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3, 2012

雅各伯書 3:13-4:3


A     何謂好教師?:雅3:13-18

1.    3:13說:「你們中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讓他用好品行,彰顯他的行為是出於智慧的溫和」「有智慧,有見識」者是指教師們,但他們必須附帶着「好品行」的條件,才能證明他們「出於智慧的溫和

2.    3:14-18談論教師的另一問題:「14若你們心裡懷有惡毒的嫉妒和紛爭,就不可誇耀,不可說謊違反真理。15這種智慧不是從上而來的,而是屬於下地的屬於血肉的屬於魔鬼的16因為那裡有嫉妒和紛爭,那裡就有擾亂和種種惡行。17至於從上而來的智慧,它首先是純潔的,其次是和平的,寬仁的,柔順的,滿有仁慈和善果的,不偏不倚的,沒有偽善的。18締造和平的人正義的果實,乃是在和平中種植的。」這裡談的問題是「太多人想作教師」,但當中不少是用心不良的,因為均出於「嫉妒(jealousy)和紛爭(selfish ambition

3.    嫉妒和紛爭」意謂爭奪個人的私利,很多時都是在經濟上,有些人為了私人業務利益,有些人希望增加和擴大人際網絡,從而可以銷售一些商品。這類「有心」的人不但努力謀取私利,更特別針對那些有正義的明眼人,最經常使用的技倆就是抹黑,特別是在團體內有權勢的人面前,利用人喜歡介入是非的心態,亦即3:8所說利用了「沒有人能夠馴服,且是個不止息的惡物,滿含致死的毒」的「舌頭

4.    3談的是人的「舌頭」,很多人為了各方面的私利而利用它去陷害忠良,3:15形容他們為「屬於下地的(earthly」,沒有天上的素質,他們也是「屬於血肉的」,意謂出於動物本能的,更嚴重的是他們「屬於魔鬼的」,這些狀態均源於「舌頭」。今天的科技一日千里,世界也越來越變得細小,故「舌頭」造成的禍害更快更狠,一句壞話足以置人於死地!那麼,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應有如何的本質呢?3:17便臚列出各種美德來:「純潔的(pure),和平的(peaceful),寬仁的(kind),柔順的(considerate),滿有仁慈(full of mercy),善果的(doing good),不偏不倚的(impartial),沒有偽善的(no hypocrisy)。」所以,我們除了要「慎於言」外,還要學習活出3:17的教訓。

5.    3:18談「締造和平的人」,耶穌所教訓的真福九端也有談過,祂在5:9說:「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雅各伯指出「締造和平」者的善行能產生「正義的果實」,因此而堪「稱為天主的子女」我們在這裡再一次見到雅各伯福傳時把焦點放在耶穌的教訓上,是所有基督徒都應留意的,尤其是教師們,在彌撒講道時、在慕道班內或在主日學的服務上,主持人謹記切勿喧賓奪主,我們傳的是「耶穌」,聆聽者事後曉得欣賞和模仿耶穌的教訓,便能證明我們所傳的正確,如果聆聽者事後只曉得欣賞講者,後者必須立即深切反省!
 

B     歧視會造成分裂:雅4:1-3

1.    4:1說:「你們中間的戰爭是從那裡來的?爭端是從那裡來的?豈不是從你們肢體中戰鬥的私慾來的嗎?」最原始的「戰爭」是基於生存的需要,人或動物需要食物,便去爭奪,尤其在物資短缺的地方,即使小如螞蟻群都互相撕殺,甚至俘虜敵蟻群作奴隸;同樣,今天的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惡鬥爭取資源、漁業、軍事和航道,容易擦鎗走,險象環生!「肢體中戰鬥的私慾」出於人內心的慾望,總希望贏得較別人為多,包括名和利,包括為自己的和為家人的。

2.    4:2談「貪戀」造成的禍害,恰巧也在孔子論語論過提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貪戀而「得不到,於是便要兇殺」,商界和政界內的「兇殺」很多時都由於爭奪利益不遂而動殺機。由於人性的「貪戀」,魔鬼也施展此技倆來誘惑耶穌,但祂卻在4:4引述8:3回應說:「人生活不只靠餅,而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的確,任何人士對財富的操控只能維期數十載,即使持續到子孫的一代,也無法永遠擁有,只有天國才是永遠的,所以12:33說:「為你們自己備下經久不朽的錢囊,在天上備下取用不盡的寶藏;那裡盜賊不能走近,蠹蟲也不能損壞。

3.    俗語說「說易做難」,「積殼飢」是東方人的美德和需要,因為由中東一直向東伸延,古往今來都被很多天災所躪,問題在於「積殼」多少才夠呢?人的貪戀」會造成貪得無厭,以致損人利己,甚至迷失方向,失掉自我。人不可以極端化「積殼」的概念,因為沒有人能操控生死,有誰能保證天主不會「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呢?(12:20)所以,人有需要,便應向上主「」,且勿如4:3說放眼「在你們的淫樂中」只要我們向天主的祈求是維持生命上的需要,天主定必賜給我們。

4.    4:3說:「你們求而不得,是因為你們求的不當。」那麼,怎樣才算求得適當的呢?看看德蘭修女的經歷,某天清早她在朝拜聖體期間,一名小修女焦慮地來找她,說糧倉的食物耗盡了,必須立即外出尋求捐助,德蘭修女沒有立刻終止朝拜聖體,但剛完畢時,來了兩輛大貨車,盛滿了善長們的慷慨物資資助,真感謝天主。可見只要我們求主時的意向正確,無限仁慈的上主必賜給人所需。

5.    無疑,有時我們視為很正當的祈求,卻「得不到」天主的恩賜,例如:考試或應徵前的祈禱似乎沒有得到天主的俯允,又或者家人患病,結果還是去世了!首先要明白,我們可以祈求,但無權勉強天主必給;另外,天主究竟何時何地才恩賜我們,一切均屬祂的決定,只不過我們未必明白。試舉例討論:猶太人在公元前587年被巴比倫充軍,為前者來說變成一無所有,過了數十載才漸體味上主的慈顏,沒有充軍的大災難,猶太人仍沉迷於拜偶像中,終會失掉永生。同樣,很多大聖賢人都曾經歷過人生路的小挫折,人太順境易生驕傲,最終會迷失「在你們的淫樂中」還有,現世的死亡不是「歸於泯滅;其實,他們是處於安寧」(3:3),我們要懷着信德,相信耶穌5:4的話:「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也要相信死亡是進入永生的過程,不久,大家便會在天家再相見。

l  常年期第28主日(乙年)讀經釋義(2012-10-7
l  雅各伯書2012-10-1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