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 介
1. 雅各伯書(The Letter of James)和希伯來書(The Letter to
the Hebrews)為所有基督徒都很重要,兩書可說是「教友手冊」,教訓我們如何做個好教友,是信徒們必讀的聖經書卷,可惜很少機會在慕道班學過。希共十三章,談的全是神學概念,包括盟約、聖所、祭壇、司祭職等,總括來說是基督徒信仰的基礎。雅談的卻是「信友現實的生活」,包括信仰與人際關係和面對的糾紛,由本期起開始詳細探討。
2. 教會初期的人寫信是按當時的希臘和羅馬習俗的格式,讀者可參閱格前1:1-4的寫法,開始時會有寫信人和收信人的名字及地位,也有問候語和感恩辭;到結尾時又有問候、忠告和私人的囑托,可參閱格前16:19-24。如果我們看看雅的結構,便會發現雅1完全沒有書信一般開始時的元素,又沒有結尾時的「問候」等內容,因此可以斷定雅並非一封信,而是一篇道理。
B 雅各伯書第一章
1. 雅是向皈依基督宗教(Christianity)的猶太人寫的道理,講論基督宗教與猶太教的分別,並指出猶太教一些一貫的做法也被基督宗教所使用或取替,當中包括了「舊約」變成「新約」、「聖殿」變成「聖堂」、祭台和祭品也改變了等等。至於「司祭」一職,有些人引述希2:17, 3:1,
4:14-16和5:1-5來表明耶穌基督是唯一的大司祭,因此,批評的人認為天主教的聖秩聖事和晉升了眾多的司祭(神父)是不對的。的確,全球天主教的神父現有超過四十萬人,梵二的教會憲章62這樣說:「任何受造物都不能和降生成人的聖言及救主相提並論,不過正如基督的司鐸職可以各種不同方式為聖職人員和信眾所分享,天主的惟一美善實際上也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分佈於受造物之中。」可見每一位聖職人員都是「分享」着「基督的司鐸職」,不屬於獨立的另一位司祭。
2. 關於感恩祭的精神和意義,最詳盡的解釋可參閱希伯來書,我們留待將來才探討。一般教友受洗前的慕道期為期僅一年至年半左右,過了多年的教友生活後,慕道期所學過的道理大多已忘記得一乾二淨了,教友生活變成了每主日用一小時去「捱」一台彌撒,作為對天主和對自己的交代。然而,這種想法並不大正確,因為主日每台彌撒其實都是一次「教理班」聚會,期間有着所有希伯來書的內容,且教訓我們如何做個好教友,彌撒是個宗教教育的機會。
3. 寫於約公元60年的雅各伯書,儘管當時的信友多是皈依的猶太人,但其寫作對象卻可在雅1:1見到:「天主及主耶穌基督的僕人雅各伯,祝散居的十二支派安好。」「散居的十二支派(Dispersion)」是指居住在巴力斯坦地以外的猶太人,可見雅的讀者對象是全部皈依了基督的猶太人。雅所教導「信友現實的生活」充滿着不少紛爭和矛盾,用現代的說法如:辦工室內上司的無理取鬧、下屬尸位素餐的工作態度、配偶也許會批評你太緊張、子女讀書又不勤奮、家裡源源不絕的賬單要支付等,真令人喘不過來,即使是教友,仍會感到無奈!很多信友就是在這樣生靈塗炭的生活環境下,初期教會正茁壯成長,宗2:42說信眾們「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餅,祈禱。」「宗徒的訓誨」包括「教友須知」的各方面,然後把這份信仰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傳到兩千年後的我們。
4. 雅1:2-12的標題是「忍受患難」,這標題雖未能言盡其意,但大體來說也算談「迫害」,信友要願意背負自己的十字架,初期教會的基督徒受着猶太人奪命的迫害。外來的勢力方面,基督徒更受到羅馬帝國嚴重的迫害,並不是因為宗教的原因。當時羅馬帝國的版圖非常大 - 北至英倫、南至非洲、西至西班牙、東至印度,因此在管治上必須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才可,所謂「朝廷不用餓兵」,不能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軍費也像天文數字,就如美國在全球120個國家或地區駐軍,軍費支出每年達七千億美元,成為終主國的莫大經濟負擔!
5. 基督徒面對着嚴峻的生活險境如何應付呢?宗4:32說他們「一心一意,凡各人所有的,沒有人說是自己的,都歸公用。」宗4:34-35又說:「34在他們中,沒有一個貧乏的人,因為凡有田地和房屋的,賣了以後,都把賣得的價錢帶來,35放在宗徒們腳前,照每人所需要的分配。」更有富裕的教友樂善好施,宗4:37說巴爾納伯「有田地,賣了以後,也把銀錢帶來,放在宗徒腳前。」基督徒藉着互助互愛來維持生計,羅馬統治者卻成了受害人,貧苦的基督徒既沒有收入,也自然無須付稅,富裕的基督徒因慷慨就義而得到額外的免稅額,以致政府的稅收大減,便越來越無法承擔其龐大的軍費。
6. 羅馬軍隊像銅牆鐵壁,軍力乃當代舉世無雙,原來他們倒下來的原因竟然是「愛」,基督徒之間的互愛和互助竟能威脅他們的生存,「愛」能打敗魔鬼。經驗告訴我們,歷史是會重演的,印度要求獨立時,方法包括拒絕付稅,結果終主國大英帝國也敵不過了。今天的美國是超級大國,論軍力,她超越其它國家的總和,但如果全球都致力推動和平,美國的超級武器可用作甚麼?羅馬帝國眼見手無寸鐵的基督徒竟然無意地造成他們不可想像的傷害,便進行了瘋狂的迫害。
7. 「愛」並非指感覺或情意,而是行動,初期教會由一個小團體開始,藉着「愛」而能對世界造成的重大影響。面對嚴峻的生存空間時,雅1:2-4談的是「迫害」,提出了第一項指引來:「2我的弟兄們,幾時你們落在各種試探裡,要認為是大喜樂,3因為你們應知道:你們的信德受過考驗,纔能生出堅忍。4但這堅忍又必須有完美的實行,好使你們既成全而又完備,毫無缺欠。」「堅忍(perseverance)」並非指「強忍」,而是「希望」,基督徒要堅信仰賴着上主,「雨過會天晴」和「苦盡會甘來。」然而,這樣的思維是否只是「感覺良好」地自我安慰呢?雅1:4告訴我們非也,「完美的實行」表示「必會有實質的結果」,人性能發展,令人生得到「成全」和「完備(complete)」,這樣的人走到人生路的終點時,會覺得死而無憾,餘下來的就是領受天主所賜「正義的冠冕」(弟後4:8)。
8. 雅1:5-8談「智慧」:「5你們中誰若缺乏智慧,就該向那慷慨施恩於眾人,而從不責斥的天主祈求,天主必賜給他。6不過,祈求時要有信心,決不可懷疑,因為懷疑的人,就像海裡的波濤,被風吹動,翻騰不已。7這樣的人,不要妄想從主那裡得到什麼。8三心兩意的人,在他一切的行徑上,易變無定。」看上下文,「智慧」與雅1:2-4的「迫害」有何關係呢?關係很簡單,「迫害」帶來很大的痛苦,「智慧」使人明白受苦有何意義,在嚴冬日子時,信友更需向「天主祈求。」
9. 沒有「智慧」的人面對痛苦時便怨天尤人和愁眉苦臉,他們甚至會尋覓各方神祇求救,這等態度都不正確。基督徒要學習無論疾病健康,都要保持信德。雅1:6說祈求上主時,「要有信心,決不可懷疑」,否則不會「從主那裡得到什麼。」真正的基督徒要相信痛苦是有其價值的。
10. 雅1:9-11談另一種痛苦:「9貧賤的弟兄,要因高升而誇耀;10富有的,卻要因自卑而誇耀,因為他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11太陽一出來,帶著熱風,將草曬枯,它的花便凋謝了,它的美麗也消失了;富有的人在自己的行為上,也要這樣衰落。」「貧賤」意指在經濟上和在社會上,在猶太人的觀念,人活在貧苦中乃表示正受着天主的懲罰,然而,這並非天主教的教訓。雅1:9的「高升(lifted up)」指的是在靈性上,「貧賤的弟兄」能得到「高升」的恩寵,耶穌在瑪5:3也曾講過類似的教訓:「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雅1:10說:「富有的,卻要 … 自卑(brought
low)」,富有人家因慷慨解囊去賑濟貧困的人,他們的財富也因此而像花地「凋謝了」,意謂越來越少。
下期預告:
l 常年期第23主日乙年讀經釋義(2012-9-2)
l 雅各伯書(20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