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1, 2015

馬爾谷福音第十五至十六章


1.      15:37-41談「斷氣而死」。      耶穌死時,「大地震動,岩石崩裂」(27:51),列上19:11-12也有「暴風大作,裂山碎石」、「風以後有地震」、「地震以後有烈火」、「烈火以後,有輕微細弱的風聲」,天主顯現了。15:37記載:「耶穌大喊一聲,就斷了氣」,希臘原文說祂呼出了最後的「微風」。耶穌離世那刻,站著的百夫長說:「這人真是天主子!」一個真正的見證。厄里亞西乃山時,一個見證人都沒有,但他照天主所吩咐,到了大馬士革替自己的繼承人厄里叟敷油(列上19:16)。十字架下有沒有繼承人呢?只有婦女,宗徒們全都逃去了。

2.      15:42-47談「卸下遺體安葬」。有個阿黎瑪特雅若瑟來求比拉多耶穌的遺體,15:44說「比拉多驚異耶穌已經死了。」這位羅馬特派總督的反應令讀者們莫名其妙比拉多知道猶太人要奪耶穌的性命(15:13)、是他「耶穌鞭打後,交給他們,釘在十字架上。」(15:15)現在耶穌死了,厚顏無恥的總督竟然假裝「驚異」!15:46若瑟用殮布裹好」聖屍,然後「把他安放在巖石中鑿成的墳墓裏厄里亞沒有死亡,故也不會被傅抹或埋葬,但有兩處地方相關:

         (a)     厄里亞西乃山一聽見「輕微細弱的風聲」,列上19:13說他便「外衣蒙住臉出來,站在洞口」,先知蒙著頭是因為怕死(33:20)。現在,耶穌被一塊「殮布裹好」,表示真神來到了。

         (b)     列下2:12記載厄里亞升了天後,厄里叟拾起厄里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回去站在約但河邊擊打河水。

                   兩則事件都顯示,「外衣」(經袍)是接觸雅威的工具,又是權力的象徵,來自天主的德能。

3.      15:47很重要,「瑪利亞瑪達肋納若瑟的母親瑪利亞,留心觀看安放耶穌的地方」,因為馬爾谷的團體面對一個挑戰,就是有人指控婦女們去錯了墳墓。反省:面對社會對宗教信仰的迫害,公眾圖書館不准擺放宗教書籍,又對維護生命的活動製造很多障礙,我們基督徒應懷著甚麼心態呢?我們會像「阿黎瑪特雅若瑟」要待耶穌死後,才敢出面嗎?或者像十字架下的婦女,自覺人微力弱,「從遠處觀望。」(15:40)雖然如此,三天後,她們也帶了香料「要去傅抹耶穌」(16:1),聖奧斯定解釋「香料」比喻人的善工,每次前往主的墳墓時(彌撒),教友都應帶些「香料」,如果沒有,就要多加反省。婦女們有香料,「阿黎瑪特雅若瑟」卻沒有,他有的是「在巖石中鑿成的墳墓」(15:46)。我究竟屬於那一種人呢?

4.      16的簡介:厄里亞渡過約但河升天之前,列下2:3-8記載,「貝特耳的先知弟子們」共五十人遠望厄里亞厄里叟的行動,當兩先知過了東岸後,五十人在西岸遠望事態的發展,情況彷彿如「婦女從遠處觀望」(15:40),又似15:47所載:「瑪利亞瑪達肋納若瑟的母親瑪利亞,留心觀看安放耶穌的地方」所不同的是厄里亞沒有先死而升天,耶穌的確死了。厄里亞沒有死,故也不會復活;但耶穌死而復活,戰勝了死亡,可見耶穌更偉大。要知道,耶穌不是厄里亞,而是比他更偉大。

5.      16:1-8談「天使報告主已復活」。     復活主日那天,究竟有幾多婦女前往耶穌的墳墓呢?有人說三人,有人說四人。我們勿忘記,二千年前的新約聖經希臘原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現在有的只是譯者自己加上,16:1的「瑪利亞瑪達肋納雅各伯的母親瑪利亞撒羅默」表面看是三人,但如果把「雅各伯的母親瑪利亞」寫為「雅各伯的母親、瑪利亞」,婦女人數便是四人。譯成中文和英文的聖經均如現有版,婦女人數三人,但意大利語和語版則有四人。由此可見,閱讀聖經殊不簡單,單看表面的文字而立即喜形於色、自得其樂或義憤填胸等的,可能思維被自我扭曲了,故看聖經也應懷點學術的角度。

6.      16:1說婦女們「要去傅抹耶穌」,這不是二千年前中東的傳統,因為婦女是永遠不會傅抹男性的屍體的,男傅抹男,女傅抹女,記得屍體是脫去所有衣服的,就算家族中沒有男子,極其量是會由死者的母親來傅抹。在婦女們前往墳墓的時間上,16:2a說是「大清早」,意思是天還很黑,聖地的太陽每年三四月間會在上午五時左右出現,所以婦女們應該帶備著油燈照明,「大清早」應指三四時左右。留心的讀者會見到16:2b說:「那時,太陽剛升起」一句,看來很矛盾,但很重要,我們不可說:出發時天還未明,到了墳墓時,天亮了,這不是原文的意思。

7.      16:3說婦女們擔心「誰給我們從墳墓門口滾開那塊石頭」,抵達墳墓時,石頭已被移開,她們便進入墳墓。16:5說她們立時見到「一個少年人」,切勿揣測,這不是一位天使,而是一個人,希臘原文指的是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人」。少年人在16:6-7表明,「納匝肋耶穌已經復活了」,又叫婦女們快去告訴「門徒和伯多祿說往加里肋亞」見復活的主。然而,婦女們沒有因耶穌復活了而歡呼「亞肋路亞」,16:8說她們「戰慄和恐懼」,表示她們不相信耶穌復活了,還以為見了鬼。

8.      究竟16:5早在墳墓裏的那「少年人」是誰呢?原來就是14:51-52所載的那人:「那時,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人們也抓住了他;但他撇下麻布,赤著身子逃走了。」一個新領洗的少年人,遇上了信德上的困擾,便放棄了信仰,但耶穌的聖死推動了他去悔改,16:5說他「穿著白衣」(再穿上基督)。反省:這個無名的「少年人」也許是你、也許是我,平凡生活中,信德不易受考驗,但逆境時就很不同,容易跌倒,在聖週六還是黑暗之際,「少年人」悔悟了,重新記起與基督同死同葬。當少年人一恢復了信德,便立即為主耶穌作見證,對象是婦女們和「門徒和伯多祿」,他成了第一位福傳者,就是這位新的教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