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3, 2011

艾斯德爾傳

艾斯德爾傳
(主題:天主忠於自己所立的盟約)


1.     讀者請先閱讀艾斯德爾傳全卷由於亞巴郎對天主表現出完全的信賴,天主便許諾他的子孫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22:17),祂也承諾給亞巴郎的後裔「這土地,是從埃及河直到幼發拉的河」(15:18)。到了公元前587年,猶太人被巴比倫充了軍,國家亡了,聖殿被毀,很多百姓被殺,其餘的大多數被充軍,情況類似37若瑟被長兄們出賣,賣到了埃及國。到公元前538年時,猶太的遺民獲准回國,但有的已安居樂業而不願意回國,有的回國後目睹一片頹垣敗瓦和滿目瘡痍而大失所望,故鄉人人都一貧如洗,更談不上要重建聖殿,就像聖祖若瑟與其兄長們嚴重的分裂。

2.     若瑟被兄長們出賣的經歷是刻骨銘心的,令人想起曹植的遭遇:「煮荳燃荳萁,荳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而,仇恨似海的若瑟45:8也悟出一項真理來:「叫我到這裏來的並不是你們,而是天主;是他立我作法郎之父,作他全家的主人,作全埃及地的總理。」如果聖祖若瑟沒有被賣往埃及,他也不會成為該國的宰相,亦無力在大飢荒時拯救父親雅各伯和家人,如果他們一一地餓死,天主與亞巴郎所立的盟約也無法應驗。就如多俾亞傳重申解讀了24,同樣,艾斯德爾傳也重申解讀聖祖若瑟的經歷。

3.     艾斯德爾」一詞並非希伯來語,而是波斯語,意即「星辰」。巴比倫在公元前587年把猶太人充軍,但過了49年,戰勝了巴比倫的王朝是波斯,是波斯居魯士決定釋放猶太的遺民的。巴比倫帝國與波斯帝國治理殖民地的手法和政策不同,巴比倫的軍隊除了自己的族裔外,也僱用僱傭兵,包括克德人(土耳其),故擁有強大的軍隊,對於被他們戰敗的國家,習慣用充軍的方法來對付,敵人的百姓因而被分散了,活在陌生的環境,加上語言上的困難,文化和食物的差異,既恐懼亦孤獨,想造反可算全無機會。現代的極權政客也採用這樣的手法對付異己,即使無法置異己於死地,起碼能操縱其活動能力。

4.     波斯帝國則不同,他們的軍隊很小,不像亞述人、巴比倫人和埃及人,波斯人不懂得亞拉美語,也因此而無法僱用僱傭兵,因此只能採用懷柔的政策對付殖民地的人民,他們較為善待敵人,既讓他們吃得飽,也給與他們生活上的自由,敵人們的百姓能安居和樂業,自然造反的意圖減少。波斯帝國因此釋放了猶太遺民們,容許他們朝拜自己的神,又可重建聖殿。

5.     希臘文寫成的艾斯德爾傳談的是波斯帝國如何對待猶太人,他們沒有迫害猶太人,只不過生活在異鄉的猶太人們感到沒有國家和聖殿,自由是有的,情況猶如聖祖若瑟埃及時的遭遇一樣。後來,若瑟晉陞為埃及國的高官(41:41-42),艾斯德爾也成為波斯王國的皇后(2:17)。未幾便出現了一個嚴峻的問題,2:19說:「當二次召集處女時,摩爾德開仍在御門供職。」「摩爾德開」是艾斯德爾的堂兄和養父,是個猶太人,2:7這樣記載:「摩爾德開撫養了他的堂妹哈達撒,又名叫艾斯德爾,她自幼就喪失父母。這女孩身材標致,容貌美麗,自她父母去世後,摩爾德開就收她作自己的女兒。

6.     摩爾德開」曾立下大功,識破了兩名太監弒王的陰謀而救了王一命(補錄甲12-16節),可惜在任的首相「哈曼,為了這兩個太監的事,卻有意加害摩爾德開和他的民族。」(補錄甲17節、3:6哈曼有意殺盡所有猶太人,便在王前造謠:「8於是哈曼薛西斯王說:「在你全國各省內,有一個民族,散居在各民族之間,他們的法律和各民族的都不同,又不遵守王法;容留他們,於君王實在不利。9若君王贊同,可諭令把他們滅絕,我願捐一萬「塔冷通」銀子,交與管理國庫的人,歸入王庫。」10於是君王由自己的手上,取下指璽,交與那迫害猶太人的阿加格哈默大達的兒子哈曼11接著對哈曼說:「錢仍還給你,至於這個民族,你可任意處置。」12即在正月十三日召集了眾御史,根據哈曼的旨意,用各省習用的文字,和各民族的方言,擬定了一道文書,頒發給各省御史大臣,各省省長,各民族族長;文書用薛西斯王的名義措辭,並蓋上君王的指璽;13然後由眾驛使傳遞至帝國各省,限令在一天內,即十二月,「阿達爾」月十三日,把全國所有的猶太人,不論老幼婦孺,一律加以殲滅、屠殺、剷除,財產一律沒收。」(3:8-13

7.    面對民族的大清洗,猶太憂心如焚,情況猶如若瑟時代所面對的七年旱災,如果波斯王殺掉所有猶太人,他們怎能一如天主所許諾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呢?大難當前,艾斯德爾誠心向上主禱告,其堂兄和養父也誠心求主,艾斯德爾在補錄丙4:17-19求主說:「17上主!求你記念我們,在這災難之時,求你顯現!神明的君王,全能的主宰,求增我勇氣!18賜我在猛獅前,口能說動聽的話;求你轉變他的心意,去憎恨我們的仇人,使那人和與他同謀的人,同歸於盡。19惟願你親手拯救我們!上主!求你授助我這孤苦無告的人,除你以外,我沒有別的依靠。

8.     5:1記載「艾斯德爾身穿王后的華服」進見君王,情況相似39:7若瑟的遭遇:「主人的妻子向若瑟以目傳情。」君王樂不可支,立即在5:3表示:「你要求什麼?即使要求一半江山,我也必賜給你!」王后沒有看風駛悝,她只在5:4作出要求:「若大王開恩,請大王今日與哈曼同去飲妾為陛下所預備的酒宴。」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5:6記載席上君王再度提出:「我必給你;不管你求什麼,那怕是半壁江山,也必照辦。」王后再度要求翌日能「哈曼,再來飲妾(為君王)所設的酒宴。

9.     這一回,首相哈曼喜出望外了,快樂衝昏了頭腦,君王懵然不知自己只是王后的工具,而哈曼還以為自己與君王平起平坐。期間,哈曼安排了如何對付忠良,5:14記載哈曼的「愛妻則勒士和他的朋友便對他說:「該做一個高五十尺的刑架,天一亮就對君王說:把摩爾德開懸在上面!這樣你可欣然與君王共同赴筵了。」哈曼看這主意不錯,就叫人做了一個刑架。

10.   7:2回到上述第8段關於翌日的晚宴上,君王依然故我地說:「艾斯德爾后!你要求什麼,我必給你;不論你要求什麼,即便是半壁江山,也必照辦。」有些人慣常陶醉於「自我中」,遇到任何人都情不自禁地主動炫耀其如何幸福、美麗和富裕,這裏有一位君王正如此。於是艾斯德爾7:3-4趁機表達心聲:「大王!如果我獲得你垂青寵愛,如果大王歡喜,請饒我一命,這是我的懇請;也饒我民族一命,這是我的要求,因為我和我的民族,已被人出賣,快要遭受蹂躪、屠殺、毀滅。若是我們只被人賣為奴婢,那麼我必不開口;但這仇人毫不顧及君王所受的災害。

11.   君王聽了立即要查過究竟,他在7:5問:「這人是誰?」王后便直言:「就是這敗類哈曼哈曼還來不及恍然大悟之際,君王的反應記載於7:7:「君王勃然大怒,即刻退席,走進了御苑。哈曼便立即向王后跪地求饒。這一回,不知是否王后所計算在內的,7:8說君王回來親眼目睹「哈曼正俯伏在艾斯德爾所坐著的榻旁」,還以為哈曼正性侵犯王后,立即「拉出午門斬首」(即7:8所述:「王的話一出口,僕人就蒙起哈曼的臉。」)所謂作法自斃哈曼5:14叫人做了一個刑架」,原來是給自己的!就如一些人習慣了說是非,急於出言中傷別人之際,被中傷者原來正在其身旁聽到了一切!

12.   哈曼的死猶如聖祖若瑟39:20的遭遇:「若瑟的主人遂捉住若瑟放在監裏,即囚禁君王囚犯人的地方。哈曼固然死有如辜,但若瑟被囚只因為拒絕與主人的妻子「同睡」(39:12),若瑟意圖脫險的方法是「把自己的外衣,捨在她手中,就跑到外面去了」,想不到竟然成了主人妻子的「鐵證如山」(「我一高聲呼喊,他就把他的衣服捨在我身邊,跑到外面去了。39:18哈曼脫險的方法是「跪地求饒」,也想不到君王在7:8的反應:「在王宮內,當著我的面,居然膽敢存心侮辱王后!

13.   故事在此是結果篇,艾斯德爾成了以色列民族和國家的英雄,猶太人得以保命,天主的盟約繼續有效。真是峰迴路轉,轉艾斯德爾的君王竟成了猶太民族的護衛者,使這民族苦盡甘來。情況相似若瑟的遭遇,若瑟被眾兄長出賣(37:25-28),到了埃及國後,禍不單行,又被人誣告而下獄(39:13-20),但他也苦盡甘來,終於被法郎晉陞「統治全埃及國」(41:41)。以色列人的歷史也很相似這兩則事件,的故事是要告訴被充軍的以色列子民,他們以前因拜偶像而受罰,但畢竟,天主才是歷史的主宰,祂主宰猶太人的命運,所以他們無需畏懼。

14.   讀者會感到難以理解,為甚麼需要這卷聖經來重新解讀聖祖若瑟的故事呢?因為當整個猶太民族亡了國後,巴比倫幾乎把整片福地盡毀,很多人被殺,其餘的人覺得是天主一方破壞了盟約,沒有對現祂給亞巴郎許諾其後裔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22:17)相信梅瑟五書的人說絕非如此,現況所見的只是表面而矣。的作者借助聖經故事的重新解讀來鼓勵人去反省,去詮釋歷史的事件,最完美的結語可見於50:19-21:「19若瑟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替代天主?20你們原有意對我作的惡事,天主卻有意使之變成好事,造成了今日的結果:挽救了許多人民的性命。21所以,你們不必害怕,有我維持你們和你們的孩子。」他這樣撫慰他們,使他們安心。

15.   還有一些迷團要澄清:艾斯德爾是一位年輕貌美的少女,她剛入宮而深受君王所喜愛,但適逢自己的民族遇上大難而要出面迎救,如果你就是她,你會怎樣處理呢?另外,6:1記載說:「那一夜,君王因失眠,便令人取大事錄,即年鑑來,在他面前誦讀」,才發現其救命恩人「摩爾德開為這事得到什麼尊榮和地位 也沒有得到」,情況猶如若瑟仍受牢獄之苦時,受過他恩惠的「司酒長 想起了我的過犯」(41:9)。究竟一般的人是否都是忘恩負義的呢?又另外,當權者的左右手是否只是沽名釣譽的呢?就如5:10-14所載哈曼的「愛妻則勒士和他的朋友」,他們作法自斃,刑架竟成了哈曼的刑具!因此,不論政客們、宗教領袖們、大商家們,這一切都是當權者應反思的。

16.   天主的盟約仍然有效,若瑟的遭遇告訴我們,如果他沒有被賣掉到埃及,後來當上高官,當大飢荒出現時,可能全體以色列聖祖都會餓死,天主的盟約便無法延續,祂給亞巴郎的許諾便會告吹!另外,由開始了一個猶太人每年都慶祝的節日,名為「普陵節(Purim」,每年「阿達爾(Adar)」月十四十五兩天慶祝(今年是2011-3-2021),慶節前一天,猶太人會禁食,紀念猶太人在波斯時擺脫了仇敵種族滅絕的陰謀,獲得了上主的救援,請參閱9:20-32。「普陵」一名源於3:7:「薛西斯為王第十二年正月,即「尼散」月,有人在哈曼前抽「普爾」,就是抽籤,為定一個日子和月份,好在那一天滅絕摩爾德開的種族。結果,抽出了十二月,即「阿達爾」月十三日。」「普爾」的希伯來語就是「普陵(Purim)」,普陵節在猶太人的宗教上所佔的地位不高,尤其到了新約時代。

下期預告:412011-7-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