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3, 2016

對觀福音:耶穌受洗


1.      「對觀福音」由瑪竇福音馬爾谷福音路加福音合共組成,只有若望福音不屬對觀福音。很多人都以為對觀福音中三卷福音的內容很接近,只要略反思:如果內容很接近,那麼,為甚麼要寫三卷書呢?

1:9-11

1:9
在那些日子裏,耶穌加里肋亞納匝肋,在約旦河受了若翰的洗
1:10
他剛從水裏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神有如鴿子降在他上面
1:11
又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

 
2.      耶穌受洗」分別記載於1:9-113:21-223:13-171:29-34。先看1:9-111:9的「在那些日子」意謂很早期的時間,耶穌加里肋亞納匝肋」,來到「約旦河」,究竟距離有多遠呢?由「納匝肋」山區往東步行,約四小時左右便能抵達「約旦河」,不過,「約旦河」貫穿以色列境南北,耶穌到「約旦河」為的是「受了若翰的洗」,原來「若翰」施洗的地方剛是在死海以北的「約旦河」,那麼,由「納匝肋」山區往東南步行到「若翰」那裡,真需要五至六天,可謂長途跋涉,而耶穌受洗的日子約在公元281月,屬以色列冬天,又是雨季期間,既凍亦十分潮濕。

3.    馬爾谷所載的耶穌受洗事件中,耶穌沒有與若翰對話。1:10只說「他剛從水裏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神有如鴿子降在他上面」,情況相似15:38所載當耶穌死時,「聖所裏的帳幔,從上到下,分裂為二」「天裂開了」和「分裂為二」用了原文相同的動詞「schizomenous」。當「天裂開」時,誰可目睹呢?1:10 …. 就看見 ….」,只有耶穌一人看見,其他在場的人都看不見,希臘原文的「」是單數的。耶穌看見「聖神有如鴿子降在他上面」,只是像隻鴿子,不是真的鴿子。1:11說:「又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這話在3:173:22所載幾乎相同,表示事情真的這樣發生了,因為十分客觀。

3:21-22

3:21
眾百姓受洗後耶穌也受了洗;當他祈禱時天開了
 
3:22
聖神藉着一個形像,如同鴿子,降在他上邊;並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
 
 

 4.      僅用了兩節來記載耶穌的受洗(3:21-22),3:21耶穌的受洗是在「眾百姓受洗後」,意謂耶穌是最後一位受若翰施洗,看來不大合理,因為若翰理應繼續給其他的人施洗。有些人說,耶穌最後才受洗,是要展示祂的謙遜,這的確也有可能,但只能猜想,無法證實。路加耶穌受洗時,正「當他祈禱」,這是路加特別強調的,說祂在重大的事件前,必先「祈禱」,那時「天開了」,跟着是3:22所載:「聖神藉着一個形像,如同鴿子」,馬爾谷說聖神姿態很似隻鴿子,路加卻說的確是隻真鴿子,是要強調聖神的真確性,也反映天主聖三的完整性。3:22沒有說誰見到「天開了」,只說「有聲音從天上說」,所說的話與馬爾谷很相同。

3:13-17

3:13
那時,耶穌加里肋亞來到約但若翰那裏,為受他的洗;
3:14
若翰想要阻止他說:「我本來需要受你的洗,而你卻來就我嗎?」
 
耶穌回答他說:「你暫且容許罷因為我們應當這樣,以完成全義。」於是若翰就容許了他。
 
耶穌受洗後,立時從水裏上來,忽然天為他開了。他看見天主聖神有如鴿子降下,來到他上面;
 

 
5.      瑪竇福音記載耶穌受洗是3:13-173:13耶穌加里肋亞來到約但若翰那裏」,相比1:9說「耶穌加里肋亞納匝肋」,而路加對地點隻字不提,全因路加福音讀者的對象問題,他們都是遠方的人,包括土耳其羅馬等地,對於那些不熟識客納罕地的人,若太仔細敘述以色列的地圖和城市,只會令讀者感到混淆,反正,地點在這事件上並不太重要,索性不提罷了。都沒有說耶穌若翰對話,卻有,洗者若翰3:14阻止耶穌的要求受洗,但耶穌3:15堅持:「你暫且容許罷!

6.      耶穌也講出原因來:「因為我們應當這樣,以完成全義」這話和在耶穌要求受洗一事上,帶來了重大問題,若翰的洗禮是悔罪的洗禮,耶穌沒有犯過罪,怎麼需要悔罪呢?更不用要求受洗!耶穌的施洗與若翰的施洗不同,因為耶穌的施洗是「赦罪的洗禮」,即現今基督徒所接受的洗禮。究竟「以完成全義」有甚麼意思呢?有人說是示範給我們,但勿忘記,3:21耶穌待眾人受洗後,才接受若翰的洗禮,如果想作示範,理應在眾人受洗前先領受洗禮。這問題持續了兩千年,無論天主教、東正教或基督教,沒有人能在這事上提供一個解釋,足以令一般人接受的。的讀者多是以色列境內的猶太人,福傳時如果說連耶穌自己也要接受若翰「悔罪的洗禮」,會很難說服別人相信,作者於是想出一個理由來:「以完成全義」,也許人沒有足夠智慧理解這理由,但不可否認的是這話也有聖神默感才寫成。

7.      有些讀者會質疑:「我們怎能從歷史中證明其真確呢?」須知聖經是一卷神學和靈修的書,不是歷史書或科學書,我們無法證明天主創世就如1所載用了六天。3:14-15記載耶穌若翰的一番對話後,後者便給耶穌施了洗,當耶穌從水中上來,「天為他開了」,沒有說誰看見當時的境況,至於「聖神」卻只有耶穌看見,一如1:10所說一樣。至此,我們看了對觀福音記載了很多不同之處,並非說誰對和誰錯,而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同一事件,所有福音都有天主聖神的默感才寫成,都是神學,都應接受。

1:29-34

第二天,若翰耶穌向他走來,便說:「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
這位就是我論他曾說過:有一個人在我以後來,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原先我而有。
連我也不曾認識他,但為使他顯示於以色列,為此,我來以水施洗。」
若翰又作證說:「我看見聖神彷彿鴿子從天降下,停在他身上。
我也不曾認識他,但那派遣我來以水施洗的,給我說:你看見聖神降下,停在誰身上,誰就是那要以聖神施洗的人。
我看見了,我便作證:他就是天主子。」

 
8.      洗者若翰1:29說:「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從1:32看,是若翰而不是耶穌看見「聖神彷彿鴿子從天降下」,卻沒有像對觀福音所載有天上的聲音,而是若翰1:34說:「他就是天主子」由此可見,四卷福音所載同一的耶穌受洗的事件,有那麼多處的不同,主要是因為讀者的對象不同。四卷福音中,的焦點不在於洗禮,而是「天裂開了」(1:10);寫得特別簡單,因為讀者們遍佈土耳其羅馬希臘,這些地方都沒有洗禮的禮儀,詳盡的描述是他們無法理解的;很重視潔和不潔的規定,洗禮是為取潔,但加了一個解釋:「以完成全義」(3:15);是寫給分裂的團體,有些人相信耶穌,也有人相信若翰,視他為默西亞若翰親自表明耶穌才是。

Sunday, March 6, 2016

從聖經中看環保(六之六)


1.      有些人會質疑:如果大自然各生物都對人類有益,白蟻卻四處為禍,令不少家居感到恐慌和無奈,如果發現家裡有白蟻,簡直像大難臨頭,是嗎?白蟻的確是世界處處都有,且數之不盡,我們知道白蟻習慣蛀木,但其實牠們主要是吃真菌的,牠們出外覓得枯葉後,便帶回巢穴來種植真菌作食物。

2.    北非撒哈拉沙漠以南有個地方名薩赫勒Sahel),經常發生大饑荒,有個黑人名尤古巴沙杜哥Yacuba Sawadogo),四十年前一次大飢荒之後開始在沙漠務農,周圍的人都認為是極之愚蠢和徒勞無功的行為。他卻不理會別人的批評,在雨季前,他在沙漠地上掘了很多小洞,然後把動物的糞便和枯葉倒入那些小洞內,結果引來了大批白蟻,牠們把枯葉帶回巢穴種植真菌,白蟻按其生活習慣掘了很多小隧道作為通道,雨水一到,這些小洞和隧道便能鎖住雨水,結果大量植物便出現了,不少人開始耕種,也有不少野生動物回來,雀鳥也帶來很多種子,也長出了很多其它的植物來,加上人的努力耕種,結果供應了周圍村民所有食物的需要。還有,有了植物阻擋大風,更成了樹蔭供人乘涼。另一自然現象是地下的水位被推高了,也能鎖緊水份不會流失。

3.    上述的例子可見:白蟻也造福了人類,但人也可以幫助一些野生動物,肯尼亞北方的桑布魯人很聰明,知道在沙漠中一些位置的岩床把水位推高到地面,可開發淡水供應,便掘了很多小井或小塘,好能供水給動物飲用,每個牧童都曉得一首特別的歌,只有屬於他的牛群才認出那歌聲而跟着牧羊人去喝水,真使人想起1:3的話:「牛認識自己的主人。

4.    淡水適當的運用很重要,上世紀七十年代,前蘇聯為了種植棉花,便在烏茲別克重新調配一個大湖的水道那相等於英國一半面積,結果世上第四大的淡水湖幾十年間變成了沙漠(這情況正常需幾千年),本來流入大海的淡水失掉了,海水因而變得很鹹,以致魚類不能生存,本來每年一萬噸的魚穫也因而失去了!連天氣也受到影響,冬天變得很凍、夏天特別炎熱,本來可以阻擋強風的大樹也沒有了,河水可發電,但已成過去;其它的地方如美國美國科羅拉多河猶如埃及國尼羅河那麼重要,能貫通數個州一直延至墨西哥,能供水給三千六百萬人使用,但河水到了墨西哥時已乾涸了,命運看似烏茲別克的大湖一樣!的確,所有生物都需要水才能生存,人類如果不改變現時浪費的生活方式和態度,二十五年後,全球會有一半人口欠缺足夠食水,最受影響的是窮人和貧窮的地方。

5.    地球暖化也是個嚴重的問題,北極和南極冰雪溶解,北極氣溫上升速度較其它地方快八倍,造成水位上升,全球約一半的人口居住在沿岸,水位上升會令他們失去家園。而且,農作物會失收,印度的小麥、稻米、粟米和大荳的收成已少了18%,但二十五年後,食物的需求會等於今天的兩倍,世界卻缺糧。缺糧會導至國家內亂,甚至發生國與國搶奪資源而爆發戰爭。人類的健康也受到影響,因為氣溫大升會增加很多傳染病、沙塵更多和巨風也能傳播病菌,登革熱(每年四億宗感染)和 「伊波拉」病毒正是這樣地傳播。

6.    當雨林消失,樹木本能吸掉二氧化炭和產生氧氣不再了,加上北極的「永凍層」溶解,釋出大量炭到大氣層!我們會問:面對如此嚴峻境況,可怎樣尋求解決呢?方法有二: 

  1. 減少石化燃料的排放,可以避免氣候的改變;
  2. 使用科技和些昂貴的方法來適應新的環境改變。 

7.    科學家們認為現今我們仍有時間去改善,全球努力只需五至七年便成。至此,我們可以如何作結論呢?如果人真的聰明,會明白天主的創造全都為了給人享用的,祂造了工程的99%,餘下的1% 是好讓人類可以參與。如果人明認絕大部份的工程已由天主完成了,人最好是盡量維持現狀,切勿截斷水的自然,只要人有智慧保存大自然的平衡,便會活得安心。我們還要回到教宗方濟各所發的問題:「今世的人類究竟想留給將來世代的人怎樣的世界呢?」幸好,去年十月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已議決要把本世紀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遠低於」攝氏兩度(與工業革命前水平相比),並「力爭」做到不超過攝氏一點五度;另外,為了協助發展中國家對抗全球暖化。各國承諾在2025年之前定出不少於一千億美元的新目標。

Monday, February 29, 2016

從聖經中看環保(六之五)


1.      當人類大量開闢森林改作耕地,以致有些森林被隔離,周圍竟被人的村落和農地所包圍,嚴重影響了那些居於當中的猩猩,由於無法與別的森林接觸,也無法與別的猩猩家族交配,只能近親繁殖,走向絕種。那些被隔離的猩猩也變得兇殘,經常與人類發生衝突,曾多番殺死人類的嬰兒。科學家覺得必須要舒緩那些猩猩因被隔離而產生的暴力情緒,便為猩猩們建造通往別的森林的「通道」,方法頗簡單,就是用小樹砌成小路通往其它森林,便能使兩地猩猩「安心」往來。當人曉得與野生動物共存,便能造成雙贏局面。

2.      有時我們會覺得,為甚麼天主會創造兇惡的猛獸如獅子和老虎呢?且間中也會嚴重傷害人類性命!據說有個神仙與一家族關係十分好,便樂意賜給他們一個幸福的家庭。家人表示屬意生活在一個背山面海的小漁港,他們便能早出捕魚、午後可以享受陽光浴、傍晚能進行燒烤大會和跳舞作樂,神仙都一一賜給了他們。為了確保小漁港能一直維持下去,神仙便在沿岸兩旁種植了很多小樹,好能抓緊泥土,不致被沖入海中造成淤塞,造成魚兒不能存活的環境,以致賴捕魚維生的人失掉生計。神仙又知道不良份子會來破壞森林,便派了一個惡霸來守護森林,將任何入侵者趕走,甚至把其殺死;可惜有一天,一群入侵者合力把惡霸殺害,跟着更大肆破壞周圍樹林,結果失樹太多而無法抓緊沿岸泥土,泥土被雨水沖入海中造成淤塞,小漁港也一去不復返了!

3.      上述比喻很明顯,可不言而喻:那神仙象徵天主,那家族便是人類,破壞森林的是周圍的鹿等小野生動物,惡霸是老虎。比喻其實是真人真事,發生在孟加拉,每年都有約50人被老虎咬死,所有周圍的野生動物都很害怕老虎,連人類也很害怕。野生動物們不敢停留在森林某地太久,周圍的人也不敢深入森林開發,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沿海的紅樹林和內陸的森林得以保存,既能抓緊沿岸的土壤,又能保護漁業,整個孟加拉的人民得以存活。科學家相信,萬一發生海嘯,紅樹林也能吸掉40% 的破壞力。

4.      如果再問:天主為甚麼要創造那麼兇惡的獅子和老虎呢?就是要人類和其它野生動物害怕牠們,科學家稱之為「恐懼生態」。「恐懼生態學」就是要人類和野生動物害怕,令他們感到壓力,鹿等野生動物知道不能逗留某處太久,否則會喪命,正因為不能停留在某處太久而不會吃盡所有青草和植物,於是森林便得以保存,紅樹林亦得以保存,森林彷彿由「恐懼」來主宰。也許有人堅持人命關天,孟加拉每年有多達50人被老虎咬死,必須制止慘劇重演。論獵殺工具,人類擁有槍械,要把全部孟加拉老虎殺掉不會很困難,但當地居民人人反對這樣做,他們深信老虎能保存他們寶貴的森林,若不幸老虎消失了,鹿等野生動物會吃盡所有青草和各種植物,沿岸鬆脫的泥土隨即被雨水沖入海中,最終捕漁業也會消失!那時,最受傷害的是人類,包括漁民、木業和野蜜業將會倒閉。可見,容忍老虎的存在也是為了大局的需要。

5.      還記得網上流傳的那笑話嗎?明明門邊牌子寫着「拉」字,人不應自行決定把門「推」開。天主叫人「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1:289:2也說天主以祂的智慧使人「統治」祂所創造的萬物,天主沒有叫人「殺盡」或「毀滅」其它生物,然後把本來供應給其它動物的資源奪去和享用。人是無需把保護環境的「惡霸」除掉的,否則只會弄巧反拙,當野生動物和各種農作物都全毀時,人類也無法繼續生存。

6.      原來,環境的保護在於「平衡」,如果人類曉得尊重其它生物,受惠的正是人類自己,再看一次11:6-8充滿智慧的話:「6豺狼將與羔羊共處虎豹將與小山羊同宿;牛犢和幼獅一同飼養,一個幼童即可帶領牠們7母牛和母熊將一起牧放,牠們的幼雛將一同伏臥;獅子將與牛一樣吃草。8吃奶的嬰兒將遊戲於蝮蛇的洞口,斷奶的幼童將伸手探入毒蛇的窩穴。」人類必須學習如何與其它生物和諧共處。

7.      有一個民族很曉得與野生動物和諧地一起生活,在城鎮周圍都有大量的猴子、大象和牛隻,那就是印度印度的牛隻多達二億八千萬頭,但基於宗教信仰,印度教的信徒是不吃牛肉的,當牛隻死後開始腐臭,便引來大批覓食腐肉的禿鷹,於是禿鷹成了印度牛隻腐屍的清道夫。不知何故,短短十年間,印度的禿鷹數目急降了98%,究其原因,原來是牛隻所服用了的一種名為「雙氧芬酸(Dichofenac」藥物,只要禿鷹進食牛的腐屍時接觸到這種藥物,僅一次便立即一命嗚呼。禿鷹數量大減之下,沒有人能清理大量牛的腐屍,引致大量病菌產生,突然間出現了大批野犬,多達二千五百萬頭出來吃腐肉,卻同時產生了瘋狗症,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數數以萬計。

8.      面對逆境,科學家便進行人工培植禿鷹,禿鷹能乘着大氣層的暖流,在天空盤旋大半天來尋找腐屍作食物而不會感到疲乏,是大自然的頂級清道夫。其實,連蝙蝠也能幫助人類,牠們進食大量昆蟲,間接地保護了農作物。的確,大多數動物都能惠及大眾,連熊貓也不例外,熊貓外形十分可愛,迫使中國大力發展高山森林作為熊貓的居所,增多了四千畝地給熊貓居住。天主真的愛人愛到底,有些表面看來長得不美的昆蟲也造福人類,例如金龜子,專職作動物糞便的清道夫。可見,只要人有智慧,便能配合天主的創造,也能活得更幸福。環保絕不是要人作出犧牲,好讓其它生物生存,而是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