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訓道篇(Qohelet)是猶太人在帳棚節期間閱讀的,帳棚節一般會慶祝八天,當中會經過一個星期六,猶太人會在該天閱讀。訓的希臘語是「Ecclesiastes」,訓又稱「Qohelet」,是希伯來語的名稱。訓道篇(寫約公元前300年)屬智慧文學,是從人的角度看生命,相比先知書,後者常從天主的角度看,談天人的盟約、法律書、天主的誡命等,如果人拒絕遵守,會受到天主的懲罰。訓的希伯來語的名稱「Qohelet」,意謂「訓道者」(講道的人),他要向信仰團體講道;至於訓的希臘語名稱的「Ecclesiastes」,與「Ecclesia」一詞相關,「Ecclesia」意即「教會」,「教會」就是信仰團體。
2. 究竟訓道篇談甚麼?談一些名言,或是一些智慧的指引,均源自人的經驗和日常生活的體驗,指出甚麼應該做和甚麼不該。訓談論人生時,很多方面都帶有希臘的哲學思想,就讓我們先看看一個例子:訓12:12說:「除此之外,我兒,不必再找別的書籍,書不論寫多少,總沒有止境;用功過度,必使身體疲倦。」觀其內容,是那些人的生活體驗而作出的思維呢?很可能是一些學子,更可能是些讀書不大用功的人想出來的。希臘哲學的確影響至深,人生必然包括生老病死四個階段,人不論貧或富、男或女、聰明或愚昧,也終會去世,生命並非偶然而出現的,因為一切均在天主的控制中,縱使一些科學家並不認同這看法,但訓卻堅持,冥冥中必有主宰,人生就算遇到很多逆境,不一定等於上天的懲罰。
3. 訓不是一本哲學書,而是生活體驗,要曉得掌握機會、每一天都盡己所能做到最好,包括在人際關係上、工作上、善會服務上和與天主關係上等等,拉丁文「carpdiem」一詞頗有意思,意謂生命中順境和逆境都必有,必須努力以赴。讓我們看看訓2:13-17:「13我看透智慧勝於昏愚,像光明勝於黑暗。「14智者高瞻遠矚,愚者卻在黑暗中摸索。」但我也知道:二者都要遭遇同樣的命運。15我心中自問:「愚人的命運,我也會遇到,為什麼我要更明智?」我遂下結論說:「這也是空虛。」16因為智者和愚者,同樣不為人常久記念,早晚有一天都要被人遺忘。可惜,智者和愚者同樣死去!17於是我惱恨生命,因為太陽之下所發生的事,無非使我煩惱,因為全是空虛,都是追風。」這段聖經談「死亡」,大多數人去了世不久已被其他人遺忘了,不過,這樣的想法過於負面,因為死亡的背後充滿着靈性的意義。
4. 又讓我們看看訓7:1-12:「1良好的聲譽勝於名貴的香液;死日勝於生日。2往居喪的家去,勝於往宴會的家去,因為喪事是人人的結局,活人應將此事放在心上。3悲哀勝於歡笑,因為愁容能使心靈舒暢。4智者的心是在居喪的家中,愚人的心是在歡笑的家中。5聽智者斥責,勝過聽愚人歌唱。6愚人的歡笑,就像斧底荊棘的爆炸聲,但這也是空虛。7實在,壓榨使智者昏愚,賄賂能敗壞人心。8事情的結局勝過事情的開端;居心寬容,勝過存心傲慢。9你心裏不要輕易動怒,因為憤怒只停留在愚人胸中。10你不要問:「為什麼昔日勝於今日?」因為這樣的詰問,不是出於智慧。11智慧與家產都好,對看見天日的人都有益,12因為受智慧的蔭庇與受金錢的蔭庇無異;但認識智慧的好處,是在於智慧賦與有智慧者生命。」這番話亦十分負面,但這只是二千三百年前的思維,當時的人事事像「虛而又虛」,對於這樣的想法,今天的人未必認同。
5. 未詳細探討這卷聖經之前,讓我們稍作一撮要:
訓
|
標 題
|
真 意
|
1:1-11
|
萬事皆虛
|
世間物不大重要
|
1:12-18
|
智慧空虛
|
人的智慧價值低
|
2:1-12
|
樂事亦皆虛
|
人性的歡樂沒意義
|
3:14-22
|
不公現象
|
人的未來不肯定
|
4:1-16
|
合群之益、人心無常
|
社會秩序失衡
|
4:17-5:6
|
敬畏天主
|
天主賜給人人生意義,故人要敬畏天主
|
5:7-8
|
|
把公義顛倒或曲解
|
5:9-10:20
|
錢財空虛
|
錢不太重要、切勿太多慾望、應服從長官
|
11:7-10
|
莫負青春
|
青年努力讀書
|
6. 訓一開始便給人很悲觀的感覺,訓1:2-4說:「虛而又虛,訓道者說:虛而又虛,萬事皆虛。3人在太陽下辛勤勞作,為人究有何益?4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大地仍然常在。」明明是期待已久的豐盛秋收,人本該很喜悅,卻如此的悲觀,原因何在?連古代的辣彼也感到莫名其妙,他們的結論是:即使是喜悅的豐收時,其實也只是「虛」的,因為秋去冬來,一切彷彿成了過去。訓1:2-4表示:人無論如何「辛勤勞作」,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未必得到老闆的賞識,甚至遭到無理解雇,於是訓道篇便質問:人「辛勤勞作」為了甚麼?人生究竟有何意義?的確,整卷訓道篇內,「虛(futility / vanity)」一詞出現了35次,單訓1:2一節內已提了5次!
7. 除「虛(futility / vanity)」一詞外,「太陽」一詞也出現了33次,太陽之下沒有新事,今天見到的事,過往已發生過,也會繼續發生;第三個經常出現的詞彙是「人」,中文的翻譯不完全,原文是「Adam(亞當)」,意即「灰土」,因為人乃出於土(訓3:20、創3:19)。訓1:2-4中,都有「虛(futility / vanity)」、「太陽」和「人」這三個詞彙。訓1:4說:「一代過去,一代又來」,跟著有「大地(Adam)」,訓1:5又談「太陽」。古代的辣彼充滿智慧,他們曉得祈禱,「土」是人生命之始,但人並不只是土,因為上主天主「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創2:7),「吹了一口生氣」就是「虛(futility / vanity)」之意,希伯來語稱為「hevel-avelim」,「hevel」即「吹出」,氣一吹出便不見了,中文譯成「虛」,英語譯成「vanity」,都與原文之意無關。「虛」即人的一口氣(breath),像一層薄霧,只能隱約見到但無法觸摸,十分短暫。「太陽」能維持生命,賦給人力量,使花草樹木生長,於是,辣彼們便說:「虛」+「太陽」+「大地」一起是談生命的,人雖是土(「虛而又虛」),卻有天主的氣息和天主所賜的能量,便有生命,訓道篇全卷的十二章就是談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