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5, 2014

民長紀(The Book of Judges)


1.   民長紀之前的舊約聖經書卷是若蘇厄書若蘇厄梅瑟的「侍從」(24:13),一般人以為若蘇厄書談的是以民進入和征服客納罕地,其實它談的正是若蘇厄本人和他的個性。當若蘇厄快離世時,他召集了眾百姓,在24:14-15向他們提出警告:14所以你們應該敬畏上主,誠心敬意地事奉他,拋棄你們祖先在大河那邊和埃及所事奉的神,惟獨事奉上主。15若是你們不樂意事奉上主,那麼今天就選擇你們所願事奉的,或是你們祖先在大河那邊事奉的神,或是你們現住地的阿摩黎人的神;至於我和我的家族,我們一定要事奉上主。」」意謂「上主或拜偶像,任君選擇,但後果自負。」

2.   眾百姓在24:24抉擇了:「百姓答覆若蘇厄說:「我們必定事奉上主,我們的天主,必聽從他的聲音。」」他們都選擇了敬拜天主,可惜,以色列這民族口是心非,他們說一套而做另一套,若蘇厄去世後(24:29),百姓便離棄了上主而去不停地拜邪神!其實,以色列子民喜歡進入客納罕地後的生活嗎?他們四十載在沙漠漂流的生時,有天主供應一切維生上的物資,但進入福地後卻要勞苦工作謀生,以往的免費午餐不再,當然,成年人能自力更新,是成熟的表現,但人的惰性驅使下,總希望能不勞而獲。

3.   若蘇厄去世時,尚未佔領全部客納罕地,但勿忘記這不是他的義務,他是要帶領以民進入福地,之後征服當地各民族的責任便落在百姓身上,他們可以抉擇奪取各民族的土地,且遵照上主的話行事:「上主你的天主,曾吩咐他的僕人梅瑟,要把這整塊土地賜給你們,並在你們面前,將這地方上的一切居民消滅。」(9:24)天主容許人自行決定,那是一項考驗,包括在戰利品上會否喧賓奪主,以色列每次打仗,往往都是天主助他們戰勝,故真正的勝利者是天主,戰利品也因而屬於祂,人如果把戰利品據為己有,便是盜竊,甚至表示自己才是勝利者,間接是否定了上主。以色列人沒有遵照上主的吩咐,不但沒有毀滅一切戰利品,更與外邦人共相往來,與異族通婚,並朝拜他們的神祇,離棄了上主,完全忘記了對上主的承諾:「我們必定事奉上主,我們的天主,必聽從他的聲音」(24:24

4.   民長紀是要告訴我們,以色列人不肯遵照上主的話,把客納罕地各民族鏟除,因不聽命而長時間地活在被人欺壓中。當以民進入福地時,當時客納罕地有七個民族,記載於7:1:「阿摩黎人、培黎齊人、客納罕人、赫特人、基爾加士人、希威人和耶步斯」,這等民族不停地攻打以色列,成了天主懲罰以民的工具,因為以色列離棄了上主。「民長」一詞的英語是「Judges」,字面上看指「法官」,但他們主要的工作和責任並非審案,而是拯救遇難時的以色列民族。「民長」與「君王」不同,民長類似現代的合約制,合約完成後,雙方互不虧欠對方,也不受合約所束縛;君王則屬終身制,不像民長解決了民族所遇的困難便任務完成。

5.   民長紀記載了以色列的十二個民長,但從來沒有一位民長能團結全以色列,使之成為一個國家,即使能團結各支派,也只是很短暫的時間,每個支派也是自治的,彼此之間並不太和諧,天主准許人自行抉擇,人卻選擇了自私自利!「民長」雖然算是危難時被派遣去拯救民族者,但他們連一國的將軍也不如,因為他們本身連軍隊也沒有,他們獲上主派遣時,是要去洞悉祂的旨意,然決定採取應付危機的方案。「民主」本來是好的,但把它作為爭取私利的工具,甚至造成分裂,放棄公義,沒有令人類進步。香港有不少堂區的幹事以投票方式產生的,很多幹事連善會都沒有參加,對善會絲毫認識也沒有,卻自以為大權在手,能左右堂區的發展,有些幹事更以權謀私!二三十年前的堂區議會是由善會代表所組成,既認識善會的運作,也能號召各會員群策群力服務堂區,才是堂區的福祉。

6.   自古至今的中東地區,一個國家或地方的領袖是「合一的標記」,一旦領袖下了台,國家便進入混亂狀態,因為中東的文化是沒有個人主義的,人的性格較為害羞,又容易動怒,我們學習聖經時,不能以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觀放在聖經來詮釋,否則只會扭曲了聖經的訊息。

7.   讓我們開始研讀民長紀1:12出現一位名叫「加肋布Caleb」的人物,他是被梅瑟派去潛入窺探客納罕地其中一人(13),與若蘇厄支持攻入福地,但其餘來自十個支派的十個代表均持異議。以色列民族共有多少支派呢?傳統習慣說是十二個,如果我們看看1:20,便會發覺有一個支派名「加肋布」,但他卻不是聖祖雅各伯十二個兒子之一,1:20說「加肋布」獲分配猶大的「赫貝龍」,由此可見,支派數目不只十二個,其實,舊約中的以色列的支派共二十多個。至於移居埃及地的支派,主要屬於南方的支派,在埃及地居留了幾個世紀的,也只有三至四個支派。

8.   1:22-26說:「22若瑟家族也上去攻打貝特耳Bethel),上主與他們同在23若瑟家族差人去偵探貝特耳時,──這城昔名叫路次Luz),──24偵探看見一個人從城裡出來,就向他說:「請指給我們進城的路,我們必要恩待你。」25那人就指給了他們進城的路;他們用刀屠殺了全城的居民,但把那人和他全家放走了26那人到了赫特人的地方,建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次,直到今日仍叫此名。

9.   這段聖經顯示「若瑟家族」頗為奇怪,雖然「上主與他們同在」,但沒有吩咐他們去攻打「路次」,這城其實只是很細小的,「若瑟家族」把「用刀屠殺了全城的居民」,卻「把那人和他全家放走了」,後者結果移往了客納罕境內「赫特人的地方」,以致外邦人的神祇仍存留在境內,後來不少以色列人還拜他們的神!整個進佔福地的過程中,以民並非全心地征服該地,他們留下了外邦人和他們拜的神,後患無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