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9, 2017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求主令我悔改,信從福音」)

日期:2017101

讀經一
18:25-28
讀經一呼籲眾人要遠離犯罪,好能獲得天主恩賜永生
福 音
21:28-32
福音中的幼子猶如「稅吏和娼妓」們相信了洗者若翰的宣講,故18:28說出他們的善果:「必生存,不致喪亡。」相反地經師和法利塞人理應是「義人」,但18:26指出他們「離棄正義而行惡,因而喪亡」,亦即21:29的長子,只說不做;
讀經二
2:1-11
2:3-4教人要「不從私見 / 不求虛榮 / 不只顧自己的事」,要像耶穌地「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答唱詠
25:6, 4-9
人當然做不來,故在25:4-5祈求天主:「使我認識你的法度教訓我履行你的道路引我進入真理之路」,又在25:7求天主勿「追念」我們過往的罪過。福音中的第二個兒子說了不想去而終於去了,保祿2:7也鼓勵信友像耶穌基督「屈尊就卑」和「聽命至死

本主日讀經釋義的詳情:已載於本網誌 2014 7 月。

2.      常年期的1824主日(甲年)的主題是「天國在人間:教會」, 2533主日則是「天國的邀請」,甲年最後一主日(即34主日)的主題是「默西亞的滿全」。

Sunday, September 24, 2017

默示錄(The Apocalypse)12:7-13:8


1.    13:5-8續說:「5又賜給了那獸一張說大話和褻聖的口,並且賜給了牠可妄為四十二個月的權柄6牠便張開自己的口,向天主說褻瀆的話,褻瀆他的聖名、他的帳幕和那些居住在天上的人7又允許牠可與聖徒們交戰,且戰勝他們;又賜給牠制服各支派、各民族、各異語和各邦國的權柄8地上的居民,凡名字從創造之初沒有記錄在被宰殺的羔羊生命冊中的人,都要朝拜牠13:5說那獸的影響將為期「四十二個月」,即人類歷史的期間;13:6 說那獸狂罵「那些居住在天上的人」,時至今天,這種邪惡行為仍可見,當教廷要冊封殉教聖人時,他們所曾屬的暴政國家便惡言辱罵!獸所針對的不只一人或一個民族,而是「各支派、各民族、各異語和各邦國」,即全人類。13:8 回到一個舊問題:「凡名字從創造之初沒有記錄在被宰殺的羔羊生命冊中的人」,即所謂「預定論」,公教會第19屆大公會議(1545年)作出判斷:「天主預先就肯定了某些人非下地獄不可」的理論是異端。這裡要強調的是,救恩自創世以來都是天主的行為,「羔羊」就是為此而「被宰殺的」。

2.    13:1-10談「由海中上來的獸」,13:9-10說:「9誰若有耳朵,就聽罷10誰若該被俘虜,就去受俘虜;誰若該受刀殺,就去受刀殺:聖徒們的堅忍和忠信即在於此」作者形容「獸」之餘,突然以13:9-10的話向讀者說,叫他們認定當前的局勢,時為公元95-96年,教會受到羅馬帝國十分嚴重的迫害!面對這種逆境,基督徒可以如何呢?作者模仿15:2的話:「該死的就死,該殺的就殺,該挨餓的就挨餓,該被擄去的,就被擄去。」當下的以色列正被巴比倫侵略和迫害,天主卻掩面不顧陷於水深火熱的子民!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極權無論如何偉大,都可以在人意想不到之下突然崩潰(如羅馬帝國蘇聯),而受其迫害的教會總能生存。13:10要「堅忍」,忍受痛苦。不過,保祿5:3-5說過:「我們連在磨難中也歡躍,因為我們知道: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意謂雖很痛苦,但終能大獲全勝。

3.    13:11-17談「由地下上來的獸」:「11以後我看見另一隻獸由地中上來,牠有兩隻相似羔羊的角,說話卻相似龍12牠在那前一隻獸面前,施行前一隻獸所有的一切權柄,使大地和居住在地上的人朝拜前一隻獸,就是那隻受過致死的傷而被治好的獸13牠又行大奇跡,甚至在眾人面前使火從天降到地上14牠因着在那獸面前所行的那些奇跡,迷惑了地上的居民,便勸告地上的居民,給那受過刀傷而還活着的獸,立一個像15牠又得了能力,把生氣賦給那獸像,甚至叫那獸像說話,並使那些凡不朝拜獸像的人死亡16牠給所有的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和為奴的,都在他們的右手上,或在他們的額上,打了一個印號17如此,除非有這印號的,就是有那獸的名字或牠名字的數字的,誰也不能買,誰也不能賣

4.    由海上來的獸等於極權政權意圖取替天主,而由地下上來的獸等於邪魔神化自己,即羅馬帝國,亦泛指邪惡勢力,壓迫人類,當末日接近時,那股勢力更兇殘!13:11說那第二隻獸有「兩隻相似羔羊的角」、13:11說牠能「行大奇跡」、13:14說牠「迷惑了地上的居民」,這樣地形容是要表示牠是假先知,13:12說了,牠致力去「朝拜前一隻獸」,即拜金主義。從歷史角度看,由於的寫作地點應是小亞細亞,「」很可能是省內的精英,是省政府領袖、擁有羅馬籍的貴族和富有人家。「使大地和居住在地上的人朝拜前一隻獸」一句帶有宗教味道,那宗教只是為政治服務,是政治的工具。13:11說那第二隻獸用「兩隻相似羔羊的角」作掩飾,但其能力很大,竟行厄里亞所曾做過的,13:13說牠「使火從天降到地上」(列上18:38)不但如此,13:15說那第二隻獸「把生氣賦給那獸像,甚至叫那獸像說話」,彷彿是聖神的德能:「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卻第二隻獸全都是騙術:(a) 把人藏匿在空心的石像裏說話;(b) 用人的口技說話!目的是要慫恿人民以暴力對付異己(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這情況在公元98-117年間,即圖雷真羅馬帝國皇帝時發生,藉此強迫基督徒詛咒基督,違者嚴懲。

5.    13:16說那獸要給人打印,目的是模仿「永生天主的印」蓋在「以色列子孫各支派中。」(7:2-3)記得在作者若望的時代,各國君王往往視己為神,強迫人民朝拜他們。13:17說「誰也不能買,誰也不能賣」,是經濟的制裁,是地上的邪惡的禮儀,要抗衡天上的禮儀。古往今來,統治者對付異己的手法經常以經濟迫害為主,統治者尤其恐懼的是天主的真理和人心的良知,便在經濟上趕盡殺絕!2:13-16培爾加摩就遇竹過上述的問題,基督徒靠一技謀生者被迫加入外教人的商會,否則不能執業,但加入外教人公會又必須要拜他們的邪神,政府又在背後支持他們的惡行,因為他們所用的「印號」即羅馬帝國的銀幣,有皇帝的偶像、姓名和帝號,羅馬人認為他是神。

Wednesday, September 20, 2017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上主慈悲為懷,信友應盡己職」)

日期:2017924

讀經一
55:6-9
讀經一說天主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我們要學習勿懷歧視他人的心,因為天主是「憐憫人的」,不會受人的價值觀所支配
答唱詠
145:1, 3,
8, 9, 17, 18
答唱詠叫人要讚美上主,因為祂「仁愛無量」;
福 音
20:1-16a
福音說天主憐憫世人,世人應學習配合天主的「思念」,即使為此而殉道,也在所不辭。在中東的文化裡,監護人有權決定如何對待被監護者;
讀經二
1:20c-25,
27
保祿視天主為監護人,有權決定其生或死,故最重要是無論「我或生或死」,總要「基督在我身上受頌揚


2.   常年期的1824主日(甲年)的主題是「天國在人間:教會」, 2533主日則是「天國的邀請」,甲年最後一主日(即34主日)的主題是「默西亞的滿全」。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甲年)讀經釋義詳盡版


(主題:「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



讀經一
27:33-28:9
答唱詠
103:1-2, 3-4, 9-10, 11-12
讀經二
14:7-9
福 音
18:21-35



A     讀經一:27:33-28:9

1.     讀經一是27:33-28:9,主題是「以慈愛待人」,欠缺慈愛會造成分裂,也會被人孤立,包括家人。本主日的福音也談一個僕人欠了君王大量債務,被迫變賣妻兒和家產來償還,幸好得到君王的憐憫而寬免他的債務,這正好吻合讀經一的主題。28:4說:「對自己同類的人沒有慈愛,怎能為自己的罪過求赦?」就如耶穌6:12教人如何祈禱:「寬免我們的罪債,如同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13:34也有類似的話:「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 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

2.     28:6說:「你要記得最後的結局」,勿以為這裏指的是「永生」,古時的人未有現今我們對「永生」的觀念,「最後的結局」只是指離世前的一段時間,因着不肯寬恕別人而令自己受很多苦。28:7說:「你要記得腐爛與死亡」,意謂不停地怨天尤人,結果會造成憤世嫉俗。讀經一要指出:人太多怨言,又不肯寬恕別人,老來會活得很不開心。

B     答唱詠:詠103:1-2, 3-4, 8-10, 12-13

1.     103的主題有兩個,「感謝」和「讚主」。作者處於死亡的邊緣,天主拯救了他,故他要感謝上主,又讚美祂以仁慈恩待了他。論內容,103:3-5是「感恩」,103:6-18是「讚美」;103:1-10談「上主是仁慈寬容的」,103:11-14是「上主具有慈父的心腸」,103:19-22是「光榮頌」。

2.     答句是103:8:「上主富於仁愛寬恕,極其慈悲。」說天主充滿了愛和慈悲,因為103:3-4說作者差點兒送了命,但天主治癒了他,不但如此,也寬恕了他的「各種愆尤」,使他身心獲癒,感激之情,便稱頌了103:1-2,聖詠作者的「靈魂」和「五內」都讚頌上主,他全心全靈全力地感恩讚頌。答唱詠沒有使用103:5:「是衪賞賜你一生幸福滿盈,是衪使你的青春更新如鷹。」「」與春天相關,牠每年這個季節時會脫下舊毛長出新毛,喻人恢復青春。答唱詠所強調的是人要獲得天主的仁慈寬恕,而不是獲恕後回復青春,故與主題無關。

3.     讀經一似乎與103:7相關:「上主曾將自己的道路告知梅瑟,給以色列子民彰顯自己的功蹟」「將自己的道路告知梅瑟」即十誡,這乃天主的「功蹟」。十誡的總結是:「愛天主在萬有之上,及愛人如己」,所以如果把103:7加入答唱詠,意思會更完滿。103:6說這是「上主 正義的工作,為受壓迫者主持公道」,至於領經的第四段(103:12-13),其實是比喻天主愛人之深,亦即解釋103:11的內容:「就如上天距離下地有多麼高,衪待敬畏衪者的慈愛也多高。」當人犯了罪而悔改後,天主使罪遠離人,不願意人重蹈覆轍,這正好與讀經一共鳴,所以,加入103:11也很適當。讀經一談「寬恕」,答唱詠特別強調天主「仁愛寬恕」,所以以民應全心全靈全力地愛主愛人。

4.     27:1說出人的應有心境:「忿恨與生氣,二者都是可憎惡的」,但103:9-10卻說天主展示了祂的慈懷:「9衪決不會常常責問,也決不會世世憤恨10衪沒有按我們的罪惡對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過犯報復我們。」彌撒時感恩經中也有這樣的祈求:「求祢不要看我們的罪過,但看祢教會的信德,並按照祢的聖意,使教會安定團結28:9說:「你要記得至高者的盟約,寬恕別人的過錯。」答唱詠的答句表示共鳴:「上主富於仁愛寬恕,極其慈悲,遲於發怒。103:3亦表示:「是衪赦免你的各種愆尤。

C     讀經二:羅14:7-9

1.     14:7說:「我們中間沒有一人是為自己而生的」,意謂在信仰上,個人並不是一個單元,團體才是,所以信仰團體內要互助和共融,透過服務別人來事奉天主,就如若一4:20說:「因為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14:8更加詳述這思想:「我們或者生,是為主而生,或者死,是為主而死。」焦點放在「為主」,生命旅途上,如果沒有主,今生全無意義。甚麼是「」而「屬於主」呢?意指「聖洗聖事」,藉此,我們一如6:11說成了「死於罪惡,在基督耶穌內活於天主的人。」皈依後,我們仍活在世上,但再不屬於這世界,亦因此而被世界所邊緣化。

2.     14:9說:「基督死而復生了,正是為作生者和死者的主」這話意謂基督透過苦難聖死和復活,成了「生者和死者的主」,祂統御包括普世的人類,故成了普世的君王。人要成為基督徒,必須懷着信德,受洗而加入耶穌的教會,可以分享祂帶來的救恩,將來能分享祂的光榮。其實,14:8談了基督徒的結果:「我們或生或死,都是屬於主」,讀經一的28:6彷彿早已認同:「你要記得最後的結局。

D    福  音:瑪18:21-35

1.     本主日的福音主題是「寬恕之道」,18:22說「七十個七次」,可見耶穌和祂的教會對人十分包容。至於對待罪人,需要的是憐憫,而非譴責。18瑪竇福音內五篇講道中的其中一篇,稱為「論教會的道理」,講論教會應如何處理自己的問題,方法是以「愛」和「恕」,對於教會內的人士,包括聖職人員在內,都以這標準來處理問題,外界和媒體對此無論如何攻擊,作為基督徒的我們也不應人云亦云。

2.     18:24-35的比喻談一個君王和他的僕人對「寬恕」的態度,欠下君王巨款的僕人「懇求別人寬恕,但自己永不寬恕別人」,這個比喻與天主經的話相反:「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寬恕之道」說要寬恕「七十個七次」,強調耶穌和祂的教會無限的包容性,以憐憫之心對待罪人。

3.   福音也與讀經一相關:28:2說:「你要寬恕你近人的過錯;這樣,當你祈求時,你的罪惡也會得到赦免。」所以,18:26說:「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說:主啊!容忍我吧!一切我都要還給你。」主人便「動心把他釋放了,並且也赦免了他的債。」可惜,獲君王寬免了的僕人卻沒有寬免自己的債戶所欠他很少的債務,於是君王在18:32說:「惡僕!因為你哀求了我,我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債,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28:1說:「凡報仇的,必要遭遇到上主的報復,上主必要保留他的罪。」故此,福音的君王保留祂惡僕的欠債。

4.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說切勿「忿恨與生氣」,要肯寬恕才得寬恕,答唱詠讚美天主仁愛寬恕,讀經二道出天主寬恕人的理由,就是由於我們永遠屬於基督,福音說祂把天國賜給那些願意寬恕別人的人。

Monday, September 18, 2017

默示錄(The Apocalypse)12:7-13:8


1.      12:7-9說:「7以後,天上就發生了戰爭:彌額爾和他的天使一同與那龍交戰,那龍也和牠的使者一起應戰8但牠們敵不住,在天上遂再也沒有牠們的地方了9於是那大龍被摔了下來,牠就是那遠古的蛇,號稱魔鬼或撒殫的。那欺騙了全世界的,被摔到地上,牠的使者也同牠一起被摔了下來12:7-12其實是發生在天上的戰爭(天使大戰魔鬼),與12:4-5相關,12:4說那龍想吞了新生的那孩子,12:5說「孩子被提到天主和他的寶座前」,12:4-5是該戰爭的簡述,而12:7-12是詳情。12:7-8說「彌額爾和他的天使一同與那龍交戰」,其實是藉十字架上犧牲的耶穌所帶領和戰勝(12:11),魔鬼大敗後,「已被摔下去了」,究竟魔鬼是怎樣的人物?且看12:10

2.      12:10-12說:「10那時我聽見天上有大聲音說:「如今我們的天主獲得了勝利、權能和國度,也顯示了他基督的權柄,因為那日夜在我們的天主前,控告我們弟兄的控告者已被摔下去了11他們賴羔羊的血他們作證的話,得勝了那條龍,因為他們情願犧牲自己的性命死了12為此,高天和住在那裏的,你們歡樂罷!禍哉,大地和海洋!因為魔鬼懷着大怒下到你們那裏去了,因為他知道自己只有很短的時間了。12:10-12是首「凱旋歌」,更重要的是要詮釋12:7-9。戰役發生在天上,龍被打敗後,12:10說牠是「那日夜在我們的天主前,控告我們弟兄的控告者」,即天庭的主控官,要考驗人德行的真偽,但牠全輸了。12:11的聖詠表達了,勝利來自「羔羊的血」。12:11也談「他們作證的話」,是基督徒的見證,不懼迫害的見證。

3.      12:13-18的標題是「大龍迫害那女人和她的子女」:「13那條龍一看見自己被摔到地上,就去追趕那生了男嬰的女人14可是有大鷹的兩個翅膀給了那女人,為叫她飛入曠野,到自己的地方去在那裏受供養一段時期、兩段時期和半段時期,遠離那蛇的面15那蛇遂在女人後面,從自己的口中吐出一道像河的水,為使那女人被河水沖去16可是大地卻援助了那女人,大地裂開一個口,把那條龍從口中所吐出的河水吸了去17那條龍便對那女人大發忿怒,遂去與她其餘的後裔,即那些遵行天主的誡命,且為耶穌作證的人交戰18於是牠就站在海灘上12:8-9說那龍大敗,便把戰場轉移到世上,12:13說大龍因惱羞成怒,要追殺那女人,12:14說「可是有大鷹的兩個翅膀給了那女人,為叫她飛入曠野,到自己的地方去」,「大鷹」象徵天主的保護,要保護和供養「在那裏受供養一段時期、兩段時期和半段時期」,合共三年半,與12:6同。12:15說那龍「吐出一道像河的水」,彷彿像過紅海時的境況,大龍彷彿就是法郎,節節敗退的大龍轉去對付「她其餘的後裔」,不過救兵來了,12:16說:「大地裂開一個口,把那條龍從口中所吐出的河水吸了去」,是引自16:3012:18的結束很奇怪:「於是牠就站在海灘上

4.      13:1-10是「由海中上來的獸」,13:1-4說:「1我看見海裏上來一隻獸,牠有十隻角和七個頭,角上有十個王冠,頭上有褻聖的名號2我所看見的那獸,相似豹子,牠的腳像熊腳,牠的口像獅子口;那龍遂把自己的能力、寶座和大權交給了牠3我看見那獸的頭中,有一個似乎受了致死的傷,但牠那致死的傷卻治好了;故此全地的人都驚奇,而跟隨了那獸4世人遂都朝拜那龍,因為牠把權柄賜給了那獸;世人朝拜那獸說:「誰可與這獸相比?誰能和牠交戰?」原來,12:18所說「就站在海灘上」者是那大龍,亦可說是若望,因為跟著的13:1一開始便說作者「看見」,是從希臘語的文法看的。不過,兩者比較似乎指大龍較合理。13:1所說的獸也像12:3說的大龍,有「十隻角和七個頭」,來自「海裏上來一隻獸」,給人的感覺很恐佈,所以,到21:1的新天新地時,不會再有海。

5.      13:2說「那龍遂把自己的能力、寶座和大權交給了牠」,「那龍」即古時的蛇,而「獸」指在人類歷史中運用邪惡勢力的人,獸意圖取替天主,不斷針對那女人和其後裔,13:3說那獸的頭「受了致死的傷」,是歷史中的人物,羅馬帝國尼祿王,那獸」象徵羅馬帝國,「受了致死的傷」,但「傷卻治好了」,指因有韋斯巴薌繼位,使帝國回到穩定。「那獸被視為後世假基督的起源。「全地的人都驚奇」,不知牠的魅力從何而來,17-18才詳細探討。

6.      13:5-8續說:「5又賜給了那獸一張說大話和褻聖的口,並且賜給了牠可妄為四十二個月的權柄6牠便張開自己的口,向天主說褻瀆的話,褻瀆他的聖名、他的帳幕和那些居住在天上的人7又允許牠可與聖徒們交戰,且戰勝他們;又賜給牠制服各支派、各民族、各異語和各邦國的權柄8地上的居民,凡名字從創造之初沒有記錄在被宰殺的羔羊生命冊中的人,都要朝拜牠13:6展示了獸的大能來自魔鬼:「一張說大話和褻聖的口」、13:7說牠「與聖徒們交戰」,意謂其言行都很邪惡。

Friday, September 15, 2017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

日期:2017917

讀經一
27:33-28:
9
讀經一說切勿「忿恨與生氣」,要肯寬恕才得寬恕
答唱詠
103:1-2,
3-4, 9-10,
11-12
答唱詠讚美天主仁愛寬恕
讀經二
14:7-9
讀經二道出天主寬恕人的理由,就是由於我們永遠屬於基督
福 音
18:21-35
福音說祂把天國賜給那些願意寬恕別人的人


2.   常年期的1824主日(甲年)的主題是「天國在人間:教會」, 2533主日則是「天國的邀請」,甲年最後一主日(即34主日)的主題是「默西亞的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