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30, 2011

創世紀 28

創世紀 28
(主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     讀者請先閱讀創282011-4-14時探討過27,談的是雅各伯奪去其長兄厄撒烏的長子名分,因而兄弟間出現了仇恨,於是父親依撒格便在28:2叫幼子雅各伯:「你應起身往帕丹阿蘭你外祖父貝突耳家去,在那裏娶你舅父拉班的女兒為妻雅各伯便由巴力斯坦西南啟程前往哈蘭,即今天的敘利亞 / 黎巴嫩,路途很遙遠,為的是逃避報復。處身設地想一想,依撒格年事已高,而且「雙目失明」(27:1),兒子才移居異地,重聚何時?真令人傷感啊!

2.     依撒格也叫雅各伯娶你舅父拉班的女兒為妻」,間接表達了對長子厄撒烏婚姻的不滿,因為26:34-35這樣說:「34 厄撒烏到四十歲時,娶了赫特人(即土耳其貝厄黎的女兒友狄特赫特厄隆的女兒巴色瑪特為妻。35 她們二人使依撒格黎貝加傷心難受。」長子的兩個妻子都是外邦人,是猶太人所禁止的(7:1-6厄下13:23-25),所以父母很想幼子切勿重蹈覆轍,結果雅各伯先後娶了舅父(猶太裔)的兩個女兒為妻。

3.     28:12說:「他作了一夢:見一個梯子直立在地上,梯頂與天相接;天主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見到梯子和天使們,28:13說「上主立在梯上(And there was Yahweh」,就是厄瑪奴耳,天主便重申了祂的許諾:「13我要將你所躺的地方,賜給你和你的後裔。14 你的後裔要多得如地上的灰塵」原本的盟約是天主與亞巴郎立的,賜給他後裔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22:17),現在改說「如地上的灰塵」,浪漫盡失,這是因為雅各伯的十二個兒子及其後裔們經常鈎心鬥角,一直到耶穌時代。

4.     盡管如此,辣彼們認為巴力斯坦地仍是聖地,因為28:12說:「梯子直立在地上,梯頂與天相接」,這片土地正是千多年後聖殿之所在,即使現在被依斯蘭教所霸佔,且在其上建了他們的金廟,猶太人仍然認為該地是聖的,所以一般人不可接近,是天人相聚之處。人與神各處極端,人是物質,神是靈性,有了天梯,至聖的天主與墮落的人類相遇,至聖的天主啟示了給罪貫滿盈的雅各伯雅各伯習慣了奪人所好,遲點他甚至連自己的岳父也欺騙。

5.     28:11雅各伯拿了一塊石頭,放在頭底下,就在那地方躺下睡了。」在聖經裏,「」表示「人處於被動中」,一切均由天主來主宰,例如:

  (a)   天主在亞當熟睡時造了厄娃2:21);
  (b)  天主與亞巴郎立約時(15:12),「亞巴郎昏沉地睡去」;
  (c)   若瑟思慮暗暗地休退瑪利亞時(1:20),他「在夢中」;
  (d)  耶穌山園祈禱時,門徒在睡覺(26:40)。

6.     天主教和東正教稱這情況為「默觀」,由天主來主動。28:12所說雅各伯夢中所見的「梯子」,活在新約時代的我們,意指「彌撒」,是天人相遇的時空,靈性的梯子,天國在人間,我們進入了永恆的空間。這一刻,天主彰顯了餅酒中的愛。東正教寫了一篇美麗的讚美詩,讓信眾們與天使們同步進入:「原著Now we ar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angels, of the seraphs and winged creatures.  Let us leave behind all worldly sorrows and things.  Leave them at the door.  Put out time and space.  Let us enter into Paradise. 筆者翻譯:天使們正臨在,包括色辣芬和革魯賓,讓我們放下俗世事務與牽掛,放在門外,在時間與空間以外,讓我們進入樂園中。)」我們靈性的梯子,讓我們與主相遇,在聖體中,人能觸摸祂並品嚐祂,與祂合而為一。我們也能聽見祂的聖言嗎?當然可以,而且是必須的,就在聖道禮儀中,所以,要興高采烈地參與,把煩惱放下,一如雅各伯一樣。

7.     28:20-22裏,雅各伯祈求天主賜他三件事:「護佑/豐衣足食/回到父家」。在翻譯上,中英文都欠完善,28:21應加入「那麼」一詞:「使我平安回到父家那麼,上主實在當是我的天主。」表示雅各伯明認天主的條件就是要祂承諾賜給他三份恩寵!雅各伯可說是「小人之心」,天主早已在28:15向他說:「你不論到那裏,我必護佑你,領你回到此地」但究竟雅各伯為甚麼要向天主開出這三項條件呢?因為他正在啟程往遠處去,以逃避長兄厄撒烏的報復,28:10說:「雅各伯離開貝爾舍巴,往哈蘭去了。」現到了途中的貝特耳,旅程仍必須要繼續。

8.     雅各伯抵達哈蘭後,便會在其舅父那裏作牧羊人,這是他現實生活上的需要,記得他還與父親依撒格一起時,他的工作是甚麼嗎?25:27說:「雅各伯卻為人恬靜,深居幕內」,意即無所事事,現身處哈蘭地,再不能只「深居幕內」(即「看聖經」或「躲在堂區」)。實在,旅程與彌撒是相關的,因為彌撒結束時,主禮神父會說:「請平安離去,並在服務中,彼此相親相愛(Go in peace to love and serve the Lord)。」「彌撒」的拉丁文是「Missa」,意即「遣散」,是一項派遣,因為我們領了基督的體血後,福傳的熱忱便要向外。

9.     雅各伯28:20先要求天主「護佑」他,天主會怎樣護佑雅各伯呢?就是叫他遵守十誡,讀者會否覺得「遵守十誡」其實是一份壓力而非恩寵呢?不是的,就如「交通燈」的設計不是要拖延人過馬路,而是要保護人,當人肯依照交通燈指示過馬路,便能得到安全,所以天主十誡是為保護人的,使人得到安全。雅各伯的第二項要求是「豐衣足食」,這項要求分為兩方面:「豐衣+足食」,天主經裏的一句:「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就是滿足食物的需要,「食糧」指神糧,即聖言(聖經),能保護我們,生命旅途上,人人都需要天主的話語來帶領。至於「豐衣」,指的是我們的美德,保祿得前5:8說:「穿上信德和愛德作甲,戴上得救的望德作盔」,13:14也說:「該穿上耶穌基督」,祂就是愛,是我們在思言行為上都需要的「愛」。還有,面對世界上的邪惡和冷酷,人也需要其它美德,包括節制、堅強、毅力等。

10.   雅各伯28:21也要求「平安回到父家」,他這項要求為了甚麼?所謂「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家給人安全感,所有宗教都要求信徒在固定的時間去拜神,而基督徒主日時便要去參與彌撒,但我們的終向是要回到天鄉,不過,在旅途中教會這階段期間,人在外面可藉着磨練而成長,基督徒也要往外福傳,由星期一至聖期六,然後在「一週的第一天」回來向上主說:「上主,萬有的天主,您賜給我們食糧,我們讚美您;我們將大地和人力的產物,呈獻給您,使成為我們的生命之糧。」到底雅各伯想回家的目的是甚麼?28:22說要「立作石柱的這塊石頭,必要成為天主的住所」,原來他要為上主建造一所房屋,原來六天工作,努力賺錢,就是要為天主建造居所。

11.   雅各伯住在舅父拉班那裏時,先後娶了他的兩個女兒為妻,後來生了十二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也富裕起來,到32時真的「平安回到父家」如果我們詢問猶太人天主創造人的目的?他們會答說:「為服務祂和愛祂」,雅各伯履行這目的的方法是建造一所房舍給天主。這就是「彌撒禮成」,所以參與彌撒是「因」,六天工作是「果」,因為可以參與彌撒,便可工作,而且開心地工作。

12.   那麼,作為信友的我們要為天主建造一所房舍嗎?我們的方法是將自己的感受、精神、喜悅、成就、金錢,一切都為了天主而做。聖堂的祭壇不是要用金來造,而是像雅各伯28:22一樣:「立作石柱的這塊石頭,必要成為天主的住所」,天主並不需要人使用大量的財富為祂建造住所,而是按奉獻詠時所說:「大地和人力的產物」,12:24說:「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需要八九個月時間,才能成為麵餅作為彌撒時的祭品。

13.   有些人稱「week day(平日)」為「weak day(孱日)」,的確,外面的世界充滿着紛爭、貪婪、浪費、缺德等,把我們的缺點揭露出來,姑勿論是苦或樂,到了「Sunday(主日)」,也稱為「Son Day(子日)」,人不再孱弱了,因為「我奔向主台前,主必安慰我心,我本一無所有,竟成一無所缺。(頌恩372雅各伯的旅程帶給我們一個訊息:「信仰生活,活出信仰,一切交託於主。」

14.   29:1說:「雅各伯取道前行,來到了東方人的地方(Continuing his journey, Jacob reached the Land of the Easterners」,中文和英文的譯本都譯不出其原意,「取道(Continuing his journey」應譯作「提腿(lifted up his feet / heel」,即所謂「萬里途程不離初步」或「千里之行始於腳下」,決定了便付諸行動,不可「決而不行」,雅各伯28:20-21要求天主「護佑/豐衣足食/回到父家」,便必須要「起步」,勤奮和毅力,始能成就。

15.   有些人是由腦海帶動四肢的,有些人卻相反,由四肢支配腦海。譬如,相約女友在某百貨公司門前等候,等了很久女友才抵達,但立時見她手機響起,只見她談過不停,十多分鐘期間,在旁的自己不知做甚麼好,任由腳步帶領自己在百貨公司門前毫無意識地徘徊着,視線也不知投放在那裏好,那時,你的腦海便任由雙腳支配方向。很多人沒有計劃、也沒有夢想,退休後,更分辨不了平日或主日,任由時間來操縱自己,毫無方向,即所謂「在生命河流上漂浮!」

16.   雅各伯並非如此,他明白自己的終向,有意識地主宰自己的步履。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時間逝去追不回,見到大聖賢(如德蘭修女)的偉績雖曉得讚賞,但沒有想過去追隨,沒有想過可以踏出第一步,學習像雅各伯地「提腿(lifted up his feet / heel」。有些人覺得做人應「順其自然(Whatever will be will be)」,雅各伯都不是一開始便曉得主導自己的前景,他奪去厄撒烏的長子名分,似乎只是母親黎貝加所主導,但現在他曉得了自主。

17.  起步後,雅各伯的人生順暢嗎?他喜歡表妹辣黑耳,但舅父騙他娶了大表妹肋阿,後來獲得拉班同意相許幼女辣黑耳,卻要他再服事岳父七年(29:20)。後來雅各伯富裕起來,32說他便衣錦榮歸,是他在28:20要求天主讓他「回到父家」的,因為他要為天主建造居所。雅各伯的兩個表妹妻子肋阿辣黑耳,性格截然不同,姊姊肋阿既被動亦短視,妹妹辣黑耳意即「(肥)母羊」,兩人彷彿象徵一個人的兩面性格。我們有時很被動,即使相約了朋友,到時又想找藉口來推辭;又不想出外,經常都覺得很疲倦;不想晚間進修,覺得學不來;不想說話,因為沒有甚麼想談!肋阿象徵「不被愛(unloved)」,因此對於人待她的態度容易過敏,甚至會作出反擊,雖是雅各伯的第一任妻子,但生活感到孤獨和枯燥。

18.   辣黑耳象徵人的另一種本性,剛強和主動,雖是雅各伯後來才娶為妻的,但卻是他的至愛。試想一想,辣黑耳有否與姊姊肋阿爭奪雅各伯呢?似乎沒有,當父親拉班安排肋阿替代辣黑耳雅各伯洞房(29:23),辣黑耳固然感到哀傷,但並沒有進行破壞,暗地裏作出自我犧牲。在她心目中,如果自己先於姊姊出嫁,會令姊姊丟臉,於是忍痛把雅各伯放棄。這樣看來,肋阿是否非常自私呢?又不可這樣說,因為當雅各伯承諾再服事拉班七年,妹妹便會成為丈夫的妻子,期間肋阿也沒有極力破壞或阻止。

19.   眾所周知,雅各伯共生了十二個兒子,原來他也生了一個女兒,名叫「狄納」(30:21),之前,肋阿已親生了六個兒子。辣彼們認為是肋阿祈求天主讓她生個女兒的,並不是要有兒和有女,因為猶太人屬東方文化,重男輕女,肋阿的目的是把「生仔」的機會留給尚未有任何子女的辣黑耳,好能分得雅各伯將來的遺產。不過,以現代人的思維看,肋阿生個女兒不等於妹妹辣黑耳能生個兒子。總之,人人的本性都既有「肋阿」,亦有「辣黑耳」,兩者都要互相遷就,作出平衡。

20.   肋阿辣黑耳之間的不和有否延續到後代呢?有的,兩人的十二個兒子都不和,十兄弟出賣了辣黑耳所生的若瑟37:14-28)。四百多年後,肋阿所生的三子肋未的後裔有梅瑟,是他帶領以民離開埃及,但梅瑟不能進入福地,帶領以民進入福地的是若蘇厄,他是若瑟的後裔。負面地看,這是完不了的紛爭,但正面地看,倒可說是「合作」。二百年後,君王時期開始時,首位以色列君王是撒烏耳,他來自辣黑耳的次子本雅明,但繼承他王位的卻是猶大支派的後裔達味猶大肋阿的四子。

21.   辣彼們根據猶太人的神學(不是基督宗教的訓導),說末日時會有兩個默西亞,其一來自聖祖若瑟的後裔,他準備把救恩帶到世界,但尚待完成;另一來自達味的後裔,由祂而完成了救贖。因此,辣黑耳之子若瑟 + 肋阿之子猶大救主耶穌的誕生,祂救贖了人類。然而,耶穌沒有猶大支派的血緣,因為祂是童貞瑪利亞所生的,而聖母乃屬肋未支派,因此耶穌便有肋未支派的血緣,由此可見,各支派既有衝突,也有合作。

22.   回到28:2雅各伯到了哈蘭後的生活順暢嗎?不,相信經常愁眉不展,岳父待他只當作工人,兩位妻子口和心不和,真令雅各伯輾轉反側。我們謀生時所遭遇的也差不多,每天工作都要面對各種嘴臉,勞心勞力直到日落西下,然後帶着沉重的步伐回家,孩子已入睡了,但翌日一早便起床準備新一天的拚搏,不管體力恢復了與否!然而一到工資日,便收到努力的回報,能把疲累一洗而去。這彷彿像辣黑耳肋阿,我們便應像雅各伯28:22說:「立作石柱的這塊石頭,必要成為天主的住所」主日彌撒的參與不應視作「履行責任」/「無形壓力」,而是「天梯」,是天人相遇的地方。彌撒後,教友的責任是要出去「聖化」世界,包括在辦工室、在家中、在堂區裏、在學校等。這就是基督徒的使命,是他們的生活,均始於29:1的「取道lifted up his feet / heel」。

23.   看看今天的猶太人,信的是猶太教,他們主要來自猶大支派,約佔全部猶太人的 95%,餘下的 5% 肋未支派的後裔,至於其他十個支派怎樣?有些支派滅絕了,有些與外邦人通婚而被同化了。談談另一課題:「辣彼」,「辣彼」從何起源呢?約於公元前三至四世紀,他們本是司祭,在聖殿裏服務。在耶穌時代,司祭的人數約有二三萬,主要在唯一的耶路撒冷聖殿服務,也有在幾百間的會堂服務,「會堂」即「synagogue」,是希臘語,「syn」即「一起」,「agogue」即「在」,「synagogue」意即「在一起」,故「會堂」是聚集人「在一起」的地方,聚會為了聽聖經和講道,類似彌撒時的聖道禮儀,講者乃辣彼,希伯來語是「raba」,即「成人」或「領袖」。

24.   聖殿第二度被毀發生在公元70年,到今天,部份辣彼仍在會堂裏服務,其餘的多數到片場拍電影。至於現今的基督教各教派(普世共三萬三千個),經常都說「返教會」,說去查經和聽道,實際上就等於「會堂」。基督教的各教派不是耶穌所建立的,也不是「由宗徒傳下來的」,聚會時不會有聖祭禮儀。

l        下期預告:322011-10-7

Friday, September 23, 2011

戶籍紀 33

戶籍紀33
(主題:生活信仰不可停下來)


1.     讀者請先閱讀戶3333:1-49的標題是「埃及至許地的行程」,意即「出谷」,梅瑟帶領以色列的百姓逃離埃及客納罕福地的過程,如果簡單說成是「一個」行程,便是過度簡化了。其實,課文內每次有「起程」出現,便是一個旅程的開始,這片語在33:1-49間出現了42次,表示旅程共42個,四十年走了四十二個旅程,幾乎平均每年一個。

2.     除了33:2的動機外:「梅瑟記錄了他們遵上主的命啟營的出發點」,這段聖經究竟有何靈修意義呢?辣彼們指出:人生旅途不是單一的旅程,而是由很多旅程組成的,包括初生嬰兒需要吃奶 >> 漸漸長大便開始入學 >> 反叛的青少年階段 >> 完成學業而開始工作 >> 成家立室 >> 養兒育女 >> 然後中年危機 >> 父母離世 >> 自己健康出現問題 >> 牽掛移居外地的兒女 。每一個旅程都會完結,但立即又展開新的旅程,人人都要向前看,勇往直前,不能停下來,甚或活在過去中。

3.     成年人常遇到的是紅白二事,往往是親友相聚的機會,進入中年後期,殯葬禮經常成為唯一見面的機會,然後一起參加「英雄宴」,多數人都視之為主人家答謝親友抽空送亡者最後一程,其實這不是真正的目的,一個醫院牧民專家解釋說:「每當有白頭人送黑頭人事件時,家人都特別傷心,但成年人應在禮成後在兒女面前吃些食物,好能表明會繼續活下去,從而繼續照顧其子女。」所以,「英雄宴」的目的是要表示「繼續活下去」,即使遭遇不幸,仍不會停下來坐以待斃。

4.     33:1說:「以色列子民在梅瑟亞郎指揮下,分隊出離埃及國後所行的路程。」「埃及」的希伯來語是「Mitzraim」,意即「邊界」,因埃及地夾雜在沙漠和尼羅河中間,是被隔離的。出谷凡42個行程,離開一條邊界前往另一條邊界,人人都有「邊界」,就是人的「局限」,沒有人能一帆風順、長驅直入。信仰歷程也如此,人生每個階段(見上面第 2 段)都可能造成信仰危機,僥倖者會曉得皈依。以色列子民在出谷歷程中最大的問題是「懷緬過去」,甚至稱埃及為「流奶流蜜的地方」(16:13),就如不少男士們,提早退休而移居了外地,身處美輪美奐的居住環境,但每天都懷緬以前下屬對自己的稱呼:「老細,老細」,懷緬曾代表公司往外地開會,懷緬連外籍人士都給其熱情的款待,可惜這一切已是昨天!

5.     踏入中年,身體的小毛病漸漸浮現,膽固醇偏高 / 視力衰退 / 反應緩慢 / 骨骼酸痛,都是難以避免的,人的每個階段都有新的挑戰。反觀一些婦女教友們,一生都停留在專注美顏 / 名牌 / 美食等物質上,她們便應作點反思:「究竟我的旅途是否帶領我邁向永生呢?」的確,每天醒來都是新的旅程,人即使有九十歲的壽數,也只是三萬多天的時光,也許現在已過了超過一半,餘下的日子怎樣才活得更合符上主的旨意和更有意義呢?

6.     梅瑟帶領以色列子民來到摩阿布境內,但出谷尚未完成,以民必須先過河才算:「你們要佔領那地方,住在那裏,因為我已將那地方給了你們,叫你們佔有。」(33:53)眾支派中,長子勒烏本和七子加得沒有過河(約但河),結果也滅絕了,象徵着無意完成,象徵着失敗了。死亡乃人生的最後階段,每一個人都必須單獨面對,會令人惴惴不安,但不渡河(「死亡」)便無法抵達終點(「天鄉」)。情況就如非洲動物大遷徙,每年五月中旬,開始下半年的旱季,才剛長出的短草,迅即被餓了許久的牛羚群一掃而光,只夠吃四、五天,因此牠們要移動,準備到對岸的馬賽馬拉吃「原封未動」的青草。兩岸的獅群不會渡河往對岸,牠們會往牛羚移動路線靠攏,而河中的鱷魚群當然也不會缺席。到了九月初,第一批牛羚開始渡河!僥倖逃過短吻鱷的牛羚群衝上土坡,渡河成功!後面的湧上來,大家彼此掙扎踐踏,死傷動物輒以百計。此渡河行動,長達兩個月!每年的大遷徙,損失超過一萬隻牛羚,不過,害怕渡河的小部份牛羚,便成了猛獸們的美食!

7.     以民渡河後,並非他們心中所意料的「流奶流蜜」之地,33:52說:「應由你們面前驅逐當地所有的居民,應毀壞他們的一切偶像,應打碎他們的一切鑄像,應剷除他們的一切丘壇」究竟你心目中的樂園是怎樣的呢?它未必像你所希望的!很多人移居外地,希望過些田園式的簡樸和與世無爭的生活,但往往事與願違,憂生活和缺朋友造成家人不和,十分煩惱,繼續前行感到乏力,停下來便會墮進谷底!

8.     今天的外邦人,即使身處聖地,很多屬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的原教旨主義者每天都會向你挑戰,每當見你經過,都會向你大喊:「真神只有一個」,就是反對你相信「三位一體」的道理,對這道理,哈瑪斯組織認為等於三個神而非一個,他們要侮辱你,當你意圖反駁,便會立即殺死你。的確很極端,但極端的人表面戰勝了,卻輸了所有友誼,越來越孤獨。看看一些伶牙俐齒和口若懸河的政客們,加上說話時用大聲來掩蓋他人,剝奪別人的自由表達權,表面上壓止了別人發言,但失掉了大眾的支持。很多人想阻止你前進,但切勿讓他們得逞,否則你無法抵達終點,抵達天鄉。

l        下期預告:282011-9-30

Friday, September 16, 2011

戶籍紀 19

戶籍紀19
(主題:中庸之道)


1.     讀者請先閱讀戶19猶太人的法律分成三種,第一種名「Mishpat」,談的是人際的關係,例如:令別人受傷了的賠償費、毋殺人、毋偷盜等;第二種法律名為「Chukkim」,意謂「法令」,看似不合常理的,故十分難理解,例如23:19:「不可煮山羊羔在其母奶之中。」沒有人能確定其用意,只能猜測,對此,人根本不知應如何反應,更難討論可如何遵守。第三種法律名為「Eidot」是前兩者之間的法律,亦很難明白,例如20:17說:「不可貪你近人的房舍。不可貪戀你近人的妻子、僕人、婢女、牛驢及你近人的一切。」我們遲點研讀出谷紀時才仔細探討。

2.     今次的焦點是1919:1-10的標題是「製取潔水」,19:1-2說:「1上主訓示梅瑟亞郎說:「2這是上主製定的法律,衪這樣命令說:你吩咐以色列子民,給你牽一頭無瑕,身上沒有殘缺,且沒有負過軛紅母牛」「上主製定的法律」的英語版是「a decree of the Law」,「Law」指十誡,即「Mishpat」,「decree」卻是「Chukkim」,既難明亦看似不合理,但因為是上主所吩咐的,人仍須遵守。

3.     辣彼們認為:19的「法律(decree」是梅瑟五書中最大的法律,讓我們研究其重要性何在。19:2說上主吩咐梅瑟叫人「牽一頭無瑕,身上沒有殘缺,且沒有負過軛紅母牛」「紅母牛red heifer」是紅色的母牛,很年幼,約兩至三歲,在巴力斯坦地十分罕見,「沒有負過軛」指未曾耕過田的。19:3說:「你們應將牛交給厄肋阿匝爾司祭,牽到營外,在他面前殺了。」「厄肋阿匝爾Eleazar」是亞郎的兒子,亞郎行將就木,快要由兒子繼承為大司祭,他便帶了「紅母牛」到「營外」,即帳棚外,記得出谷期間,以色列子民住宿在帳棚內,當時尚未有聖殿,19:4的「會幕(Tent of Meeting」等於後來聖殿所發揮的功能。

4.     19:4亞郎的兒子「七次向會幕的前面灑血」,雖不是大量的牛血,只是「用手指蘸些牛血」,情境卻真令人毛骨悚然!祭獻時,19:5說會在大司祭眼前把「牛的皮、肉、血連糞,一起焚燒」,臭氣熏天,19:6說「同時司祭應取香柏木、牛膝草和朱紅線,扔在燒牛的火內」,要燒至成灰燼,所需火勢會非常大。這些「牛灰」加在水裏「作取潔水之用」(即贖罪),19:13說方法是「灑在他(取潔者)身上。」記得贖罪節的規定嗎?代罪的是「羔羊」而不是「牛」,有關贖罪的規定,請參閱23:26-32

5.     究竟19棄羊取牛來贖罪,原因何在呢?答案可見於19:11-16的「舉例說明」,這裏很特別,因為在梅瑟五書中,往往先談「人犯了甚麼罪」,然後才指出「如何補救」,19卻先談後者,而19所談最大的法律是甚麼呢?19:11說原來「最不潔的」行為是「摸了任何人屍體」,怪不得在「慈善的撒瑪黎雅」故事中,10:31-32說經過的司祭和肋未人都不肯伸出援手救助被強盜所傷的那人,就是害怕萬一傷者傷重身亡,自己會變成極不潔。

6.     時至今天,屍體仍很不潔,容易令人感染細菌而患病。可惜現在在聖地裏,伊斯蘭教或猶太教教徒仍很慣性向人吐唾沫,完全不合衛生。天主叫人用「紅母牛」灰的水來取潔,但沒有解釋這樣做的原因,所以辣彼們嘗試揣測,他們相信那一定與罪相關,罪的最大惡果是死亡,亦即19:11-16所述的情況,甚麼死亡的嚴重性必須以「紅母牛」灰的水來取潔呢?這彷彿像我們在彌撒舉揚聖體後回應「信德的奧蹟」所唱的:「Dying you destroyed our death …祂以聖死摧毀了我們的死亡 )」。

7.     另一矛盾之處是「牛灰+」,把牛燒成「牛灰」需要很大的火焰,氣溫極高,但「」則用作降溫,正好相反。「熱」怎能容納「凍」呢?其實,梅瑟是有這經驗的,記得3:2時,天主顯現給他說:「上主的使者從荊棘叢的火焰中顯現給他;他遠遠看見那荊棘為火焚燒,而荊棘卻沒有燒毀。2:10解釋「梅瑟」意即「我從水裏拉出了他」(俗稱「呀水」),「呀水」遇上「火」,本應「水火不容」,卻成了「水火相容」。

8.     把兩種極端的東西(「牛灰」和「」)放在一起,卻能贖罪,原來「紅母牛」與「拜金牛」事件相關,32:1-6記載,當以色列的百姓久未見到梅瑟,恐怕他遇上了不幸,同時又很想目睹雅威,便製造了一隻金牛來,並以牠作為上主來朝拜。天主因此非常憤怒,有意把全體以民消滅,幸得梅瑟苦苦哀求,才免於禍。「拜金牛」事件象徵「死亡」,以民離開了象徵「死亡」的埃及,卻回望和朝拜「死亡」,他們不想拜「雅威」。

9.     四十年流浪生涯,以民得到瑪納、水喝和肉食的供應,但他們卻選擇了「拜金牛」,選擇了死亡。梅瑟下山後見狀亦大發雷霆,他於是在32:20拿過他們所造的牛犢,投在火中焚燒,搗成細末, 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子民喝。」拜金牛這個大錯必須要補救,就如一個頑皮的小孩在玩具店內弄壞了人家的玩具,即使母親責備他後,仍要對商店作出賠償。「拜金牛」的錯要由其母親來補償,辣彼說「紅母牛」就是金牛的母親,是牠誕下的,故要把「紅母牛」燒成「牛灰」-「藉着死而摧毀死亡」。

10.   拜金牛」乃極端的罪過,以色列人犯了罪而要贖罪。看回19:6:「同時司祭應取香柏木cedar wood牛膝草(hyssop和朱紅線(scarlet material),扔在燒牛的火內。」「香柏木」是聖地最高的樹,達30公呎,象徵「驕傲」,「牛膝草」既矮小亦軟弱,少於15公分,象徵「謙遜」甚至「自卑」。達味因殺人夫而奪人妻後,被納堂先知所譴責時,51:9記載他求恕:「求你以牛膝草灑我,使我皎潔,求你洗滌我,使我比雪還要白。」「牛膝草」提醒人要謙虛。

11.   19:5-6說把「紅母牛」焚燒時,同時要燒「香柏木牛膝草和朱紅線」,是要表示甚麼呢?最大的罪是「香柏木」的罪,因為妄自尊大不可取,有些人愛好侮辱人和踐踏人,傷害人到極。同樣,「牛膝草」的罪也是大罪,但原因何在呢?有些人不論對與錯都「勇於認錯」,這等於不要尊嚴!記得一次乘飛機時,一個無賴男乘客回應一名女飛行服務員詢問要甚麼飲品時,指着她的胸部說:「我想飲妳的奶」,她竟作出微笑!後來,主管經理獲悉事件,便報警拘捕該乘客。

12.  究竟「香柏木牛膝草」錯在甚麼呢?1:27說:「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踐踏他人(「香柏木」)就是踐踏天主的肖像,任人踐踏(「牛膝草」)等於讓天主的肖像(即你自己)受辱,所以,當妓女也是「牛膝草」的罪。我們要燒毀「香柏木」、燒毀「牛膝草」,與「紅母牛」一起燒毀,因為我們今天所「拜的金牛」是名與利,即使賠上了靈魂,仍用盡不擇手段來謀取高薪厚職和巨額的「數字」,才長眠地下!

13.   極自大是不對的,過度謙虛也是不對的,那麼做人應該怎樣才對呢?應「中庸之道(moderation)」,人不需傲氣,但要有傲骨。極自大置別人於死地,極自卑令自己送命,都變成了極不潔的屍體,需要潔淨。看看匝凱19:1-10被人錯誤指控時如何回應:「我如果欺騙過誰,我就以四倍賠償。」(19:8耶穌便回答說:「今天救恩來到了這一家,因為他也是亞巴郎之子。」「中庸之道」不等於「妥協」,就如依撒格26:12-25的「水井的糾紛」中(請參閱2011-4-10文章),態度十分溫和,但沒有放棄原則。

l        下期預告:332011-9-23

Friday, September 9, 2011

戶藉紀 16(二之二)

戶藉紀16(二之二)
(主題:天主揀選的,誰可反對


18.   讀者請再閱讀戶16反對梅瑟的第二群人要求恢復長子名分,但當天主另作安排時,誰有權反對祂呢?就如教友盡管不喜歡某神父的講道,但彌撒的講道是禮儀的一部份,普通教友是無權取替主禮神父的。辣彼們認為:聖經中的長子名分經常不是傳給長子的,但中東的人喜歡問「Who, what, when, how(誰、甚麼、何時、怎樣)」,但不會問「Why(為甚麼)」。第二群的反對者要求的不是「權」,而是「特權」,例如人人排隊而自己想免除,要知道,「長子權」不等於「權」,而是「特權」,長子有特權將信仰傳下自己的家族,勿忘記猶太教的福傳是向自己家人傳的。

19.   有關「權」方面,辣彼們認為:人無權存在、無權呼吸空氣,天主給人的恩賜都是「白白的」,生存權不是「權」,而是「特權」,而人人都是這特權的受惠者。還有,我們的生命、家人、健康、朋友、享受、事業、信仰、學問等皆是特權,而不只是人權,勿忘記人的本質:「你是由土來的;你既是灰土,你還要歸於灰土For dust you are and to dust you shall return」(3:19

20.   和平與否或和諧與否,創世紀一開始便有講論。在天主創世的六天工程裏(1),「分開」和「分別」一詞出現過五次(1:4, 6, 7, 14, 18),不過在英語上兩詞彙均使用「divide」一詞。另一片語時常出現的是「認為好」,共出現了八次(1:4, 8, 10, 12, 18, 21, 25, 31)。讀者請注意,1:8的原文是沒有「天主看了認為好」這一句的,其它五天都有這片語。天主在六天的創造裏,第一二四天都有「分開」或「分別」一詞。

21.   究竟第二天的創造後,為甚麼沒有「天主看了認為好」這一句呢?先看第二天的記載,1:6-8說:「6天主說:「在水與水之間要有穹蒼,將水分開!」事就這樣成了。7天主造了穹蒼,分開了穹蒼以下的水和穹蒼以上的水8天主稱穹蒼為「天」。(天主看了認為好:原文沒有這句)過了晚上,過了早晨,這是第二天。」問題主要是1:7:「天主造了穹蒼,分開了穹蒼以下的水和穹蒼以上的水」看看第一天,1:4說天主「黑暗分開」,第四天時,1:14說天主為了「分別晝夜」,便「造了兩個大光體:較大的控制白天,較小的控制黑夜」(1:16),每次「分開」或「分別」都涉及兩件東西,只有第二天並非如此,第二天所「分開」的只是「穹蒼以下的水」和「穹蒼以上的水」。

22.   在功能上,第二天與其它每天有何不同呢?其它每天都涉及兩種東西,每種東西都有各自功能要達到,例如:第一天時,1:5說「光為「晝」,黑暗為「夜」」;至於第四天,1:16說「較大的(光體)控制白天,較小的(光體)控制黑夜」。然而,第二天只有「」一種東西,分開兩邊的仍然是「」。這與16何關呢?辣彼們認為:「分開/分別」並不一定不好,在創世時,「分開/分別」使每種東西都有其用途,人人各自有自己的功能和各自身份,因為雖然人皆不同,但各有功能要完成,合作起來能令團體歡欣鼓舞

23.   一個城市的設計,大廈有高有矮和有不同的顏色,不同年紀和性別的百姓在生活上各自精彩,在天氣上四季分明,「不同」才顯出彩虹來。反觀一些地區或國家,極權國家要求人民的思想要「劃一」,或者地理位置處於熱帶的地區整年都很熱,又或一隊足球隊只有後衛而沒有前鋒。每一個人都有其經歷和故事、不同的強項和缺點,合起來的團體才完美,堂區內需要靈修專才來帶領,但也需要曉得維修的技術人員,天主把不同的東西「分開」是充滿建設性的,有創意的,富生產力的。

24.   反觀第二天的創世,「分開」前和後也只是同一的「」,彷彿像沒有目的地「分開」,有些人在家庭裏不停爭吵,有些人在辦公室裏刻意針對某些同事,有些政客毫無目的地爭拗,這一切都全無意義。辣彼們認為:1:7的「穹蒼以上的水」本身毫無用途,直到7:11的「天上的水閘都開放」成為雨水才有用。位於沙漠地帶的聖地對「」的渴求非常殷切,只要一滴水落在地上,翌日便長出幼芽來,1:11-12這樣說:「11 天主說:「地上要生出青草,結種子的蔬菜,和各種結果子的樹木,在地上果子內都含有種子!」事就這樣成了。12 地上就生出了青草,各種結種子的蔬菜,和各種結果子的樹木,果子內都含有種子。天主看了認為好

25.   天主的創世故事與16有何關係呢?科辣黑假「人人平等」作藉口,卻造成了分裂,為團體全無好處,猶如留在「穹蒼以上的水香港每天早上七時許,每個地鐵站都可以見到很多鬚眉交白的長者伸手向出閘的乘客乞討一份免費的報紙,好能收集後拿去賣掉,每天乞得數元來稍為舒緩生活壓力,但到了上午八時便見到地鐵的職員嚴厲警告他們並威脅會報警拉人。反觀香港政府的儲備,1997年回歸時庫房有六千億港元,等於每一市民10萬港元;到2010年,儲備增至二萬四千億,等於每一市民34萬港元,政府仍聲稱不夠,這亦即留在「穹蒼以上的水」,對民不聊生視若無睹!

26.   假公濟私的「科辣黑」和「達堂阿彼蘭」兩派人士當然會面對天主的懲罰,先看16:25-28:「25梅瑟就起來往達堂阿彼蘭那裏去,以色列的長老也都隨著他去了。26他遂向會眾說:「你們要遠離這些惡人的帳幕!凡是他們的東西你們不要動,免得你們為了他們的一切罪惡而遭滅絕。」27 他們遂離開了科辣黑達堂阿彼蘭帳幕的四周;達堂阿彼蘭同他們的妻子兒女和嬰孩出來,站在自己的帳幕門口。28 梅瑟遂說:「因這件事,你們會知道,是上主派遣了我來做這一切,並不是出於我的本意」懲罰便出現在16:31-33:「31他一說完這些話,他們腳踏的地就裂開了;32地開了口,將他們和他們的家屬,以及凡屬科辣黑的人和所有的財物,都吞了下去。33他們和他們的一切,都活活的下了陰府;地在他們上面閉上口,他們遂由會眾中消滅了。

27.   梅瑟曾經在16:12請求勒烏本的後裔「達堂阿彼蘭」前來商議,但他們視己為長輩而回應說:「我們不去!」現在到16:25梅瑟親臨對方陣營,且有「以色列的長老也都隨著他去」,事態非常嚴重,所以16:27說「達堂阿彼蘭同他們的妻子兒女和嬰孩出來,站在自己的帳幕門口。」「妻子兒女和嬰孩」即全家族,結果「地開了口,將他們和他們的家屬,以及凡屬科辣黑的人和所有的財物,都吞了下去」,即3:19所說:「由土來的還要歸於灰土落得如此下場彷彿表示:「你要求權嗎?給你吧!你本來是土,便讓你歸於土!」

28.   反省:社會裏不時都見到很多綽號和很多聲音,六四屠城後的每年遊行時,「自由女神像」都經常出現在人群中,作為基督徒對此應如何作出反應呢?支持「自由」不等於要支持「自由女神像」,因為自由是天主賜給世人的,不是那個「女神像」所賜,基督徒相信「唯一神論(monotheism)」的,能相信雅威便是我們的「特權」,不只是權利,如果只談「權利」,我們的終向只止於「由土來的還要歸於灰土

29.   科辣黑的人」目睹「達堂阿彼蘭同他們的妻子兒女和嬰孩」們的下場,「聽見他們(第二群人)尖叫聲」,立即望風而逃,但懲罰沒有終止,16:35說:「那時由上主那裏發出了烈火,吞噬了那二百五十個奉香的人(即身為肋未人的科辣黑的人)。」事到如今,兩派反對梅瑟的人悔悟了嗎?17:6見到他們的回應:「正是你們(梅瑟亞郎)害死了上主的人民。梅瑟卻在17:11向其哥哥亞郎說:「憤怒已由上主面前發出,災禍(指瘟疫)已經開始。

30.   矛頭指向亞郎亞郎如何回應呢?且看17:12-15:「12亞郎遂照梅瑟所吩咐的拿了火盤,急忙跑到會眾中;看,災禍已在人民中開始;他遂添上乳香,為人民行贖罪禮,13站在死者和生者之中,直到災禍止息。14在這次災禍中死了一萬四千七百,為科辣黑的緣故而死的人,還不在內。15亞郎於是回到會幕門口梅瑟那裏,因為災禍已止息了。13節說亞郎站在死者和生者之中,直到災禍止息」,意指燒「乳香」,為的是要保護人。

31.   亞郎」一名的希伯來語是「Ahrn」,意即「看不見」,辣彼們把其名字倒轉來寫「Nrha」(「看不見」的相反),意即由「看不見」變成「看得見」,要知道:人的名字很重要,因為「名字顯示你是個怎樣的人(You are what your name is)。」亞郎有甚麼是別人「看不見」的呢?是他內心的「愛」,反對者針對亞郎,但他以德報怨,他的武器是「乳香」,他也「站在死者和生者之中」,意謂把「死者」和「生者」分開,目的是要保護其敵人。面對仇恨可如何處理?「乳香」也許是最好的武器,所以彌撒時會燒「乳香」,我們的武器是信德和聖事。

32.   尚有一件事要證明,就是要證明亞郎真的獲得授權作大司祭,亞郎的棍杖開花」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17:23說:次日,梅瑟進入約幕內看,肋未家族的亞郎的棍杖發了芽;不但發了芽,而且開了花,結了成熟的杏。」「」猶如唐人認知的「一葉知秋」,而猶太人則是「見杏知春」,這與1:11-12略有關係:「11上主的話傳給我說:「耶肋米亞,你看見什麼?」我回答說:「我看見一根杏樹枝(Watchful Tree:。」12上主對我說:「你看的對,因為我要警醒,看我的話怎樣實現。」」「杏樹」的希伯來語是「shaqed」,「杏樹」一詞與「警醒」發音很相關,當杏樹一開花,兩週後便是春天的開始,因此而是「見杏知春」。

33.   17:23帶給我們甚麼訊息呢?要警醒如「杏樹」,開花要像亞郎,是主動的,「看不見」的愛可變成「看得見」的行為。「科辣黑」要求的是嘩眾取寵的口號,「達堂阿彼蘭」談「權」,其實要求的是「特權」,但最重要是亞郎愛的行動。

l        下期預告:戶籍紀192011-9-16