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3, 2017

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愛要真誠,不可假意)

讀經一
1:14-2:2, 8-10
答唱詠
131:1, 2, 3
讀經二
得前2:7-9, 13
福 音
23:1-12


A     讀經一:1:14-2:2, 8-10

1.     瑪拉基亞」意即「上主的使者」,1:1 說:「上主藉瑪拉基亞傳於以色列的話。」即「上主藉上主的使者傳於以色列的話。的內容見到幾個關注點:


馬拉加
重   點
(a)
1:6-2:4
譴責司祭們;
(b)
3:6-12
聖殿的經費和司祭們的生活費,教友有責;
(c)
2:14-16
對寡婦們的憐憫;
(d)
1:2-5
猶太人質疑天主是否真的愛他們,先知指出害人者終被罰;
(e)
1:6-14
天主的尊榮。


2.     讀經一的內容選自上述 A1(a) 部份,天主的使者譴責司祭們,他們把拙劣的祭品獻給上主,根據22:22的規定:「眼瞎的或殘廢的,或斷肢的,或患潰瘍的,或生痲疹的,或長癬疥的:這樣的牲畜,你們不可獻給上主。22:21說所祭獻的牛羊「應是無瑕的」和「身上不應有任何殘疾。」先知不但譴責司祭們,也怪責信友們的奉獻態度,因為他們以廉價的祭品獻給上主。天主是普世的君王,所以1:14說:「我的名在異民中必受敬畏」,可惜,猶太司祭們卻沒有「光榮我名」,他們應把好的牛羊獻作祭品(2:21)。

3.     2:8說司祭們「離棄正道,使許多人在法律上跌倒」,他們更「破壞了我和肋未所立的盟約」,即33:21-22所載與肋未人所定立的盟約:「21那我與我僕達味的盟約也就可以破壞,使他再沒有兒子繼位為王;我與我的僕役肋未司祭的盟約,也就可以破壞。22我要這樣增添我僕達味的後裔和服事我的肋未人,有如天上數不清的軍旅,海中量不盡的沙粒」又沒有理會載於25:10-13亞郎孫兒「丕乃哈斯」的盟約:「10上主於是訓示梅瑟說:「11大司祭亞郎的孫子,厄肋阿匝爾的兒子丕乃哈斯,由以色列子民身上挽回了我的忿怒,因為他在他們中,懷著與我同樣的嫉邪的心,因此我沒有因我嫉邪之心消滅了以色列子民。12為此你應聲明:看,我與他結平安的盟約。13這為他和他的後裔,是永享司祭品位的盟約,因為他為了自己天主的原故,嫉惡如仇,賠補了以色列子民的罪。

4.     天主與肋未司祭們所立的約,要求他們給人傳送生命,和平及愛,但他們卻「沒有遵行我的道,在施教上觀情顧面」(2:9),因而截斷了與天主家的連繫。

B     答唱詠:詠131:1, 2, 3

1.     整篇131是一份交托,作者把自己全心交托在天主手裏,沒有作出任何其它的要求,131:3提醒以色列子民要全心「仰賴上主」領經的第一段(131:1)說:「上主,我的心靈不知驕傲蠻橫,我的眼目不知高視逞能;偉大驚人的事,我不想幹,超過能力的事,我不想辦」作者希望能做個平凡的人,但這並非等於沒有大志,因為平凡的人也可以活得不平凡。

2.     領經的第二段要指出作者心目中的生活方式:「得享平靜與安寧;就像斷乳的幼兒,在他母親的懷抱中,我願我的心靈在我內,與那幼兒相同」- 即淡泊 + 安寧。人在靈性生活上像睡在天主懷裏一樣,無論面對甚麼逆境,仍堅持善度基督徒生活,愛人如己。

C     讀經二:得前2:7-9, 13

1.     保祿得前1:2時「感謝天主」,因為得撒洛尼城的信友能活出信德來,本主日的讀經一談宗徒們的職務,得前2:7說他們是「慈祥的,像撫育自己孩子的母親」,這話正好配合了131:2所說「在他母親的懷抱中」,令信友感到十非安寧,這話真值得我們的神長們反省,如果堂區的教友對神父敬而遠之、如果修女站在某一善會與另一善會或教友作對,如果神父在主日彌撒時慣性責罵教友,教友那會感到自己「在他母親的懷抱中」呢?

2.     其實,作為教友的也應體量神長們的勞苦和自我奉獻,13:7說:「你們應該記念那些曾給你們講過上主的道理,作過你們領袖的人,默想他們的生死,好效法他們的信德。」今天的教會內,多少神父離開牧職,其一主要原因是教友們的辱罵和指控,多少堂區的「選民代表」隨意地和無需負責任地向主教投訴某神父不公正、投訴某神父「迫害」某教友,投訴主日道理沉悶,這等無日無之的指控實在傷害重大,試問:神父是天主親自揀選的,教友們無論如何博學多才,也無權在彌撒中祝聖餅酒成為基督的體血,沒有神父,那有生命食糧的供應?

3.     得前2:7以「慈祥的」來描述,不但因為把福音傳給得撒洛尼的人,也如得前2:28願意將我們的性命交給你們」,傳教士付出了時間、知識、關懷,為幫助信友們成長。保祿得前2:9說:「你們應回憶我們勤勞和辛苦」,如果判斷人是否真情,可從其過往的行為來證明,所以,保祿叫信友們「回憶」他們的「勤勞和辛苦」,宗徒本人亦「黑夜白日操作」(18:3),他一方面傳教,又「製造帳幕為業」來謀生。信友們應作出怎樣的回應呢?得前2:13說信友應「接受 天主的言語」,不可冥頑不靈

D     福  音:瑪23:1-12

1.     雖然耶穌法利塞人很不滿,但也有些法利塞人是善人,保祿本人原是法利塞人(23:2),也有尼苛德摩3:1)。23:1-12主要談「經師和法利塞」好話講盡和壞事做盡,23:2說他們「坐在梅瑟的講座上」,考古學家在加里肋亞發現兩個「梅瑟的講座」,這講座象徵梅瑟的權威,作為教師的經師們是梅瑟五書的導師,「坐在」一詞是用過去式的,表示他們的權力已成過去。「經師和法利塞」主要的問題是言行不一,十分虛偽,對於這樣的人,我們應自我反省:切忌模仿他們的所作所為。

2.     23:5便展示他們虛偽的行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叫人看;為此,他們把經匣phylacteries放寬衣繸fringes)加長」,「經匣」是用一整塊牛皮製成,能夠把其「放寬」表示那塊牛皮很巨大,所以只有富裕的人才有財力購置。至於「衣繸」,一般是紫色的,用地中海地帶貝殼生物的血液作為染料,每隻貝殼只有一滴血,因此整件「衣繸」十分昂貴,23:5的訊息是叫人切勿誇耀自己的財富。

3.     瑪竇的團體內,只有猶太人才穿「衣繸」,外邦人不可穿,因而容易造成分裂。活在今天的我們,甚麼是我們的「衣繸」呢?彌撒時以自己的巨聲來掩蓋其他教友的歌聲,大禮彌撒時將大部份的座位留給善會會員等。23:6說:「他們又喜愛筵席上的首位,會堂中的上座」,這是猶太人的觀念,他們認為天主賜給了他們財富,所以當他們努力謀取財富,是理所當然的。

4.     耶穌坐言起行,祂所教訓人的,也以各樣行動來展示,包括聖蹟、姿勢、愛和憐憫,最後甚至捨掉自己的性命。23:11說:「你們中那最大的,該作你們的僕役」,意謂最大的「權」是「服務」;「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叫人不可自負,就如4:6教導:「天主拒絕驕傲人,卻賞賜恩寵於謙遜人」,又如1:52說:「他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

5.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瑪拉基亞指責司祭們沒有向上主獻上好的祭品,聖詠的作者在答唱詠就把整個自己奉獻給天主。保祿在讀經二展示宗徒無私的奉獻,連應得的生活費也沒有作出要求。相比之下,福音裏的經師和法利塞人只說不做,耶穌教訓人信德是要言行一致的,愛必須坐言起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