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30, 2012

盧德傳(Ruth)1:14-3:5


1.           讀者請先閱讀1:14-3:5納敖米回鄉,但又不想兩媳婦跟着她走,反而建議她們「回娘家去!」(1:8)三人於是「又放聲大哭」,然後其中一位媳婦「敖爾帕吻了自己的婆婆,便回自己的家鄉去了」自此以後,她沒有再出現在聖經裡,但她真的體諒了婆母的困境,忍着痛道別離去了,也許無緣再見,但彼此心底裡的記掛可能會維持很久!時至今天,也有些人為了正義而被迫離開家人,所謂「每逢佳節倍思」,尤其是後會像無期呢!

2.    敖爾帕吻了自己的婆婆」,但並沒有吻別盧德,為甚麼呢?記得盧德也是摩阿布人,敖爾帕很可能認為盧德繼她之後不久也會「回自己的家鄉去」,相信很快會在摩阿布重逢,甚至會繼續往來,所以無需道別。回到這邊廂,納敖米的心情舒暢了不少,但尚未完全解決困局,她在1:15盧德說:「看,你的嫂子已回她民族和她的神那裡去了,你也跟你的嫂子回去罷!」這番話是盧德意料之內的,因為納敖米從來都沒有表示過只需兩媳婦其中一人離去,而是兩人都要。

3.    然而,盧德1:16-17的一番話可謂動人心弦可歌可泣:「16請你別逼我離開你,而不跟你去。你到那裏去,我也到那裏去;你住在那裏,我也住在那裏;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17你死在那裏,我也死在那裏,埋在那裏;若不是死使我與你分離,願上主罰我,重重罰我!」就這番孝感動天的話,連一貫喋喋不休的婆母也都無言以對,1:18說她「就不再勸阻她了。

4.    設身處想想,為猶太人看來,盧德這番話很感動人心,但為摩阿布人來說,這番話等於賣國,因為她的猶太藉丈夫已去了世,她竟仍宣稱:「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況且,即使盧德聲稱屬猶太民族,礙於23:4的規定,她和她的子孫仍無緣成為猶太人!所以,從這角度看,她跟隨婆母的決定只會造成「雙輸」的局面,表面看也算不智!

5.    盧德的表現展示了她的特徵是甚麼?不是「信德」而是「堅持」,正因為她的「堅持」和「毅力」,才能守得雲開見明,她的後裔竟然出現一位偉大的達味君王,她的名字也出現在救主耶穌基督的族譜內(1:5),一切均源於她的「堅持」。反觀今天普羅的青年人多缺乏耐性,工作上稍為不高興便離職,很多時也得到父母的認同;或者,入職大半年便質問上司還要多久才晉升他們。的確,「堅持」或「毅力」是成功的重要元素,如果人能夠堅持「信德」/「好學」/「運動」/「婚約」四方面,相信沒有其它的難事了。

6.    其實,1:16-17的話也可比喻「婚姻的許諾」:「從今以後,無論環境順逆,疾病健康,我將永遠愛慕尊重你,終生不渝,願主垂鑒我的意願」除此之外,1:16-17也可作為重宣洗禮時的承諾:「16別逼我離開,而不跟去。到那裏去,我也要到那裏去;住在那裏,我也住在那裏;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17要受苦,我也死在那裏,埋在那裏!」如果我們成年後才領洗,也許可以間中使用1:16-17的話來重申宣認信仰。

7.    回到盧德傳的課文,除了盧德本人外,她婆母納敖米的地位似乎更為重要,的確在整個故事中,納敖米擔當策劃人,而盧德負責執行。盧德傳也帶出另一主題 -「婦女們也能自力更生」,遇到逆境時,婦女們也曉得咬緊牙關,努力不懈地尋得解決的方法,真值得男士們反省和學習。

8.    盧德既然堅決要跟隨婆母猶大故鄉」(1:7),2-4就是要描述兩人如何在逆境中掙扎求存,2:2說:「摩阿布女子盧德納敖米說:「讓我到田地裏去,我在誰眼中蒙恩,就在誰後面拾麥穗。」納敖米答應她說:「我女,你去罷!」」「到田地裏去」意謂出外行乞。至於「在誰後面拾麥穗」方面,法律的確對貧窮的人也加以照顧,因為上主19:9梅瑟訓示以色列說:「當你們收割田地的莊稼時,你不可割到地邊;收穫後剩下的穗子,不可再拾」不過,作為乞丐,別人未吃盡的果子和香蕉皮等,也會收集來充飢。

9.    行乞的人除了會被人歧視之外,還會受到別的痛苦,波阿次2:9盧德:「你看僕人們在那塊田裡收割,你就跟著去,我已吩咐了僕人們不要難為你。你渴了,可到水罐那裡去喝僕人打來的水。盧德雖喪了偶,但尚年青,「難為」意即強姦或性騷擾的行為,人無奈地為了生存而要孤注一擲2:14時,波阿次招待盧德吃餅」,並非想表示二人情投意合,而 是要說她實在太飢餓了。同樣,2:18盧德背著(拾取的麥)回城」,是要給婆母納敖米作食糧,因為她也幾乎餓死了!

10.  納敖米吃飽後,便回復她的正常本性,3:1說:「盧德的婆婆納敖米向她說:「我女,難道我不應為你找個安身之處,使你幸福嗎?納敖米這番話不但發自內心,且很有說服力,試引用在今天,一個母親見到女兒房間亂七八糟,自然很希望女兒整理一下,可以作出以下例(a)或(b)的指令:

(a)        「我多番告訴了妳,房間那麼骯髒,書籍、衣服、零食樣樣都有,將來妳可怎樣嫁人呢!」或

(b)       「小女兒,妳長得很美麗,又很整潔,像個公主一樣,如果房間時常都同樣地整潔,更加配合妳小公主的身份,對嗎?」

11.  同樣的動機,但手法卻不同,效果也有異,納敖米3:1的一番話能感動盧德,同時當然也使自己受惠,因為盧德若真能「幸福」,自然也會照顧納敖米啊!說話的藝術並不等於虛偽,多少誤會和長期的仇恨都是由於「直言」和「直斥」的所謂「坦白」所致,「謹言慎行」多能事半功倍。另一方面,這事件再一次顯示納敖米擔當策劃人,而盧德負責執行。

12.  決定了,便開始行動,婆母納敖米3:3盧德說:「你去沐浴,抹油,披上你的外衣」中東人的習慣只會在重大事件之前才沐浴,婆母現在也教盧德抹油,披上你的外衣」,古往今來,亦即所謂「女為悅已者容,士為知已者死婆母納敖米還在3:4指導她說:「你要看清他睡覺的地方。」收割的日子,工人一般都是男性,搭建的帳棚是工人的寢室,晚間周圍都黑暗,一旦不慎入錯帳棚會很危險。納敖米跟着教導盧德去掀開他腳上的外衣」,意謂「脫下他的褲子!」盧德是個執行者,故在3:5答說:「你所囑咐我的,我必依照遵行。

l  常年期第32主日(乙年)讀經釋義(2012-11-4
l  盧德傳2012-11-8

Saturday, October 27, 2012

諸聖節(甲乙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成聖之道)
 

讀經一:
7:2-4, 9-14
答唱詠:
24:1-2, 3-4, 5-6
讀經二:
若一3:1-3
福 音:
5:1-12
 

A      簡  介

1.      每年十一月一日是諸聖節,諸聖節最初的慶祝只在羅馬,時為公元610年起每年的513日,是教宗博義四世所釐定的,原因乃鑒於很多無名的聖人沒有慶節。那麼,諸聖節為甚麼會改為現時的每年111日慶祝呢?這是教宗額我略四世於公元835年所定的,且自此成為普世慶祝的節日。由於諸聖節會有很多人前往羅馬朝聖,需要供應他們大量的食物,於是便把慶節改到秋收後才慶祝,以保證食物充足。

2.      反省:其實,每個堂區都有些十分低調的熱心教友,他們長時間努力做義務的服務,例如清潔聖堂、售賣公教報、探訪教友或病人、維修工作等,另外,他們也積極參與堂區的靈修活動如朝拜聖體、誦唸玫瑰經、為病人祈禱等,這些教友在天主眼中肯定不比各方會長和總監遜色。
 

B       讀經一:默7:2-4, 9-14

1.      諸聖節主日在甲乙丙年的讀經都是相同的。7:1說:「四位天使,站在大地四角上,握住地上的四股風,不讓風吹向大地、海洋和各種樹木。」「大地`呈長方形,好風從四邊吹來,而象徵天主懲罰的「四股(惡)風」則吹向「四角」,卻被「四位天使」阻擋著。7:2的「太陽出升之地」指東方,是光之來源,亦象徵樂園(2:8),人們都期望著默西亞從東方而來。7:2說天使「拿著永生天主的印」,古時的人習慣把戒指環壓在自己的財物上以示其擁有權,任何人士身上印有「永生天主的印」者便屬天主的財物,也得到祂的保護。天使在7:3不是說「不可傷害大地、海洋和樹木」,而是遲點。

2.      7:4的「十四萬四千」人並非一些基督教基要派人士所說限額的得救人數,144,000 = 12 x 12 x 1,000,首個「12」象徵完美、第二個「12」指十二支派,「1,000」表示眾多,只有天主才知道得救的人數。「十四萬四千」是指「以色列子孫各支派」,至於外邦人的救恩,7:9說包括「各邦國、各支派、各民族、各異語的」人士,「身穿白衣」指受了洗的人,他們「手持棕櫚枝」(即紅棗樹),象徵被選者的勝利與感恩。

3.      7:11象徵天廷的「所有站在寶座、長老和那四個活物周圍的天使不可勝數5:11說「他們的數目千千萬萬」,7:12是天使們的祈禱,他們說殉道者的祈禱是真理(「阿們),然後加上他們的祈禱說:「願讚頌、光榮、智慧、稱謝、尊威、權能和勇毅,全歸於我們的天主,至於無窮之世。」禱文前後都加上「阿們」是要表示真理中的真理,禱聲中用了七個名詞來讚美,這象徵天堂的完美,7:14的「在羔羊的血中洗淨了自己的衣裳」指的是殉道者和堅持到底的基督徒。
 

C       答唱詠:詠24:1-2, 3-4, 5-6

1.      領經的第一段(24:1-2)說「大地和其中的萬物」和「世界和其間的居民」均屬於上主,這話是要明認天主是造物主;24:3發問誰「登上上主的聖山」,24:4-6作出回答:就是那些「手潔心清,不慕虛幻的人,不發假誓,不行欺騙的人,他必獲得上主的祝福。

2.      24:7-10說那些朝聖者憑約櫃識別出天主來,祂是「光榮的君主」和「萬軍之軍的上主」,24:9的「門戶」指由聖殿的外院到至聖所之間的地域,天主住在聖殿裡。
 

D      讀經二:若一3:1-3

1.      若一3:1說天主使我們成為祂的子女是「何等的愛情!」可從祂賜給我們祂至愛的聖子證明(「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3:16),這份厚恩帶來兩大好處:

         (a)   天為人而開了;
         (b)   在感恩祭裏,我們可以預嚐到天糧。
 
2.      藉著洗禮,我們的身份改變了,我們成了天主的子女(若一5:3),因而有福份呼號天主為「阿爸,父啊!」(4:68:15)。若一3:1b的「世界」指黑暗勢力,這股勢力處處皆在,包括活躍於教會之內,但受了洗的人終能戰勝這惡勢力。
3.      有些政治勢力,包括西方的國家,假仁假義地用盡各種手段來打壓基督宗教,又把教會邊緣化,若一3:2說這種壞心腸根本認不出教會的末世幅度,因為它「還沒有顯明」,而要到末日時才眾目昭彰。若一3:3節說能懷著「看見他實在怎樣」希望的人會善度一個聖潔的生活,一如天主聖潔一樣。

4.      讀經二的結論有三:基督徒不屬於這世界,因為世界拒絕基督;基督徒要度聖善的生活,一如基督;基督徒的救恩是偉大的。整篇讀經二的訊息是「如何加入天主盟約的家庭。」
 

E       福  音:瑪5:1-12

1.      真福九端說「」乃源於人的德行,談其一二:「神貧」不在於財富多寡,而是不可自滿或太自信,哀慟」的人充滿憐憫之心。我們在感恩祭中也談「有福」,就是「來赴宴的人是有福的。

2.      四篇讀經如何連貫起來呢?讀經一中若望在神視中見到「十四萬四千」人受到了光榮,他們朝拜羔羊;答唱詠作證說:他們就是那些手潔心清,不慕虛幻的人,不發假誓,不行欺騙的人」,因此我們應祈禱說:「上主,這樣的人,才可尋求你的儀容。」讀經二說那些人成了天主的子女,福音指出天主子女的價值觀與世界不同,他們「神貧」、「哀悼」、「溫良」、「諦造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