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納3為約納來說是危機,納3:1-2說:「1上主的話再次傳給約納說:2「你起身往尼尼微大城去,向他們宣告我曉諭你的事。」」天主早在納1:2已對約納作出同樣的派遣:「2你起身往尼尼微大城去,向他們宣佈:他們的邪惡已達到我前。」可惜他在納1:3選擇逃避來拒絕:「約納卻起身,想躲開上主的面,逃到塔爾史士去;遂下到約培,找到一隻要開往塔爾史士的船,繳了船費,上了船,同他們往塔爾史士去,好躲開上主的面。」然而,天主沒有放過他,再吩咐一次,於是約納在納3:3作出回應:「約納便依從上主的話,起身去了尼尼微。尼尼微在天主前是一座大城,需要三天的行程。」約納第一次很勉強地「依從上主的話」,這就是「讓天主作為天主(Let
God be God)」,不是把宇宙星辰視為神,只有天主才是無限的。
2. 納3:4說:「約納開始進城,行了一天的路程,宣佈說:「還有四十天,尼尼微就要毀滅了。」」「四十天」首度出現於聖經是創7:4:「因為還有七天,我要在地上降雨四十天四十夜,消滅我在地面上所造的一切生物。」」天主「要在地上降雨四十天四十夜」是要「消滅我在地面上所造的一切生物」,天主洪水滅世的這計劃終於在創7:12落實了:「大雨在地上下了四十天四十夜。」「洪水」是神對人的懲罰,但到了納3:4,「四十天」是要人悔改,給人「四十天」的時間。盡管是天主對尼尼微人的善意,約納內心並不認同天主善待外邦人,所以即使前往尼尼微「需要三天的行程」,約納只「行了一天的路程」便作出宣佈天主的訊息!相比之下,尼尼微人迅速地作出反應,立即悔悟。
3. 納3:5-10:「5尼尼微人便信仰了天主,立即宣佈禁食,從大到小,都身披苦衣。6當這消息傳到尼尼微王那裡,他便起來,離開自己的寶座,脫去長服,披上苦衣,坐在灰土中;7然後命人以君王的諭令和其大臣的名義,在尼尼微宣佈說:「人、牲畜、牛羊,都不可吃什麼;不可牧放,也不可喝水。8人和牲畜,都應身披苦衣,人要懇切呼求天主,更要轉離自己的邪路,放棄手中的暴行。9誰知道天主也許會轉意憐憫,收回自己的烈怒,使我們不致滅亡。」10天主看到他們所行的事,看到他們離開了自己的邪路,遂憐憫他們,不將已宣佈的災禍,降在他們身上。」「禁食」和「身披苦衣」象徵悔改,不但普羅百姓,納3:6說連「尼尼微王」也「脫去長服,披上苦衣,坐在灰土中」,不但人,納3:7說連「牲畜、牛羊,都不可吃什麼;不可牧放,也不可喝水。」
4. 至此,事態的發展是好消息嗎?為尼尼微人來說是的,但為約納來說是不,他仍堅持上主只應眷顧猶太人。為被充軍因而身在異邦的猶太人來說,尼尼微人獲得上主的眷顧是好消息嗎?當然是好消息,就如香港經濟若繁榮能幫助就業,在香港作外籍傭人的人也能繼續得到就業。約納先知書的訊息與被充軍的猶太人相關,他們犯了罪而被天主懲罰,巴比倫是天主用作懲罰的工具,猶太人也不應如此仇恨巴比倫,進一步說,也應為巴比倫人祈禱,因為如果後者經濟好,作為奴隸的猶太人也獲善待。尼尼微人除了禁食和悔改外,納3:8說他們「懇切呼求天主,更要轉離自己的邪路,放棄手中的暴行」,匝8:22也有類似的說法:「將有許多民族和強盛的國民,來到耶路撒冷尋求萬軍的上主,懇求上主開恩。」「許多民族」都去祈求上主,充軍的人要明白的訊息是:「天主是普世的主」,這訊息打破了約納自定的底線!
5.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本質真很難改變,就算遇到了一些不幸,例如大病或破產之後,本性仍依然故我,用信仰角度說是「皈依」。有些聖職人員「成名」後,十分重視名利,又喜歡針對某教友或善會;又有些神父和修女,就算教廷對某地的朝聖已下禁令(如南韓的龍珠),仍堅持每年都組團帶領教友往該等地朝聖!納
3:9說:「誰知道天主也許會轉意憐憫,收回自己的烈怒,使我們不致滅亡(Who knows? Perhaps God will change his mind)」,連創造天地的大主也「轉意」改變而「收回自己的烈怒」,只有人固執己見,這樣的人把自己「推崇」成了偶像,寧願拜自己而不拜天主!
6. 對於天主願意寬恕尼尼微人,約納怒不可遏並拂袖而去,在他眼中,天主只應做一件事,就是「懲罰」以色列的仇敵!然而,天主在納3的做法指向十字架上的耶穌,祂說:「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23:34)仍悲憤填膺的約納在納4:2竟做了件奇怪的事:「他懇求天主(He prayed to Yahweh)」,不少教友對教會不滿時,便立即離開教會,不過,先看清楚納4:2全部內容:「上主,當我還在故鄉時,我豈不是已想到這事?所以,我預先要逃往塔爾史士去,因為我知道你是慈悲的,寬仁的天主;是緩於發怒,富於慈愛,憐憫而不願降災禍的天主。」原來約納不是讚美上主,而是諷刺祂,「你是慈悲的,寬仁的天主;是緩於發怒,富於慈愛,憐憫而不願降災禍的天主」≡ 現代的術語:「怎麼你對別人那麼好?你又不是他們的天主,根本不應對他們那麼好!」
7. 被充軍的猶太人身處巴比倫,見當地竟然有空中花園,連以色列都未有這種科技,非常嫉妒,納就是要打破猶太人如此狹隘的思維。今天的教友也許如此狹隘:「為甚麼教友未必入到天主教學校呢?為甚麼天主教學校竟將學位給了外教人呢?為甚麼他死前才領洗、連主日彌撒都沒有參與過,而能立即升天呢?」約納就有這樣的想法:「天主與祖先亞巴郎所立的盟約不是只顧及以色列子民嗎?為甚麼竟伸延到外邦人呢?」約納忘記了未有亞巴郎的盟約之前,天主已和諾厄定立了盟約(創9:8-17),對象不是某民族,而是全人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