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6, 2013

基督苦難主日(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痛苦」與「光榮」)
 

聖枝遊行
19:28-32, 35-40
讀經一
50:4-7
答唱詠
22: 2, 8-9, 17-20, 23-24
讀經二
2:6-11
福  音
22:14-23:56
 

A      聖枝遊行:19:28-32, 35-40

1.     基督苦難主日每年的讀經一二和答唱詠都相同。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展開祂的出谷旅程由9:51起,過了約一星期,便準備進入聖城耶路撒冷19:30說接載祂的驢駒(小雄馬)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這是禮儀的需要,就如撒上6:7所載,用來接載約櫃的是「還沒有負過軛的母牛(從沒用來耕田)」一樣。9:31主要用牠」一句顯示耶穌多麼權威,但間接對祂也構成很大的危險,因為「騎驢」十分政治化,會觸動羅馬統治者的神經。不過,耶穌是全知的,一切安排乃準備為君王駕到而為。

2.     9:35耶穌騎在驢駒上,這並不表示不騎駿馬而騎驢,好能表示祂是一位謙遜的君王,騎在驢駒上乃猶太君王的習慣。這一舉動很可能觸動了羅馬當局,起碼令殖民地政府憂心如焚9:36耶穌受到紅地毯式的歡迎,9:37-38的歡呼把政治氣氛推到高峰。記得8:3起,跟隨和事奉耶穌的婦女只有數人,現在跟隨者已不可勝數了。不過,不多數天,這些支持者會反目成仇,向耶穌高呼:「釘在十字架上,釘他在十字架上!」(23:21)情況猶如一位資深神長的話:「我們高興每年有三千人領洗加入教會,但沒有理會有五千教友從後門走了!」究竟有多少迷失的羊將會回到慈母教會的懷抱呢?

3.     耶穌誕生後,天使在2:14頌唱:「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平安」到這一刻,9:38說「和平在天上,光榮於高天」,彷彿暗示「在世」已沒有「平安」了,因為天主子快將被殺!到9:39有幾個法利塞想制止群眾向耶穌歡呼,他們不想祂成為他們的君王,耶穌卻在9:40指出是制止不住的,因為整個宇宙(包括「石頭」)都支持祂。
 

B      讀經一50:4-7

1.     讀經一與榮進聖城的讀經記載(19:28-32, 35-40)相關,耶穌要進入聖城為人犧牲,讀經一說這位雅威的僕人是要去受苦(50:6),為的是要拯救被充軍到巴比倫以色列人。先看讀經一的上文,50:1-3是天主的抱怨,祂指控「你們的惡行」(即拜偶像、為利忘義、營私舞弊),因而「纔被出賣」,「離婚」意即終止關係。50:2說:「難道我的手短小而不能施救?猶太人忘恩負義,忘卻了「我一怒喝,海便涸竭」的偉績(過紅海),天主的德能不容置疑,祂可以「使黑暗籠罩諸天」,意即嚴懲,「使麻衣掩蔽天際」即死亡,是充軍的暗示依撒意亞先知提出了警告,但百姓仍置之不理。

2.     50:4是僕人的回應,因着「黑暗籠罩諸天」和「麻衣掩蔽天際」,僕人要受苦了。50:1-3指出是整個民族的偏差,但罪債卻由一人承擔,一位受苦的僕人拿出一份願意的心,50:5說:「我並沒有違抗,也沒有退避。」多麼無辜,多麼謙虛。聖枝巡遊時,驢駒擔當着背負雅威僕人去受苦的角色,讀經一寫於路加福音前五百多年,作者不可能知道意指耶穌,但祂真的成了「代罪的羔羊」。

3.     單從讀經一的內容看,氣氛愁雲慘霧,但到了下文的50:8-9時,氣氛不同了:「8那給我伸冤者已來近了。誰要和我爭辯,讓我們一齊站起來罷!誰是我的對頭,叫他到我這裏來罷!9請看!有吾主上主扶助我,誰還能定我的罪呢?看!他們都像衣服一樣要破舊,為蠹蟲所侵蝕。」天主會下來拯救那無辜者,是充滿希望的,這份希望指向祂的復活,指向讀經二。
 

C      答唱詠:22:2a, 8-9, 17-20, 23-24

1.     答句是眾人皆知的,是耶穌架上七言中的第四句話(27:4615:34)。22一開始便很哀怨,尤其到了22:17-19:「17惡犬成地圍困著我,歹徒成夥地環繞著我;他們穿透了我的手腳,18我竟能數清我的骨骼;他們卻冷眼觀望著我,19他們瓜分了我的衣服,為我的長衣,他們拈鬮。」教會以此來顯示聖苦難的淒厲。

2.     22:9-10似乎在表示:「你雖沒有助我,但我仍明認生命乃來自你,因此我要承認天主是我的造物主。」22:23起是個轉捩點,由哀傷轉化為讚頌,充滿希望,當受苦的僕人誦唸「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時,沒有人知道三天後會喜出望外,祂的確復活起來,驢駒背負受苦僕人到聖城,但苦盡卻甘來,這也是聖週要帶給人的訊息。
 

D      讀經二2:6-11

1.     斐理伯的團體內發生爭執,對如何活出福音的精神而針鋒相對,幾乎撕裂了團體,保祿便指導他們要「彼此意見一致,同氣相愛,同心合」(2:2),更必須「存心謙」(2:3),一如「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2:5),保祿便借助了讀經二的內容,這篇一瀉千里和點石成金2:6-11教訓人要模仿主耶穌。讀經二分成兩部份,是保祿借此向斐理伯教友施以道德壓力:

        (a)   2:6-8:談論耶穌多麼謙遜(中東文化視為「恥辱」);
        (b)   2:9-11:天主舉揚了祂(中東文化視為「榮譽」的恢復)。

2.     很多學者都把這段聖經將耶穌亞當相比,3:5亞當想「如同天主一樣知道善」,但2:6耶穌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與天主同」意即2:23所述:「其實天主造了人,原是不死不滅的,使他成為自己本性的肖像。」原祖父母表現得妄自尊大,2:8說聖子耶穌卻「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在地中海的文化看來,這是一項奇恥大辱,尤以「死在十字架上」令人感到多麼哀傷,但2:9說「天主極其舉揚他,賜給了他一個名字,超越其他所有的名字。

3.     當天主「極其舉揚他」後,便叫祂統御整個宇宙,因此,2:9說「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人人都「耶穌基督」,祂就是雅威,這位「取了奴僕形體」的基督卻獲得「天主極其舉揚」對此,我們要明白中東在榮與辱方面的文化,人的地位和身份往往是與生俱來的(即來自家族),也要避免貶抑別人來抬舉自己,所以他們習慣稍為降低自己的身份,好讓別人得悉真相後而恢復其原來的較高身份。耶穌並非如此,祂沒有仿照中東文化來故弄玄虛,而是出於真誠,甘願「貶抑自己,聽命至死」,這為當代的人來說是不思議的。讀經二的主題是「身份逆轉(value-reversal)」- 恥辱逆轉成榮耀,而保祿刻意地引此來教訓斐理伯的信眾,教訓他們模仿基督

4.     另一問題是崇拜的對象。斐理伯人多屬羅馬退休軍人,也獲得羅馬公民身份,他們也因這身份而感到自豪,就如今天一些港人持有美加澳等公民權的感覺,因而也較傾斜於羅馬的文化和崇拜,他們像羅馬人視皇帝為神,但保祿堅持這樣的觀念不正確,所以他強調「耶穌基督」和人人對祂「無不屈膝叩」如果斐理伯人聽從保祿的這等要求,在羅馬人看來,是賣國行為,因此不易接納。

5.     保祿本人來說,他也像耶穌貶抑自己」而後獲「舉揚」,3:4-8說他「將一切都看作損」(放棄已有的身份和權益),聖宗徒在1:1已自稱「基督耶穌的僕」,1:16說他「被立為護衛福音」(聽命),並在1:20表示願意「或生或死,總要叫基督在我身上受頌揚」,而3:10-11說他「希望也得到由死者中的復活」,彷彿像耶穌貶抑自己」而後獲「舉揚」。不但保祿,連弟茂德2:25厄帕洛狄托Epaphroditus)也如此,保祿稱後者為「我的弟兄、同事和戰」,他們三人均度着慷慨大方、聽命和服務的信友生活。

6.     從讀經一二和答唱詠看,本主日的主題是「痛苦與光榮」,讀經一強調痛苦,答唱詠強調光榮:「你們敬畏上主的人,請讚美上主,雅各伯所有的後裔,請光榮上主,以色列的一切子孫,請敬畏上主!」(22:24)讀經二談痛苦,但苦盡甘來,亦即先「貶抑自己」而後獲「舉揚」,2:9的「天主極其舉揚他」意即復活,無限光榮,這份光榮早在聖枝巡遊時已開始了,且可追溯到舊約的9:9:「熙雍女子,你應盡量喜樂!耶路撒冷女子,你應該歡呼!看,你的君王到你這裏來,他是正義的,勝利的,謙遜的,騎在驢上,騎在驢駒上。
 

E      福  音:22:14-23:56

1.     福音很長,故只稍探討,重點是23:3:「比拉多遂問耶穌說:「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祂是一位受苦的君王,連最親密的門徒們也對不住祂,因為一個出賣了祂,一個否認了祂,其餘的都逃散了。福音談耶穌的受難,但苦盡卻甘來。

2.     路加福音一開始便談一位司祭要祝福人,可惜有心無力,因為他因信德不足而被罰成了啞巴(1:20)。終於要到福音的結局篇才有真正的祝福,耶穌升天前「舉手降福了他們。」(24:50)這份祝福來自雅威,祂要祝福普世人類。「身份逆轉(value-reversal)」是每一個時代和文化都應該默想的課題,「聽命至死」也是聖週值得我們反省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