒雅,地圖上是加里肋亞湖以北,位於約但河的發源地。耶穌剛才在貝特賽達治病(8:22-26),之後便北上到這地,這地方山明水秀,周圍的花草樹木很多,令人心曠神怡。走過鳥語花香的一段路後,便來到一座山崗,山崗下有一個大山洞,山洞內外都雕刻了很多神祇,全都是「Pan」神,屬羅馬人朝拜的神,門徒們從未見過那麼多的神祇住在一個氣象萬千的環境。耶穌便要求門徒們表態:「人們說我是誰?」(8:27)及「你們說我是誰」(8:29伯多祿立即回應:「你是默西亞」可惜,伯多祿沒有明認耶穌是「天主子」(1:1, 16:16),在他心目中,耶穌等同「Pan」神或希臘人所拜的宙斯

2.      對於伯多祿的宣信,馬爾谷沒有記載耶穌西滿為「伯多祿(盤石)」,只有16:18記載耶穌的話:「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磐石」有多大呢?等於一個山崗那麼大,即上段所談的,全部偶像都立於山崗之下,被天主子耶穌所選作建立其教會的「磐石」所壓倒,而且,這「磐石」是多麼的穩固,見了它的人會讚美上主、感謝上主。反省:今日的教會內,被視為「熱心」的教友,甚至明星級的神父,眼見中國的經濟成就,開始與他們的領導人站在同一陣線,極權國家口誅筆伐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他們使用了各種謊言和藉口來擾亂視聽!一些因中國經濟政策而受惠的教友,身家膨脹百倍後,開始視中國的領導人如神。這些人忘記了「撒謊者」就是「魔鬼」(8:44),它的手法高明,說的話要令人存疑(3:1-6),只需發問一個問題(3:1)和講了一個真理(3:5),「女人」便中了奸計。對於自以為擁有大量財富作保護的人,須知生命來自天主,祂有權隨時取回(1:21)。

3.      6起,人已開始問耶穌究竟是誰,到8仍問著同樣的問題,68主題相同,中間的7是另一主題,6-8像一份三文治,這樣的結構在聖經上稱為「inclusion」,當有inclusion出現時,猶如三文治的重心是中間的餡料,故7才最重要,7談驅魔和治病,均與厄里亞相關,6-8被稱為厄里亞的循環,每次都顯示耶穌厄里亞強,這是很明顯的,因為耶穌是天主子。反省:當你朝拜聖體時,你會回答耶穌的問題:「你們說我是誰」但你有勇氣這樣反問耶穌嗎:「你又說我是誰呢?」你恐怕祂會說:「你是 …. 貪婪 ... 虛偽 冷淡 無信德 自私!」你有勇氣聽祂說出對你的看法嗎?即使如此,方濟會的會祖向耶穌祈禱說:「我在祢前只是條蚯蚓,但祢仍愛我。」

4.      8:31-33談「首次預言受難和復活」。伯多祿宣認耶穌後,馬爾谷便加入這段福音,目的很簡單:宗教信仰談的是永生,耶穌的受難就是為了我們的永生。耶穌8:31預言會「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且要被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這情況與厄里亞有何關係呢?列上17:17-24厄里亞三次伏在孩子身上」(列上17:21),孩子便復生了;現在,耶穌不必任何人令祂復活,祂自己就是全能的天主。列上17:18時,那寡婦責備厄里亞,現在伯多祿8:32也「諫責耶穌伯多祿不想耶穌厄里亞更大!耶穌8:33回答伯多祿的話彷彿說:「如果我不死,怎會復活呢?沒有復活,我如何比厄里亞更大呢?」反省:伯多祿內心很矛盾,一方面宣認了耶穌默西亞,但行為上又不配合,不想祂是天主。對此,耶穌伯多祿說:「撒殫」,有些人不停說耶穌是魔鬼(3:22),真正的「撒殫」原來是伯多祿,「撒殫」即反對天主的人,整卷馬爾谷福音裏,耶穌一直斥責伯多祿。讀者也許會問:如果耶穌沒有死在十字架上,便沒有其它方法可救贖人類嗎?耶穌是真天主,祂是全能的,藉著十字架上的犧牲來救贖人類只是其中一種方法,只不過當時的世界、文化和地域的環境下,便採用了十字架苦刑的方法,耶穌自願地選擇了這種方法,伯多祿不應制止耶穌的選擇。

5.      8:34-38談「人應跟隨耶穌背十字架」。     上段談畢宗教信仰是為了「永生」的,這段福音要求我們反省自我的價值觀,為甚麼要反省呢?因為耶穌覺得門徒們仍不明白,外邦人更不明白,所以祂在8:34召集群眾和門徒來」聽祂的講解。從8:32可見,伯多祿的價值觀是錯的,所以被耶穌斥責。如果我們的價值觀寄望於「Pan」神,一旦遇到如地震的天災,我們也會跟著「Pan」神倒塌了,但雅威卻不受任何天災人禍所能摧毀。8:34說要「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十字架是羅馬的刑具,基督徒要背著別人強加在我們身上的痛苦,等於自己選擇禁食不像別人強迫你禁食那麼難受。當大司祭捉拿耶穌、拷打祂、侮辱祂時,祂無法主動,只能面對,但祂願意接受。

6.      8:35的「喪失性命」等於犧牲,希伯來語有「祭品」之意,奉獻出來的,不會取回。外教人拜神或拜祖先時,習慣帶備佳餚(乳豬、切雞、鮮果等),敬拜完畢便一起品嚐食物,這便沒有「祭品」之意,因為拜祭時,把酒倒在地上,目的就是不會取回。8:36說人想賺取全世界,古今相比,論物質,現代遠勝過往,但人的微笑卻少了,相比之下,菲籍家庭助理收入不多,但笑容遠超我們。這段福音的金句是8:37:「人還能拿什麼作為自己靈魂的代價?」這話很重要,因為自創世起至基督再來為止,世界上只會有一個「你」、一個「我」,每個人在天主眼中都是獨特的。

7.      8可作出以下的撮要:
  1. 提防法利塞人(8:11-21   耶穌是永生之糧;
  2. 貝特賽達治好瞎子(8:22-26        不要看不見;
  3. 伯多祿認主為默西亞8:27-30        你要表態;
  4. 首次預言受難和復活(8:31-33        永生來自基督的苦難;
  5. 人應跟隨耶穌背十字架(8:34-38    不明白,耶穌便教訓。

8.      全章8看,當耶穌8:22-26治療瞎子時,過程頗為煩瑣,祂在8:23先「在他的眼上吐了唾沫」、然後「又給他覆手」、到8:25祂「又按手在他的眼上」,才治好了瞎子。福音所記載耶穌所行的奇蹟中,從沒有見過要這樣複雜才能見效,事實上,祂是天主子,但我們應如何理解這聖蹟的過程呢?馬爾谷使用一種手法來演繹門徒們的信仰歷程,門徒們就像那瞎子,這個聖蹟之後便是8:27-30所談伯多祿宣認耶穌默西亞,但伯多祿的意志只有五分鐘熱度,他不能夠接受默西亞要受苦,他甚至竟敢「諫責耶穌,可見伯多祿的信德萌了芽,但仍像瞎子看不清楚:「我看見人,見他們好像樹木在行走。伯多祿代表著其他門徒們的信德程度,也代表我們,由不信而逐漸信,由逐漸信而深信。值得反省的是,我會否由深信而逐漸不信呢?全能的天主當然可以一秒鐘使人復原,可惜人太有限,信仰需要一個歷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