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9, 2016

天主聖三節(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天主聖三 -「愛」)

日期:2016522

讀經一
8:22-31
8:318:6-9相關,箴言說宇宙是天主所創造的,充滿着「智慧」,在創世中滿懷歡樂
答唱詠
8:2, 4-9
答唱詠說我們現今很快樂,因為從萬化中見到天主何其偉大,而人更開心的是因為得到天主的提升,可以肖似祂,天主聖三節要談的是喜悅,透過宇宙而得到喜悅;
讀經二
5:1-5
讀經二展示了天主無盡的愛,只要人願意信賴祂,祂便賜與「平安」和「希望
福 音
16:12-15
福音說人即使「不能擔」(未完全理解),仍應接受聖三的道理,值得我們反省:人是否要完全明白一切道理才去愛主呢?

本主日讀經釋義的詳情:已載於本網誌 2013 5 月。

Tuesday, May 17, 2016

對觀福音:要求坐在耶穌的左右(二之一)


10:35-45

10:35
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若望走到耶穌跟前,對他說;「師傅!我們願你允許我們的要求!」
10:36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願意我給你們做什麼?」
10:37
他們回答說:「賜我們在你的光榮中,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10:38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不知道你們所求的是什麼;你們能飲我飲的爵嗎?或者,你們能受我受的洗嗎?」
10:39
他們對他說:「我們能。」耶穌就對他們說:「我飲的爵,你們必要飲;我受的洗,你們必要受;
10:40
但坐在我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給的,而是給誰預備了,就給誰。」
10:41
那十個聽了,就開始惱怒雅各伯若望
10:42
耶穌叫門徒過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在外邦人中,有尊為首領的,主宰他們,有大臣管轄他們;
10:43
但你們中間,卻不可這樣: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
10:44
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僕
10:45
因為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


1.    事件中,10:35說是「雅各伯若望」前來找耶穌,他們在10:37要求「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談了很久後,耶穌10:40回應說:「給誰預備了,就給誰they belong to those to whom they have been allotted)。」這話是被動式的,沒有說由誰決定。然後,耶穌的結論在10:44:「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僕」這句話的重點是「眾人」,意謂所有的人。

20:20-28

那時,載伯德兒子的母親,同自己的兒子前來,叩拜耶穌,請求他一件事。

20:21
耶穌對她說:「你要什麼?」她回答說:「你叫我的兩個兒子,在你王國內,一個坐在你的右邊,一個坐在你的左邊。」

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你們所求的是什麼,你們能飲我將要飲的爵嗎?」他們說:「我們能。」

20:23
耶穌對他們說:「我的爵你們固然要飲;但坐在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給的,而是我父給誰預備了,就給誰。」

20:24
那十個聽了,就惱怒他們兩兄弟。

20:25
耶穌叫過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首長主宰他們,有大臣管轄他們。

20:26
在你們中卻不可這樣;誰若願意在你們中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

20:27
誰若願意在你們中為首,就當作你們的奴僕。

20:28
就如人子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



2.      根據20:20,前來向耶穌要求批准雅各伯若望坐在祂左右的是「載伯德兒子的母親」,雖然她帶了兩兒子同去,但作出要求的是她,不像10:35所說是「雅各伯若望」本人。的記載也頗奇怪,雅各伯若望已是成年人,甚至成了家,為甚麼尚要母親出面呢?而且,按中東文化,一個婦女不會隨便與一個陌生男人交談的,所以的記載似乎較真實。

3.      那麼,我們會問:為甚麼20:20說是母親而非兩兒子作出要求呢?那便要看看這事件之前發生了甚麼事,20:17-19耶穌的第三次預言受難和聖死(10:32-34亦然),門徒們都知道師傅說真話,眼見師傅快將離開,彼此便爭奪繼承權。這樣的態度會令人失望,師傅尚在時,徒弟已爭名奪利,讀者會質疑教會的領袖們品格很差!聖史瑪竇也感到不妥,於是便說是「母親」作出要求坐在耶穌左右,不是身為教會領袖的雅各伯若望。記得自西滿伯多祿16:16明認耶穌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之後,一直都表示教會的領袖十分好,當然不會於師傅尚在時已爭奪繼承權。

4.      當母親帶了兩兒子找到耶穌後,20:20說他們「叩拜耶穌」,亞拉美語原文是「跪拜」,十分有禮。母親在20:21說:「你叫我的兩個兒子,在你王國內,一個坐在你的右邊,一個坐在你的左邊」重要的話是「你叫」,母親彷彿是說:「我已盡力叫他們坐在祢的左右,但他們不肯,所以,請祢代我「」他們吧!」意大利語和法語版的聖經都表示是母親求耶穌「命令」她兩個兒子坐在祂左右。然而,當耶穌20:22回答時,祂說:「你們不知道你們所求的是什麼」,「你們」明明是指兩兒子而不是指其母親,意謂爭權的其實是雅各伯若望兩兄弟!

Friday, May 13, 2016

五旬節主日(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在聖神內成為天主的子女)

日期:2016515

讀經一
2:1-11
讀經一記載聖神降臨在團體內,宗徒們立時不再恐懼了,便立即在11:4說起外方話來」,使「人人都聽見他們說自己的方言。」這彷彿治癒了11:9的創傷(「混亂了全地的語言」,以致人彼此間不能再溝通)
讀經二
8:8-17
讀經二說當人願意「受天主聖神引導的」,便是「天主的子女,因而可以分享天主的光榮,」也使我們「有死的身體復
答唱詠
104:1,
24, 29-30,
31, 34
答唱詠確定天主聖神「使大地更新」,我們應「讚美上主」;
福 音
14:15-16, 23-26
福音便解釋如何落實聖神降臨的效果,祂會「教訓」我們,使我們「想起耶穌的教訓,叫我們要愛主愛人,信仰團體便得以合一。

本主日讀經釋義的詳情:已載於本網誌 2013 5 月。

Monday, May 9, 2016

對觀福音:耶穌顯聖容(二之二)


9:2-10

他的衣服發光,那樣潔白,世上沒有一個漂布的能漂得那樣白
他原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他們都嚇呆了
當時,有一團雲彩遮蔽了他們,從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

 
17:1-9

六天以後耶穌帶着伯多祿雅各伯和他的兄弟若望,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
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他的面貌發光有如太陽他的衣服潔白如光
他還在說話的時候,忽有一片光耀的雲彩遮蔽了他們,並且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他!」
門徒聽了,就俯伏在地非常害怕
耶穌遂前來,撫摩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

 
1.      17:5伯多祿正在說話的時候,忽有「一片光耀的雲彩」出現,不像9:7說一團普通的「雲彩」,因為瑪竇聖史想配合17:2形容耶穌的面容:「發光有如太陽」,是要前後呼應,十分神聖。17:5續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這話較9:7多了一句:「我所喜悅的」,是要向讀者施以壓力,表明耶穌是天主「所喜悅的」,所以人人都要「聽從他」,否則就是對天主不敬。

2.      門徒們面對17:5的權威,便在17:6就俯伏在地」,表示朝拜,向天主朝拜,也「非常害怕9:6說「他們都嚇呆了」,但沒有說明原因,卻說由於「雲中有聲音」,而且,17:5很有禮儀的氣氛。耶穌見到門徒們的情況,便「前來撫摩他們」,又說:「起來不要害怕」好像進行治療。耶穌的記載是極之光榮的,較諸清楚得多,消除了9:3衣服變白和9:6語無倫次的疑團。

9:28-36

講了這些道理以後,大約過了八天耶穌帶着伯多祿雅各伯若望上山去祈禱
正當他祈禱時,他的面容改變,他的衣服潔白發光。
忽然,有兩個人,即梅瑟厄里亞,同他談話。
他們出顯在光耀中,談論耶穌的去世,即他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
伯多祿和同他在一起的,都昏昏欲睡他們一醒,就看見他的光耀和在他旁侍立的兩個人。
那二人正要離開時,伯多祿耶穌說:「老師,我們在這裏真好!讓我們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他原來不知道說什麼了。
他說這話的時候,有一片雲彩遮蔽了他們。他們進入雲彩時,門徒們就害怕起來。
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
正有這聲音時,只見耶穌獨自一人。在那些日子,他們都守了秘密,把所見的事一點也沒有告訴任何人。

 
3.      一開始已很不同,9:28說「大約過了八天」,與都說「六天以後」不同,原來,是指向創造,但卻指向「一週的第一天」(28:124:116:220:1),強調「復活」,的「顯聖容」聖蹟是復活的經驗,聖保祿宗徒在格前15:42-44闡釋了復活後人的情況:「42死人的復活也是這樣:播種的是可朽壞的,復活起來的是不可朽壞的43播種的是可羞辱的,復活起來的是光榮的;播種的是軟弱的,復活起來的是強健的44播種的是屬生靈的身體,復活起來的是屬神的身體;既有屬生靈的身體,也就有屬神的身體」:神光、神速、神健、神透(subtility),禮儀中也會頌唱頌恩612首。

4.      9:28耶穌帶了「伯多祿雅各伯若望」,只有17:1表明「雅各伯」是「若望」的「兄弟」,9:28耶穌帶了門徒們上山去「祈禱」,祈禱期間祂的「面容改變」了,然後,梅瑟厄里亞出現與耶穌談論祂「的去世,即他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9:31),亦即路加福音的大主題「出谷」,記載得十分詳盡,當時門徒們「都昏昏欲睡」(9:32),沒有說他們入睡了,所以,與跟着的句子「他們一醒」意思有點矛盾。9:30-33記載得十分詳盡,包括顯現、傾談、昏昏欲睡、離去等,彷彿是記者在現場的報導!

5.      9:34說有一片雲彩出現「遮蔽」了人們,「他們進入雲彩時When they went into the cloud」,我們不知是雲彩遮蔽了人,抑或人們自行走進雲彩內,可能是雲彩「遮蔽」了耶穌梅瑟厄里亞,門徒們便「進入雲彩」;可能是雲彩「遮蔽」了伯多祿雅各伯若望」,耶穌梅瑟厄里亞便進入雲彩」去見門徒。不過,路加為甚麼要談「進入雲彩」呢?9:35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兒子」,這話與9:717:5的描述「這是我的愛子」不同,這又是讀者對象的問題,記得路加福音是寫給居於巴力斯坦以外的地方,尤其是羅馬,每當羅馬皇帝宣佈立定繼位人時都會說:「這是我的愛子」,如果路加福音記載說「這是我的愛子」,讀者便誤以為默西亞將是羅馬皇帝了,故9:35寫為:「這是我的兒子

6.      同一事件的記載多麼不同,多數讀者會較熟識的記載,因為其情節較為感人,但也有不少難以理解的地方,尤其是9:28所說:「大約過了八天」,因為門徒們不了解何謂「復活」,即使是今天,這課題仍難理解。相比之下,較配合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