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9, 2014

民長紀(Judges)13-16


1.    讀者請繼續閱讀13-16瑪諾亞」認清了一切,便要宴請上主的使者,13:15-23說:「15瑪諾亞對上主的使者說:「請容許我欵留你,為你預備一隻小山羊。」16上主的使者對瑪諾亞說:「你雖然欵留我,我卻不吃你的食物;假使你要獻一全燔祭,就當獻於上主。」因瑪諾亞當時還不知道他是上主的使者。17瑪諾亞問上主的使者說:「你叫什麼名字?當你的話應的時候,我們好恭敬你。」18上主的使者回答說:「你為什麼問我的名字?它是奧妙的。」19瑪諾亞取了一隻小山羊和素祭,在一塊磐石上獻於行奇事的上主。20火焰從祭壇上向天升起時,上主的使者也在祭壇的火焰中上升了。瑪諾亞和他的妻子看見這事,就俯伏在地上21上主的使者沒有再顯現給瑪諾亞和他的妻子,那時瑪諾亞才知道他是上主的使者。22瑪諾亞對自己的妻子說:「我們必定要死,因為我們看見了天主。」23但他妻子對他說:「如果上主有意叫我們死,必定不會悅納我們的手所獻的全燔祭和素祭,必不會使我們看見這些事,也不會使我們聽到像現在這樣的話

2.    瑪諾亞」宴請上主一事,以前基德紅也做過(6:17-18),目的是要試探對方是否上主,期間一方面烹調食物,又在13:17發問:「你叫什麼名字」其實這只是明知故問,因為天主早在13:11已告訴了他:「我就」,也很可能是「瑪諾亞」慣性不聆聽別人說話!當他確定了真的是天主時,便在13:22說:「我們必定要死,因為我們看見了天主」這樣的反應跟基德紅一模一樣(6:22),這就是民長紀內的男人,好理閒事,但又害怕!基德紅6:23得到了上主保證不會喪命,而「瑪諾亞」則有其妻安撫:「如果上主有意叫我們死,必定不會悅納我們的手所獻的全燔祭和素祭,必不會使我們看見這些事,也不會使我們聽到像現在這樣的話

3.    記得亞巴郎也曾款待上主,試與「瑪諾亞」作點比較:

亞巴郎
瑪諾亞
18
宴客美食
13
宴客美食
7
一頭又嫩又肥的牛犢
15
一隻小山羊
6
拿三斗細麵
 
 

 
4.    瑪諾亞」是一個對神和宗教都很遲鈍的人,一直到13:20:「火焰從祭壇上向天升起時,上主的使者也在祭壇的火燄中上升了」這也反映了以色列的情況,他們經歷過出離埃及四十載的生活、見證了西乃山的盟約、一個民族的誕生,然後進入上主所賜流奶流蜜的福地,卻身在福中不知福,經常都忘掉了上主!以色列的情況很適合我們作警惕,很多年少時曾經很熱心的教友,一旦開始在社會謀生後,很快因各原因而疏忽甚至忘掉了教友的身份,一直到退休後還未曉得悔悟,終日只關心自己的家人,連足以影響他們永生的信仰也置之不理!伯多祿5:29的話很有啟發性:「聽天主的命應勝過聽人的命。」只有天主能賜人永生,切勿自己堅持走進地獄!

5.    對於13:20中「上主的使者也在祭壇的火焰中上升」,13:22是「瑪諾亞」的反應:「瑪諾亞對自己的妻子說:「我們必定要死,因為我們看見了天主。」「瑪諾亞」的態度亦反映出當時以色列人的思維、反映出未來三松的思維、一直到今天,人越來越遠離上主,因為人眼光短和淺,科學家和政客們舉目望向宇宙的偉大,讚嘆不已,卻不停地否認創造宇宙的天主,可謂愚不可及!13:24-25說:「24後來那婦人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三松;孩子漸漸長大,上主祝福了他。25瑪哈乃丹,即在祚辣厄市陶耳之間,上主的神開始感動他。三松居住在「祚辣」和「厄市陶耳」兩地,不屬於他所屬的「支派」,因此常感到寂寞,也影響他的性格。

6.    三松Samson」意即「太陽之子」,這名字反映以色列當時遠離上主,遠如太陽,「三松」一名又是外邦人名字,也反映13:1所說「以色列子民又行了上主視為惡的事」,他們拜偶像,是民族當時的狀態,就如公元二千年的台灣大選時,陳水扁當選總統後,很多人民崇拜他,把新生的嬰兒起名陳水扁,數年後當他黯然下台,很多起了名叫陳水扁的小朋友想更改姓名,同樣是反映社會的情緒。民長紀用了四章的篇幅(13-16)來記載三松的故事,與其他民長的故事不同之處,是三松由其未出世已開始探討,包括其雙親;其它的民長一被揀選,已經是成年人了。在生活方式上也有不同,上期已講過,13:4說他「清酒濃酒都不可喝」,只能依賴上主來保護。

7.    三松沒有「清酒濃酒」來保護,身體本應很虛弱,但卻適得其反,14:1-4說:「1那時三松下到提默納;在那裏見了一個女子,她是培肋舍特人的女兒。2三松上去稟告他的父母說:「我在提默納見了一個女子,她是培肋舍特人的女兒,願你們現今把她給我娶來為妻!」3他的父母對他說:「難道在你兄弟的女兒中,在我們民族間沒有女子嗎?為什麼你要去從那些未受割損的培肋舍特人中間娶妻呢?」三松向他的父親說:「請給我娶了她!因為我實在喜歡她。」4他的父母原不知道這事是出於上主,使他找機會攻擊培肋舍特,因為那時培肋舍特正統治以色列」「提默納」屬於腓尼基外邦地,三松愛上了一個外邦女子,便想娶她為妻,但這是違反猶太人法律的(7:3),因為猶太人不可娶外邦人為妻。14:3說:「他的父母對他說:「難道在你兄弟的女兒中,在我們民族間沒有女子嗎?為什麼你要去從那些未受割損的培肋舍特人中間娶妻呢?」」可惜三松一如今天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堅持得到,他被父母寵壞了,事事都出於直覺和衝動,想做便做,不顧後果!而他的這種自我的性格不只一次,而是不斷重覆地令他犯錯。

Friday, April 25, 2014

復活期第三主日(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基督帶領我們邁向永生



讀經一
2:14, 22-33
答唱詠
16:1-2, 5, 7-11
讀經二
伯前1:17-21
福 音
24:13-35
 

A     讀經一:宗2:14, 22-33 

1.     讀經一記載伯多祿向「猶太人和所有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人」講道,乃由於聖神降臨所賜與的恩寵。上主日的讀經一是2:42-47,描述了新興教會的生活方式,本主日的讀經一則指出其原因來,亦即伯多祿2:22-33所講論的。宗徒之長的伯多祿先在2:22帶出那位最重要的人物「納匝肋耶穌」,因為祂是天主用德能(行)奇蹟和徵兆 給你們證明了的人」,祂能觸動人心去改變,所以2:44-45說信友們把「一切所有皆歸公用。他們把產業和財物變賣」,的確是「奇蹟和徵兆 

2.     2:23可見,耶穌被交付」和被「釘在十字架上」乃「天主已定的計劃和預知」,我們在聖週五的讀經已談過,苦難日是人把聖子送回給天主,但三天後,天主使祂從死者中復活,證明了天主悅納了人的祭獻。天主和聖子之間的關係是永遠和無限的愛,值得我們學習的是要停止犯罪,尤其犯慣了的罪,例如講是非、貪婪、自我等,2:24這樣地描繪:「因為他不能受死亡的控制。耶穌死後,並非一切靜止而純粹等待復活,宗徒信經告訴我們:「被釘十字架,死而乃瘞。我信其降地獄,第三日自死者中復活。」當耶穌安眠的時候,祂去了地獄給古聖人們傳揚福音,把義人釋放,包括亞巴郎梅瑟依撒意亞等。 

3.     當祂復活時,便帶領義人進入天國,地獄本來是魔鬼的領域,但耶穌能把地獄的門都打開,福音能傳到地獄。可見聖週六那天,耶穌不是在天堂或世上,而是在地獄,看看伯前3:18-19怎樣說:「基督也曾一次為罪而死,且是義人代替不義的人,為將我們領到天主面前;就肉身說,他固然被處死了;但就神魂說,他卻復活了。他藉這神魂,曾去給那些在獄中in prison的靈魂宣講過。」「獄中」指「地獄」,祂往地獄並非由於犯了重罪,祂是救世主,把等候多時義人的靈魂領到天國,但不義的人則繼續留在黑暗中。 

4.     2:25-28引述了16:8-11,「你決不會將我的靈魂遺棄在陰府,也不會讓你的聖者見到腐朽」是達味所說的,而是本主日答唱詠的領經第3和第4段。因此,猶太人相信達味會復活,連34:23也似乎有這樣的說法:「我要為他們興起一個牧人,那即是我的僕人達味,他要牧放他們,作他們的牧人。」然而,當時達味已離了世五百載,從未復生過,所以伯多祿2:29表示:「他死了,也埋葬了,他的墳墓直到今天還在我們這裏。」由此可見,猶太人的想法並不對,復活的不是達味,而是他的後裔,復活的是默西亞。沒有人親眼目睹耶穌復活,但復活後祂顯現給約五百人(格前15:6)。2:33耶穌升天,也談聖神降臨。 

5.     伯多祿2:22-33撮要了「逾越奧蹟」:聖死 + 埋葬 + 復活 + 升天 + 聖神降臨,這篇道理亦即今天信友的信仰基礎,等於信經的內容。本主日的讀經一解釋初期教會的信徒多麼慷慨乃由於信德,他們相信現世的生命能延續到永生,今生要做的就是善事,好能回應信德。
 

B     答唱詠:詠16:1-2, 5, 7-11 

1.    答唱詠的氣氛很開心,答句是16:11,與讀經一的2:28相同:「上主,請你將生命的道路指示給我。」「生命的道路」彷彿指向上主日讀經一中的2:42-4616:3-416:6沒有被納入答唱詠內,因為16:4說天主不會照顧「歸依其他神祇的人們」,又是因為舊約時代的人尚未認識耶穌5:44的教訓:「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至於16:6,也算接近本主日的主題,但因為16:5已被納入領經的第一段內,不過,16:6如果也加入這段,也是適合的。 

2.    16:1是向天主祈求保佑的,作者看似遇上了困難;16:2-3是責備人的話,因為他們口是心非,口說「傾慕」上主,但卻去拜偶像,於是作者在16:4說:「我(作者自己)決不向他們行奠血之祭。16:5-11列出應如何做才對,就是要朝拜雅威,一直至深夜,16:5說:「上主,你是我的產業,是我的杯爵。16:8很重要:「我常將上主置於我的眼前,我決不動搖,因祂在我右邊」上主不但是人的明燈,帶領眾人,祂也「在我右邊」作同行者,這就是天主教所指的靈修(6:8),邁向天鄉。天主是無盡的愛,祂握着我的手,領我踏上坦途。 

3.    16:9表達了作者樂不可支,心靈和肉軀都無法入睡,因為他肯定自己不會跌入「陰府」,與16:3-4的愚蠢選擇者迴然不同。16:11所談「生命的道路」即是導人於永生之途(見5:6, 6:23, 10:17, 15:24),這個「生命的道路」引人到達天主面前,在那裡獲得圓滿的幸福和喜樂。
 

C     讀經二:伯前1:17-21 

1.     上主日談我們是在天主內重生的子女,便應聽從祂,因為天主是聖的(是人神關係的主要基礎),我們便「該懷着敬」(伯前1:17),明認我們的救恩乃來自「無玷無瑕的羔羊基督的寶」(伯前1:19)這救恩的施與對象不再局限於有猶太人血緣的人,而是給普世人類的,本主日的福音在24:27便強調「梅瑟及眾先」能開啟人的心,去明認耶穌是普世的救主。 

2.     讀經二最重要一節是伯前1:21:「你們的信德和望德,都同歸於天主」,亦即讀經一和答唱詠的總結,耶穌死而復活,信友也有機會復活,這就是我們的望德,期望得到永生。伯前1:17-19談的是望德,伯前1:17說在「這旅居的時期」,我們應善度生活,因為伯前1:17清楚表明天主「不看情面,而只按每人的作為行審判」,包括我們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信德生活各方面。 

3.     有些人對伯前1:21的說法產生誤會:「你們既稱呼那不看情面,而只按每人的作為行審判者為父」,「按每人的作為」來施行「審判」是天主選擇的方式,完全不代表人可「按每人的作為」來自救,因為伯前1:19說救恩全靠「無玷無瑕的羔羊基督的寶血」走在這旅途中教會道路上的我們,必須要愛主愛人,才得到主耶穌逾越的保證。
 

D     福  音:路24:13-35 

1.     厄瑪烏兩門徒的故事中,兩門徒目睹基督的聖死而萬念俱灰,耶穌24:1724:19先後兩次發問同一問題:他們「彼此談論的是些什麼事」,兩人才回答耶穌。訊息是:耶穌已經歷了聖死和復活,但兩門徒的心仍未皈依,所以耶穌24:25責備他們說:「唉!無知的人哪!為信先知們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竟是這般遲鈍 

2.     現世生活上有很多困難和障礙,正因如此,學習認識24:27的「梅瑟及眾先知」(即聖經)很重要。我們應多反省,有些信友同時也拜黃大仙和迷信風水,要留心主耶穌也對我們說:「唉!無知的人哪!為信先知們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竟是這般遲鈍 

3.     四篇讀經怎樣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說逾越奧蹟是我們信仰的基礎,答唱詠說我們尚未達到那個層面,必須依靠天主「生命的道路指示給我。」讀經二說「生命的道路」要求我們做善事,福音則指出單憑善事也不夠,而要看「全部經書」,即聖經,彌撒的聖道禮正提供信友這個機會。不但聖道禮,也有「擘餅」,我們的眼才會「開了」,才見到「厄瑪奴耳」,福音顯示主耶穌的確與我們同在。 

4.     基督在我們的生命道路上與我們同行,且主動向我們發問:「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些什麼事」祂關注我們日常的生活,愛的生活。我們亦要反省:「基督與我同在嗎?」如果不是,便要反思。耶穌復活後,伯多祿2:32說:「我們都是他的見證人」,那兩門徒便在24:34見證:「主真復活了。 

下期預告:
民長紀2014-4-30
復活期第四主日(甲年)讀經釋義(20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