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4, 2012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乙年)讀經釋義


(主題:基督憐憫人,使人在祂內合而為一)
 

讀經一:
23:1-6
答唱詠:
23:1, 1-6
讀經二:
2:13-18
福 音:
6:30-34
 

A      讀經一:耶23:1-6

1.      事件發生在充軍巴比倫之前不久,大概是公元前590年。23:1的「禍哉」是針對23:2的「牧放我民的牧人」,這等牧者也是以色列的君王,而當時的君王是末代皇帝漆德克雅,意即「上主是我們的正義」,可惜他的所作所為剛剛相反其名,他竟然尋求埃及國的協助,而沒有依賴上主的照顧,間接使猶太人回復成為埃及的奴隸,因此被先知譴責為「你們驅散趕走了我的羊群,不加照顧」,也會被上主「必依照你們的惡行來懲罰你們。

2.      由於牧者沒有履行保護其羊群的責任,23:3說上主會「集合我尚存的羊,引導牠們再回自己的羊棧(以色列」,且使他們「滋生繁殖」,23:4說天主「要興起牧者來牧放牠們」,意謂一個新王朝和新君王,藉此「使牠們(百姓)無恐無懼,再也不會失掉一個。

3.      23:5-6是個預言,當時日一到,「我必給達味興起一支正義的苗芽,叫他執政為王」,「苗芽」的希伯來語是「nezer」,發音像「Nazareth」,暗示了「納匝肋耶穌」,這「苗芽」充滿「明智」和「正義」,祂才堪稱為「上主是我們的正義」,而不是虛有其名的漆德克雅。當上主的正義降臨時,「以色列必居享安寧」。反省:生命旅途上遇到困難時,也許我們要放棄一棵老樹,願意接受上主所賜的「苗芽」,新的思維。
 

B       答唱詠:詠23:1, 1-6

1.      這是一篇大家耳熟能詳的聖詠,23:1的「牧者」一詞,給人的感覺是貧窮渺小的,而且又是不潔的(因為經常無意地走在墳墓上面,而且他們沒有時間到聖殿去朝拜雅威)。不過,這樣的想法十分矛盾,舊約的君王亦稱「牧者」,身份尊貴,為甚麼一到新約,立即被視為身份卑微的呢?

2.      人有了上主作為「牧者」,23:1說便會「一無所缺」,指的不是在物質上,而是在心靈上,聖詠的作者可能面對某些困難,於是便把平安寄託於上主。古時的羊群為「牧者」來說是他們的財富,故把羊群視為寶貴的,23:1要強調的是:我在雅威眼中很寶貴。聖地的羊群不像澳紐的羊,聖地的羊群一定會走在「牧者」後面,這正是23:2-3所描述的:「祂使我臥在青綠的草場,又領我走進幽靜的水旁,還使我的心靈得到舒暢。祂為了自己名號的原由,領我踏上了正義的坦途。

3.      23:1-3是作者向別人講述上主的作為,23:4-5是他直接與天主對話,23:5的「筳席」指向最後晚餐,是逾越之夜,是耶穌建立聖體聖事之夜。「在我的頭上傅油」意味聖洗聖事,有鑒於此,教會習慣在施行聖洗聖事和初領聖體的感恩祭時,會使用23作為答唱詠。

4.      23:6的氣氛改變了,作者的話是向自己說的:「在我一生歲月裏,幸福與慈愛常隨不離;我將住在上主的殿裏,直至悠遠的時日。」他感到自己很幸福,因為能「住在上主的殿裏」,意即新約時代的教會。23包括的範圍很廣,算是屬團體性的。
 

C       讀經二:弗2:13-18

1.      厄弗所書保祿寫給小亞細亞內的眾教會,初期教會其中一個嚴重問題是猶太人排斥外邦人,以致無法彼此共融,情況猶如耶路撒冷聖殿的情況,外邦人被拒於聖殿王廊(Royal Portico以外,並有規定,凡進入聖殿外院的外邦人,可以治死!聖殿王廊成了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中間阻隔的牆壁」,故2:14說已被「拆毀」,這均「藉著基督的血」得以成就。2:132:17用「你們」來象徵外邦人,2:142:18則用「我們」來象徵猶太人,2:16的「仇恨」就是因為「中間阻隔的牆壁

2.     基督把那「阻隔的牆壁」拆毀後,2:13說「從前遠離天主的人(外人),成為親近的了」,2:15說成了「一個新人」,這就是2:16所指「雙方合成一體」,成了耶穌親自建立的教會。教會內充滿着基督所賜的恩寵,就是2:15的「和平」和2:16的「與天主和好

3.      回到厄弗所的情況,為猶太人來說,厄弗所人因為是外邦人,便無份於天主的救恩,但保祿2:13說「藉著基督的血」,猶太人和外人都「雙方合而為一」(2:14),人人可入天國,2:17稱之為「和平的福音」。當耶穌為了人類死在十字架上時,站在十字架下者有猶太人和外邦人,所以2:18說「雙方在一個聖神內,才得以進到父面前」。反省:不少堂區舉辦不同的康樂和籌款等活動,包括堂區大旅行、主保瞻禮聚餐、善會同樂日、甚至小小奧運會等,但如果沒有助人「進到父面前」的元素,可算沒有意義。

4.      讀經一說要除掉一個不負責任的君王,而由「苗芽」來取替,祂就是默西亞,是善牧。答唱詠明認天主是我們的「牧者」,讀經二說團體需要團結,使兩方本來是敵對的人能彼此共融,是羊群的共融,這為基督徒來說是一項大挑戰。
 

D      福  音:谷6:30-34

1.      6:34說:「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這話正好吻合讀經一的情況,漆德克雅只關心個人利益,於是耶穌便來負起「牧者」的責任,但作為牧者的責任是甚麼呢?這要到6:35起才知道,牧者要「增餅」,祂要餵養羊群,即現今我們所領的聖體,這亦是23:5所說:「你為我擺設了筳席;在我的頭上傅油,使我的杯爵滿溢

2.      善牧主日的主角並非善牧,而是羊群,6:43的「十二筐」餅碎剩了,好能供應給猶太人吃;不過為外邦人來說,亦有8:1-10的二次增餅,8:8中的「七籃子」就是供應給外邦人吃的(見7:1)。耶穌的聖體聖血是供給猶太人和外邦人吃的,彼此吃了便得到共融,即讀經二所述的猶太人和外邦人「雙方合而為一

3.      單看本主日的四篇讀經而言,讀經一說要除掉一個不負責任的君王,而由「苗芽」來取替,祂就是默西亞,是善牧。答唱詠明認天主是我們的「牧者」,讀經二說那「苗芽」將猶太人與外邦人的隔膜打破了,成了耶穌親自建立的教會,且施與恩寵,就是「和平」及「與天主和好」聖保祿把這等「豐富的教訓」向各地信友宣講,乃仿傚主耶穌憐憫的心」,這正好串聯了本主日的福音中的6:34:「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便「開口教訓他們許多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